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模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液晶显示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133436发布日期:2020-09-08 13:1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液晶模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液晶显示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液晶模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tft-lcd)由于具有画面稳定、图像逼真、消除辐射、节省空间以及节省能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显示器等电子产品中。

闪烁(flicker)是指一定条件下观看者对光刺激(例如亮度等)周期性变化所产生的不连续(不稳定)感受。在液晶模组中,受液晶分子特性决定,其不能够长时间在某一个不变电压中,否则其特性会被破坏,从而使液晶模组无法正常显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采用了极性反转的驱动方式,即,采用正负电压交互的方式来驱动液晶分子,极性反转的驱动方式主要包括点反转、帧反转、行反转和列反转。以常用的帧反转为例,其对于液晶层的偏转电压采用正极性和负极性这两种极性的电压,例如,在第n-1帧所有子像素的极性全为正(即第n-1帧画面为正极性画面),在第n帧所有子像素的极性全为负(即第n帧画面为负极性画面),在第n+1帧所有子像素的极性全为正,以此类推。由此,可以通过正负极性不停的交替,达到液晶分子的特性不被破坏的效果。在采用极性反转的驱动方式的液晶模组中,由于tft内像素漏电、电容耦合等原因,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正极性驱动和负极性驱动时施加于液晶分子的偏转电压可能会不一致,进而造成正极性驱动和负极性驱动时液晶分子偏转不一致,使得正极性驱动和负极性驱动时亮度不一致,例如对于帧反转方式,用户就会感觉到出现画面闪烁即。现有技术中,在液晶模组的制造过程中,会通过根据经验以固定调节值调节公共电压vcom的方式,来尽可能减小正极性驱动和负极性驱动时的偏转电压不一致现象,但受材料特性及制造工艺的限制,这种方式对于改善闪烁现象的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模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液晶显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模组驱动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

根据所述显示亮度比值,调节液晶模组在进行正极性驱动或负极性驱动时的驱动参数量,以使得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参数量为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显示亮度比值调节液晶模组在进行正极性驱动或负极性驱动时的驱动参数量,以使得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相同包括:

设所述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为1:(1+a),则,在液晶模组进行正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为b的情况下,调节液晶模组进行负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为b/(1+a)。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参数量为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显示亮度比值调节液晶模组在进行正极性驱动或负极性驱动时的驱动参数量,以使得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相同包括:

设所述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为1:(1+a),则,在液晶模组进行正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为c的情况下,调节液晶模组进行负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为c/(1+a)。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模组驱动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

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显示亮度比值调节液晶模组在进行正极性驱动或负极性驱动时的驱动参数量,以使得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参数量为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显示亮度比值调节液晶模组在进行正极性驱动或负极性驱动时的驱动参数量,以使得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相同包括:

设所述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为1:(1+a),则,在液晶模组进行正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为b的情况下,调节液晶模组进行负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为b/(1+a)。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参数量为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显示亮度比值调节液晶模组在进行正极性驱动或负极性驱动时的驱动参数量,以使得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相同包括:

设所述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为1:(1+a),则,在液晶模组进行正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为c的情况下,调节液晶模组进行负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为c/(1+a)。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模组及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液晶模组驱动控制装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可消除闪烁等显示不良,提升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驱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现有的液晶模组的正、负极性画面显示亮度对比示意图一。

图3示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驱动控制方法时的液晶模组的正、负极性画面显示亮度对比示意图一。

图4示出现有的液晶模组的正、负极性画面显示亮度对比示意图二。

图5示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驱动控制方法时的液晶模组的正、负极性画面显示亮度对比示意图二。

图6示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驱动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模组驱动控制方法,包括:

s101、获取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

其中,步骤s101可在液晶模组出厂测试阶段执行,并将获取的显示亮度比值进行存储纪录,以便在液晶模组工作阶段调取使用。另外,步骤s101也可在液晶模组工作阶段实时进行。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以步骤s101在液晶模组出厂测试阶段执行为例,可控制液晶模组持续显示例如纯白画面的不变画面,利用成像式亮度计等测量仪器测量持续显示过程中的正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l1和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l2。

s102、根据所述显示亮度比值,调节液晶模组在进行正极性驱动或负极性驱动时的驱动参数量,以使得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参数量为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包括:设所述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为1:(1+a),则,在液晶模组进行正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为b的情况下,调节液晶模组进行负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为b/(1+a)。

发明人发现,在亮度等级设置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液晶模组在显示同一画面时(即保持显示画面不动,此时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内容相同),如果由于tft内像素漏电、电容耦合等原因,导致进行正极性驱动和负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实际显示亮度不相同,即出现闪烁的情况时,进行正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与进行负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的比例为定值,且与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的比例相同。另外,在液晶模组被设置为其他亮度等级时,正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与进行负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的比例不变,即,假如一液晶模组在一亮度等级下进行正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与进行负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的比例为1:(1+a),则该液晶模组被设置为另一亮度等级时进行正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与进行负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的比例理论上还是为1:(1+a),即使由于像素漏电、电容耦合等原因在实际中存在差异,该差异也是极其微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即,可以认为在不同亮度等级下,一液晶模组进行正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与进行负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的比例是相同的。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

对于背光源驱动方式为脉冲宽度调制(pwm)驱动的液晶模组来说,其可以通过调节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信号)的占空比(duty)来控制背光亮度,其中,pwm信号的占空比与背光亮度成正比。对于输出pwm信号的脉冲信号发生器,其发出的pwm信号,可以在每个信号周期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占空比。

基于上述,以帧反转为例,对于现有技术:如图2所示,设液晶模组进行正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为b,则背光亮度为k*b(k为比例系数);由于tft内像素漏电、电容耦合等原因,进行正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为t%,而进行负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为t(1+a)%,其中,a≠0且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则,正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为k*b*t%,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为k*b*t(1+a)%,由于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不一致,从而出现闪烁现象。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驱动控制方法通过调节驱动背光源的pwm信号的占空比来对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差进行补偿:如图3所示,进行正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pwm信号的占空比保持b不变;而在进行负极性驱动时将驱动背光源的pwm信号的占空比调节为b/(1+a)。这样,使得进行负极性驱动时背光源的背光亮度变为k*b/(1+a),进而使得进行负极性驱动时,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变为k*b/(1+a)*t(1+a)%=k*b*t%,从而使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相同,实现完全消除闪烁等显示不良。

除了上述调节液晶模组在进行正极性驱动或负极性驱动时的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之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参数量还可以为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包括:设所述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为1:(1+a),则,在液晶模组进行正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为c的情况下,调节液晶模组进行负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为c/(1+a)。

与调节液晶模组在进行正极性驱动或负极性驱动时的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类似的是,对于背光源驱动方式为pwm驱动或其他驱动方式的液晶模组来说,也可通过根据所述显示亮度比值调节液晶模组进行正极性驱动或负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来实现消除闪烁等显示不良。

还是以帧反转为例,对于现有技术:如图4所示,设液晶模组进行正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为c,则背光亮度为k*c(k为比例系数);由于tft内像素漏电、电容耦合等原因,进行正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为t%,而进行负极性驱动时液晶层的透过率为t(1+a)%,其中,a≠0且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则,正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为k*c*t%,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为k*c*t(1+a)%,由于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不一致,从而出现闪烁现象。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驱动控制方法通过调节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来对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差进行补偿:如图5所示,进行正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保持c不变;而在进行负极性驱动时将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调节为c/(1+a)。这样,使得进行负极性驱动时背光源的背光亮度变为k*c/(1+a),进而使得进行负极性驱动时,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变为k*c/(1+a)*t(1+a)%=k*c*t%,从而使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相同,实现完全消除闪烁等显示不良。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参数量还可为液晶面板的公共电压值vcom。与上述调节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或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类似的是,根据所述显示亮度比值针对性地调节液晶面板的公共电压值vcom,也可实现对于闪烁等显示不良的消除。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驱动控制方法,可在不对现有tft工艺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基于对每一液晶模组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进行的亮度补偿,消除闪烁等显示不良,提升显示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驱动控制方法适用于各种背光类型的液晶模组,包括侧入式背光、直下式背光等。

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模组驱动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

调节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显示亮度比值调节液晶模组在进行正极性驱动或负极性驱动时的驱动参数量,以使得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相同。

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示例,获取模块601可从另设于液晶模组驱动控制装置中的存储器中调取预存的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其中,存储器中预存的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可在液晶模组出厂测试阶段测量得到。获取模块601也获取在液晶模组工作阶段实时测量的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参数量为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显示亮度比值调节液晶模组在进行正极性驱动或负极性驱动时的驱动参数量,以使得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相同包括:

设所述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为1:(1+a),则,在液晶模组进行正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为b的情况下,调节液晶模组进行负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为b/(1+a)。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参数量为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显示亮度比值调节液晶模组在进行正极性驱动或负极性驱动时的驱动参数量,以使得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的显示亮度相同包括:

设所述液晶模组在相同亮度等级下显示的正极性画面与负极性画面之间的显示亮度比值为1:(1+a),则,在液晶模组进行正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为c的情况下,调节液晶模组进行负极性驱动时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值为c/(1+a)。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参数量为液晶面板的公共电压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驱动控制装置的原理及工作流程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驱动控制方法相似,相关之处可以参照前述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模组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驱动控制装置。

其中,液晶显示器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显然,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