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杆上固定式标识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4104发布日期:2020-06-16 23:33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杆上固定式标识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识牌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杆上固定式标识牌。



背景技术:

现在有很多标识牌是以铁丝或者铝线作为挂绳,悬挂在立杆上,当标识牌无论是挂在操作把手还是下桩头,在遇到大风或者在公路边遇上较大车辆快速通过时,都有可能造成牌子翻转或跌落,从而失去标识的作用。一些悬挂较高的标识牌,更换也较为麻烦,特别是一些高处作业的警示牌,如在电路进行维护过程中,需要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等标识牌,其主要目的是警示所有人员该处设备已停电且线路上有人工作,禁止恢复送电,避免因提前送电而发生线路上工作人员的人身触电事故。现有的警示标识牌多为铝合金牌,用绳子穿好挂设在电杆上,在线路维护时,并要现场安装,在线路维护完成后,需要拆下标识牌,大大增加了工作时间,影响了工作效率。

中国专利号为cn20303857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标识牌,其包括透明罩体、设在透明罩体内的后标识牌和遮挡所述后标识牌的前标识牌,所述透明罩体内还设有收卷装置,所述收卷装置可将所述前标识牌收卷。该实用新型一种标识牌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切换不同标识牌,应用范围广。但是该标识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单只手将前标识牌下拉时,前标识牌容易出现卡滞现象,用双手下拉前标识牌时,在高处作业较为危险,且当标识牌较宽时,双手下拉极为不便,造成前标识牌展出不便,且其透明罩体的两侧侧壁上是开设有用于下拉前标识牌的操作口,这样就造成罩体的封闭性差,容易进风进雨,时间久了罩体内的标识牌上的字体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杆上标识牌展出不便、易损坏等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标识牌展出方便且不易损坏的杆上固定式标识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杆上固定式标识牌,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前标识牌、后标识牌和卷筒,前标识牌通过在卷筒上卷绕实现收展,卷筒设置在安装腔的上端,卷筒的一端固连有用于转动卷筒的摇柄,摇柄安装在壳体外侧;前标识牌的一端固定在卷筒上,前标识牌的另一端固定有挡条,安装腔的下端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安装有与挡条配合的限位件,限位件包括螺杆,螺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安装在限位槽内,螺杆的中部固定有转动轮,螺杆上还螺纹配合有两个用于限位挡条的夹持件,两个夹持件分别设置在转动轮的两侧,滚动件转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带动两个夹持件进行相对或相向运动;夹持件包括与螺杆连接的连接杆和固定在连接杆端部的夹持板,两个夹持板之间形成有与挡条配合的第一通道,两个连接杆之间形成有与挡条配合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宽度大于第一通道的宽度,当挡条穿过第一通道完全落入在第二通道内时,两个夹持板通过进行相对运动缩小第一通道的宽度使挡条限位在第二通道内。操作人员只需通过转动位于壳体一侧的摇柄就能带动卷筒转动,从而实现卷筒上前标识牌的收展,操作非常方便,且相较于传统标识牌壳体的两侧还需要开设长条形的操作口,本申请的壳体的封闭性更好,对壳体内的前标识牌和后标识牌的防护效果更好;通过设置限位件能够对前标识牌进行限位,限位件设计巧妙,当前标识牌完全伸展时,挡条完全落入在第二限位通道内,此时,转动转动轮就能通过两个夹持板进行相对或相向运动对第一通道的宽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挡条的限位,十分方便。

作为优选,壳体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限位槽连通的操作口,位于螺杆下方的转动轮穿出操作口后突出于壳体的下端面。操作口便于操作人员直接操作转动轮,操作口开设壳体的下端面,能够有效避免雨水通过操作口进入壳体内部。

作为优选,连接杆包括与螺杆连接的竖杆和与夹持板连接的横杆,第二通道形成在两个竖杆之间,横杆的一端与竖杆连接,横杆的另一端与夹持板连接,横杆的长度大于挡板的宽度。连接杆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横杆的设置更能保证当第二通道能够始终容纳挡条。

作为优选,两个夹持板对称设置在转动轮的两侧。能够使两个夹持板对挡条的夹持更加协调。

作为优选,安装有摇柄的壳体侧壁上还安装有用于防护摇柄的保护罩。保护罩能够对摇柄进行很好的保护,也进一步使壳体的封闭性能更好。

作为优选,安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挡条端部滑动配合的导向槽,当前标识牌绕卷筒收展时,挡条的两端沿导向槽滑动。导向槽能够对挡条进行导向限位,使前标识牌的收展更加顺畅。

作为优选,壳体为透明壳体,后标识牌设置在安装腔的后侧壁上,壳体内还安装有用于支撑卷筒的卷轴,卷筒套设在卷轴上,卷轴和卷筒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储能的涡卷弹簧。涡卷弹簧的设置能够使下拉的前标识牌自动回卷复位,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人员只需通过转动位于壳体一侧的摇柄就能带动卷筒转动,从而实现卷筒上前标识牌的收展,操作非常方便,且本申请的壳体的封闭性更好,对前标识牌和后标识牌的防护效果更好;限位件能够对前标识牌进行限位,限位件设计巧妙,转动转动轮就能通过两个夹持板进行相对或相向运动对第一通道的宽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挡条的限位,十分方便;操作口便于操作人员直接操作转动轮;连接杆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横杆的设置更能保证当第二通道能够始终容纳挡条;保护罩能够对摇柄进行很好的保护,也进一步使壳体的封闭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后标识牌展示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前标识牌展示时的壳体剖视图。

图3是壳体的剖视图。

图4是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卷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壳体、11—安装腔、12—限位槽、13—操作口、14—导向槽、2—前标识牌、21—挡条、3—后标识牌、4—卷筒、41—摇柄、42—卷轴、43—涡卷弹簧、5—螺杆、51—转动轮、6—限位件、61—横杆、62—竖杆、63—夹持板、64—第一通道、65—第二通道、7—保护罩、8—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杆上固定式标识牌,如图1-图5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安装腔11,安装腔11内安装有前标识牌2、后标识牌3和卷筒4,前标识牌2通过在卷筒4上卷绕实现收展,卷筒4设置在安装腔11的上端,卷筒4的一端固连有用于转动卷筒4的摇柄41,摇柄41安装在壳体1外侧;前标识牌2的一端固定在卷筒4上,前标识牌2的另一端固定有挡条21,安装腔11的下端开设有限位槽12,限位槽12内安装有与挡条21配合的限位件6,限位件6包括螺杆5,螺杆5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安装在限位槽12内,螺杆5的中部固定有转动轮51,本实施例中,转动轮51为齿轮,螺杆5上还螺纹配合有两个用于限位挡条21的夹持件,两个夹持件分别设置在转动轮51的两侧,滚动件转动带动螺杆5转动,螺杆5转动带动两个夹持件进行相对或相向运动,很显然,位于转动轮51两侧的螺杆5的旋向相反;夹持件包括与螺杆5连接的连接杆和固定在连接杆端部的夹持板63,两个夹持板63之间形成有与挡条21配合的第一通道64,两个连接杆之间形成有与挡条21配合的第二通道65,第二通道65的宽度大于第一通道64的宽度,当挡条21穿过第一通道64完全落入在第二通道65内时,两个夹持板63通过进行相对运动缩小第一通道64的宽度使挡条21限位在第二通道65内。操作人员只需通过转动位于壳体1一侧的摇柄41就能带动卷筒4转动,从而实现卷筒4上前标识牌2的收展,操作非常方便,且相较于传统标识牌壳体1的两侧还需要开设长条形的操作口13,本申请的壳体1的封闭性更好,对壳体1内的前标识牌2和后标识牌3的防护效果更好;通过设置限位件6能够对前标识牌2进行限位,限位件6设计巧妙,当前标识牌2完全伸展时,挡条21完全落入在第二限位通道内,此时,转动转动轮51就能通过两个夹持板63进行相对或相向运动对第一通道64的宽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挡条21的限位,十分方便。

壳体1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限位槽12连通的操作口13,位于螺杆5下方的转动轮51穿出操作口13后突出于壳体1的下端面。操作口13便于操作人员直接操作转动轮51,操作口13开设壳体1的下端面,能够有效避免雨水通过操作口13进入壳体1内部。

连接杆包括与螺杆5连接的竖杆62和与夹持板63连接的横杆61,第二通道65形成在两个竖杆62之间,横杆61的一端与竖杆62连接,横杆61的另一端与夹持板63连接,横杆61的长度大于挡板的宽度。连接杆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横杆61的设置更能保证当第二通道65能够始终容纳挡条21。很显然,竖杆62的长度大于挡条21的高度,且当前标识牌2完全展开时,挡条21与转动轮51之间存在间隙。

安装有摇柄41的壳体1侧壁上还安装有用于防护的保护罩7。保护罩7能够对摇柄41进行很好的保护,也进一步使壳体1的封闭性能更好。当然,为了防止卷筒4回转,壳体1上可以设置用于对摇柄41进行限位的卡件。

安装腔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挡条21端部滑动配合的导向槽14,当前标识牌2绕卷筒4收展时,挡条21的两端沿导向槽14滑动。导向槽14能够对挡条21进行导向限位,使前标识牌2的收展更加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还固连有用于将壳体1固定在杆上的固定架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展示前标识牌2时,旋转摇柄41,使卷筒4转动,卷筒4转动时卷绕在卷筒4上的前标识牌2慢慢伸展开来,挡条21的两端沿导向槽14向下运动,当挡条21完全穿过第一通道64落入在第二通道65内时,用手转动转动轮51,转动轮51转动带动螺杆5转动,螺杆5转动带动两个夹持板63进行相对运动,两个夹持板63进行相对运动使第一通道64的宽度缩小并对前标识牌2进行夹持,第一通道64缩小后挡条21就会被限位在第二通道65内;当需要展示后标识牌3时,反向转动转动轮51,使两个夹持板63进行相向运动,第一通道64的宽度增大,当第一通道64的宽度足以挡条21通过时,停止转动轮51的转动,用手反向转动摇柄41,使前标识牌2回卷直至复位在卷筒4上,前标识牌2收起后不会再对后标识牌3进行遮挡,后标识牌3就会展现出来。

实施例2

一种杆上固定式标识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夹持板63对称设置在转动轮51的两侧。能够使两个夹持板63对挡条21的夹持更加协调。

实施例3

一种杆上固定式标识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壳体1为透明壳体1,后标识牌3设置在安装腔11的后侧壁上,壳体1内还安装有用于支撑卷筒4的卷轴42,卷筒4套设在卷轴42上,卷轴42和卷筒4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储能的涡卷弹簧43。透明壳体1便于前标识牌2和后标识牌3的展出,后标识牌3设置在安装腔11的后侧壁上,能够节约壳体1内部空间,涡卷弹簧43的设置能够使下拉的前标识牌2自动回卷复位,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