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2400503发布日期:2020-09-29 18:1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在供给到各像素的影像信号间产生电位差的信号边界部分、即相邻的两个像素间产生所谓的横向电场。由于该横向电场,施加于各像素的电极的电场紊乱,由于该电场紊乱的影响而发生画质不良。作为该画质不良的现象的特征,由于基于两个像素间的影像信号的驱动电压的差量(电压差)而在两个像素间浓淡不同。

针对该相邻的两个像素间的横向电场引起的画质不良,以往,检测相邻的两个像素间的驱动电压的差量,计算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的校正量,所述校正对象像素是由于该差量而产生亮度变化的像素,并基于该校正量,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736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技术中,设想一定程度随时间变化后的显示装置的状态,将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设定为固定值。因此,在未随时间变化的初始状态下因过校正而导致画质下降,或者在随时间变化比设想的状态进一步进展的状态下因校正不足而导致输出图像的画质下降。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具有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能够不受随时间变化的影响,通过进行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实现提高输出图像的画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具备:

差量检测部,检测相邻的两个像素间的驱动电压的差量;

校正量运算部,计算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的校正量,所述校正对象像素是由于差量检测部检测到的驱动电压的差量而产生亮度变化的像素;

校正量调整部,根据输出图像的画质调整由校正量运算部计算出的校正量;以及

驱动电压校正部,基于由校正量调整部调整的校正量,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

此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执行以下各处理:

差量检测步骤,检测相邻的两个像素间的驱动电压的差量;

校正量运算步骤,计算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的校正量,所述校正对象像素是由于在差量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驱动电压的差量而产生亮度变化的像素;

校正量调整步骤,根据输出图像的画质调整在校正量运算步骤中计算出的校正量;以及

驱动电压校正步骤,基于在校正量调整步骤中调整的校正量,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

此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公开的电子设备具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备:

差量检测部,检测相邻的两个像素间的驱动电压的差量;

校正量运算部,计算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的校正量,所述校正对象像素是由于差量检测部检测到的驱动电压的差量而产生亮度变化的像素;

校正量调整部,根据输出图像的画质调整由校正量运算部计算出的校正量;以及

驱动电压校正部,基于由校正量调整部调整的校正量,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系统构成的概要的框图。

图2a是示出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面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图2b是示出像素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等效电路图。

图3a是示出液晶面板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图3a的要部的放大图。

图4a是示出液晶面板的初始状态下的液晶层的水分的状态的图,图4b是示出初始状态下的像素电位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c是示出初始状态下的影像信号vsig-透射率t的特性的图。

图5a是示出液晶面板的吸湿状态下的液晶层的水分的状态的图,图5b是示出吸湿状态下的像素电位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c是示出吸湿状态下的影像信号vsig-透射率t的特性的图。

图6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数字信号处理部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7是示出数字信号处理部中的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8是示出数字信号处理部中的校正量运算部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9是示出关于输入影像信号的显示图像及其中央线的图像的驱动电压电平的图。

图10a是示出发生画质不良后的显示图像的图,图10b是示出取自本像素与第n+1个像素之间的电压差的电压差信号的图,图10c是示出取自本像素与第n-1个像素之间的电压差的电压差信号的图。

图11是示出计算校正量时所参照的校正设定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通过配置于投影仪的摄像部直接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例1的校正量调整部中的用于校正量调整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液晶面板的使用时间、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和校正系数α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关于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的判断基准的阈值和画质设定范围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反馈校正系数α后的校正设定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是示出实施例2的校正量调整部中的用于校正量调整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液晶面板的使用时间、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和校正设定表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9是示出关于校正设定表a和校正设定表b的数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0是示出实施例3的校正量调整部中的用于校正量调整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作为本公开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三板式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投影仪)的光学系统的概要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技术的方式(以下记载为“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数值等是例示。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同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以如下顺序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的与整体相关的说明

2.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显示装置

2-1.系统构成例

2-2.液晶面板的构成例

2-3.像素的电路例

2-4.液晶面板的结构例

2-5.关于像素间泄漏引起的画质的随时间变化

3.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数字信号处理部)

3-1.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

3-2.校正量运算部

3-3.校正量加法部

3-3-1.实施例1(根据输出图像的拍摄结果检测画质的状态的例子)

3-3-2.实施例2(实施例1的变形例)

3-3-3.实施例3(根据液晶面板的使用时间检测画质的状态的例子)

4.变形例

5.本公开的电子设备(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

6.本公开能够采用的构成

<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的与整体相关的说明>

在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中,关于校正量调整部能够采用如下构成:拍摄用于校正量调整的调整图像,并将该摄像图像数据用作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参数。

在包括上述优选的构成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中,关于校正量调整部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基于拍摄调整图像而得的摄像图像数据使画质数据数值化,基于该画质数据设定校正系数,对反映了该校正系数的校正后画质数据进行运算,基于由该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此时,优选的是,通过将由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需要校正。

或者在包括上述优选的构成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中,校正量调整部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基于拍摄调整图像而得的摄像图像数据使画质数据数值化,基于该画质数据设定校正系数,使用该校正系数对调整图像进行校正并输出。并且,基于拍摄了该校正后的调整图像的摄像图像数据使画质数据数值化,基于该数值化后的校正后调整图像的画质数据,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此时,优选的是,通过将数值化后的校正后调整图像的画质数据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需要校正。

或者在包括上述优选的构成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中,关于校正量调整部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对配置有像素而成的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进行计数,将其计数值用作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参数。此外,关于校正量调整部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具有与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对应的多个校正设定表,基于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的计数值,选择多个校正设定表中的一个。

此外,在包括上述优选的构成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中,关于校正量调整部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对反映了所选择的校正设定表的校正后画质数据进行运算,基于由该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此时,优选的是,通过将由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需要校正。

此外,在包括上述优选的构成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中,关于校正量调整部能够采用将显示面板的使用环境下的温度、湿度、或温度以及湿度用作参数之一的构成。或者能够采用将使用色彩色度计测定的显示面板的色度、或使用亮度计测定的显示面板的亮度用作参数之一的构成。

<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显示装置>

首先,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对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液晶显示装置以显示方式分类为透射型、反射型和半透射型。并且,作为用于像素的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所使用的硅材料,在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大多使用非晶硅(非晶半导体)或多晶硅(多晶半导体)。在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大多使用单晶硅。另外,多晶硅分类为在摄氏1000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形成薄膜的高温多晶硅(htps:hightemperaturepoly-silicon)和在摄氏600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下形成薄膜的低温多晶硅(ltps:lowtemperaturepoly-silicon)。

在液晶面板(显示面板)中,形成像素的基板使用石英基板、玻璃基板和硅基板等基板。一般来说,在非晶硅-透射型液晶面板、低温多晶硅-透射型中使用玻璃基板,在高温多晶硅-透射型液晶面板中使用石英基板,在单晶硅-反射液晶面板中使用硅基板。

产品制造主要使用的液晶材料具有tn模式、va模式和ips模式,tft工艺具有高温多晶硅、低温多晶硅和非晶硅(a-si)。在面向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投影仪)的液晶面板中,大多针对液晶材料选择va模式,针对tft工艺选择htps(高温多晶硅)(所谓的htps-液晶面板)。在智能手机等的3英寸~10英寸左右的中小型直视液晶面板中,大多针对液晶材料选择va模式或ips模式,针对tft工艺选择ltps(低温多晶硅)(所谓的ltps-液晶面板)。在电视接收机或个人计算机等的10英寸以上的大型直视液晶面板中,大多针对液晶材料选择va模式或ips模式,针对tft工艺选择非晶硅(所谓的asi-液晶面板)。

关于以下说明的本公开的技术、即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技术,能够应用于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或者也能够应用于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系统构成例]

首先,利用图1,说明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系统构成。图1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系统构成的概要的框图。本应用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液晶面板10和影像信号处理电路20。液晶面板10的构成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

影像信号处理电路20具有: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pll(phaselockedloop,锁相环)部21、影像信号转换部22、数字信号处理部23、采样保持部24、图像存储器25和控制部26,进行使输入的影像信号成为适合于液晶面板10的显示的信号形式的信号处理。

在该影像信号处理电路20中,a/d·pll部21在输入的影像信号为模拟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将其转换为数字形式的像素数据的处理和实现相位同步的处理。另外,在输入影像信号为数字信号的情况下,采用设置数字/接口部代替a/d·pll部21的构成。数字/接口部是如下处理设备:将以dvi(digitalvisual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方式或hdmi(注册商标)(hdmi: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多媒体接口)形式为代表的数据传输技术的输入影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

影像信号转换部22进行将从a/d·pll部21输出的像素数据转换为适合于液晶面板10的像素数和时钟频率的像素数据(原色数据)的处理。例如,在液晶面板10为彩色液晶面板的情况下,影像信号转换部22将从复合信号等转换为适合于彩色液晶面板的驱动的rgb分离信号与影像信号一起输出到数字信号处理部23。

数字信号处理部23对从影像信号转换部22输出的像素数据(原色数据)执行对比度调整、串扰校正等处理。该数字信号处理部23应用本公开的技术。该具体的实施例将在后面说明。

采样保持部24对由数字信号处理部23进行了信号处理的像素数据(原色数据)进行采样保持处理,以用于液晶面板10的驱动。数字信号处理部23也可以包括该采样保持部24的功能。

图像存储器25临时存储(缓冲)从采样保持部24输出的像素数据(原色数据),并且在规定的定时输出到液晶面板10、更具体地说液晶面板10内的水平驱动部13。

控制部26例如由mpu(microprocessingunit,微处理器)等处理器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整体,具体地,控制部26控制影像信号转换部22、数字信号处理部23和采样保持部24等。此外,控制部26在与上述rgb分离信号对应的规定的定时,控制液晶面板10内的垂直驱动部12和水平驱动部13的驱动。

[液晶面板的构成例]

接着,对液晶面板10的构成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作为像素驱动方式可以是无源矩阵方式,也可以是有源矩阵方式。以下,以有源矩阵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图2a示出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面板10的构成的一个例子。

如图2a所示,液晶面板10为如下构成:具有以矩阵状二维排列包括液晶元件的多个像素2而成的像素阵列部11和配置在该像素阵列部11的周边的周边电路部。周边电路部由垂直驱动部12和水平驱动部13等构成,且集成在与像素阵列部11相同的基板上,驱动像素阵列部11的各像素2。此外,液晶面板10具备用于从外部输入信号或向外部输出信号的端子部(未图示)。该端子部例如经由柔性基板与外部基板(未图示)连接,在该外部基板搭载有影像信号处理电路20。

在像素阵列部11中,对于矩阵状的像素排列,扫描线311~31m(以下有时总称为“扫描线31”)沿行方向对每个像素行布线。此外,信号线321~32n(以下有时总称为“信号线32”)沿列方向对每个像素列布线。换句话说,扫描线311~31m和信号线321~32n以矩阵状布线,在其交叉部形成有像素2。

在周边电路部中,垂直驱动部12设置成与扫描线311~31m的端部连接。垂直驱动部12由移位寄存器等构成,将用于进行将影像信号写入像素2时的驱动的扫描信号输入到扫描线311~31m。

水平驱动部13设置成与信号线321~32n的端部连接。水平驱动部13从外部的影像信号处理电路20读入用于写入由垂直驱动部12所选择的像素行(选择行)的各像素2的影像信号并输出到信号线321~32n。

作为将影像信号写入像素2的驱动方式可以是对选择行的各像素2以像素单位写入影像信号的点顺序驱动,也可以是对选择行的各像素2以像素行单位写入影像信号的线顺序驱动。

[像素的电路例]

接着,对像素2的电路例进行说明。图2b示出像素2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如图2的等效电路图所示,像素2是具有液晶元件lc、电容元件c和像素晶体管tr的构成。

液晶元件lc的一个电极是每个像素2独立的电极(后述的像素电极),与像素晶体管tr的一个电极(源极/漏极电极)和电容元件c的一端连接。液晶元件lc的另一个电极是所有像素2所共用的电极(后述的对置电极),例如接地。

电容元件c是用于使液晶元件lc的蓄积电荷稳定化的元件。电容元件c的一端与液晶元件lc的一个电极和像素晶体管tr的一个电极连接。电容元件c的另一端与电容线33连接。

像素晶体管tr是用于将影像信号写入液晶元件lc的开关元件,由薄膜晶体管(tft)构成。像素晶体管tr的栅极电极与扫描线31连接,一个电极与液晶元件lc的一个电极和电容元件c的一端连接,另一个电极(漏极/源极电极)与信号线32连接。

[液晶面板的结构例]

接着,对液晶面板1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3a示出液晶面板1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图3b示出图3a的要部的放大图。

液晶面板10为如下面板结构:由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构成的第一基板41和第二基板42以具有规定间隔的方式对置配置,在第一基板41和第二基板42之间封入液晶材料而形成有液晶层43。此外,液晶面板10具备隔着第一基板41和第二基板42相对的偏振光板44和偏振光板45。偏振光板44和偏振光板45配置成各偏振光板轴44a、45a相互正交。

在第一基板41成膜有透明导电膜46。在该透明导电膜46以与像素阵列部11的所有像素2共用的方式形成有对置电极(未图示)。由此,第一基板41有时称为对置基板。对置电极是图2b所示的液晶元件lc的另一个电极。此外,在第二基板42成膜有透明导电膜47。在该透明导电膜47以对每个像素2独立的方式形成有像素电极48。像素电极48是图2b所示的液晶元件lc的一个电极。

在第二基板42形成有由薄膜晶体管(tft)构成的像素晶体管tr。由此,第二基板42有时称为tft基板。在第二基板42还布线有像素晶体管tr的栅极电极与每个像素行连接的扫描线31和像素晶体管tr的一个电极(源极/漏极电极)与每个像素列连接的信号线32。在此,图示了第i行扫描线31i和第i+1行扫描线31i+1以及第j列信号线32j和第j+1行扫描线31j+1。

在上述结构的液晶面板10中,液晶层43的液晶分子中的、仅夹在像素电极和对置电极的两个电极之间的区域的液晶分子43a、43b受到像素电极和对置电极之间的横向电场的影响而改变排列,作为一个像素的液晶快门发挥功能。在此,横向电场是指因供给到相邻的两个像素的影像信号的电位差,如图3b所示在相邻的两个像素的像素电极48之间(或信号线32之间)产生的电场。

并且,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完全垂直取向型和倾斜取向型。完全垂直取向型称为所谓的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取向)型,通过未图示的取向膜,在未向与像素对应的电极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将液晶层43的液晶分子取向为与基板(第一基板41和第二基板42)垂直。即,液晶分子43a、43b相对于基板的倾斜角θ是90度。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向与像素对应的电极施加电压,则液晶分子倾倒的方向(取向方位)是自由的,取向方位不一致。

另一方面,倾斜取向型通过未图示的取向膜,在未向与像素对应的电极施加电压的状态下,使液晶层43的液晶分子取向为相对于基板法线方向倾斜,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成为与基板大致水平的取向方位。即,如图3b所示,液晶分子43a、43b相对于基板的倾斜角(预倾角)θ为θ<90°。在具有预倾角的情况下,从正面(基板法线方向)观察液晶面板10时向规定的方向倾斜。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向与像素对应的电极施加电压,则倾倒方向(取向方位)由预倾斜确定。由于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确定为一个方向,所以像素内的透射光变得均匀,能够进行良好的图像显示。

[关于像素间泄漏引起的画质的随时间变化]

并且,在液晶面板10中,在高温多湿等的环境下,如果水分从在第一基板41和第二基板42之间密封液晶材料的密封部分浸入液晶层43,则在相邻的两个像素间产生泄漏电流流动的所谓的像素间泄漏。并且,如果产生像素间泄漏,则相邻像素间的电位差变小,因此文字看起来粗等输出图像的画质产生随时间变化。

图4a示出液晶面板10的初始状态下的液晶层43的水分的状态,图4b示出初始状态下的像素电位的一个例子,图4c示出初始状态下的影像信号vsig-透射率t的特性。在此,例示了常黑的情况。图4b中例示了在相邻的五个像素pix1~pix5中,正中的像素pix3的电位为0v,其他四个像素pix1、pix2、pix4、pix5的各电位为3v的情况。在初始状态下,不产生像素间泄漏。因此,图4c所示,像素pix3的透射率t为0%,像素pix1、pix2、pix4、pix5的各透射率t例如大约为60%左右。

图5a示出液晶面板10的吸湿状态(即水分浸入液晶层43的状态)下的液晶层43的水分的状态,图5b示出吸湿状态下的像素电位的一个例子,图5c示出吸湿状态下的影像信号vsig-透射率t的特性。如图5a所示,如果在高温多湿环境下水分浸入液晶层43,则如图5b所示,在像素间形成泄漏路径,泄漏电流流动。

并且,由于产生像素间泄漏,作为一个例子,在初始状态下为0v的正中的像素pix3的电位为1v,在初始状态下为3v的像素pix2、pix4的各电位为2.5v,像素pix1、pix5的各电位为2.9v。即,在初始状态下为3v的像素pix3与两侧相邻的像素pix2、pix4之间的电位差在吸湿状态下成为1.5v的电位差。

由此,如图5c所示,像素pix2、pix4的各透射率t例如约为25%左右,像素pix1、pix5的各透射率t例如约为55%左右。即,如果由于像素间泄漏而导致相邻像素之间的电位差变小,则透射率t的差变小,因此显示文字等时,文字看起来粗等文字的清晰度下降,输出图像的画质产生随时间变化。

以上,以由于水分而产生像素间泄漏的情况为例,说明了相邻像素间的电位差变小,输出图像的画质产生随时间变化,但是产生像素间泄漏并不限于因水分而产生的情况。例如,有时由于畴(液晶分子的取向的紊乱)、间隙(相邻的两个像素间的距离)、液晶组成变化、预倾角(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的倾斜角)等的变化而产生像素间泄漏,相邻像素间的电位差变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在此,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在图1所示的数字信号处理部23中,检测相邻的两个像素间的驱动电压的差量,计算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的校正量,其中,所述校正对象像素是由于该驱动电压的差量而产生亮度变化的像素。并且,根据输出图像的画质调整计算出的校正量,基于该调整的校正量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

图6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数字信号处理部23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数字信号处理部23作为对影像信号进行校正处理的校正处理部,构成为具有: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231、校正量运算部232、校正量调整部233和校正量加法部234。

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231、校正量运算部232、校正量调整部233和校正量加法部234能够构成为通过mpu等处理器解释并执行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而由软件执行。但是,并不限于由软件执行的构成,也能够将各功能部作为硬件构成。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信号处理方法)中,能够将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231、校正量运算部232、校正量调整部233和校正量加法部234作为差量检测步骤、校正量运算步骤、校正量调整步骤和驱动电压校正步骤。

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231是检测相邻的两个像素间的驱动电压的差量的差量检测部。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231进行如下处理:计算从由图1的影像信号转换部22输入的影像信号供给到进行校正的本像素(以下记载为“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与供给到与该校正对象像素相邻的像素(以下记载为“相邻像素”)的驱动电压的差量、即相邻像素间电压差。

校正量运算部232获取由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231计算出的相邻像素间电压差和相对于校正对象像素的影像信号数据(驱动电压信息)。校正设定信息也输入到校正量运算部232。校正设定信息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校正量运算部232基于获取的信息并参照校正设定信息,进行计算供给到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的处理。

校正量调整部233进行根据输出图像的画质来调整由校正量运算部232计算出的校正量的处理。该校正量调整部233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功能部,该处理的具体的实施例将在后面说明。

校正量加法部234将通过校正量调整部233中的校正量调整反映了输出图像的画质的校正量与供给到校正对象像素的影像信号数据(驱动电压信息)相加,并且将该加法结果作为输出影像信号输出到图1的采样保持部24。即,校正量加法部234是基于由校正量调整部233调整的校正量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的驱动电压校正部。

[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

接着,利用图7,说明数字信号处理部23中的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231的具体的构成。图7是示出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231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数字信号处理部23构成为不仅将在水平扫描方向上而且将在垂直扫描方向上的校正作为对象,因此能够进行输入影像信号的延迟控制。即,数字信号处理部23除了具有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231等以外,还具有同步分离部235和延迟控制部236。

同步分离部235进行从影像信号中分离同步信号的处理。在输入的影像信号为黑白(白黑)影像信号的情况下,从影像信号中分离同步信号后的信号是亮度信号。此外,在输入的影像信号为彩色影像信号的情况下,从影像信号中分离同步信号后的信号包含亮度信息和颜色信息。作为彩色影像信号例如能够列举rgb信号等。

延迟控制部236使通过同步分离部235从输入影像信号中分离的同步信号延迟,将该延迟同步信号输出到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231,并且作为输出同步信号输出到图1的采样保持部24。

在能够进行输入影像信号的延迟控制的数字信号处理部23中,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231构成为由存储器控制部2311、水平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2和垂直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3构成。

存储器控制部2311具备行存储器2314,在基于从延迟控制部236供给的延迟同步信号的时间(定时),进行使输入影像信号每一行(一条扫描线)延迟的处理。行存储器2314例如能够使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存储器控制部2311每一行延迟的影像信号记载为行影像信号。

水平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2基于从存储器控制部2311供给的行影像信号,在水平扫描方向上进行检测分别供给到本像素和相邻像素的驱动电压的电压差的处理。即,关于水平方向的处理,在时间序列上将某行的第n个像素(n为任意的自然数)作为本像素的情况下,水平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2计算供给到同一行的第n个像素(本像素)的驱动电压与供给到相邻的第n-1个像素的驱动电压的差量(电压差)。同样,水平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2计算供给到同一行的第n个像素(本像素)的驱动电压与供给到相邻的第n+1个像素的驱动电压的差量(电压差)。由水平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2计算出的本像素与第n-1个像素、第n+1个像素的各像素之间的电压差与行影像信号一起供给到图6的校正量运算部232。

垂直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3基于从存储器控制部2311供给的行影像信号,在垂直扫描方向上进行检测本像素与相邻像素之间的电压差的处理。即,关于垂直方向的处理,在时间序列上将第m行(m为任意的自然数)像素作为本像素的情况下,垂直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3计算供给到第m行像素(本像素)的驱动电压与供给到第m-1行的相邻的像素的驱动电压的差量(电压差)。同样,垂直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3计算供给到第m行像素(本像素)的驱动电压与供给到第m+1行的相邻的像素的驱动电压的差量(电压差)。由垂直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3计算出的本行(m行)像素(本像素)与第m-1、第m+1行的各相邻像素之间的电压差供给到图6的校正量运算部232。

在彩色显示的显示装置中,在成为形成彩色图像的单位的一个像素(主像素)为例如由rgb的三原色的副像素(子像素)构成的情况下,上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电压差的计算分别对rgb的副像素进行。即,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231分别对rgb的副像素计算第n个像素(本像素)与第n-1个像素和第n+1个像素的两个系统之间的差信息、以及第m行的本像素与第m-1行、第m+1行的各相邻像素的两个系统之间的差信息。

[校正量运算部]

接着,利用图8,说明数字信号处理部23中的校正量运算部232的具体构成。图8是示出校正量运算部232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校正量运算部232构成为由水平方向选择部2321、垂直方向选择部2322、校正量计算部2323和校正量插值部2324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数字信号处理部23中作为处理对象的画质不良现象具有在影像信号的反转/非反转(扫描方向的反转/非反转)中液晶面板10上的画质不良发生方向不变化的性质。即,在产生电压差的像素间,画质不良现象发生的方向是固定的。因此,与水平/垂直扫描方向无关,需要在相同方向上进行校正的处理。

例如,在右蒸镀液晶显示装置中,在黑电平的像素的左侧像素发生了画质不良的情况下,如果在反转了该影像信号的之前的黑电平的像素与左侧像素中具有电压差,则在该左侧像素发生画质不良。作为一个例子,如果是使用液晶面板作为光调制单元(光阀)的投射型液晶显示系统(投影仪系统),则反转/非反转起因于投射方法等。由此,为了正确地显示输出图像,需要设定反转/非反转(扫描方向)。

校正量运算部232具备水平方向选择部2321和垂直方向选择部2322,以从由图7的水平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2和垂直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3计算出的多个电压差信息中选择所使用的电压差信息。校正量运算部232还具备校正量计算部2323和校正量插值部2324。

水平方向选择部2321从水平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2获取水平扫描方向上的本像素与相邻像素之间的电压差信息和从图1的控制部26供给的水平扫描线信号。水平扫描方向上的本像素与相邻像素之间的电压差信息是指供给到同一行的第n个像素(本像素)的驱动电压与供给到相邻的第n-1个像素的驱动电压的差量、以及供给到同一行的第n个像素(本像素)的驱动电压与供给到相邻的第n+1个像素的驱动电压的差量。

水平扫描线信号包含相对于以矩阵状二维配置有像素2而成的像素阵列部11(参照图2a)的水平扫描方向的信息、即表示水平扫描方向是从左向右还是相反地从右向左的信息。或者也可以通过对水平扫描线信号本身进行解析来得到水平扫描方向的信息。并且,水平方向选择部2321基于水平方向电压差信息和水平扫描线信号,选择应校正驱动信号的像素(校正对象像素)并将该选择信息供给到校正量计算部2323。

垂直方向选择部2322从垂直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3获取垂直扫描方向上的本像素与相邻像素之间的电压差信息和从控制部26供给的垂直扫描线信号。垂直扫描方向上的本像素与相邻像素之间的电压差信息是指供给到第m行像素(本像素)的驱动电压与供给到第m-1行的相邻的像素的驱动电压的差量、以及供给到第m行像素(本像素)的驱动电压与供给到第m+1行的相邻的像素的驱动电压的差量。

垂直扫描线信号包括相对于像素阵列部11的垂直扫描方向的信息、即表示垂直扫描方向是从上向下还是相反地从下向上的信息。或者也可以通过对垂直扫描线信号本身进行解析而得到垂直扫描方向的信息。并且,垂直方向选择部2322基于垂直方向电压差信息和垂直扫描线信号,选择应校正驱动信号的像素(校正对象像素)并将该选择信息供给到校正量计算部2323。

在此,以水平方向电压差为例,说明从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231输入的电压差信号(电压差信息)。图9是示出关于输入影像信号的显示图像140及其中央线的图像140a的驱动电压电平的图。此外,图10a示出画质不良发生后的显示图像141,图10b示出取自本像素与第n+1个像素之间的电压差的电压差信号,图10c示出取自本像素与第n-1个像素之间的电压差的电压差信号。

在图9中,显示图像140的中央线的图像140a由八个像素构成。并且,该八个像素中的中央的四个像素为黑电平,其周边四个像素为灰电平。灰电平的像素141a与黑电平的四个像素的最左侧的像素141b相邻,灰电平的像素141d与黑电平的四个像素的最右侧的像素141c相邻。

在此,在示出画质不良发生后的显示图像141的图10a中,显示图像141的中央线的图像141a在与四个像素的黑电平的最左侧的像素141b相邻的像素141a中成为渗透了白色的显示。在这种状况下,基于输入影像信号从水平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2分别输出图10b、图10c所示的电压差信号。

图10b示出了取自本像素与第n+1个像素之间的电压差的电压差信号、即从本像素的右侧相邻的像素的驱动电压电平中减去本像素的驱动电压电平后而得的电压电平差。在图10b中,像素141a与像素141b之间的电压差(黑电位-灰电位之间的差)为正极性,像素141c与像素141d之间的电压差(灰电位-黑电位之间的差)为负极性。

此外,图10c示出了取自本像素与第n-1个像素之间的电压差的电压差信号、即从本像素的驱动电压电平中减去本像素的右侧相邻的像素的驱动电压电平后的电压电平差。在图10c中,像素141a与像素141b之间的电压差(灰电位-黑电位之间的差)为负极性,像素141c与像素141d的电压差(黑电位-灰电位之间的差)为正极性。能够根据该电压电平差的波形,检测校正对象位置的备选。

由此,根据扫描方向,在取自本像素与第n+1个像素之间的电压差的电压差信号和取自本像素与第n-1个像素之间的电压差的电压差信号中,信号的波形完全不同。在垂直扫描方向中也同样。此时,通过水平方向选择部2321和垂直方向选择部2322,例如在相邻的两个像素间产生电压差的情况下,能够以时间序列选择是将前方的像素作为校正对象像素、还是将后方的像素作为校正对象像素。该选择信号可以是能够由用户定义并指定。或者由于如tn型和va型那样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差异、蒸镀方向(预倾斜的朝向)等而发生画质不良的像素变化,因此水平方向选择部2321和垂直方向选择部2322也可以获取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信息、蒸镀方向信息等并反映于并选择信号。

校正量计算部2323将从水平方向选择部2321供给的水平方向选择信息、从垂直方向选择部2322供给的垂直方向选择信息、以及从图7的水平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2供给的行影像信号作为输入。并且,校正量计算部2323基于水平方向选择信息、垂直方向选择信息和行影像信号,计算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

从水平方向选择部2321供给的水平方向选择信息根据水平扫描线信号而包含同一行中的本像素与第n-1个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和本像素与第n+1个像素之间的电压差中的任一个信息。同样,从垂直方向选择部2322供给的垂直方向选择信息根据垂直扫描线信号而包含第m行的本像素与第m-1行相邻像素之间的电压差和第m行的本像素与第m+1行相邻像素之间的电压差中的任一个信息。此外,从水平方向电压差计算部2312供给的行影像信号包含以本像素和校正对象像素为代表对各像素的驱动电压信息。

校正量计算部2323将这些水平方向选择信息、垂直方向选择信息、以及包含于行影像信号的针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信息作为参数,计算对该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校正量计算部2323具备基于水平方向选择信息、垂直方向选择信息和驱动电压的信息来计算驱动电压的校正量时参照的二维或三维的查找表(以下记载为“lut”)2325。

在lut2325存储有校正设定信息,该校正设定信息用于与本像素的输入影像信号的电压电平和与本像素相邻的像素的设定电压电平、即本像素与相邻像素的电压电平之间的差对应,设定应施加于校正对象像素的校正量。校正量设定为校正了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后的该校正对象像素的平均亮度成为与将基于校正前的输入影像信号的驱动电压供给到该校正对象像素的情况同样的亮度。由此,校正前的显示图像的显示图案与校正后的显示图像的显示图案相同。

在此,说明为了计算驱动电压的校正量所参照的校正设定信息。图11示出校正量的计算时所参照的校正设定信息的一个例子。图11示出了驱动电压的校正量、本像素的驱动电压和与相邻像素之间的电压差的关系。图11中空栏为未校正。另外,图11所示的数值是一个例子,不限于这些数值。在此,本像素的驱动电压为0v、相邻像素的驱动电压为3.975v时,与相邻像素之间的电压差为3.975v,因此在图11所示的校正设定信息中,由网格所示的1.2v为本像素(校正对象像素)的校正量,本像素的驱动电压从0v校正为1.2v。

在lut2325离散地设定了由本像素的输入影像信号的电压电平与本像素和相邻像素的两个像素之间的电压电平差的关系来确定的校正对象点。另外,当本像素与相邻像素的电压电平之间的差较小时,产生的横向电场弱而画质不良的发生少。因此,对本像素与相邻像素的电压电平之间的差设定阈值,在超过该阈值的情况下实施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由此,能够不对液晶面板10的所有像素2进行校正,而有效地仅对进行了校正时的画质不良改进的效果高的像素实施校正。另外,校正量也可以是能够由用户定义并指定。

此外,在lut2325根据从图1的控制部26供给的液晶面板10的环境信息而存在多个表。作为液晶面板10的环境信息例如具有水平/垂直扫描方向、预倾斜的朝向、相邻的两个像素间的距离(间隙)等。因此,准备在水平扫描方向为从左(右)向右(左)的情况下在本像素与左(右)侧的相邻像素的关系中所参照的表,在垂直扫描方向为从上(下)下下(上)的情况下在本像素与上(下)侧的相邻像素的关系中所参照的表。

此外,准备在预倾斜的朝向为相对于液晶面板10的正面朝向左(右)的情况下所参照的表。此外,由于根据相邻的两个像素间的距离(间隙)而产生的横向电场的强度改变,所以即使假设施加到相邻的两个像素的驱动电压相同或两个像素间的电压差相同,也考虑两个像素间的间隙而改变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的设定值。由此,在lut2325设定内容和校正量,以便能够与各种环境信息或它们的组合对应。

校正量插值部2324将校正量计算部2323参照lut2325而计算出的校正量输出为插值。例如,由于在lut2325离散地设定了校正对象点,所以有时不存在与本像素的输入影像信号的电压电平直接对应的校正对象点。在这种情况下,校正量插值部2324例如选择最接近输入影像信号的电压电平的两个校正对象点。同样,在不存在与本像素和相邻像素的两个像素之间的电压电平差直接对应的校正对象点的情况下,校正量插值部2324例如选择最接近两个像素之间的电压电平差的两个校正对象点。并且,校正量插值部2324对这些四个校正对象点的校正量实施线性插值等插值处理,并且将处理结果输出到图6的校正量调整部233。

[校正量调整部]

接着,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功能部的数字信号处理部23中的校正量调整部233。

如上所述,在校正量运算部232中,基于相邻像素间电压差和相对于校正对象像素的影像信号数据(驱动电压信息)并参照校正设定信息,计算供给到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以下,将由校正量运算部232计算出的校正量记载为校正量x。

在校正量运算部232中,设想一定程度随时间变化后的液晶面板10的状态,将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x设定为固定值。在直接使用固定值的校正量x的校正处理中,在未随时间变化的初始状态的液晶面板10中有时成为过校正,相反在随时间变化比预先设想的状态进一步进展的液晶面板10中有时成为校正不足。在任一种情况下,输出图像的画质均下降。此外,输出图像的画质随着液晶面板10的随时间变化(随时间劣化)进展而恶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校正量运算部232的后级设置有校正量调整部233的构成,该校正量调整部233根据输出图像的画质来调整由该校正量运算部232计算出的校正量x。在校正量调整部233中,通过根据输出图像的画质来调整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的校正量x,与随时间变化的程度对应的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反映于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x。由此,能够不受液晶面板10的随时间变化的影响,进行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因此能够实现提高输出图像的画质。

在校正量调整部233中,为了校正调整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x,需要检测(把握)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关于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方法能够例示以下列举的各种方法。

·第一检测方法

由于水分的浸入等而导致输出图像的画质随时间变化。因此,通过计测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能够根据该计测时间间接地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随时间变化的程度(画质的状态)。即,第一检测方法是如下方法:通过计数器计测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将该计数器结果(计数值)作为参数来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

·第二检测方法

输出图像的画质也因液晶面板10的使用环境、特别是温度、湿度而受到影响。因此,计测在液晶面板10的使用环境下的温度、湿度,将该计测结果作为参数之一并添加到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由此能够提高输出图像的画质的检测精度。此时,可以考虑将单独温度、单独湿度、或温度以及湿度这两者添加为参数。即,第二检测方法是如下方法:除了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以外,将液晶面板10的使用环境下的温度、湿度、或温度以及湿度作为参数来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

·第三检测方法

第三检测方法是如下方法:利用摄像部(摄像装置)拍摄输出图像,根据该拍摄结果直接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随时间变化的程度(画质的状态)。作为一个例子,在将液晶面板10用作光调制单元(光阀)的投射型液晶显示系统(投影仪系统)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在投影仪51的后述的投射透镜114(参照图21)的附近配置摄像部52。并且,通过由摄像部52拍摄投射到屏幕53的输出图像54,能够根据该拍摄结果直接检测输出图像54的画质的状态。

另外,作为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方法,不限于上述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或第三检测方法。例如,由于能够以色度检测液晶面板10的吸湿程度,所以也能够使用色彩色度计测定液晶面板10的色度并将该测定结果用作参数之一,或者使用亮度计测定液晶面板10的亮度并将该测定结果用作参数之一。

在此,作为一个例子,说明在色度的测定下检测液晶面板10的吸湿程度的情况。以像素行单位(或像素列单位)反复进行白条纹、黑条纹的显示时、即相邻的两个像素间的电位差为最大时,容易引起像素间泄漏。因此,在投射型液晶显示系统中,测定仅显示白条纹时的亮度作为照度a,测定仅显示黑条纹时的亮度作为照度b,测定交替显示白条纹和黑条纹时的亮度作为照度c。并且,能够根据照度c/(照度a和照度b的平均值)求出吸湿指标(吸湿程度),将该吸湿指标用作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参数之一。

以下,将基于使用第三检测方法获取的输出图像的获取结果进行校正量的调整时的校正量调整部233的具体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说明。此外,将基于使用第一检测方法获取的使用时间进行校正量的调整时的校正量调整部233的具体实施例作为实施例2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是如下例子:在校正量调整部233中,根据调整图像(输出图像)的拍摄结果来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将该画质信息反映于校正量x、即在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检测中应用如上所述的第三检测方法。在实施例1中,将上述吸湿指标用作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的参数。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也同样。图13示出实施例1的校正量调整部233中的用于校正量调整的处理流程。

以下说明的用于校正量调整的一系列处理例如在构成图6的数字信号处理部23的mpu等处理器的控制下由软件执行。但是,不限于由软件执行的构成,也能够将执行用于校正量调整的处理的各功能部作为硬件构成。在后述的实施例中也同样。

在图13的流程图中,处理器将用于校正量调整的调整图像的影像信号供给到图12的投影仪51并输出调整图像(步骤s11),接着,获取使用摄像部52拍摄投影到屏幕53的调整图像、即输出图像而得到的图像数据(步骤s12)。接着,处理器基于获取的图像数据使调整图像(输出图像)的画质数据数值化(步骤s13),接着,基于数值化的画质数据,设定与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对应的校正系数α(步骤s14)。

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随着液晶面板10的随时间变化进展而恶化(劣化)。图14示出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和校正系数α的关系的一个例子。如图14所示,以液晶面板10的初始状态、经过1年后、经过3年后、……这样的程度,输出图像的画质与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对应而恶化。因此,在步骤s14中,作为校正系数α设定与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对应的值。

接着,处理器通过运算求出反映了在步骤s14中设定的校正系数α后的画质数据、即校正后画质数据(步骤s15),接着,通过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步骤s16)。

在此,校正后画质数据的比较对象的基准的画质数据能够采用初始值(初始状态的画质数据),也能够采用以该初始值为基准的规定的画质设定范围的值。例如,根据如上所述的吸湿指标(吸湿程度)的变化,如图15所示能够以初始值(吸湿指标=50%)为基准,例如将±5%的画质设定范围作为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的阈值。

在步骤s16的是否需要校正的判断处理中,在成为低于画质设定范围的画质的情况下判断为需要校正。并且,处理器在判断为需要校正的情况下(s16的“是”),使在步骤s14中设定的校正系数α反映于由校正量运算部232计算出的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x(步骤s17),此后,结束用于校正量调整的一系列处理。

在步骤s17中,具体地说,进行(基于两个像素间的电压差的校正量x)×(与输出图像的画质对应的校正系数α)的运算处理。该运算结果成为使与输出图像的画质对应的校正系数α反映于(反馈于)基于两个像素间的电压差的校正量x的校正量αx。

对图11所示的校正设定信息进行该校正系数α的反馈。图16示出反馈校正系数α后的校正设定信息的一个例子。图16示出了驱动电压的校正量、本像素的驱动电压和与相邻像素之间的电压差的关系。图16中空栏为未校正。另外,图16所示的数值是一个例子,不限于这些数值。

处理器在判断为不需要校正的情况下(s16的“否”),由于不需要使校正系数α反映于基于两个像素间的电压差的校正量x,所以不进行将校正量x乘以校正系数α的运算而直接使用校正量x(步骤s18),结束用于校正量调整的一系列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例1的校正量调整部233中的校正量调整,由摄像部52拍摄输出图像,根据该拍摄结果把握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由此能够检测伴随液晶面板10的随时间变化的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并且,基于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设定校正系数α并反馈于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x,由此能够不受液晶面板10的随时间变化的影响而进行驱动电压的校正,因此能够实现提高输出图像的画质。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在实施例1中,设定与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对应的校正系数α,对反映该校正系数α后的画质数据(校正后画质数据)进行运算并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由此判断是否需要校正。相对于此,在实施例2中,输出反映校正系数α后的调整图像,基于再次获取的图像数据使校正后的画质数据数值化并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由此判断是否需要校正。

图17示出实施例2的校正量调整部233中的用于校正量调整的处理流程。在图17的流程图中,处理器从投影仪51输出用于校正量调整的调整图像(步骤s21),接着,获取使用摄像部52拍摄屏幕53上的输出图像而得到的图像数据(步骤s22)。

接着,处理器基于获取的图像数据使输出图像的画质数据数值化(步骤s23),接着,基于数值化的画质数据,设定与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对应的校正系数α(步骤s24)。校正系数α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

接着,处理器使用校正系数α对调整图像进行校正,从投影仪51输出该校正后的调整图像(步骤s25),接着,获取关于使用摄像部52拍摄屏幕53上的输出图像而得到的校正后调整图像的图像数据(步骤s26)。

接着,处理器基于获取的图像数据使校正后调整图像的画质数据数值化(步骤s27),接着,通过将数值化的校正后调整图像的画质数据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步骤s28)。基准的画质数据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

并且,处理器在判断为需要校正的情况下(s28的“是”),使在步骤s24中设定的校正系数α反映于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x(步骤s29),此后,结束用于校正量调整的一系列处理。此外,处理器在判断为不需要校正的情况下(s28的“否”),不需要使校正系数α反映于基于两个像素间的电压差的校正量x,因此不进行将校正量x乘以校正系数α的运算而直接使用校正量x(步骤s30),结束用于校正量调整的一系列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例2的校正量调整部233中的校正量调整,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在实施例1中,输出反映校正系数α后的调整图像,基于再次获取的图像数据使校正后的画质数据数值化并判断是否需要校正,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是否需要校正的判断。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如下例子:在校正量调整部233中,根据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使该画质信息反映于校正量x、即将如上所述的第一检测方法应用于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检测。此外,在实施例3中采用如下构成:在lut(查找表)中预先准备与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对应的多个校正设定表作为校正设定信息,基于画质信息选择表。多个校正设定表的lut例如存储于校正量调整部233中内置的帧存储器(未图示)。

图18是示出液晶面板的使用时间、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和校正设定表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在此,作为多个校正设定表例如例示了如下情况:使用与从液晶面板10的初始状态到使用时间经过1年左右的期间对应的校正设定表a、以及与从使用时间经过1年左右到经过2年左右的期间对应的校正设定表b的两个。但是,校正设定表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此外,图19示出校正设定表a和校正设定表b的数值的一个例子。在图19的各表中示出了驱动电压的校正量、本像素的驱动电压和与相邻像素之间的电压差的关系。图19中空栏为未校正。另外,图19所示的数值是一个例子,不限于这些数值。

利用图20说明实施例3的校正量调整部233中的用于校正量调整的一系列处理。图20是示出实施例3的校正量调整部233中的用于校正量调整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在图20的流程图中,处理器首先获取对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数器(未图示)的计数值(步骤s31)。如上所述,由于水分的浸入等而导致输出图像的画质随时间变化,所以通过对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进行计数,能够根据其计数值(计测时间)间接地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随时间变化的程度(画质的状态)。即,通过获取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的计数值,能够把握输出图像的画质的随时间变化的程度。

接着,处理器基于获取的使用时间的计数值,从lut中选择多个校正设定表中的一个、即校正设定表a或校正设定表b(步骤s32)。作为一个例子,如果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为初始的状态,则将由校正量运算部232计算出的校正量x直接用作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如果是从初始状态到使用时间经过1年左右的期间,则选择校正设定表a,如果使用时间是经过1年左右到经过2年左右的期间,则选择校正设定表b。

接着,处理器基于所选择的校正设定表a或校正设定表b,对由校正量运算部232计算出的校正量x进行校正,计算校正后画质数据(步骤s33),接着,通过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步骤s34)。在此,校正后画质数据的比较对象的基准的画质数据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

并且,处理器在判断为需要校正的情况下(s34的“是”),通过使在步骤s32中所选择的校正设定表a或校正设定表b反映于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x而作为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步骤s35),此后,结束用于校正量调整的一系列处理。

此外,处理器在判断为不需要校正的情况下(s34的“否”),不需要使校正设定表a/校正设定表b反映于基于两个像素间的电压差的校正量x,因此直接使用由校正量运算部232计算出的校正量x(步骤s36),结束用于校正量调整的一系列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例3的校正量调整部233中的校正量调整,对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进行计数,根据该计数结果把握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由此能够检测伴随液晶面板10的随时间变化的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并且,基于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选择预先准备的多个校正设定表中的一个并反映于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量x,由此能够不受液晶面板10的随时间变化的影响而进行驱动电压的校正,因此能够实现提高输出图像的画质。

另外,在实施例3中,将使用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的第一检测方法应用于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检测,但是也可以并用第二检测方法。即,计测液晶面板10的使用环境下的温度、湿度,将单独温度、单独湿度、或温度以及湿度这两者作为参数之一,除了液晶面板10的使用时间以外,还可以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通过并用第一检测方法和第二检测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输出图像的画质的检测精度。

<变形例>

以上,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公开的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结构是例示,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液晶显示装置(液晶面板)为例说明了本公开的技术,但是由横向电场引起的画质不良现象的发生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

即,由横向电场引起的画质不良是在以矩阵状二维配置有像素而成且向扫描线和信号线施加电压进行显示驱动的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发生的现象。例如,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由于横向电场,在有机el元件内的电子和空穴的运动中产生紊乱而发生画质不良。此外,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由于横向电场,对像素内的等离子体的生成产生影响而发生画质不良。因此,本公开的技术能够应用于所有上述方式的显示装置。

以上说明的本公开的显示装置能够用作将输入到电子设备的影像信号或在电子设备内生成的影像信号显示为图像或影像的所有领域的电子设备的显示部(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能够例示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电视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数字静物相机、便携电话机等便携终端装置等。但是,不限于此。

本公开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密封的构成的模块形状的显示装置。另外,在显示模块也可以设置有用于从外部对像素阵列部进行输入输出信号等的电路部或柔性印刷电路(fpc)等。以下,作为使用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具体例例示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但是,在此例示的具体例仅是一个例子,并不限于该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所谓的投影仪)一般采用如下三板方式:通过加法混色进行彩色显示,对光的三原色、即红色(r)、绿色(g)、蓝色(b)分别使用液晶面板,由三张液晶面板制作各原色的图像,此后由棱镜合成图像。用于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一般为1.0英寸左右的尺寸的面板。图21示出作为本公开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三板式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投影仪)的光学系统的概要。

在图21中,从白色灯等光源101发出的白色光通过偏振光转换元件102从p偏振光转换为s偏振光后,由复眼透镜103实现照明的均匀化并射入分色镜104。并且,仅特定的颜色成分、例如r(红色)的光成分透射分色镜104,剩余颜色的光成分被分色镜104反射。透射分色镜104的r的光成分通过反射镜105改变光路后,通过透镜106r射入r的液晶面板107r。

关于被分色镜104反射的光成分,例如g(绿色)的光成分被分色镜108反射且b(蓝色)的光成分透射该分色镜108。被分色镜108反射的g的光成分通过透镜106g射入g的液晶面板107g。透射分色镜108的b的光成分通过透镜109后由反射镜110改变光路,进而通过透镜111后由反射镜112改变光路,通过透镜106b射入b的液晶面板107b。

另外,虽然在图21中未图示,但是在液晶面板107r、107g、107b的入射侧和出射侧分别配置有偏振光板。如公知的那样,通过将入射侧和出射侧的一对偏振光板设置成偏振光方向相互垂直(正交尼科耳),能够设定常白模式,通过设置成偏振光方向相互平行(平行尼科耳),能够设定常黑模式。

分别通过液晶面板107r、107g、107b的r、g、b的各光成分射入正交棱镜113,在该正交棱镜113中被合成。并且,由该正交棱镜113合成的光射入投射透镜114,通过该投射透镜114投射到屏幕(未图示)上。

在上述构成的三板式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光调制单元(光阀)的液晶面板107r、107g、107b能够使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液晶面板)。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能够不受随时间变化的影响,进行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校正,因此能够实现提高输出图像的画质。因此,作为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光调制单元使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由此能够有助于提高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位。

<本公开能够采用的构成>

本公开也能够采用以下构成。

《a.显示装置》

[a-1]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

差量检测部,检测相邻的两个像素间的驱动电压的差量;

校正量运算部,计算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的校正量,所述校正对象像素是由于差量检测部检测到的驱动电压的差量而导致产生亮度变化的像素;

校正量调整部,根据输出图像的画质调整由校正量运算部计算出的校正量;以及

驱动电压校正部,基于由校正量调整部调整的校正量,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

[a-2]根据上述[a-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拍摄用于校正量调整的调整图像,将其摄像图像数据用作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参数。

[a-3]根据上述[a-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基于拍摄调整图像而得的摄像图像数据使画质数据数值化,基于该画质数据设定校正系数,对反映了该校正系数的校正后画质数据进行运算,基于由该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

[a-4]根据上述[a-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通过将由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校正。

[a-5]根据上述[a-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基于拍摄调整图像而得的摄像图像数据使画质数据数值化,基于该画质数据设定校正系数,使用该校正系数对调整图像进行校正并输出,基于拍摄该校正后的调整图像而得的摄像图像数据使画质数据数值化,基于该数值化的校正后调整图像的画质数据,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

[a-6]根据上述[a-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通过将数值化的校正后调整图像的画质数据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校正。

[a-7]根据上述[a-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对配置有像素而成的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进行计数,将其计数值用作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参数。

[a-8]根据上述[a-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具有与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对应的多个校正设定表。

[a-9]根据上述[a-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基于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的计数值,选择多个校正设定表中的一个。

[a-10]根据上述[a-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对反映了所选择的校正设定表的校正后画质数据进行运算,基于由该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

[a-11]根据上述[a-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通过将由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校正。

[a-12]根据上述[a-7]至上述[a-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将显示面板的使用环境下的温度、湿度、或温度以及湿度用作参数之一。

[a-13]根据上述[a-7]至上述[a-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将使用色彩色度计测定出的显示面板的色度或使用亮度计测定出的显示面板的亮度用作参数之一。

《b.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b-1]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执行以下各处理:

差量检测步骤,检测相邻的两个像素间的驱动电压的差量;

校正量运算步骤,计算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的校正量,所述校正对象像素是由于在差量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驱动电压的差量而导致产生亮度变化的像素;

校正量调整步骤,根据输出图像的画质调整在校正量运算步骤中计算出的校正量;以及

驱动电压校正步骤,基于在校正量调整步骤中调整的校正量,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

[b-2]根据上述[b-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校正量调整步骤中,拍摄用于校正量调整的调整图像,将其摄像图像数据用作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参数。

[b-3]根据上述[b-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校正量调整步骤中,基于拍摄调整图像而得的摄像图像数据使画质数据数值化,基于该画质数据设定校正系数,对反映了该校正系数的校正后画质数据进行运算,基于由该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

[b-4]根据上述[b-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校正量调整步骤中,通过将由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校正。

[b-5]根据上述[b-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校正量调整步骤中,基于拍摄调整图像而得的摄像图像数据使画质数据数值化,基于该画质数据设定校正系数,使用该校正系数对调整图像进行校正并输出,基于拍摄该校正后的调整图像而得的摄像图像数据使画质数据数值化,基于该数值化的校正后调整图像的画质数据,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

[b-6]根据上述[b-5]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校正量调整步骤中,通过将数值化的校正后调整图像的画质数据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校正。

[b-7]根据上述[b-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校正量调整步骤中,对配置有像素而成的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进行计数,将其计数值用作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参数。

[b-8]根据上述[b-7]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校正量调整步骤中,具有与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对应的多个校正设定表。

[b-9]根据上述[b-8]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校正量调整步骤中,校正量调整部基于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的计数值,选择多个校正设定表中的一个。

[b-10]根据上述[b-9]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校正量调整步骤中,校正量调整部对反映了所选择的校正设定表的校正后画质数据进行运算,基于由该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

[b-11]根据上述[b-10]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校正量调整步骤中,通过将由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校正。

[b-12]根据上述[b-7]至上述[b-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校正量调整步骤中,将显示面板的使用环境下的温度、湿度、或温度以及湿度用作参数之一。

[b-13]根据上述[b-7]至上述[b-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在校正量调整步骤中,将使用色彩色度计测定出的显示面板的色度或使用亮度计测定出的显示面板的亮度用作参数之一。

《c.电子设备》

[c-1]一种具有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所述显示装置具备:

差量检测部,检测相邻的两个像素间的驱动电压的差量;

校正量运算部,计算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的校正量,所述校正对象像素是由于差量检测部检测到的驱动电压的差量而导致产生亮度变化的像素;

校正量调整部,根据输出图像的画质调整由校正量运算部计算出的校正量;以及

驱动电压校正部,基于由校正量调整部调整的校正量,对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校正。

[c-2]根据上述[c-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拍摄用于校正量调整的调整图像,将其摄像图像数据用作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参数。

[c-3]根据上述[c-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基于拍摄调整图像而得的摄像图像数据使画质数据数值化,基于该画质数据设定校正系数,对反映了该校正系数的校正后画质数据进行运算,基于由该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

[c-4]根据上述[c-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通过将由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校正。

[c-5]根据上述[c-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基于拍摄调整图像而得的摄像图像数据使画质数据数值化,基于该画质数据设定校正系数,使用该校正系数对调整图像进行校正并输出,基于拍摄该校正后的调整图像而得的摄像图像数据使画质数据数值化,基于该数值化的校正后调整图像的画质数据,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

[c-6]根据上述[c-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通过将数值化的校正后调整图像的画质数据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校正。

[c-7]根据上述[c-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对配置有像素而成的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进行计数,将其计数值用作检测输出图像的画质的状态的参数。

[c-8]根据上述[c-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具有与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对应的多个校正设定表。

[c-9]根据上述[c-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基于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的计数值,选择多个校正设定表中的一个。

[c-10]根据上述[c-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对反映了所选择的校正设定表的校正后画质数据进行运算,基于由该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判断校正对象像素的驱动电压是否需要校正。

[c-11]根据上述[c-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通过将由运算求出的校正后画质数据与基准的画质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校正。

[c-12]根据上述[c-7]至上述[c-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将显示面板的使用环境下的温度、湿度、或温度以及湿度用作参数之一。

[c-13]根据上述[c-7]至上述[c-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校正量调整部将使用色彩色度计测定出的显示面板的色度或使用亮度计测定出的显示面板的亮度用作参数之一。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液晶显示装置;2…像素;10…液晶面板;20…影像信号处理电路;21…a/d·pll部;22…影像信号转换部;23…数字信号处理部;24…采样保持部;25…图像存储器;26…控制部;231…相邻像素间电压差计算部;232…校正量运算部;233…校正量调整部;234…校正量加法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