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驱动显示屏的方法和显示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88924发布日期:2022-05-18 07:4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显示屏、驱动显示屏的方法和显示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驱动显示屏的方法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高屏占比的显示屏技术,屏占比是指显示屏的屏幕面积与屏占比的整机面积的比例,高屏占比是指屏占比较高。现有的具有高屏占比的显示屏,除了存在有效显示区,通常还存在非显示区。由于显示屏的非显示区的存在,导致显示屏在进行人机交互的展示,并不能实现全显示屏的展示。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显示屏、驱动显示屏的方法和显示设备。
4.一种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由各子像素形成的透光区域的第一面积,大于各所述各子像素形成的遮挡区域的第二面积。
5.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任意一个子像素的阳极面的最长边的第一长度,小于该子像素的阳极面与相邻子像素的阳极面之间的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面积包括各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的面积之和。
6.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的最长边,为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的最长连接线。
7.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为圆形,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的最长边,为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的直径。
8.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的最长边的取值范围为1-200微米。
9.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的最长边的值为50微米。
10.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与相邻子像素的阳极面之间的第一间距的取值范围为1-200微米。
11.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与相邻子像素的阳极面之间的第一间距为100微米。
12.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任意一个子像素的透光面的最长边的第二长度,大于该子像素的透光面与相邻子像素的透光面之间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面积包括各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的面积之和。
13.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的最长边,为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的最长连接线。
14.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为圆形,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的最长边,为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的直径。
15.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的最长边的取值范围为1-200微米。
16.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的最长边的值为100微米。
17.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与相邻子像素的透光面之间的第二间距的取值范围为1-200微米。
18.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与相邻子像素的透光面之间的第一间距为50微米。
19.一个实施例中,各子像素的阳极面或者透光面整齐排列或者错位排列。
20.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阳极面/透光面的最长边相同或者不相同。
21.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各子像素的排列方式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相同或者不相同。
22.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
23.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部分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相邻,部分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相邻,或者,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只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相邻。
24.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中的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相同。
25.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为矩形。
26.一种驱动显示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27.接收显示屏的子像素的驱动信号;
28.在所述驱动信号对应的子像素处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区域时,使用所述驱动信号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子像素;
29.在所述驱动信号对应的子像素处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域,且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当前满足透光条件时,修正所述驱动信号,使用修正后的所述驱动信号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子像素,以降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发光亮度;
30.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由各子像素形成的透光区域的第一面积,大于各所述各子像素形成的遮挡区域的第二面积。
31.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在所述驱动信号对应的子像素处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域,且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当前不满足透光条件时,使用所述驱动信号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子像素。
32.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屏所在设备处于拍照模式时,判定满足所述透光条件。
33.一个实施例中,修正所述驱动信号,使用修正后的所述驱动信号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子像素,包括:
34.断开所述驱动信号,使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子像素不发光。
35.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36.如上所述的显示屏;
37.屏下光敏模块,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域的下方,所述屏下光敏模块能感应穿过所述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域照射进来的光。
38.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下光敏模块包括摄像装置。
39.如上所述的显示屏、驱动显示屏的方法和显示设备,显示屏包含第一显示区域和
第二显示区域,且第二显示区域中,由各子像素形成的透光区域的第一面积,大于各所述各子像素形成的遮挡区域的第二面积,从而使光线可以从第二显示区域的各子像素的间隙透出或者穿过第二显示区域进入内部,以实现较高的透光率,进而实现满屏或全屏显示。既满足了显示屏正常显示的要求,又兼顾了放置屏下光敏模块的位置需保持较高透光率的要求,由于不用屏下光敏模块预留位置,可以省去非显示区,扩大屏占比,优化使用感受,解决了非显示区的存在导致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不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43.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子像素间的距离关系的原理示意图;
44.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子像素间的距离关系的原理示意图;
45.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的驱动显示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4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48.虽然在文中已经特别描述了显示屏和包括显示屏的显示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将理解的是,可除了如文中特别描述的那样以外地实施根据本技术的原理构成的显示屏和包括显示屏的显示设备,本技术还被限定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
49.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其中,第一显示区域a1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域a2,第二显示区域a2中,由各子像素形成的透光区域的第一面积,大于各所述各子像素形成的遮挡区域的第二面积。
50.通过设置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中,由各子像素形成的透光区域的第一面积,大于各所述各子像素形成的遮挡区域的第二面积,从而使光线可以从第二显示区域的各子像素的间隙透出或者穿过第二显示区域进入内部,以实现较高的透光率,进而实现满屏或全屏显示。既满足了显示屏正常显示的要求,又兼顾了放置屏下光敏模块的位置需保持较高透光率的要求,由于不用屏下光敏模块预留位置,可以省去非显示区,扩大屏占比,优化使用感受,解决非显示区的存在导致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不佳的技术问题。
51.在显示屏的一种具体应用中,可以是例如手机显示屏。传统的手机显示屏可以包括设置摄像头的区域和主要用于显示图像的区域。而在本技术中,在手机显示屏形成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均可以用来显示图像,也就是说,整个显示屏用肉眼来观察的话,整个显示屏都是可以显示的,即所谓全面屏。由于第二显示区域a2中,由各子像素形成的透光区域的第一面积,大于各所述各子像素形成的遮挡区域的第二面积,可以满足手机的前置摄像头等屏下光敏模块的光照强度要求,因此不用为前置摄像头预留位置,因此可以省去非显示区,扩大屏占比,优化使用感受,从而,可以解决非显示区的存在导致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不佳的技术问题。
52.其中,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显示屏可以是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显示屏。第二显示区域a2的各子像素的排列方式,可以与第一显示区域a1中的各子像素的排列方式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只要满足第二显示区域a2中的各子像素形成的透光区域的第一面积,大于第二显示区域a2中的各子像素形成的遮挡区域的第二面积即可。如上所述的子像素,可以是红色(r)子像素、绿色(g)子像素、蓝色(b)子像素中的任意一种。且各子像素可以由对应的供电电路单独供电。
53.如图2所示,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屏,还可以包括有第三显示区域a3,其中,第三显示区域a3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a1与第二显示区域a2之间。具体地址,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域a2可以只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a3相邻,即第一显示区域a1与第三显示区域a3不直接相邻。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域a2可以部分与第三显示区域a3相邻,部分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即第二显示区域a2的部分通过第三显示区域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图2中是以第二显示区域a2的部分通过第三显示区域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为例进行说明。从而通过第三显示区域a3的设置,可以作为第一显示区域a1与第二显示区域a2之间的过渡区域,进行有关于过渡边界的设置,例如走线的设计、边界子像素的设置等等。
54.其中,第三显示区域a3中的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可以与第二显示区域a2中的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相同,也可以是与第二显示区域a1中的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相同,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55.其中,第二显示区域、第三显示区域的形状,可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图1、图2中均是以第二显示区域为矩形、第三显示区域为矩形为例进行说明,这并不能作为对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二显示区域a2的形状的限制。
56.使得第二显示区域a2中由各子像素形成的透光区域的第一面积,大于各所述各子像素形成的遮挡区域的第二面积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各种可能的设计方式。
57.具体地,在针对子像素的设计中,子像素会存在阳极面(发光面)和透光面,从而可以针对子像素的阳极面和透光面分别进行设置。
5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a2中,任意一个子像素的阳极面的最长边的第一长度,小于该子像素的阳极面与相邻子像素的阳极面之间的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面积包括各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的面积之和。从而,通过限定第二显示区域a2中的子像素的阳极面的最长边的第一长度,小于该子像素的阳极面与相邻子像素的阳极面之间的第一间距,可以确保光线可以更多的从子像素与子像素之间的间隔穿过,以实现高透光率。
59.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子像素的阳极面的最长边,可以是子像素的阳极面的最长连接线。在一些具体示例中,上述子像素的阳极面为圆形,此时上述子像素的阳极面的最长
边,是指该子像素的阳极面的直径。
60.如图3所示,假设第二显示区域a2中存在某个子像素p2,其阳极面的最长边为d2e,与子像素p2相邻的子像素为p1,子像素p1的阳极面的最长边为d1e。子像素p2与子像素p1之间的距离为dey,子像素p2与另一相邻的子像素的距离为dex,则存在d2e《dex,d2e《dey,且d1e《dey。针对其他的各子像素,存在同样的设置。
6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的最长边的取值范围为1-200微米。具体地,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的最长边的值为50微米。
6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与相邻子像素的阳极面之间的第一间距的取值范围为1-200微米。具体地,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与相邻子像素的阳极面之间的第一间距为100微米。
6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任意一个子像素的透光面的最长边的第二长度,大于该子像素的透光面与相邻子像素的透光面之间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面积包括各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的面积之和。从而,通过限定第二显示区域a2中的子像素的透光面的最长边的第二长度,大于该子像素的透光面与相邻子像素的透光面之间的第二间距,可以确保光线可以更多的从子像素的透光面穿过,以实现高透光率。
64.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子像素的透光面的最长边,为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的最长连接线。在一些具体示例中,上述子像素的透光面为圆形,此时,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的最长边,为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的直径。
65.如图4所示,假设第二显示区域a2中存在相邻的子像素p3、p4,子像素p3、p4的透光面的最长边分别为d1t、d2t,子像素p3与子像素p4之间的距离为dty,子像素p4与另一相邻的子像素的距离为dtx,则存在d2t》dtx,d2t》dty,且d1t》dty。针对其他的各子像素,存在同样的设置。
6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的最长边的取值范围为1-200微米。具体地,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的最长边的值为100微米。
6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透光面与相邻子像素的透光面之间的第二间距的取值范围为1-200微米。具体地,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子像素的阳极面与相邻子像素的阳极面之间的第一间距为50微米。
68.其中,在具体进行排列时,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各子像素的阳极面可以是整齐排列,也可以是错位排列,且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阳极面的最长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类似地,在具体进行排列时,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各子像素的透光面可以是整齐排列,也可以是错位排列,且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透光面的最长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69.如图5所示,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驱动显示屏的方法,该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由各子像素形成的透光区域的第一面积,大于各所述各子像素形成的遮挡区域的第二面积。该驱动显示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501至步骤s503。
70.步骤s501:接收显示屏的子像素的驱动信号。
71.步骤s502:在所述驱动信号对应的子像素处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区域时,使用所述驱动信号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子像素。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驱动信号中查找对应的地址信息。根据地址信息,判断驱动信号驱动的子像素,或者说,判断子像素
处于第一显示区域a1还是处于第二显示区域a2。
72.步骤s503:在所述驱动信号对应的子像素处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域,且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当前满足透光条件时,修正所述驱动信号,使用修正后的所述驱动信号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子像素,以降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发光亮度。
73.从而,在对显示屏进行驱动时,对于第一显示区域中的各子像素,可以使用驱动信号正常驱动。而对于位于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子像素,在第二显示区域当前满足透光条件时,即第二显示区域需要进行透光时,通过修改驱动信号,来降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发光亮度,从而可以满足光线透过第二显示区域的透光需求的同时,避免第二显示区域的子像素的发光对透光造成的影响,提高透光效果。
74.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驱动信号对应的子像素处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域,且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当前不满足透光条件时,可以使用所述驱动信号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子像素。
75.具体地,上述对驱动信号进行修正时,可以采用各种可能的方式进行修正,只要能够降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发光亮度即可。在一些具体示例中,修正所述驱动信号,使用修正后的所述驱动信号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子像素,包括:
76.断开所述驱动信号,使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子像素不发光。
77.从而,在第二显示区域需要进行透光时,直接断开第二显示区域的子像素的驱动信号,使第二显示区域的子像素不发光,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二显示区域的子像素的发光对透光造成的影响,提高透光效果。
78.上述透光条件可以结合实际技术需要进行设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在所述显示屏所在设备处于拍照模式时,判定满足所述透光条件。该显示屏所在设备可以是认可可能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话手表、可穿戴式设备等等,本技术实施例不对设备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
79.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80.如上所述的显示屏;
81.屏下光敏模块,所述屏下光敏模块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域的下方,所述屏下光敏模块能感应穿过所述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域照射进来的光。
82.对于显示屏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前面部分已经做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83.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显示设备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立的产品,例如oled显示装置、qled显示装置、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直流电源、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接口、存储器、处理器等。
84.在一种具体应用中,屏下光敏模块可以是包括摄像装置、光电传感器等设备。光电传感器具体的可以是用于测量人面部是否靠近显示屏的红外传感器。
85.如上所述的显示设备,显示屏包含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且第二显示区域中,由各子像素形成的透光区域的第一面积,大于各所述各子像素形成的遮挡区域的第二面积,从而使光线可以从第二显示区域的各子像素的间隙透出或者穿过第二显示区域进入内部,以实现较高的透光率,进而实现满屏或全屏显示。既满足了显示屏正常显示的要求,又兼顾了放置屏下光敏模块的位置需保持较高透光率的要求,由于不用屏下光敏模块
预留位置,可以省去非显示区,扩大屏占比,优化使用感受,解决非显示区的存在导致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不佳的技术问题。
8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87.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