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笔加工用笔头粘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78706发布日期:2020-12-29 14:3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斗笔加工用笔头粘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斗笔加工用笔头粘接装置。



背景技术:

毛笔是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能够用于作画工具,毛笔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斗笔属于毛笔的一种,斗笔相较于正常的毛笔较大,斗笔的笔头安装在一个斗型的笔杆内,也被称为斗笔杆,斗笔在制作时需要将斗笔头塞入斗笔杆内后,才能够进行使用。

目前,制作斗笔的方式通常是由人工先将斗笔头沾上胶水,随后使用者再将斗笔头插入斗笔杆内,从而完成斗笔的制作,上述方式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工作效率较低,并且在操作时较为耗费人力。

因此,需要研究和开发一种操作简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节省人力的斗笔加工用笔头粘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方式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工作效率较低,并且在操作时较为耗费人力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节省人力的斗笔加工用笔头粘接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斗笔加工用笔头粘接装置,包括有支撑座,其顶部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导轨;滑框,其滑动式连接在支撑座顶部;放置板,其滑动式连接在支撑座顶部一侧;夹持组件,其设置在滑框与第一导轨之间;移动组件,其设置在两侧第一导轨之间。

优选地,夹持组件包括有滑板,其滑动式连接在两侧第一导轨之间,滑板顶部安装有第一气缸;传动齿轮,其转动式连接在滑板中部;夹持架,其为两个设置,两个夹持架分别滑动式连接在滑板两侧,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其中一侧的夹持架滑动配合,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其滑动配合的夹持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第一直齿条,其连接在其中一个夹持架顶部;第二直齿条,其连接在另一个夹持架顶部,第一直齿条和第二直齿条分别与传动齿轮两侧啮合;第一压缩弹簧,其连接在滑板与第一导轨之间。

优选地,移动组件包括有装料盘,其滑动式连接在滑框顶部一侧,装料盘与滑框之间连接有弹性件;第二导轨,其为两个设置,两个第二导轨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导轨下部;斜板,其为两块设置,两块斜板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导轨顶部;接触杆,其为两根设置,两根接触杆分别连接在装料盘两侧,接触杆与斜板接触;滑动架,其滑动式连接在两侧第二导轨之间,滑动架两侧均连接有导向框;滑动板,其为两块设置,两块滑动板分别滑动式连接在滑框两侧,滑动板与滑框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圆环,其转动式连接在两侧滑动板之间;轴杆,其为两根设置,两根轴杆分别连接在两块滑动板上,轴杆与导向框滑动配合;第二气缸,其安装在支撑座顶部,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与滑动架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有齿圈,其连接在圆环外弧面;转轴,其转动式连接在其中一个滑动板上,转轴上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齿圈啮合;圆柱齿轮,其转动式连接在其中一侧轴杆顶部;锥齿轮,其为两个设置,两个锥齿轮分别连接在圆柱齿轮的传动轴和转轴顶部,两个锥齿轮相互啮合;驱动齿条,其连接在其中一侧第一导轨中部,驱动齿条会与圆柱齿轮啮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有楔形块,其连接在靠近第二压缩弹簧的第一导轨顶部;连接杆,其连接在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上,连接杆与楔形块配合。

(3)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本发明通过夹持组件和移动组件配合运作来将斗笔头和斗笔杆粘接在一起,从而达到制作斗笔的效果。

2.本发明通过旋转组件来辅助斗笔头和斗笔杆的对接,使粘接效果更好。

3.本发明在操作时只需要放置斗笔头和斗笔杆即可,操作简单,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撑座,2-第一导轨,3-滑框,4-放置板,5-夹持组件,51-滑板,52-第一气缸,53-传动齿轮,54-夹持架,55-第一直齿条,56-第二直齿条,57-第一压缩弹簧,58-第二压缩弹簧,6-移动组件,61-装料盘,62-第二导轨,63-弹性件,64-斜板,65-接触杆,66-滑动架,67-导向框,68-滑动板,69-复位弹簧,691-圆环,692-轴杆,693-第二气缸,7-旋转组件,71-齿圈,72-转轴,73-驱动齿轮,74-锥齿轮,75-圆柱齿轮,76-驱动齿条,8-升降组件,81-楔形块,8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斗笔加工用笔头粘接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有支撑座1、第一导轨2、滑框3和放置板4,支撑座1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导轨2,支撑座1顶部滑动式连接有滑框3,支撑座1顶部后侧滑动式连接有放置板4,还包括有夹持组件5和移动组件6,滑框3与第一导轨2之间设有移动组件6,两侧第一导轨2之间设有夹持组件5。

夹持组件5包括有滑板51、第一气缸52、传动齿轮53、夹持架54、第一直齿条55、第二直齿条56、第二压缩弹簧58和第一压缩弹簧57,两侧第一导轨2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滑板51,滑板51顶部安装有第一气缸52,滑板51中部转动式连接有传动齿轮53,滑板51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夹持架54,第一气缸52的伸缩杆与右侧的夹持架54滑动配合,第一气缸52的伸缩杆与右侧的夹持架54之间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58,两侧夹持架54上的夹杆为相互交错设置,左侧夹持架54顶部连接有第一直齿条55,右侧夹持架54顶部连接有第二直齿条56,第一直齿条55和第二直齿条56分别与传动齿轮53两侧啮合,滑板51与第一导轨2之间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57。

移动组件6包括有装料盘61、第二导轨62、弹性件63、斜板64、接触杆65、滑动架66、导向框67、滑动板68、复位弹簧69、圆环691、轴杆692和第二气缸693,滑框3顶部后侧滑动式连接有装料盘61,第一导轨2下部连接有第二导轨62,装料盘61与滑框3之间连接有弹性件63,第二导轨62顶部连接有斜板64,装料盘61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接触杆65,接触杆65与斜板64接触,两侧第二导轨62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架66,滑动架66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导向框67,滑框3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板68,滑动板68与滑框3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69,两侧滑动板68之间转动式连接有圆环691,两侧滑动板68上均连接有轴杆692,轴杆692与导向框67滑动配合,支撑座1顶部安装有第二气缸693,第二气缸693的伸缩杆与滑动架66连接。

当需要粘接斗笔笔头时,可以使用本装置,初始时,弹性件63为拉伸状态,第一气缸52伸缩杆为伸长状态,首先使用者可以将斗笔头放置在放置板4上,放置完毕后,可以将斗笔杆放置在圆环691上,随后使用者将胶水倒入装料盘61内,倒好后,可以启动第一气缸52伸缩杆缩回通过第二压缩弹簧58带动右侧夹持架54向左移动,右侧夹持架54向左移动带动第二直齿条56向左移动,第二直齿条56向左移动通过传动齿轮53和第一直齿条55带动左侧夹持架54向右移动,从而使得两侧夹持架54相互靠近,两侧夹持架54相互靠近能够将斗笔头夹紧,当两侧夹持架54将斗笔头夹紧后,可以拉动放置板4向后移动,使得放置板4不再挡住斗笔头,随后使用者推动滑板51向下移动,第一压缩弹簧57被压缩,滑板51向下移动带动其上全部装置一起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斗笔头向下移动,当斗笔头向下移动至与装料盘61内部接触后,斗笔头继续移动即可沾上胶水,粘好胶水后,松开滑板51,在第一压缩弹簧57的作用下滑板51复位,滑板51复位带动其上全部装置一起复位,随后使用者可以启动第二气缸693伸缩杆伸长,第二气缸693伸缩杆伸长带动滑动架66向后移动,滑动架66向后移动带动其上全部装置一起向后移动,滑框3也一起向后移动,滑框3向后移动带动其上全部装置一起向后移动,从而带动斗笔杆向后移动,装料盘61在向后移动时会通过接触杆65与斜板64上的斜面接触配合弹性件63缓缓向下移动,当斗笔杆移动至斗笔头下方时,滑框3也向后移动至极限,这时滑动架66继续向后移动只带动导向框67向后移动,导向框67向后移动通过其上斜面和轴杆692配合推动两侧滑动板68向上移动,复位弹簧69被压缩,两侧滑动板68向上移动通过圆环691带动斗笔杆向上移动,当斗笔杆向上移动至与斗笔头接触后,斗笔杆继续向上移动即可与斗笔头对接在一起,如此,就能够将斗笔杆和斗笔头对接在一起,对接完毕后,启动第一气缸52伸缩杆伸长使得夹持架54将斗笔头松开,随后再启动第二气缸693伸缩杆复位,再将对接完毕的斗笔取出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3所示,还包括有旋转组件7,旋转组件7包括有齿圈71、转轴72、驱动齿轮73、锥齿轮74、圆柱齿轮75和驱动齿条76,圆环691外弧面连接有齿圈71,右侧滑动板68上转动式连接有转轴72,转轴72上连接有驱动齿轮73,驱动齿轮73与齿圈71啮合,右侧轴杆692顶部转动式连接有圆柱齿轮75,圆柱齿轮75的传动轴和转轴72顶部均连接有锥齿轮74,两个锥齿轮74相互啮合,右侧第一导轨2中部连接有驱动齿条76,驱动齿条76会与圆柱齿轮75啮合。

滑动板68和轴杆692在移动时带动其上全部装置一起移动,当滑动板68在向上移动时,也带动其上全部装置一起向上移动,当圆柱齿轮75向上移动至与驱动齿条76啮合后,圆柱齿轮75继续向上移动通过驱动齿条76转动,圆柱齿轮75转动通过锥齿轮74带动转轴72转动,转轴72转动带动驱动齿轮73转动,驱动齿轮73转动带动圆环691转动,圆环691转动带动斗笔杆转动,斗笔杆在转动的同时还处于粘接状态,使得粘接效果更好。

如图5所示,还包括有升降组件8,升降组件8包括有楔形块81和连接杆82,右侧第一导轨2顶部连接有楔形块81,第一气缸52的伸缩杆上连接有连接杆82,连接杆82与楔形块81配合。

当两侧夹持架54将斗笔头夹紧后,第一气缸52伸缩杆还能够缩回,这时继续启动第一气缸52伸缩杆缩回能够带动连接杆82向左移动,由于这时夹持架54已经将斗笔头夹紧不能够再移动,连接杆82向左移动使得第二压缩弹簧58被压缩,当连接杆82移动至与楔形块81接触后,连接杆82继续移动能够通过楔形块81上的斜面向下移动,连接杆82向下移动通过第一气缸52带动滑板51向下移动,如此,就不需要人工来推动滑板51向下移动,有效的节省了人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