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8844发布日期:2020-08-05 00:5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柔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屏逐渐被应用于各种显示终端,这类具有柔性显示屏的显示终端简称为柔性显示终端。现有技术中,为了确保柔性显示终端可以呈现折叠和展平两种状态,通常需要在柔性显示屏的下表面固设柔性屏支撑装置。这种情况下,当柔性显示终端被折叠时,柔性屏支撑装置会对柔性显示屏造成挤压或拉伸,从而导致柔性显示屏显示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显示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柔性屏支撑装置因弯折而对柔性显示屏造成挤压或拉伸,进而导致柔性显示屏显示失效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屏支撑装置,包括:分别与旋转组件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及固定片,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远离旋转组件的一侧;其中,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绕旋转组件旋转以带动固定片弯折或展平;在展平状态下固定片垂直于旋转轴的侧面的水平长度等于在弯折状态下该侧面的曲面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远离旋转组件的一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间距,固定片固定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且覆盖间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组件具有360度旋转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组件包括链式转轴。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组件包括与旋转轴对称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滑动连接;还包括位于第一端和第一壳体之间,位于第二端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旋转组件的旋转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第一壳体包括与第一端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第二壳体包括与第二端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弹性件包括分别连接第一滑块与第一端之间的第一弹簧,分别连接第二滑块和第二端之间的第二弹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连的盖板,盖板位于旋转组件远离固定片的一侧。盖板包括弹性区域,旋转组件在盖板上的正投影落入弹性区域;或盖板包括中央区域和分别与中央区域的相对两侧滑动连接的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旋转组件在盖板上的正投影落入中央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片包括钢片。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柔性显示屏,固定在固定片上远离旋转组件的一侧;以及与柔性显示屏电连接的中控电路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组件包括链式转轴,链式转轴包括多个同步转轴,同步转轴的半径取决于柔性显示屏的厚度和内弯半径。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通过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弯折区域设置固定片,在展平状态下固定片垂直于旋转轴的侧面的水平长度等于在弯折状态下固定片与旋转轴垂直的侧面的曲面长度,即固定片在弯折过程中不会产生伸缩。这种情况下,柔性屏支撑装置便不会对后续叠置在固定片上的柔性显示屏造成挤压或拉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柔性屏支撑装置的状态切换过程中旋转组件的长度变化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柔性屏支撑装置的局部爆炸图。

图4a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终端的截面示意图。

图4b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终端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屏支撑装置,该柔性屏支撑装置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并带动柔性显示屏弯折和展平。柔性屏支撑装置对应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域的位置设置有固定片,柔性显示屏叠置在固定片上。固定片是指受力后可弯折但不会有拉伸或收缩的元件,也就是说,固定片相当于弯折中性层,即在柔性屏支撑装置弯折的过程中,固定片不会因弯折应力而产生伸缩。这种情况下,可以确保柔性屏支撑装置不会对柔性显示屏造成挤压或拉伸。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柔性屏支撑装置10可以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并带动柔性显示屏折叠和展平。如图1所示,柔性屏支撑装置10包括分别与旋转组件11连接的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柔性屏支撑装置10还包括固定片14,固定片14位于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远离旋转组件11的一侧。第一壳体12和/或第二壳体13绕旋转组件11旋转以带动固定片14弯折或展平。在展平状态下固定片14垂直于旋转轴的侧面的水平长度等于在弯折状态下该侧面的曲面长度。

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旋转组件11分别与第一壳体12的第一侧和第二壳体13的第一侧连接。固定片14位于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的第二侧。展平状态下,固定片14包括垂直于旋转轴的侧面,此时该侧面为平面,该侧面在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在弯折状态下,固定片14的该侧面为曲面,此时该侧面的曲线长度为第二长度,第二长度等于第一长度,即弯折前后,固定片14的该侧面的长度没有产生伸缩。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远离旋转组件11的一侧,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之间形成间隙,固定片14固定于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之间,且覆盖该间隙。也就是说,固定片14位于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之间,并分别与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连接。固定片14和旋转组件11叠置。

具体而言,旋转组件11包括关于旋转轴对称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端111与第一壳体12弹性连接,第二端112与第二壳体13弹性连接。所述固定片14的相对两侧分别与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固连,且叠置在旋转组件11的上方。基于固定片14的可弯折特性,当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绕旋转组件11旋转时,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可以分别带动固定片14的两侧向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固定片14的弯折;或者,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可以分别带动固定片14的两侧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固定片14的展平。图2为图1所示柔性屏支撑装置的状态切换过程中旋转组件的长度变化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当柔性屏支撑装置10处于展平状态时,旋转组件11的线长为d0,线长是指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长度,下同。

当用户分别在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上施加作用力,以推动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绕旋转组件11向与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且向上旋转时,由于固定片14相当于弯折中性层,不会因弯折产生伸缩。位于弯折中性层的远离弯折方向上的旋转组件11受到拉伸应力,该拉伸应力驱动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分别向远离旋转组件11的两侧移动。与此同时,第一壳体12带动固定片14的一侧顺时针移动,第二壳体13带动固定片14的另一侧逆时针移动,从而使固定片14向上弯折,相当于柔性屏的内折。当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正对时,固定片14呈最大弯曲程度,此时旋转组件11的线长为d1。

这种情况下,当用户分别在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上施加作用力,以推动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绕旋转组件11向下旋转时,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分别向靠近旋转组件11的方向移动。第一壳体12带动固定片14的一侧逆时针移动,第二壳体13带动固定片14的另一侧顺时针移动,从而使固定片14展平。此时,旋转组件11的线长恢复到d0。

这种情况下,当用户继续在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上施加作用力,以推动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绕旋转组件11向下旋转时,由于固定片14相当于弯折中性层,不会因弯折产生伸缩。位于弯折中性层的靠近弯折方向上的旋转组件11受到压缩应力,该压缩应力驱动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分别向靠近旋转组件11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第一壳体12带动固定片14的一侧逆时针移动,第二壳体13带动固定片14的另一侧顺时针移动,从而使固定片14向下弯折,即柔性屏的外折。当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正对时,固定片14呈最大弯曲程度,此时旋转组件11的线长为d2。

这种情况下,当用户分别在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上施加作用力,以推动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绕旋转组件11向上旋转时,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分别向远离旋转组件11的方向移动。第一壳体12带动固定片14的一侧顺时针移动,第二壳体13带动固定片14的另一侧逆时针移动,从而使固定片14展平。此时,旋转组件11的线长恢复到d0。

应当理解,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还可以通过伸缩件,例如伸缩杆,等其他距离调整件连接,只要在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绕旋转组件11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第一壳体12和/或第二壳体13相对于旋转组件11的距离变化即可。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通过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弯折区域设置固定片,由于固定片在弯折过程中不会产生伸缩,也就是说,固定片相当于柔性屏支撑装置的弯折中性层。这种情况下,柔性屏支撑装置便不会对后续叠置在固定片上的柔性显示屏造成挤压或拉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片14包括钢片。固定片14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片14为板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当固定片14展平时,第一屏体支撑表面a、第二屏体支撑表面b和第三屏体支撑表面c共平面。

这种情况下,第一屏体支撑表面a、第二屏体支撑表面b和第三屏体支撑表面c的整体形成柔性显示屏的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始终处于接续连接状态,即第一屏体支撑表面a的一侧边缘和第三屏体支撑表面c的一侧边缘接触,第三屏体支撑表面c的另一侧边缘和第二屏体支撑表面b的一侧边缘接触,后续柔性显示屏可以直接粘结在该支撑表面之上。利用平坦的完整表面支撑柔性显示屏,可以确保柔性显示屏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旋转组件11具有360度旋转角度,即以旋转轴线为对称轴,旋转组件11的两端可以向相对的两个方向对折。例如旋转组件11的两端可以分别向上对折和向下对折。这种情况下,第一屏体支撑表面a、第二屏体支撑表面b和第三屏体支撑表面c的整体形成的支撑表面相当于柔性屏支撑装置10的弯折中性层,因此在旋转组件11处于360度旋转角度范围内的任意状态下,叠置在支撑表面上的柔性显示屏都不会受到柔性屏支撑装置10的挤压或拉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旋转组件包括链式转轴。链式转轴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例如手表链结构。链式转轴可以实现360旋转,并且在弯折过程中始终为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域提供支撑,降低柔性显示屏被损坏的风险,提高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旋转组件11包括与旋转轴对称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分别与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滑动连接。柔性屏支撑装置10还包括位于第一端111和第一壳体12之间,以及位于第二端112和第二壳体13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旋转组件11的旋转轴。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柔性屏支撑装置的局部爆炸图。结合图1和图3所示,旋转组件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轨1111和第二滑轨1121。第一壳体12包括与第一端111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1112,第二壳体13包括与第二端112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1122。弹性件包括分别连接第一滑块1112与第一端111之间的第一弹簧1113,以及分别连接第二滑块1122和第二端112之间的第二弹簧1123。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滑轨1111包括第一底座和设置在第一底座上的第一凸起。第一滑块1112包括第二底座和设置在第二底座上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一凸起滑动配合。第一凸起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弹簧1113,第一弹簧11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壳体12和旋转组件11的第一端111。第二滑轨1121包括第三底座和设置在第三底座上的第二凸起。第二滑块1122包括第四底座和设置在第四底座上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二凸起滑动配合。第二凸起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弹簧1123,第二弹簧11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壳体13和旋转组件11的第二端112。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滑轨1111和第二滑轨1121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上,相应地,将第一滑块1112和第二滑块1122分别设置在旋转组件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10,可以确保第一弹簧1113和第二弹簧1123分别沿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平行的方向伸缩,以确保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运动同步,避免柔性显示屏的显示面出现扭曲。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柔性屏支撑装置10还包括分别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固连的盖板,盖板位于旋转组件11远离固定片14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盖板包括弹性区域15,旋转组件11在盖板上的的正投影落入弹性区域15。或者,盖板包括中央区域和分别与中央区域的相对两侧滑动连接的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旋转组件11在盖板上的正投影落入中央区域。

盖板与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固定片14共同组成柔性屏支撑装置10的外部机壳,从而为内部的旋转组件11提供保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10;柔性显示屏,固定在固定片14上远离旋转组件的一侧;以及与柔性显示屏电连接的中控电路板。中控电路板用于控制柔性显示屏以实现显示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组件11包括链式转轴,链式转轴包括多个同步转轴,同步转轴的半径取决于柔性显示屏的厚度和内弯半径。

具体而言,图4a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终端的截面示意图。图4b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终端的截面示意图。结合图4a和图4b可以看出,链式转轴中所包含的同步转轴的数量可以是奇数也可以是偶数。当链式转轴中包含的同步转轴的数量n确定时,每一个同步转轴的半径r=(r+d)/[arcsin(180°/2(n-1)-1];其中,r指示柔性显示屏的内弯半径;d指示柔性显示屏的厚度。

例如,参阅图4a,当同步转轴的数量为5时,每一个同步转轴的半径r=(r+d)/[arcsin(180°/2(n-1)-1]=(r+d)/[arcsin22.5°-1]。

又例如,参阅图4b,当同步转轴的数量为6时,每一个同步转轴的半径r=(r+d)/[arcsin(180°/2(n-1)-1]=(r+d)/[arcsin18°-1]。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和设备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