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64020发布日期:2020-12-04 13:5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驱动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备显示功能的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青睐,然而,目前电子设备中的显示面板,存在因显示面板本身各器件的漏电问题导致的闪烁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还会缩短显示面板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驱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电压产生模块、电压调整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第一电容模块、第一晶体管模块及第一发光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电压产生模块,用于产生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产生模块及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间段将所述第一电压输出到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

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的变化量确定第二电压,并在第二时间段将所述第二电压输出到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以设置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

所述第一晶体管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发光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驱动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发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产生模块包括:

第一电压产生单元,用于根据亮度信息及预设亮度电压关系产生所述第一电压,其中,所述预设亮度电压关系包括亮度信息与电压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压调整模块包括:

电流感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的变化量确定感测电流;

电阻单元,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电流感测单元及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电阻单元的第二端接地,用于根据所述感测电流及所述电阻单元的电阻确定所述第二电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流感测单元包括第二电压产生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二电容模块、第二晶体管模块、第二发光模块、运算放大模块、第三晶体管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电压产生模块用于产生第一电压;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产生模块及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用于在第三时间段将所述第一电压输出到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晶体管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发光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驱动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发光;

所述运算放大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产生模块、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晶体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及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得到感测电压,所述感测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的变化量;

所述第三晶体管模块,电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模块及所述电阻单元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用于根据所述感测电压产生所述感测电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感测电压包括第一感测电压、第二感测电压,所述感测电流包括第一感测电流、第二感测电流,所述运算放大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及第二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三晶体管模块包括第一感测晶体管及第二感测晶体管,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开关模块,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包括第一感测开关、第二感测开关,其中,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压,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感测晶体管的栅极,并输出所述第一感测电压;所述第一感测晶体管的漏极用于接收电源电压,所述第一感测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感测开关的第一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感测电流,所述第一感测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电阻单元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压,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感测晶体管的栅极,并输出所述第二感测电压;所述第二感测晶体管的漏极用于接收电源电压,所述第二感测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感测开关的第一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感测电流,所述第二感测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电阻单元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感测电压包括第一感测电压、第二感测电压,所述感测电流包括第一感测电流、第二感测电流,所述运算放大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三晶体管模块包括第一感测晶体管及第二感测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压,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感测晶体管的栅极,并输出所述第一感测电压;所述第一感测晶体管的漏极用于接收电源电压,所述第一感测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电阻单元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感测电流;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感测晶体管的栅极,并输出所述第二感测电压;所述第二感测晶体管的漏极用于接收电源电压,所述第二感测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电阻单元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感测电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感测开关用于在所述第一感测电流为正电流时导通,所述第二感测开关用于在第二感测电流为负电流时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还用于:

在第一时间段,导通所述第一开关,将所述第一电压输出到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

在第二时间段,断开所述第一开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压产生模块为所述第一电压产生模块的复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为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复制,所述第二电容模块为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复制,所述第二晶体管模块为所述第一晶体管模块的复制,所述第二发光模块为所述第一发光模块的复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容模块包括: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及所述第一晶体管模块,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电压调整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模块包括所述第一晶体管模块包括多个第一晶体管模块、多个第一电容模块、多个第一发光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开关,第一电压产生模块可以产生多个第一电压,其中,

所述电压产生模块还用于输出多个第一电压,每个第一电压与每个晶体管模块相对应;

电压调整模块用于将产生的第二电压输出到每个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以对每个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进行补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模块包括lcd、led、miniled、microled、oled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驱动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器、智能手机或便携设备。

通过以上装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产生第一电压,并在第一时间段将第一电压输出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并根据第一电容模块第一端电压的变化量确定第二电压,输出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设置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从而对装置中的漏电进行补偿调整,以解决第一发光模块的闪烁问题。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电压调整模块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框图。

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电压产生模块10、第一开关模块20、第一电容模块30、电压调整模块40、第一晶体管模块50及第一发光模块60,其中:

所述第一电压产生模块10,用于产生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20,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产生模块10及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用于在第一时间段将所述第一电压输出到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一端;

所述电压调整模块40,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二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一端的电压的变化量确定第二电压,并在第二时间段将所述第二电压输出到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二端,以设置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一端的电压;

所述第一晶体管模块50,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发光模块60,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一端的电压驱动所述第一发光模块60发光。

通过以上装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产生第一电压,并在第一时间段将第一电压输出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并根据第一电容模块第一端电压的变化量确定第二电压,输出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设置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从而对装置中的漏电进行补偿调整,以解决第一发光模块的闪烁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的装置可以是各种具备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medical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home)中的无线终端、车联网中的无线终端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模块可以包括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miniled(minilightemittingdiode,迷你发光二极管)、microled(microlightemittingdiode,微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应该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装置中各个模块都可以通过硬件电路实现,下面对驱动装置中各个模块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示例性介绍。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电压产生模块10可以包括:

第一电压产生单元110,用于根据亮度信息及预设亮度电压关系产生所述第一电压vin,其中,所述预设亮度电压关系包括亮度信息与电压的关联关系。

在一个示例中,预设亮度关系可以提前设定,例如,可以根据第一发光模块包含的显示晶体管的类型设置亮度与电压的关联关系,对于不同的第一发光模块,可以设置不同的预设亮度电压关系,当然,预设亮度关系可以是表格的形式,也可以是其他的形式,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对具体的预设亮度关系不做限定,对第一发光模块的类型也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电压产生单元可以包括多个串联的电阻,通过多个电阻对电源电压分压,可以确定不同的第一电压。

当然,上述对第一电压产生单元的描述是示例性的,本公开对第一电压产生单元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关技术中的电压产生设备(例如交流直流ac/dc转换设备,直流直流dc/dc转换设备)实现。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电压产生模块可以包括存储单元(未示出),用于存储预设亮度关系或驱动装置各个模块产生的其他数据。

存储单元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开关模块20可以包括第一开关s1,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vin,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还用于:

在第一时间段,导通所述第一开关,将所述第一电压输出到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

在第二时间段,断开所述第一开关。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时间段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二时间段可以是第一时间段的时长计时结束后的时间段。

应该说明的是,驱动装置中,电容模块、晶体管模块漏电的多少与第一时间段的时长正相关(正比),示例性的,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的变化量其中,ioff表示漏电的电流的大小,t表示第一时间段的时长,cs表示第一电容模块的电容大小,可见变化量与时长具有相关关系。

当设置不同的第一时间段的时长时,漏电的大小具有不同的值,电压调整模块产生的第二电压也具有不同的值,第二电压与漏电的大小具有相关关系,第二电压与第一时间段的时长也具有相关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可以包括:

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20及所述第一晶体管模块50,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电压调整模块4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模块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晶体管的类型可以为n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等。

第一晶体管模块50可以作为第一发光模块60的驱动级,以驱动第一发光模块发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中的第一电容模块、第一晶体管模块可能会出现漏电现象,例如,假设第一晶体管模块中为p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漏电会导致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增加;假设第一晶体管模块中为nmos晶体管,nmos晶体管漏电会导致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压减小;第一电容模块中的电容漏电会导致第一电容模块的电压降低,一方面,如果漏电导致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压减少,会对第一电压产生单元产生的第一电压造成损耗,若仍然以第一电压开启晶体管模块后对发光模块进行驱动,会造成发光亮度不足,发光模块显示不正常,另一方面,如果漏电导致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压增加,发光模块会发出高于期望的亮度,引起发光模块的闪烁现象,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发光模块损坏,影响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电压调整模块40可以包括:

电流感测单元41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一端的电压的变化量确定感测电流;

电阻单元420,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电流感测单元410及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二端,所述电阻单元420的第二端接地,用于根据所述感测电流及所述电阻单元420的电阻确定所述第二电压。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利用电流感测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的变化量确定感测电流,并利用电阻单元根据所述感测电流及所述电阻单元的电阻确定所述第二电压,从而用于对漏电进行补偿。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电压调整模块的示意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电流感测单元410可以包括第二电压产生模块81、第二开关模块82、第二电容模块83、第二晶体管模块84、第二发光模块85、运算放大模块86、第三晶体管模块87,其中,

所述第二电压产生模块81用于产生第一电压vin;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8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产生模块81及所述第二电容模块83,用于在第三时间段将所述第一电压输出到所述第二电容模块83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晶体管模块84,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容模块83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发光模块85,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电容模块83的第一端的电压驱动所述第二发光模块85发光;

所述运算放大模块86,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产生模块81、所述第二电容模块83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晶体管模块87,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vin及所述第二电容模块83的第一端的电压得到感测电压,所述感测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一端的电压的变化量;

所述第三晶体管模块87,电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模块86及所述电阻单元420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二端,用于根据所述感测电压产生所述感测电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压产生模块为所述第一电压产生模块的复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为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复制,所述第二电容模块为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复制,所述第二晶体管模块为所述第一晶体管模块的复制,所述第二发光模块为所述第一发光模块的复制。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驱动装置中的第一电压产生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第一电容模块、第一晶体管模块及第一发光模块进行复制,得到第二电压产生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二电容模块、第二晶体管模块、第二发光模块,以获取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的变化量,从而实现对漏电量的感测,得到对应的第二电压以对漏电量进行补偿,可以有效地解决发光模块的闪烁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所说的对各个模块的“复制”,可以是指通过产业制造的方式批量生产各个模块,例如,在制造中,通过设置相同的参数、利用相同的原材料、利用相同的制造设备执行相同的工序生产得到的相同或相近的模块。

基于以上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利用电压调整模块中的第二电压产生模块产生所述第一电压,并在第三时间段(与第一时间段的时长相同)通过第二开关模块将第一电压输出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在第三时间段的计时结束时,第二开关模块可以断开第第二电压产生模块与第二电容模块的电连接关系,此时,第二电容模块和/或第三晶体管模块的漏电影响了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运算放大模块获取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及所述第一电压,可以得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的变化量,该变化量相当于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的变化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感测电压可以包括第一感测电压、第二感测电压,所述感测电流可以包括第一感测电流、第二感测电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运算放大模块86可以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a1及第二运算放大器a2,所述第三晶体管模块87可以包括第一感测晶体管q1及第二感测晶体管q2,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开关模块88,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可以包括第一感测开关s2、第二感测开关s3,其中,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正向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电压vin,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负向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电容模块83的第一端电压,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感测晶体管q1的栅极,并输出所述第一感测电压;所述第一感测晶体管q1的漏极用于接收电源电压vdd,所述第一感测晶体管q1的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感测开关s2的第一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感测电流,所述第一感测开关s2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电阻单元420(示例性的,电阻单元420包括电阻r1)的第一端(示例性的,电阻r1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正向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电压vin,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负向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电容模块83的第一端电压,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感测晶体管q2的栅极,并输出所述第二感测电压;所述第二感测晶体管q2的漏极用于接收电源电压nvdd,所述第二感测晶体管q2的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感测开关s3的第一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感测电流,所述第二感测开关s3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电阻单元420(示例性的,电阻单元420包括电阻r1)的第一端(示例性的,电阻r1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二端。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感测晶体管q1可以为pmos晶体管。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感测晶体管q2可以为nmos晶体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感测开关用于在所述第一感测电流为正电流时导通,所述第二感测开关用于在第二感测电流为负电流时导通。

在一个示例中,当第一晶体管模块中的晶体管类型为pmos晶体管时,第一晶体管模块漏电至第一电容模块,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升高。假设第一电压为5v,维持时间为1秒,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变化量δv=0.5v,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为5.5v;第二感测晶体管q2可以得到维持时间为1秒时的感测电流为-5μa,由于第二感测电流为负值,第二感测开关s3此时导通,将第二感测电流输出到电阻单元的第二端,假设电阻单元的电阻为0.1mω,电压调整模块得到的第二电压为-0.5v,将第二电压输出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可以将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降低至5v,从而实现对漏电的补偿,以解决闪烁问题。

在一个示例中,当第一晶体管模块中的晶体管类型为nmos晶体管时,第一电容模块漏电至第一晶体管模块,且,第一电容模块自身也存在漏电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降低。假设第一电压为5v,维持时间为1秒,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变化量δv=-0.5v,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为4.5v;第一感测晶体管q1可以得到维持时间为1秒时的感测电流为5μa,由于第一感测电流为正值,第一感测开关s1此时导通,将第一感测电流输出到电阻单元的第二端,假设电阻单元的电阻为0.1mω,电压调整模块得到的第二电压为0.5v,将第二电压输出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可以将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升高至5v,从而实现对漏电的补偿,以改善闪烁现象。

以上介绍了利用第三开关模块将感测电流输出到电阻单元第一端,但是,本公开不止于此,由于第一感测晶体管和第二感测晶体管为不同类型的晶体管,因此二者并不会同时导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三开关模块去除,下面将进行示例性介绍。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运算放大模块可以仅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a1,而不包括图3所示的第二运算放大器a2,本公开通过一个运算放大器也可以实现输出感测电压到两个感测晶体管,以得到感测电流,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正向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电压vin,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负向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压,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感测晶体管q1的栅极,并输出所述第一感测电压;所述第一感测晶体管q1的漏极用于接收电源电压vdd,所述第一感测晶体管q1的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电阻单元420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感测电流。

在一个示例中,若由于漏电现象导致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减小,第一运算放大器a1将感应得到正电压变化量,此时第一感测晶体管导通,第二感测晶体管断开,第一感测晶体管输出正的第一感测电流到电阻单元420的第一端。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感测晶体管q2的栅极,并输出所述第二感测电压;所述第二感测晶体管q2的漏极用于接收电源电压nvdd,所述第二感测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电阻单元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感测电流。

在一个示例中,若由于漏电现象导致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增加,第一运算放大器a1将感应得到负电压变化量,此时第二感测晶体管导通,第一感测晶体管断开,第二感测晶体管输出负的第二感测电流到电阻单元420的第一端。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晶体管模块50、多个第一电容模块30、多个第一发光模块60,第一开关模块2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开关(s11~s1k,k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电压产生模块10可以产生多个第一电压(vin1~vinkk),

其中,所述电压产生模块还用于输出多个第一电压,每个第一电压与每个晶体管模块相对应;

电压调整模块40可以将产生的第二电压输出到每个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二端,以对每个第一电容模块30的第一端的电压进行补偿。

针对以上装置中电压产生模块、开关模块、电容模块等模块的连接关系,请参考前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设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增加驱动装置的适用广度,针对显示面板上多个晶体管进行适应性的电压补偿,改善各个发光模块的闪烁问题,以提高整个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