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壳组件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3840发布日期:2020-08-28 17:2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后壳组件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壳组件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视类产品的发展,电视和显示器领域朝着超薄,窄边框,无边框,高亮度,高对比度,低能耗方向发展。同时,还要求内部结构更加的紧凑,外观追求整体协调感。

但是,目前的电视和显示器设计,在后壳两侧跨距尺寸较大时,通常通过螺钉将后壳的两侧与背板连接,导致背部主视部分外露螺钉,降低了外观美感,会给用户带来一种较为低端的感觉,从而降低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壳组件与显示装置,能够避免背部主视部分外露螺钉。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后壳组件,该后壳组件包括:

背板;

后壳,包括本体部与侧壁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背板相对设置,所述侧壁部与所述本体部的边缘区连接且朝向所述背板一侧延伸;

连接组件,包括定位销、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定位销的一端通过所述侧壁部插入所述背板与所述后壳之间,另一端与所述侧壁部连接;所述第一卡钩的一端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定位销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卡钩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定位销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

连接件,一侧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第一卡钩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侧上。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连接件为一体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设有多个所述定位销,各所述定位销上对应有多个所述第一卡钩与多个所述第二卡钩。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钩包括:第一连接臂与第一定位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背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臂连接,所述第一定位臂位于所述定位销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第二卡钩包括:第二连接臂与第二定位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背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臂连接,所述第二定位臂位于所述定位销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同一所述定位销上的所述第一卡钩的所述第一定位臂与所述第二卡钩的所述第二定位臂位于所述定位销的两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同一所述定位销上的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第二卡钩,在所述定位销的延伸方向上交替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包括多个侧边,所述定位销的主体延伸方向与至少一所述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销包括固定臂与所述固定臂连接的插销臂,所述后壳上设有插孔,所述插销臂通过所述插孔伸入所述后壳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固定臂与所述侧壁部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上述的后壳组件,所述背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所述后壳设于所述背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本公开提供的后壳组件,背板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卡钩,后壳的本体部与背板相对设置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卡钩,多个第二卡钩与多个第一卡钩错位设置,定位销的一端通过侧壁部插入背板与后壳之间,另一端与侧壁部连接,从而在后壳组件的厚度方向上,将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连接起来,使背板与后壳连接;尤其是在后壳两侧跨距尺寸较大时,通过这种方式将后壳两侧与背板连接,避免了后壳组件背部主视部分外露螺钉,能够实现后壳主视部分“无窟窿”的外观效果,提升了外观美感,从而提高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后壳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的侧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定位销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图7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0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背板,110、第一卡钩,111、连接件,112、第一连接臂、113、第一定位臂,114、第一加强部,120、第一螺钉;

20、后壳,210、第二卡钩,211、第二连接臂,212、第二定位臂,213、第二加强部;

30、定位销,310、固定臂,320、插销臂,330、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用语“一个”、“一”、“该”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申请人发现,后壳组件的后壳上、下部分通过内卡和地测螺钉与背板连接,背部主视部分看不到螺钉,但此时后壳两侧无法锁附,当后壳两侧跨距尺寸较大时,紧固问题以往只能通过螺钉锁附,导致后壳组件背部主视部分外露螺钉。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后壳组件,如图1-图6所示,该后壳组件包括:背板10、后壳20和连接组件,后壳20包括本体部与侧壁部,本体部与背板10相对设置,侧壁部与本体部的边缘区连接且朝向背板10一侧延伸;连接组件包括定位销30、第一卡钩110和第二卡钩210,定位销30的一端通过侧壁部插入背板10与后壳20之间,另一端与侧壁部连接;第一卡钩110的一端与背板10朝向后壳20的一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定位销30背离背板10的一侧;第二卡钩210的一端与本体部朝向背板10的一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定位销30背离背板的一侧,即定位销30在后壳10的本体部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卡钩110和第二卡钩120在后壳10的本体部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部分。

本公开提供的后壳组件,背板10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卡钩110,后壳20的本体部与背板10相对设置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卡钩210,多个第二卡钩210与多个第一卡钩110错位设置,定位销30的一端通过侧壁部插入背板10与后壳20之间,另一端与侧壁部连接,从而在后壳组件的厚度方向上(图4所示z轴方向),将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连接起来,使背板10与后壳20连接;尤其是在后壳20两侧跨距尺寸较大时,通过这种方式将后壳20两侧与背板10连接,避免了后壳组件背部主视部分外露螺钉,能够实现后壳20主视部分“无窟窿”的外观效果,提升了外观美感,从而提高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具体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件111。如图3、图5、图6和图10-图12所示,连接件111的一侧与背板10连接,另一侧上设有第一卡钩110,且多个第一卡钩110均位于连接件111上。通过设置连接件111,将第一卡钩110设于连接件111上,能够便于第一卡钩110的形成,降低背板10加工的工艺难度与成本。第一卡钩110可与连接件111通过一体成体形成,也可通过焊接、粘接、铆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第一卡钩110与连接件111可为金属材料,以提高第一卡钩110的强度,从而提高后壳20与背板1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然,第一卡钩110与连接件111也可为非金属材料,例如硬度较高的塑性材料(聚碳酸酯、聚酯材料、尼龙66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如图3和图6所示,连接件111通过第一螺钉120与背板10连接,便于连接件111的安装与拆卸,从而便于后壳组件的装配。当然,连接件111与背板10也可通过粘接、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7-图9所示,定位销30包括固定臂310与插销臂320,固定臂310与插销臂320连接,后壳20上设有插孔,插销臂320用于伸入插孔,同时穿过并位于至少一个第一卡钩110与至少一个第二卡钩210中,固定臂310用于与后壳20连接。其中,定位销30呈l形。当然,定位销30还可呈t形,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此外,如图7所示,插销臂320的自由端形成有斜面,朝向远离固定臂310的方向厚度逐渐减小,从而便于定位销30插入目标第一卡钩110和第二卡钩210中。

具体地,后壳20的本体部与背板10相对设置,侧壁部与本体部的边缘区连接且朝向背板10一侧延伸,边缘区为本体部靠近侧边的区域,例如,距离侧边10cm以内的区域。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背板10与后壳20均呈矩形,本体部为后壳20的主体,侧壁部为后壳20的侧壁,侧壁部与本体部的侧边连接,形成矩形桶状的后壳20扣设在背板10上。如图6所示,定位销30的固定臂310与侧壁部通过第二螺钉330连接,能够在后壳组件的背部主视部分避免外露螺钉,同时采用螺钉连接便于定位销30在后壳20上的拆装。当然,定位销30的固定臂310与侧壁部也可通过铆接、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如图10-图12所示,第一卡钩110包括:第一连接臂112与第一定位臂113,第一连接臂112的一端与背板1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定位臂113连接。多个第一卡钩110位于连接件111上,各第一卡钩110呈l形,各第一卡钩110呈l形的背面有第一加强部114,以增强第一卡钩110的强度,避免第一卡钩110出现弯折或断裂的现象,提高了第一卡钩110的可靠性。其中,第一加强部114与第一卡钩110可通过一体成型形成,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紧密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3所示,第二卡钩210包括:第二连接臂211与第二定位臂212,第二连接臂211的一端与背板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定位臂212连接。各第二卡钩210呈l形,且第二连接臂211上设有第二加强部213,第二加强部213可为加强筋,以提高第二卡钩210的强度,避免第二卡钩210出现弯折或断裂的现象,提高了第二卡钩210的可靠性。其中,第二卡钩210的第二定位臂212可与后壳20为一体结构,或通过粘接、焊接、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具体地,设有多个定位销30,各定位销30上对应有多个第一卡钩110与多个第二卡钩210。如图5和图6所示,位于同一定位销30上的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第一定位臂113与第二定位臂212位于定位销30的两侧,即位于同一定位销30上的第一卡钩110的第一定位臂113与背板10之间形成的开口的朝向相同,位于同一定位销30上的第二卡钩210的第二定位臂212与背板10之间形成的开口的朝向相同,从而能够通过第一连接臂112与第二连接臂211对定位销30形成限位,避免定位销30从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中脱出。

示例的,第一卡钩110可呈u形,与背板10连接形成通孔,第二卡钩210也可呈u形,与后壳20配合形成通孔。采用u形的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能够形成闭合的通孔,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定位销30从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提高了后壳20与背板1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其它形状的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例如t形,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其中,多个第一卡钩110的形状和大小可相同或不同,多个第二卡钩210的形状和大小可相同或不同,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的形状和大小可相同或不同,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后壳20的本体部包括多个侧边,定位销30的主体延伸方向与至少一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示例的,如图1所示,背板10与后壳20呈矩形,后壳20的本体部包括四个侧边,在后壳组件的宽度方向上(图1中y轴方向),背板10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卡钩110,后壳20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卡钩210,位于同一侧的多个第一卡钩110与多个第二卡钩210在后壳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沿预设轨迹排列,该预设轨迹与相邻的侧边的延伸方向可相同(例如平行),即定位销30的主体延伸方向与至少一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由于后壳20在宽度方向上两侧跨距尺寸较大,可在后壳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位置设置多个第二卡钩210,背板10的两侧分别设置多个第一卡钩110;位于后壳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同一侧的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沿一预设轨迹分布,然后通过定位销30同时沿预设轨迹同时穿过并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卡钩110及第二卡钩210中,通过两个定位销30,从而实现将后壳20的两侧与背板10稳定连接。

当然,位于后壳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同一侧的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沿多个预设轨迹分布,多个预设轨迹分布可平行或不平行,然后通过与预设轨迹数量相同的定位销30将同一侧的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连接起来。

其中,预设轨迹可沿后壳组件的高度方向(图1中x轴方向)延伸,即预设轨迹为直线,以使定位销30快速通过后壳20的底部插入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中,从而使定位销30的固定臂310与后壳20的底部通过第二螺钉330连接,进而实现后壳组件背部主视部分无外露螺钉的目的。当然,预设轨迹也可为弧线,只要能保证定位销30能够同时穿过目标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即可,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位于同一定位销30上的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在定位销30的延伸方向上交替设置。如图5和图6所示,在后壳组件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交替设置,即位于同一定位销30上的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交替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后壳20与背板10连接的稳定性。当然,位于同一定位销30上的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也可为多个第一卡钩110为一组与多个第二卡钩210为一组交替设置。

示例的,如图5所示,位于同一定位销30上的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分别设有三个。当然,位于同一定位销30上的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也可分别设置一个、两个、四个或更多,第一卡钩110与第二卡钩210也可数量相同或不同,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上述的后壳组件,背板设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后壳设于背板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该显示装置可为电视、显示器、广告屏等具有显示面板的设备,本公开在此不一一列举。显示装置中后壳组件的具体细节以及具有的有益效果已经在对应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