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1254发布日期:2020-08-28 15:2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记事本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文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记事本。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隐私,因此市场上涉及到个人隐私的商品大多都会设计开关锁,以便于购买者使用时可以保护个人隐私。

目前,市场上的记事本所带的开关锁大多为马达驱动式智能锁,在使用时,可通过驱动智能锁的马达实现记事本的开合。但是,由于采用马达驱动的智能锁的结构都相对较复杂,体积大,从而使得现有采用马达驱动式智能锁的记事本的结构体积设计受限制,制造成本高,且制造难度大,存在较高的不良率,还不利于组装和维护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上述现有采用马达驱动式智能锁的记事本的结构体积设计受限制、制造难度大且制造成本高、存在较高的不良率以及组装和维护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记事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记事本,包括封面、封底以及位于所述封面和封底之间的纸张,所述记事本还设有智能锁,所述智能锁包括装设到所述封面的扣合件和装设到所述封底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具有弹力卡扣装置,且所述封面通过所述扣合件扣接固定到所述弹力卡扣装置的方式与所述封底锁扣在一起;

所述锁扣件还包括钛合金丝线、储能电池和开关控制构件,所述开关控制构件由所述储能电池供电,所述钛合金丝线与所述开关控制构件导电连接形成回路,且所述钛合金丝线在所述开关控制构件被触发瞬间通电;所述钛合金丝线的第一端固定、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弹力卡扣装置,且所述钛合金丝线在通电时,通过收缩长度拉动第二端的弹力卡扣装置脱离所述扣合件,使所述封面和封底相脱离。

优选地,所述锁扣件包括呈长条状的外壳,且所述外壳具有安装腔;所述钛合金丝线和弹力卡扣装置以直线排布的方式装设在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钛合金丝线和弹力卡扣装置均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安装腔内设有垂直于所述钛合金丝线和弹力卡扣装置的安装面的调整导柱,且所述钛合金丝线的中部绕设到所述调整导柱,并在所述调整导柱以预设角度转弯;所述钛合金丝线的直径为0.1~0.3mm,所述预设角度大于90°。

优选地,所述弹力卡扣装置包括第一卡钩、第二卡钩、第一复位扭簧和第二复位扭簧,其中:所述第一卡钩包括第一枢轴,且所述第一卡钩通过所述第一枢轴固定到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卡钩包括第二枢轴,且所述第二卡钩通过所述第二枢轴固定到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扣合件包括安装套壳和装设在所述安装套壳上的扣合片,且所述扣合片具有扣合孔;

所述第一卡钩还包括第一卡扣部和第一联动部,且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扣合片相适配;并在所述扣合件扣接到所述弹力卡扣装置时,所述第一卡钩的第一卡扣部扣紧在所述扣合片的扣合孔内;

所述第二卡钩还包括第二卡扣部和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第一卡钩的第一联动部相适配,且所述钛合金丝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卡钩的第二联动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复位扭簧装设在所述第一卡钩上,且所述第一复位扭簧的一个扭臂压接到所述第一卡钩,并驱动所述第一卡钩朝第一卡扣部的卡扣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复位扭簧装设在所述第二卡钩上,且所述第二复位扭簧的一个扭臂压接到所述第二卡钩,并驱动所述第二卡钩朝第二卡扣部的卡扣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钩的背面具有斜面,在所述扣合件扣接到所述弹力卡扣装置时,所述扣合片推压所述第一卡钩的斜面,并驱动所述第一卡钩沿所述第一卡扣部的卡扣方向旋转移动,使所述第一卡钩的第一卡扣部扣接到所述扣合件的扣合片、第一联动部卡接到所述第二卡钩的第二卡扣部,且所述第二卡钩在所述第二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卡紧所述第一联动部;

在所述开关控制构件被触发时,所述钛合金丝线收缩长度拉扯所述第二卡钩的第二联动部,带动所述第二卡钩旋转释放所述第一卡钩的第一联动部,使所述第一卡钩在第一复位扭簧的作用下朝所述第一卡扣部的卡扣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并释放所述扣合件的扣合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钩、第二卡钩和钛合金丝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外壳的侧壁设有扣接孔位,所述扣接孔位对应所述安装腔内的弹力卡扣装置,且所述扣合件的扣合片经穿过所述扣接孔位扣接固定到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弹力卡扣装置。

优选地,所述开关控制构件包括控制板和装设在所述控制板上指纹传感器,且所述储能电池和指纹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板导电连接,所述钛合金丝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板导电连接;

所述外壳的外侧设有开关安装槽位和遮盖在所述开关安装槽位的开口的盖板,且所述盖板具有第一开窗;所述开关安装槽位于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所述控制板装设在所述开关安装槽位内,且装设在所述控制板上的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部露出于所述盖板的第一开窗。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安装腔内还设有用于限位所述第一卡钩的限位结构,且在所述扣合件推压并扣接到所述弹力卡扣装置时,所述第一卡钩抵靠在所述限位结构上。

优选地,所述扣合件的安装套壳长度与所述封面的长度相同,且所述安装套壳通过螺钉和/或胶粘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封面上;

所述锁扣件的外壳长度与所述封底的长度相同,且所述外壳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封底朝向所述封面的表面上;所述封底具有包边,且所述包边包裹所述外壳的外侧表面;所述包边具有第二开窗,所述外壳的开关安装槽位和盖板露出于所述第二开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记事本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钛合金丝线,并由钛合金丝线通电收缩实现智能锁的开合,结构简单合理,组装和维护操作方便快捷,且无需借助马达进行驱动,可使智能锁的结构简单化,从而缩减体积,方便记事本进行结构体积设计,并且加工制造方便,不仅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还可以减小制造难度,提高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记事本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扣件的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的内部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记事本的结构示意图,该记事本可应用于文具领域,特别是在具有锁紧功能的记事本中。结合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记事本包括封面1、封底2以及位于封面1和封底2之间的纸张(可为活页)。上述封面1和封底2具体可由同一张封皮(可由硬质纸板、塑胶板等构成,并可具有蒙皮)通过折叠形成上下层的方式构成,即纸张设于封皮上下层之间,封皮的上层构成封面1、下层构成封底2;或者,封面1和封底2由两张相对独立的封皮构成,两张封皮的一端通过枢接件铰接固定,纸张设于两张封皮之间,位于纸张上方的封皮构成封面1,位于纸张下方的封皮构成封底2。

上述记事本设有用于锁紧封面1和封皮2的智能锁3,该智能锁3包括有装设到封面1的扣合件31和装设到封底2的锁扣件32,且装设在封面1上的扣合件31的位置与装设在封底2上的锁扣件32的位置相适配,保证扣合件31与锁扣件32能够可靠的对应连接上。具体地,锁扣件32具有弹力卡扣装置321,且该弹力卡扣装置321具体可通过借助弹力构件(例如弹簧、扭簧)实现弹力卡扣功能;在使用扣紧时,封面1可由扣合件31扣接固定到弹力卡扣装置321后与封底2锁扣在一起,结构简单,且扣接方式操作方便,实用性相对较高。

特别地,锁扣件32还包括钛合金丝线322、储能电池323和开关控制构件324(例如指纹识别开关、图像识别开关等等)。上述钛合金丝线322具体可由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构成,通过利用镍钛合金的通电收缩性能(伸缩率在20%以上)和断电恢复性能,使钛合金丝线322在通电瞬间收缩长度、断电后恢复长度,由此实现拉扯驱动功能,以用于与弹力卡扣装置321配合达成开关功能。

上述开关控制构件324由储能电池323供电,钛合金丝线322与开关控制构件324导电连接形成回路,且钛合金丝线322在开关控制构件324被触发瞬间通电,即是由开关控制构件324完成切换钛合金丝线322的通断电状态,从而实现对钛合金丝线322收缩驱动的控制,保证智能锁3的开关功能的可控制性。

在组装时,将钛合金丝线322的第一端独立固定(具体可直接固定在锁扣件32的壳体上),然后将钛合金丝线32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到弹力卡扣装置321上。这样,在钛合金丝线322通电时,钛合金丝线322通过收缩长度拉动第二端的弹力卡扣装置321,使弹力卡扣装置321脱离扣合件31,实现封面1和封底2的脱离。

上述记事本通过设置钛合金丝线322,并由钛合金丝线322通电收缩实现智能锁3的开合,结构合理简单,体积也相对较小,且组装和维护操作方便。区别于现有采用马达驱动式智能锁的记事本,上述记事本的结构体积的可设计性更高,制造成本相对更低,且由于无需设置马达进行驱动,不仅便于加工制造,还能够有效降低制造难度,提高生产良率。

上述锁扣件32包括呈长条状的外壳325,便于与封面1和封底2的长边对应,有利于进行记事本的外形结构设计,避免增大记事本的体积。上述外壳325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具体呈长条形状,与外壳325的外形相适应),且上述弹力卡扣装置321、钛合金丝线322和储能电池323安装固定在该安装腔内。具体地,优选将钛合金丝线322、弹力卡扣装置321和储能电池323以直线排布的方式在安装腔内进行设置安装,同时将钛合金丝线322和弹力卡扣装置321分别沿外壳325的长度方向设置,以适应记事本的外形结构,可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进而缩减外壳325在宽度方向上的体积,同时简化内部结构,避免各个部件相叠,便于安装和维修。

上述外壳325的安装腔内设有垂直于钛合金丝线322和弹力卡扣装置321的安装面的调整导柱325a,且钛合金丝线322的中部绕设到调整导柱325a,并在调整导柱325a以预设角度转弯,以便于在将钛合金丝线322沿外壳325的长度方向设置、及不增大外壳325的长度方向尺寸的同时,增长钛合金丝线322的长度,有利于增加钛合金丝线322在通电瞬间的收缩长度,保证能够可靠拉扯驱动弹力卡扣装置321。另外,通过设置调整导柱325a改变钛合金丝线322的拉扯驱动方向,便于将钛合金丝线322的驱动方向对应到弹力卡扣装置321的弹力复位作用的相反方向,稳定性高,且有利于弹力卡扣装置321的结构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钛合金丝线322在调整导柱325a转弯的预设夹角优选大于90°,可避免限制了外壳325的宽度尺寸设计。

上述钛合金丝线322的直径为0.1~0.3mm,可保证钛合金丝线322的长度收缩率在20%以上。当然,钛合金丝线322的直径可根据实际情况及设计需求确定,以确保结构强度。

结合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弹力卡扣装置321包括第一卡钩331、第二卡钩333、第一复位扭簧332和第二复位扭簧334,其中:第一卡钩331包括第一枢轴331a,且第一卡钩331通过第一枢轴331a固定到外壳325的安装腔内。相应地,第二卡钩333包括第二枢轴333a,且第二卡钩333通过第二枢轴333a固定到外壳325的安装腔内,从而将第一卡钩331和第二卡钩333以活动连接方式固定,达成旋转移动卡扣功能。

另外,扣合件31包括安装套壳311和装设在安装套壳311上的扣合片312,该扣合片312具有扣合孔,且弹力卡扣装置321通过卡接到该扣合孔而固定扣合片312,实现扣合件31的固定。

上述第一卡钩331还包括第一卡扣部331b和第一联动部331c(第一卡扣部331b与第一联动部331c联动),且第一卡扣部331b与扣合片312相适配(即第一卡接部311b的卡接头对应扣合片312的扣合孔)。在扣合件31扣接到弹力卡扣装置321时,第一卡钩331的第一卡扣部331b扣紧在扣合片312的扣合孔内,由此将扣合件31卡接固定。

上述第二卡钩333还包括第二卡扣部333b和第二联动部333c(第二卡扣部333b与第二联动部333c联动),且第二卡扣部333b与第一卡钩331的第一联动部331c相适配,即第二卡钩333的第二卡扣部333b能够对应到第一卡钩331的第一联动部331c。在卡接时,第二卡钩333的第二卡扣部333b能够卡接到第一联动部331c,进而对第二卡钩333进行限位,或者使第二卡钩333处于预设状态(例如卡扣状态或脱离状态)。

上述钛合金丝线32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卡钩333的第二联动部333c,由此,可在钛合金丝线322通电收缩时,拉动第二卡钩333的第二联动部333c,同时联动带动第二卡钩333的第二卡扣部333b旋转移动,实现第二卡钩333的卡扣和脱离。

进一步地,第一复位扭簧332装设在第一卡钩331上,且第一复位扭簧332的一个扭臂压接到第一卡钩331,并驱动第一卡钩331朝第一卡扣部331b的卡扣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也就是在第一复位扭簧332的作用下,第一卡钩331能够保持处于脱离状态。另外,上述第二复位扭簧334装设在第二卡钩333上,且第二复位扭簧334的一个扭臂压接到第二卡钩333,并驱动第二卡钩333朝第二卡扣部333b的卡扣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卡钩333能够保持处于卡扣状态。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复位扭簧332和第二复位扭簧334也可由柱形弹簧或拉簧代替,并由柱形弹簧或拉簧实现第一卡钩331和第二卡钩333的弹力作用。但使用柱形弹簧或拉簧替代扭簧将会大大增大弹力卡扣装置321的结构复杂程度。

为便于扣合片312顺畅可靠的扣接到第一卡钩333上,在第一卡钩331的背面设有第一斜面331d,可起导向作用,在扣合片312挤压第一斜面331d时,第一斜面331d滑动并同时带动第一卡钩331朝第一卡扣部331b的卡接方向移动。

为便于第一卡钩331的第一联动部331c顺畅卡接到第二卡钩333的第二卡扣部333b,在第二卡钩333的第二卡扣部333b的头部设置第二斜面333d,同样可起导向作用。在扣合片312挤压第一斜面331d时,第二卡钩333的第二联动部333c挤压第二斜面333d,使第二斜面333d滑动并同时带动第二卡钩333的第二卡扣部333b旋转移动,以便第二卡钩333的第二联动部333c卡接到第二卡钩333的第二卡扣部333b上。

由于第一卡钩331在第一复位扭簧332的作用下处于脱离状态,在扣合片312推压第一卡钩331的第一斜面331d时,第一斜面331d受挤压移动并带动第一卡钩331克服第一复位扭簧332的弹力而旋转移动至卡扣状态,并使第一卡钩331的第一卡扣部331b扣接到扣合片312。然后,当第一卡钩331的第一卡扣部331b扣接到扣合片312的同时,第一卡钩331的第一联动部331c经挤压第二斜面333d后卡接到第二卡钩333的第二卡扣部333b,这时,第二卡钩333在第二复位扭簧334的作用下处于扣紧状态,进而固定第一卡钩331,使第一卡钩331持续克服第一复位扭簧332的弹力保持在卡扣状态。

接着,在开关控制构件324被触发时,钛合金丝线322收缩长度拉扯第二卡钩333的第二联动部333c,并带动第二卡钩333克服第二复位扭簧334的弹力而旋转移动脱离,进而释放第一卡钩331的第一联动部331c,使第一卡钩331在第一复位扭簧332的作用下朝第一卡扣部331b的卡扣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同时释放扣合件31的扣合片312,且扣合片312在第一斜面331d的旋转推动作用下,自动弹出弹力卡扣装置321。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弹力卡扣装置321也可通过一个卡钩实现弹力卡接,弹力卡扣装置321的卡钩数量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为确保弹力卡扣装置321的稳定性,将第一卡钩331、第二卡钩333和钛合金丝线322设于同一平面内。

上述外壳325的侧壁设有扣接孔位325b,扣接孔位325b对应安装腔内的弹力卡扣装置321,且扣合件31的扣合片312经穿过扣接孔位325b扣接固定到位于安装腔内的弹力卡扣装置321。

此外,上述开关控制构件324包括控制板和装设在控制板上指纹传感器,且储能电池323和指纹传感器分别与控制板导电连接,钛合金丝线322的两端分别与控制板导电连接,即在指纹传感器被触发(例如通过指纹传感器输入的指纹与存储的指纹匹配)时,控制板使钛合金丝线322通电收缩(通电时间可通过控制板上相应的电路进行控制),使得解锁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可提高上述记事本的智能化程度。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指纹传感器也可通过其他识别模块代替,例如nfc模块、图像(人脸)识别模块、虹膜识别模块等。

上述外壳325的外侧设有开关安装槽位和遮盖在开关安装槽位的开口的盖板325c,且盖板325c具有第一开窗,用于露出开关控制构件324的触发位置,以便于解锁操作。并且,开关安装槽位于外壳325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提高美观效果。上述控制板装设在开关安装槽位内,且装设在控制板上的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部露出于盖板325c的第一开窗,解锁时,购买者只需触碰露出与第一开窗的指纹传感器的感应部,即可触发指纹传感器,结构简单且可靠实用。

为提高操作的可靠性,在外壳325的安装腔内设有用于限位第一卡钩331的限位结构325d。具体地,在扣合件31推压并扣接到弹力卡扣装置321时,第一卡钩331抵靠在限位结构325d上,从而避免第一卡钩331受冲击而过渡推压损坏第一复位扭簧331,有效保护第一复位扭簧331。

特别地,扣合件31的安装套壳311的长度与封面1的长度相同,且安装套壳311通过螺钉和/或胶粘的方式固定在封面1上,美观且固定方式牢固可靠,同时方便组装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锁扣件32的外壳325的长度与封底2的长度相同,且外壳325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在封底2朝向封面1的一侧的表面上,方便对应装设在封面1上的扣合件31,使结构更加合理。此外,为使上述记事本更加美观,封底2具有包边21,且包边21包裹外壳325的外侧表面,并且包边21具有第二开窗,外壳325的开关安装槽位和盖板325c露出于第二开窗。通过设置包边21,不仅美观,还能保护锁扣件32,可有效提高上述记事本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