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76673发布日期:2022-06-29 09:3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1.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功能的同时集成有触控功能,其中的触控电极可以复用为公共电极,在显示阶段,可以向公共电极输入公共信号,在触控阶段可以向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信号。在需要使用触控笔在显示面板上进行操作时,在触控阶段还需要向触控电极输入上行链路信号,以在触控笔与显示面板邻近或接触时,使得触控笔可以检测到显示面板中的上行链路信号,从而可以使得触控笔可以按照协议要求向显示面板发送信号。
3.为了避免触控电极与显示面板中的栅线及数据线之间的杂散电容的影响,往往在触控阶段提高输入触控电极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有效电平,以提高上行链路信号的信噪比,这样触控驱动信号的有效电平也随之提高,从而容易增加显示面板的能耗。并且触控驱动信号采用过高的有效电平,对于刷新频率的提升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从而无法提升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5.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及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在触控阶段,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向所述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信号;所述触控阶段包括:第一触控阶段和第二触控阶段;所述触控信号包括:上行链路信号和触控驱动信号;
6.在所述第一触控阶段,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向所述触控电极输入上行链路信号;在所述第二触控阶段,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向所述触控电极输入所述触控驱动信号;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信号的有效电平大于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的有效电平。
7.可选地,在所述第一触控阶段,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向所述触控电极输入上行链路信号,之前包括:
8.根据协议要求,将一帧显示时间内触摸同步信号的脉冲数量设置为n;n为大于1的整数;
9.在所述触摸同步信号和垂直同步信号均为有效电平时,对所述触摸同步信号的脉冲数量开始进行计数;
10.当所述触摸同步信号的脉冲数量为n+1时,将该时刻确定为所述第一触控阶段的起始时刻;
11.当所述触摸同步信号的脉冲数量为n+m时,将该时刻确定为所述第一触控阶段的终止时刻和所述第二触控阶段的起始时刻;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n的整数;
12.当所述触摸同步信号的脉冲数量为2n时,将该时刻确定为第二触控阶段的终止时刻。
13.可选地,在所述第一触控阶段,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向所述触控电极输入上行链路信号,之前还包括:
14.根据协议要求,生成具有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的调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平的维持时间与所述第一触控阶段的时间相同;所述第二电平的维持时间与所述第二触控阶段的时间相同;
15.根据所述第一电平的所述调制信号,利用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生成所述上行链路信号;
16.根据所述第二电平的所述调制信号,利用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生成所述触控驱动信号。
17.可选地,在显示阶段,所述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所述触控信号线复用为公共信号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极、及与所述像素电极连接的多条数据信号线;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显示阶段,通过所述公共信号线,向所述公共电极输入公共信号,及通过所述数据信号线向所述像素电极输入数据信号。
18.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及驱动电路;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及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在触控阶段,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向所述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信号;所述触控阶段包括:第一触控阶段和第二触控阶段;所述触控信号包括:上行链路信号和触控驱动信号;
19.在所述第一触控阶段,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向所述触控电极输入上行链路信号;在所述第二触控阶段,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向所述触控电极输入所述触控驱动信号;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信号的有效电平大于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的有效电平。
20.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调制子电路、第一选择子电路和第二选择子电路;
21.所述调制子电路被配置为根据协议要求,生成具有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的调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平的维持时间与所述第一触控阶段的时间相同;所述第二电平的维持时间与所述第二触控阶段的时间相同;
22.所述第一选择子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电平的所述调制信号,利用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生成所述上行链路信号;
23.所述第二选择子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电平的所述调制信号,利用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生成所述触控驱动信号。
24.可选地,所述调制子电路包括:门电路和计数器;
25.所述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触摸同步信号端,第二输入端连接垂直同步信号端,输出端连接所述计数器的第一输入端;
26.所述计数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门电路的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触摸同步信号端,第三输入端连接计数信号端,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选择子电路及所述第二选择子电路。
27.可选地,所述第一选择子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
28.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调制子电路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第二
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
29.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第一节点,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电压端,第二极连接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的连接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的连接点;
30.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二节点,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端,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
31.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极,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节点,第二极连接第三电源电压端;
32.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极,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三电源电压端;
33.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端,第二极连接所述触控信号线。
34.可选地,所述第二选择子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九晶体管和第十晶体管;
35.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调制子电路和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控制极,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控制极;
36.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第三节点,第一极连接第二电源电压端,第二极连接第第四节点;所述第三节点为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第九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控制极的连接点;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的连接点;
37.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四节点,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端,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
38.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极和所述调制子电路,第一极连接所述第四节点,第二极连接第三电源电压端;
39.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极,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第二极连接第三电源电压端;
40.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第一极连接第二电源电压端,第二极连接所述触控信号线。
41.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提供的显示模组。
附图说明
42.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一种示例性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44.图3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
45.图4为一种示例性的in-cell显示模组电路结构示意图;
46.图5为一种示例性改进的in-cell显示模组电路结构示意图;
47.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
48.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50.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51.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线101和多条数据线102,以及由多条栅线101和多条数据线102限定的多个子像素103。在显示阶段,可以通过栅线101向各个子像素103输入扫描信号,使得子像素103逐行进行开启,同时通过数据线102向各个子像素103输入数据信号,来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该显示面板可以为各种类型的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等离子发光显示面板,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类型的不同,来设置其中的栅线101、数据线102及子像素103的排布方式。图2为一种示例性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触控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201、及与触控电极201连接的多条触控信号线202。在触控阶段,可以通过触控信号线202向各个触控电极201输入触控信号,以实现触控面板的触控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显示模组中的触控面板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外部,及采用外挂式(on-cell),或者触控面板嵌入显示面板的内部,及采用内嵌式(in-cell)。
52.在on-cell显示模组中,由于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在时间轴上为同步进行,因此其时序相对简单,可以使用帧开启信号stv进行一帧数据信号的同步,并且由于触控面板在显示面板的外部,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201自身不容易与显示面板中的栅线101和数据线102之间形成杂散电容。在in-cell显示模组中,其时序图如图3所示,根据协议要求,需要使用触摸同步信号tsync进行显示功能与触控功能的控制与同步。例如,在触摸同步信号tsync为高电平时,进行显示,在触摸同步信号tsync为低电平时,进行触控。在每一帧显示画面的开始,需要在触摸同步信号tsync的第一个低电平脉冲以及第7/8的位置进行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即设定触控笔的驱动频率、触控笔的状态、触控笔的协议等,以便后续可以按照设定的动作进行同步。若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出现问题则容易导致触控笔的功能异常,无法通过触控笔实现触控功能。
53.在in-cell显示模组中,触控电极201可以与公共电极分时复用,由于触控电极201设置于显示面板内部,显示面板中的栅线101及数据线102容易与触控电极201之间形成杂散电容,影响触控信号的信噪比。图4为一种示例性的in-cell显示模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触控笔在于显示面板接触过程中,触控电极与栅线及数据线之间的杂散电容影响如下:δqx=δu*cx,其中,δqx为触控电极与栅线及数据线之间的电荷量,δu为触控电极的充电电压,cx为触控电极与栅线及数据线之间的电容。触控电极与触控笔之间的电容影
响如下:δqt=δu*ct,其中,δqt为触控电极与触控笔之间的电荷量,δu为触控电极的充电电压,ct为触控笔与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根据触控功能的要求,ct相对于cx的比例越大,其触控性能越好,对于目前的工艺条件来说,cx无法继续减小,ct受人自身条件影响,无法人为增加,触控笔的灵敏度:a=δqt/δqx=δu*ct/δu*cx=ct/cx,其触控灵敏度受到限制。
54.图5为一种示例性改进的in-cell显示模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触控阶段,栅线101和数据线102上施加与触控信号相同波形的信号,这样可以减小触控电极201与栅线101及数据线102上的压差,从而抵消杂散电容对于触控性能的影响。具体地,触控电极与栅线及数据线之间的杂散电容影响如下:δqx=(δu-vcomp)*cx。触控电极与触控笔之间的电容影响如下:δqt=δu*ct。触控笔的灵敏度:b=δqt/δqx=δu*ct/(δu-vcomp)*cx=(ct/cx)*(δu/(δu-vcomp))。由于ct/cx受人自身以及工艺的限制,对于最优的δu的前提下,针对同一显示面板来说,在ct以及cx相同的情况下,其参与触控响应的有效电荷量增加,趋势如下:α=b/a=(ct/cx)*(δu/(δu-vcomp))/ct/cx=δu/(δu-vcomp)。触控笔的灵敏度与α的值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调整vcomp来进行有效电荷量的提升,从而提高触控笔的灵敏度。
55.可以看出,可以通过栅线101和数据线102上施加与触控信号相同波形的信号来降低杂散电容对触控笔的灵敏度的影响,从而一定程度提升触控笔的灵敏度,从而保证触控笔对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能力,以保证后续触控的正常进行。但是由于触控笔结构限制,笔头的部分不能无限放大,当上行链路信号的信号量依然无法保证触控笔稳定的信号传输时,则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提升上行链路信号的有效电平来提升信号量,即上行链路信号的峰峰值vp-p,从而保证触控笔可以接收到相对更高的信号,以便保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但是由于这个过程中,上行链路信号的峰峰值vp-p的提升,虽然会带来信号传输的准确性,但是在手指进行触控时,触控电极也会同步使用该上行链路信号的峰峰值vp-p工作。这样,在手指工作过程中,过高的有效电平会带来功耗的极大提高,且由于过高的电压,并且触控驱动信号采用过高的有效电平,对于刷新频率的提升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从而无法提升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
56.为了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5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在触控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向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信号;触控阶段包括:第一触控阶段和第二触控阶段;触控信号包括:上行链路信号和触控驱动信号;在第一触控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向触控电极输入上行链路信号;在第二触控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向触控电极输入触控驱动信号;其中,上行链路信号的有效电平大于触控驱动信号的有效电平。
58.需要说明的是,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下面将结合图6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6所示,帧开启信号stv作为每一帧显示画面的触发信号,触摸同步信号tsync作为显示阶段与触控阶段的区分信号,其中,触摸同步信号tsync的高电平阶段为显示阶段,低电平阶段为触控阶段,垂直同步信号vsync为参考触摸同步信号tsync信号生成信号。根据协议要求,每两个帧开启信号
stv之间存在固定个数的触摸同步信号tsync,例如,在mpp2.5协议中,每两个帧开启信号stv之间存在16个触摸同步信号tsync,触控信号在每间隔16个脉冲时传输1次上行链路信号。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以帧开启信号stv和触摸同步信号tsync为时间参考,按照协议要求,通过触控信号线向各个触控电极中进行上行链路信号和触控驱动信号的输入。触摸同步信号tsync为低电平时,在第一触控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tx(202)向触控电极输入上行链路信号,其中上行链路信号的脉冲数量可以为4个,在第二触控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tx(202)向触控电极输入触控驱动信号,其中触控驱动信号的脉冲数量可以为12个,从而完成一个触控周期。
5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中,在第一触控阶段,在触控笔与显示面板邻近或接触时,可以使得触控笔可以检测到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上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以便后续可以按照设定的动作进行同步,保证可以通过触控笔实现触控功能。在第二触控阶段,在手指与显示面板接触时,可以通过识别由于手指触控导致的触控电极上的触控驱动信号的变化,从而实现手指触控功能。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行链路信号和触控驱动信号独立控制,并且上行链路信号的有效电平大于触控驱动信号的有效电平,这样在触控笔与显示面板邻近或接触时可以通过提升上行链路信号的有效电平,来提高其信噪比,从而保证触控笔可以接收到相对更高的信号,以便保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并且在手指与显示面板接触时,触控电极上的触控驱动信号较上行链路信号具有较小的有效电平,这样,在手指进行触控时可以保证在实现良好的触控效果基础上,可以节约能耗,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并且可以避免过大的有效电平于刷新频率的提升也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提高显示效果。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触控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向触控电极输入上行链路信号,之前包括:根据协议要求,将一帧显示时间内触摸同步信号的脉冲数量设置为n;n为大于1的整数;在触摸同步信号和垂直同步信号均为有效电平时,对触摸同步信号的脉冲数量开始进行计数;当触摸同步信号的脉冲数量为n+1时,将该时刻确定为第一触控阶段的起始时刻;当触摸同步信号的脉冲数量为n+m时,将该时刻确定为第一触控阶段的终止时刻和第二触控阶段的起始时刻;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n的整数;当触摸同步信号的脉冲数量为2n时,将该时刻确定为第二触控阶段的终止时刻。
61.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协议的不同可以将一帧显示时间内触摸同步信号的脉冲数量设置不同值,例如在mpp2.5协议中,可以将一帧显示时间内触摸同步信号tsync的脉冲数量设置为16。因为触摸同步信号tsync会提前上电,但有效的触摸同步信号tsync从有效的帧开启信号stv才开始,因此在开机阶段需要通过垂直同步信号vsync与触摸同步信号tsync的与关系来限定触摸同步信号tsync开始有效计数的开始时刻。开始有效计数以后,根据协议的需求,假如每帧的脉冲数量为16,则通过计数器,对触摸同步信号tsync信号的进行16+1次脉冲下降沿的计数。将触摸同步信号tsync的脉冲数量为16+1时设置为第一触控阶段的起始时刻,将触摸同步信号tsync的脉冲数量为16+m时设置为第一触控阶段的终止时刻和第二触控阶段的起始时刻,其中m的数量的一般为1个或2个脉冲,将触摸同步信号tsync的脉冲数量为32时设置为第二触控阶段的终止时刻。这样可以设定第一触控阶段和第二触控阶段维持的时间,通过调制信号来实现上行链路信号与触控驱动信号的独立控制,实现上行链路信号与触控驱动信号的切换,从而可以通过提高上行链路信号的有效电平提高信号
保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的同时,可以通过降低触控驱动信号的有效电平来降低功耗,进而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触控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向触控电极输入上行链路信号,之前还包括:根据协议要求,生成具有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的调制信号;第一电平的维持时间与第一触控阶段的时间相同;第二电平的维持时间与第二触控阶段的时间相同;根据第一电平的调制信号,利用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生成上行链路信号;根据第二电平的调制信号,利用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生成触控驱动信号。
63.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上述确定出的第一触控阶段和第二触控阶段的起始时间及终止时间,并根据协议要求,生成具有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的调制信号,其中第一电平可以为高电平,第二电平可以为低电平,其中高电平的维持时间与第一触控阶段的时间相同,低电平的维持时间与第二触控阶段的时间相同。可以在调制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电源电压信号输出以生成上行链路信号,或者将第二电源电压信号输出以生成触控驱动信号。这样可以通过调制信号来实现上行链路信号与触控驱动信号的独立控制,实现上行链路信号与触控驱动信号的切换,从而可以通过提高上行链路信号的有效电平提高信号保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的同时,可以通过降低触控驱动信号的有效电平来降低功耗,进而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显示阶段,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触控信号线复用为公共信号线;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极、及与像素电极连接的多条数据信号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显示阶段,通过公共信号线,向公共电极输入公共信号,及通过数据信号线向像素电极输入数据信号。
65.需要说明的是,在触摸同步信号tsync为高电平时,显示面板可以进行显示,显示阶段的起始时刻为相邻的两个触控阶段中的第二触控阶段的终止时刻,显示阶段的终止时刻为相邻的两个触控阶段中第一触控阶段的启示时刻。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在显示阶段,可以向像素电极输入数据信号,同时向公共电极输入公共信号,使得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驱动二者之间的液晶分子偏转,从而实现显示功能。
66.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及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及与触控电极连接的多条触控信号线;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在触控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向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信号;触控阶段包括:第一触控阶段和第二触控阶段;触控信号包括:上行链路信号和触控驱动信号;在第一触控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向触控电极输入上行链路信号;在第二触控阶段,通过触控信号线向触控电极输入触控驱动信号;其中,上行链路信号的有效电平大于触控驱动信号的有效电平。
67.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路可以为显示面板提供上行链路信号和触控驱动信号,在第一触控阶段,在触控笔与显示面板邻近或接触时,可以使得触控笔可以检测到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上输入的上行链路信号,以便后续可以按照设定的动作进行同步,保证可以通过触控笔实现触控功能。在第二触控阶段,在手指与显示面板接触时,可以通过识别由于手指触控导致的触控电极上的触控驱动信号的变化,从而实现手指触控功能。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行链路信号和触控驱动信号独立控制,并且上行链路信号的有效电平大于触控驱动信号的有效电平,这样在触控笔与显示面板邻近或接触时可以通过提升上行链路信号的有效电平,来提高其信噪比,从而保证触控笔可以接收到相对更高的信号,以便保证信息
传输的准确性。并且在手指与显示面板接触时,触控电极上的触控驱动信号较上行链路信号具有较小的有效电平,这样,在手指进行触控时可以保证在实现良好的触控效果基础上,可以节约能耗,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并且可以避免过大的有效电平于刷新频率的提升也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提高显示效果。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驱动电路包括:调制子电路701、第一选择子电路702和第二选择子电路703;调制子电路701被配置为根据协议要求,生成具有第一电平和第二电平的调制信号;第一电平的维持时间与第一触控阶段的时间相同;第二电平的维持时间与第二触控阶段的时间相同;第一选择子电路702被配置为根据第一电平的调制信号,利用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生成上行链路信号;第二选择子电路703被配置为根据第二电平的调制信号,利用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生成触控驱动信号。
69.具体地,调制子电路701包括:门电路7011和计数器7012;门电路701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触摸同步信号端tsync,第二输入端连接垂直同步信号端vsync,输出端连接计数器7012的第一输入端;计数器701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门电路7011的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连接触摸同步信号端tsync,第三输入端连接计数信号端1,输出端连接第一选择子电路702及第二选择子电路703。第一选择子电路702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和第五晶体管m5;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极连接调制子电路701和第四晶体管m4的控制极,第二极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控制极;第一晶体管m1的控制极连接第一节点n1,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电压端v1,第二极连接第二节点n2;第一节点n1为第一晶体管m1的控制极、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极、第四晶体管m4的第一极和第五晶体管m5的控制极的连接点;第二节点n2为第二晶体管m2的控制极、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极和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极的连接点;第二晶体管m2的控制极连接第二节点n2,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电压端v1,第二极连接第一节点n2;第三晶体管m3的控制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2的第二极,第一极连接第二节点n2,第二极连接第三电源电压端v3;第四晶体管m4的控制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极,第一极连接第一节点n1,第二极连接第三电源电压端v3;第五晶体管m5的控制极连接第一节点n1,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电压端v1,第二极连接触控信号线。第二选择子电路703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第八晶体管m8、第九晶体管m9和第十晶体管m10;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极连接调制子电路701和第八晶体管m8的控制极,第二极连接第九晶体管m9的控制极;第六晶体管m6的控制极连接第三节点n3,第一极连接第二电源电压端v2,第二极连接第第四节点n4;第三节点n3为第六晶体管m6的控制极、第七晶体管m7的第二极、第九晶体管m9的第一极和第十晶体管m10的控制极的连接点;第四节点n4为第七晶体管m7的控制极、第六晶体管m6的第二极和第八晶体管m8的第一极的连接点;第七晶体管m7的控制极连接第四节点n4,第一极连接第二电源电压端v2,第二极连接第三节点n3;第八晶体管m8的控制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极和调制子电路701,第一极连接第四节点n4,第二极连接第三电源电压端v3;第九晶体管m9的控制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极,第一极连接第三节点n3,第二极连接第三电源电压端v3;第十晶体管m10的控制极连接第三节点n3,第一极连接第二电源电压端v2,第二极连接触控信号线。
70.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和第十晶体管m10均可以为p型晶体管,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
管m4、第八晶体管m8和第九晶体管m9均可以为n型晶体管。第一电源电压端v1的电压高于第二电源电压端v2的电压,且第二电源电压端v2的电压高于第三电源电压端v3的电压。调制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即高电平时,第八晶体管m8开启,第九晶体管m9关闭,使得第四节点n4的电位拉至0v,进而使得第七晶体管m7开启,第六晶体管m6关闭,因此使得第三节点n3的电位为第二电源电压端v2的电位,导致第十晶体管m10关闭。同时,第四晶体管m4开启,第三晶体管m3关闭,使得第一节点n1的电位拉至0v,进而使得第一晶体管m1开启,第二晶体管m2关闭,因此使得第二节点n2的电位拉至0v,导致第六晶体管m6开启,从而将第一电源电压信号输出,生成上行链路信号。同理,调制信号为第二电平时,即低电平时,其实现原理与上述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可以通过控制各个晶体管的状态,从而将第二电源电压信号输出,生成触控驱动信号。
71.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终端设备,其实现原理与上述的显示模组的实现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72.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