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6497发布日期:2020-05-15 16:2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



背景技术: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是由古代从丹麦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德国、荷兰及周边移民至不列颠群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由于在历史上曾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它的词汇从一元变为多元,语法从“多屈折”变为“少屈折”,语音也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

现如今在大学课程中,英语课程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都会采用英语教学板,它方便老师的教学,并且很好的为我们展示英语的魅力,但是现有的英语教学板通常都是竖直安装的,不能改变英语教学板的角度,则老师在英语教学板书写时,手腕就必须要弯曲,且在教学时,老师需要书写大量的单词,则老师的手腕势必会酸痛,久而久之会影响老师手腕的健康,另外在英语教学时,需要画四线格,老师通常都是使用教学尺来画四线格,由于仅靠老师的目测,容易造成两条线的间距不一样,且画四线格的速率较慢,费时费力,所以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矩形孔,所述第二竖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第一通孔并与第一竖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分别固定套设有两个转动杆,两个转动杆相互靠近的一侧顶部转动连接有同一个教学板本体,所述教学板本体的两侧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圆杆,两个圆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矩形孔并分别延伸至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圆杆的外壁与矩形孔的内壁相接触;

所述转轴的一端焊接有圆板,所述圆板远离转轴的一侧以圆板的圆心为圆心呈环形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凹槽,所述第二竖板的一侧焊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制动杆,所述制动杆的一端延伸至凹槽内并与凹槽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制动杆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固定板,所述制动杆的外壁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和l型板相互的一侧相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顶部焊接有同一个导杆,所述导杆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底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l型滑动板,所述l型滑动板上设置有四个等间距设置的圆孔,所述l型滑动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止紧螺栓,所述止紧螺栓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一侧相抵触,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底部焊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接触并相吸。

优选的,所述l型板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侧与第二竖板的一侧相焊接,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均焊接有限位杆,两个转动杆分别与两个限位杆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带刹车万向轮,所述教学板本体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顶部内壁上和底部内壁上均设置有滑动槽,所述制动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滑动槽内并与滑动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孔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圈,所述止紧螺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一侧与支撑板的一侧相接触,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焊接有导轨,所述l型滑动板上焊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斜向下拉动拉手可以带动教学板本体进行纵向移动并转动,教学板本体可以带动圆杆在矩形孔内进行纵向滑动,且教学板本体可以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可以带动转轴和圆板进行转动,圆板可以带动凹槽进行转动,在凹槽进行转动的过程中,与制动杆接触的凹槽的内壁会挤压制动杆并使制动杆进行横向移动,同时会挤压弹簧,且制动杆会从凹槽脱离并在圆板上进行滑动,在制动杆移动至另一个凹槽内时,弹簧可以使制动杆插入另一个凹槽内并对圆板进行制动,则可以调整教学板本体的角度;

2、向下推动支撑板,使第一磁铁脱离第二磁铁,转动支撑板和侧板并使支撑板与教学板本体平行,旋松止紧螺栓,可以调整l型滑动板的位置,然后将四个白板笔分别插入四个圆孔内,同时使白板笔的笔尖与教学板本体接触,此时同时推动移动板和支撑板,即可在教学板本体上画出四线格,在画完四线格后,将移动板推回至原始位置,向上推动支撑板并使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吸引,则可以将支撑板收纳在教学板本体的上方,防止支撑板遮挡教学板本体。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斜向下拉动拉手可以带动教学板本体进行纵向移动并转动,则可以调整教学板本体的角度,同时推动移动板和支撑板,即可在教学板本体上画出四线格,使得可以根据不同老师的需求来调整教学板本体的角度,便于老师在教学板本体上进行书写,无需弯曲手腕,保护了老师手腕的健康,且解决了画四线格费时费力的问题,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的第一竖板的左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的支撑板的右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的圆板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的制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的圆板三维图。

图中:1底板、2转轴、3拉手、4限位杆、5第一竖板、6导杆、7导轨、8支撑板、9教学板本体、10第二竖板、11圆杆、12转动杆、13支腿、14带刹车万向轮、15移动板、16横板、17圆孔、18l型滑动板、19止紧螺栓、20第一磁铁、21第二磁铁、22侧板、23加强板、24l型板、25制动杆、26弹簧、27固定板、28圆板、29矩形孔、30滑块、31橡胶圈、32橡胶板、3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8,一种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板,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竖板5和第二竖板10,第一竖板5和第二竖板10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矩形孔29,第二竖板1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2,转轴2的一端贯穿第一通孔并与第一竖板5的一侧转动连接,转轴2的外壁上分别固定套设有两个转动杆12,两个转动杆12相互靠近的一侧顶部转动连接有同一个教学板本体9,教学板本体9的两侧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圆杆11,两个圆杆1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矩形孔29并分别延伸至第一竖板5和第二竖板10相互远离的一侧,圆杆11的外壁与矩形孔29的内壁相接触;

转轴2的一端焊接有圆板28,圆板28远离转轴2的一侧以圆板28的圆心为圆心呈环形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凹槽33,第二竖板10的一侧焊接有l型板24,l型板2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制动杆25,制动杆25的一端延伸至凹槽33内并与凹槽33的内壁相接触,制动杆25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固定板27,制动杆25的外壁上套设有弹簧26,弹簧26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27和l型板24相互的一侧相焊接,斜向下拉动拉手3可以带动教学板本体9进行纵向移动并转动,教学板本体9可以带动圆杆11在矩形孔29内进行纵向滑动,且教学板本体9可以带动转动杆12进行转动,转动杆12可以带动转轴2和圆板28进行转动,圆板28可以带动凹槽33进行转动,在凹槽33进行转动的过程中,与制动杆25接触的凹槽33的内壁会挤压制动杆25并使制动杆25进行横向移动,同时会挤压弹簧26,且制动杆25会从凹槽33脱离并在圆板28上进行滑动,在制动杆25移动至另一个凹槽33内时,弹簧26可以使制动杆25插入另一个凹槽33内并对圆板28进行制动,则可以调整教学板本体9的角度,向下推动支撑板8,使第一磁铁20脱离第二磁铁21,转动支撑板8和侧板22并使支撑板8与教学板本体9平行,旋松止紧螺栓19,可以调整l型滑动板18的位置,然后将四个白板笔分别插入四个圆孔17内,同时使白板笔的笔尖与教学板本体9接触,此时同时推动移动板15和支撑板8,即可在教学板本体9上画出四线格,在画完四线格后,将移动板15推回至原始位置,向上推动支撑板8并使第一磁铁20和第二磁铁21相吸引,则可以将支撑板8收纳在教学板本体9的上方,防止支撑板8遮挡教学板本体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斜向下拉动拉手3可以带动教学板本体9进行纵向移动并转动,则可以调整教学板本体9的角度,同时推动移动板15和支撑板8,即可在教学板本体9上画出四线格,使得可以根据不同老师的需求来调整教学板本体9的角度,便于老师在教学板本体9上进行书写,无需弯曲手腕,保护了老师手腕的健康,且解决了画四线格费时费力的问题,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竖板5和第二竖板10相互靠近的一侧顶部焊接有同一个导杆6,导杆6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5,移动板1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侧板22,侧板22的一侧底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板8,支撑板8的一侧滑动连接有l型滑动板18,l型滑动板18上设置有四个等间距设置的圆孔17,l型滑动板18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止紧螺栓19,止紧螺栓19的一端与支撑板8的一侧相抵触,移动板15的一侧底部焊接有横板16,横板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21,支撑板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20,第一磁铁20和第二磁铁21相互靠近的一侧相接触并相吸,l型板24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加强板23,加强板23的一侧与第二竖板10的一侧相焊接,第一竖板5和第二竖板10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均焊接有限位杆4,两个转动杆12分别与两个限位杆4相接触,底板1的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腿13,支腿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带刹车万向轮14,教学板本体9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拉手3,第二通孔的顶部内壁上和底部内壁上均设置有滑动槽,制动杆2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滑动槽内并与滑动槽滑动连接,圆孔17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圈31,止紧螺栓1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橡胶板32,橡胶板32的一侧与支撑板8的一侧相接触,支撑板8的一侧焊接有导轨7,l型滑动板18上焊接有滑块30,滑块30与导轨7滑动连接,斜向下拉动拉手3可以带动教学板本体9进行纵向移动并转动,教学板本体9可以带动圆杆11在矩形孔29内进行纵向滑动,且教学板本体9可以带动转动杆12进行转动,转动杆12可以带动转轴2和圆板28进行转动,圆板28可以带动凹槽33进行转动,在凹槽33进行转动的过程中,与制动杆25接触的凹槽33的内壁会挤压制动杆25并使制动杆25进行横向移动,同时会挤压弹簧26,且制动杆25会从凹槽33脱离并在圆板28上进行滑动,在制动杆25移动至另一个凹槽33内时,弹簧26可以使制动杆25插入另一个凹槽33内并对圆板28进行制动,则可以调整教学板本体9的角度,向下推动支撑板8,使第一磁铁20脱离第二磁铁21,转动支撑板8和侧板22并使支撑板8与教学板本体9平行,旋松止紧螺栓19,可以调整l型滑动板18的位置,然后将四个白板笔分别插入四个圆孔17内,同时使白板笔的笔尖与教学板本体9接触,此时同时推动移动板15和支撑板8,即可在教学板本体9上画出四线格,在画完四线格后,将移动板15推回至原始位置,向上推动支撑板8并使第一磁铁20和第二磁铁21相吸引,则可以将支撑板8收纳在教学板本体9的上方,防止支撑板8遮挡教学板本体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斜向下拉动拉手3可以带动教学板本体9进行纵向移动并转动,则可以调整教学板本体9的角度,同时推动移动板15和支撑板8,即可在教学板本体9上画出四线格,使得可以根据不同老师的需求来调整教学板本体9的角度,便于老师在教学板本体9上进行书写,无需弯曲手腕,保护了老师手腕的健康,且解决了画四线格费时费力的问题,使用方便。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斜向下拉动拉手3,拉手3带动教学板本体9进行纵向移动并转动,教学板本体9带动圆杆11在矩形孔29内进行纵向滑动,且教学板本体9会带动转动杆12进行转动,转动杆12带动转轴2进行转动,转轴2带动圆板28进行转动,圆板28带动凹槽33进行转动,在凹槽33进行转动的过程中,与制动杆25接触的凹槽33的内壁会挤压制动杆25并使制动杆25进行横向移动,同时会挤压弹簧26,且制动杆25会从凹槽33脱离并在圆板28上进行滑动,在制动杆25移动至另一个凹槽33内时,弹簧26可以使制动杆25插入另一个凹槽33内并对圆板28进行制动,则可以调整教学板本体9的角度;向下推动支撑板8,使第一磁铁20脱离第二磁铁21,转动支撑板8和侧板22并使支撑板8与教学板本体9平行,旋松止紧螺栓19并使橡胶板32脱离支撑板8,推动l型滑动板18,l型滑动板18带动滑块30在导轨7上进行滑动,在调整好l型滑动板18的位置时,旋紧止紧螺栓19并使橡胶板32抵触支撑板8,则可以对l型滑动板18进行制动,然后将四个白板笔分别插入四个圆孔17内,白板笔会挤压橡胶圈31,则在橡胶圈31的作用下,可以将白板笔固定在圆孔17内,同时使白板笔的笔尖与教学板本体9接触,此时同时推动移动板15和支撑板8,移动板15会在导杆6上滑动,四个白板笔同时在教学板本体9上划线,即可在教学板本体9上画出四线格,在画完四线格后,将移动板15推回至原始位置,向上推动支撑板8并使第一磁铁20和第二磁铁21相吸引,则可以将支撑板8收纳在教学板本体9的上方,防止支撑板8遮挡教学板本体9,使得可以根据不同老师的需求来调整教学板本体9的角度,便于老师在教学板本体9上进行书写,无需弯曲手腕,保护了老师手腕的健康,且解决了画四线格费时费力的问题,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