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及中医医生培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974243发布日期:2021-05-07 22:4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及中医医生培训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教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医医生培训系统以及基于该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中医医生培训方法。



背景技术:

不论对于中医还是西医,尤其对于中医,经验的积累,对于医生诊治水平的提高,极其重要。但刚出校门的医生,由于得不到患者的信任,找他看病的人很少,难有机会通过看病积累经验,这对其诊治水平的提高,极其不利。一直以来培养高级中医人才,都沿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一个师傅只能带一两个徒弟,对诊治过程,难有切身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中医医生培训系统,使得实习医生能获得名医望诊、问诊、切诊的整个过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包括:

至少一台名医终端,其包括:第一脉诊装置,用于名医对患者进行诊疗并记录脉诊的指位、指压和脉象;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用于记录名医望闻问诊的过程;第一信息输入装置,用以输入患者相关信息、闻诊问诊信息、名医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及治疗处方;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和所述第一脉诊装置产生的数据,以及所述第一信息输入装置所输入的数据;数据库加密装置,用以加密所述第一名医诊诊疗数据库;

至少一台实习医生终端,其包括:第二脉诊装置,用于使实习医生感受名医施加于患者的指压和患者的脉搏;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播放装置,用于播放名医诊疗过程的录像录音;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是所述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的复制件;第二信息输入装置,用以输入实习医生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信息显示装置,用以对比显示实习医生和名医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以便使实习医生通过对比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数学分析与图像显示装置,用于对患者脉搏波形进行数学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图形显示,并显示患者信息及闻诊问诊信息;登录与数据库解密装置,通过登录确认实习医生的使用权限后对所述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进行解密。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中医医生培训方法,利用名医终端,在名医给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产生和扩展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

用一个或多个实习医生终端,利用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使一位或多位实习医生亲身感受名医在诊疗过程中望、闻、问诊中所见到和听到的一切,并使他们亲身感受名医在患者手腕挠动脉不同指位上施加的指压,以及在该指压下所感受的脉象,对该指压和脉象进行数学分析,以数字及曲线图形显示出来,并显示患者信息及闻诊问诊消息,然后让实习医生对脉像、患者体质、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等进行诊定,并开出治疗处方,再把实习医生和名医对脉像、患者体质、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等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加以对比显示出来,以便使实习医生在对比中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名医终端记录名医诊治中所经历的大量的各种病例,可能还包括疑难杂症的望诊、闻诊、问诊的录像录音信息、指位、指压、脉象等脉诊信息,以及名医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形成第一名医诊治数据库,这个名医诊治数据库对于高级中医人才的培训,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财富。而实习医生终端借助于作为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复制件的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使得实习医生能亲眼看到诸如患者精神面貌、面像、舌像等望诊信息,亲耳听到患者是否声音沙哑、咳嗽等,患者自我感觉及病史的陈述,名医与患者的对话等闻诊和问诊的整个过程,并亲身感受到患者左、右手不同指位不同指压下的脉象等切诊信息,看到年龄、性别、居住区域等患者信息,是否有口臭、体臭等闻诊信息,从而将实习医生推到名医面对患者的虚拟位置上,尝试进行诊治,再通过与名医的诊断结论及治疗处方加以对比,高效高速地学习名医诊疗经验,增长其才干。这种身临其境的效果是阅读书籍,包括阅读中医经典著作、课堂授课、名医经验介绍等都无法达到的。加之实习医生终端数量不限,其使用时间不限,其设置地域不限,故可充分发挥名医的作用,达到高速、高效、大规模培养高级中医人才的目的。对名医诊治数据库进行加密,由名医自己保管,进行有偿使用,将鼓励更多的名医录制自己的名医诊治数据库,从而更有利于高级中医人才的培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实施例的第一脉诊装置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实施例的第二脉诊装置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医医生培训系统,该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可以包括名医终端100和实习医生终端200,其中,名医终端100包括第一脉诊装置101、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102、第一信息输入装置103、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cpu106;实习医生终端包括第二脉诊装置201、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播放装置202、第二信息输入装置203、信息显示装置204、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数学分析与图像显示装置206、cpu208。本申请提供的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名医终端100和实习医生终端200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一个名医终端100和一个实习医生终端200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名医终端100还包括数据库加密装置105;实习医生终端200还包括登录与数据库解密装置207。

名医终端100用于名医在给患者诊疗疾病的过程中,记录名医的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诊疗结论和诊疗处方,并将上述数据存储于名医终端100内部或外部的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中。这样形成的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对于高级中医人才的培养,将是极其珍贵的财富。名医终端100与实习医生终端200进行通信,或用拷贝方法,将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中的数据传输至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中。实习医生终端200读取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中的数据,实习医生通过实习医生终端200亲身感受名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整个过程,以便使实习医生在对比中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从而达到高速、高效、大规模培训中医高级人才的目的。

可选地,名医终端100和实习医生终端200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例如,通信方式可以为蓝牙通信、红外通信、wifi通信、射频通信、激光通信及zigbee通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名医终端100中,第一脉诊装置101用于名医对患者进行脉诊并记录脉诊的指位、指压和脉象;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102用于记录名医望闻问诊的过程;第一信息输入装置103用于输入患者相关信息、疾病诊定及治疗处方,其中患者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闻诊问诊信息、名医对脉像的诊定和对患者体质的诊定等;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用于存储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102和第一脉诊装置101产生的数据,以及第一信息输入装置103所输入的数据;数据库加密装置105用以加密第一名医诊诊疗数据库104。

名医终端100是一个智能终端,可以是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或平板式电脑,甚至可以是智能手机,本身自带显示器和键盘或触摸键盘,具有cpu106,除第一脉诊装置外,其他功能模块,如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102,第一信息输入装置103,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和数据库加密装置105都可以通过编程实现。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102所用的摄像头和声音输入装置做成头戴式装置,戴在名医头上,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的方法与智能终端连接。其中,声音输入装置可以是全向性麦克风、指向性麦克风或其他可接收声波(例如,人声、环境声、机器运作声等)而转换为声音信号的收音装置(可能包括电子元件、模拟至数字转换器、滤波器、及音频处理器)。第一脉诊装置101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装置,具有自己的cpu,例如,各种型号的单片机等,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与智能终端连接,受智能终端控制,向智能终端上传指位、指压和脉象等脉诊信息,以便写入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

可选地,名医终端100可以是现有的医疗终端,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在医疗终端上运行。

在实习医生终端200中,第二脉诊装置201用于使实习医生感受名医施加于患者的指压和患者的脉搏;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播放装置202用于播放名医诊疗过程的录像录音;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是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的复制件;第二信息输入装置203用以输入实习医生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信息显示装置204用以对比显示实习医生和名医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以便使实习医生通过对比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数学分析与图像显示装置206用于对患者脉搏波形进行数学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图形显示,并显示患者信息及闻诊问诊信息;登录与数据库解密装置208通过登录确认实习医生的使用权限后对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进行解密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实习医生终端200是一个智能终端,可以是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或平板式电脑,甚至可以是智能手机,本身自带显示器和键盘或触摸键盘,具有cpu208,除第二脉诊装置201外,其他功能模块,如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播放装置202、第二信息输入装置203、信息显示装置204、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和登录与数据库解密装置208都可以通过编程实现。第二脉诊装置201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装置,具有自己的cpu,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与智能终端连接,受智能终端控制,从智能终端向其下传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所记录的指位、指压和脉象等脉诊信息。

当名医使用名医终端100时,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102启动并开始记录名医望诊闻诊问诊的过程,名医使用第一脉诊装置101对患者进行脉诊并记录脉诊的指位、指压和脉象,名医诊疗结束后在第一信息输入装置103中输入名医对脉象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及治疗处方以及患者的信息和闻诊问诊信息,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存储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装置102和第一脉诊装置101产生的数据,以及第一信息输入装置103所输入的数据,数据库加密装置105对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进行加密。

当实习医生使用实习医生终端200时,实习医生在登录与数据库解密装置207输入从名医处购得的一次性密码,确认使用权限后对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进行解密并进行操作,选择所要的记录,实习医生使用第二脉诊装置201,第二脉诊装置201使实习医生感受名医施加于患者的指压和患者的脉搏;同时,望诊闻诊问诊录像录音播放装置202启动并播放名医诊疗过程的录像录音,数学分析与图像显示装置206启动并对患者脉搏波形进行数学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图形显示,并显示患者信息及闻诊问诊信息。上述过程结束后,实习医生在第二信息输入装置203输入实习医生对脉象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实习医生输入结束后,信息显示装置204对比显示实习医生和名医对脉像的诊定、对患者体质的诊定、对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以便使实习医生通过对比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

可选地,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和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最好设置在外接的(非本机的)卡型存储器或磁性存储器上,便于名医拆卸带走保存。

本实施例通过名医终端100记录了名医诊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整个过程以及诊断结论和治疗方案,而实习医生终端200使得实习医生能亲身感受名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整个过程,以便使实习医生在对比中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而达到高速、高效、大规模培训中医高级人才的目的。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一实施例第一脉诊装置300内部结构图,具体而言,包括:第一腕枕310、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第一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09、第二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17、6个第一电磁阀301、第一压力传感器315、第二压力传感器304、第一排空电磁阀318、第二排空电磁阀307、第一气路3033、6个第二气路3031、第一主气路3032、6个开关按钮和相应的6个指示灯316、第一cpu308、第一放大器313、第一a/d314、第二放大器305、第二a/d306、第一d/a312和第三放大器311。

第一气路3033设置于第一腕枕310,第一排空电磁阀318、第一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09和第一压力传感器315连接于第一气路3033;6个第二气路3031与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和6个第一电磁阀301相连接;第二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17、第二排空电磁阀30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04连接于第一主气路3032;6个开关按钮和相应的6个指示灯316通过总线连接到第一脉诊装置300中的cpu308上;第一放大器313和第一a/d314连接到第一压力传感器315,第二放大器305和第二a/d306连接到第二压力传感器304,第一d/a312和第三放大器311连接到第一扬声器3102。

其中,第一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09和第二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17由一个气泵和一个电磁阀组成,相互联动,气泵工作时,电磁阀自动打开,气泵停止工作时,电磁阀自动关闭。

第一腕枕310,第一腕枕310还包括第一弹性薄膜3101和第一扬声器3102,用于采集名医手指的指压和复现患者的脉搏。第一弹性薄膜3101设置于第一腕枕310的上表面,第一弹性薄膜3101充气后为拱形的充气囊体,能根据要求充入不同气量的气体。

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设有6个指面模拟装置3022,后者各设有一个可伸缩的第二弹性薄膜3021,用于复现名医手指的指压和采集患者左手和/或右手挠动脉寸、关、尺位上的脉搏。其中,指面模拟装置3022用以定位在患者左手和/或右手挠动脉的寸、关、尺位上。可选地,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设有6个可伸缩的波纹管。可选地,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设有6个微音器,用以替代压力传感器检测患者的脉搏。

6个开关按钮和相应的6个指示灯316分别对应于左手、右手、寸位、关位、尺位和退出,分别用于指示名医想要诊察的指位和指示退出脉诊过程。其中,退出按钮3161、退出指示灯3167、寸位开关按钮3162、寸位指示灯3168、关位开关按钮3163、关位指示灯3169、尺位开关按钮3164、尺位指示灯31610、左手开关按钮3165、右手开关按钮31611、左手指示灯3166和右手指示灯31612分别与第一cpu308电性连接。

第一腕枕310开始工作时,第一cpu308使第一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09工作,第一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09中的气泵和电磁阀同时打开使第一气路3033充气,第一弹性薄膜3101绷紧,名医手指挤压第一弹性薄膜3101从而改变了第一弹性薄膜3101和第一气路3033中的气压,第一压力传感器315检测出名医手指的指压,并使第一扬声器3102的振动能够传递给第一弹性薄膜3101,使名医手指能间接感受患者脉搏的跳动。

当第一cpu308检测到名医按动退出按钮3161时,点亮退出指示灯3167,并打开第二排空电磁阀307,以使使第一主气路3032排空,并打开所有6个第一电磁阀301,使6个第二气路3031与第一主气路3032连通,排空所有6个第二气路3031,使所有6个可伸缩的第二弹性薄膜3021回缩,从而使所有6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与患者的手腕脱离接触,然后关闭所有6个第一电磁阀301,使第一脉诊装置300处于备用状态。

当第一cpu308检测到名医按动右手开关按钮31611和左手开关按钮3165中的一个以及寸位开关按钮3162、关位按钮3163和尺位按钮3164中的一个时,点亮对应的右手指示灯31611或左手指示灯3165和对应的寸位指示灯3168或关位指示灯3169或尺位指示灯31610,第一cpu308控制6个第一电磁阀301中对应的一个开启,使对应的第二气路3031与第一主气路3032连通,控制启动第二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17,第二气泵电磁阀联动体317中的电磁阀和气泵同时工作,使第二气路3031充气,使6个可伸缩的第二弹性薄膜3021对应的一个绷紧,压在患者的脉诊部位上,第一cpu308使通过第一放大器313和第一a/d314从第一压力传感器315测得的指压,等于通过第二放大器305和第二a/d306从第二压力传感器304测得的指压,从而改变6个中相应的一个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的第二弹性薄膜3021气压,使得压向患者手腕的指压复现名医手指的指压,同时第一cpu308读取通过第二放大器305和第二a/d306从第二压力传感器304测得的患者脉搏跳动的数据,通过第一d/a312和第三放大器311控制第一扬声器3102,使之震动,从而使名医压在第一弹性薄膜3101上的手指感受到患者脉搏的跳动,从而感受到患者的脉象,同时在第一cpu308控制下把指位、指压和相应的脉搏波形数据写入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可选地,利用微音器代替第二压力传感器304检测患者脉搏跳动的数据。

当第一cpu308检测到6个按钮中的至少另一按钮被按动时,打开第二排空电磁阀307,通过第一主气路3032,使原来工作的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的第二气路3031排空,使该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上的第二弹性薄膜3021回缩,退出与患者手腕的接触,并关闭相关的第一电磁阀301。然后按照新按动的开关重复第一手指模拟装置302的工作过程。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脉诊装置300记录了名医脉诊的指位、指压和脉象,并将相应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上传给名医终端100,以便写入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

如图3所示,中医医生培训系统的一实施例第二脉诊装置400内部结构图,具体而言,包括:第二腕枕410、3个指压复现装置402、第三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17、第四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09、3个第二电磁阀401、第三排空电磁阀418、第四排空电磁阀407、第三气路4033、3个第四气路4031、第二主气路4032、第三压力传感器415、第四压力传感器404、第二cpu408、第三放大器413、第四放大器405、第五放大器411、第二d/a412、第三a/d414、第四a/d406和5个指示灯416。

第三气路4033设置于第二腕枕410,第三排空电磁阀418、第三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17和第三压力传感器415连接于第三气路4033;3个第四气路4031与3个指压复现装置402和3个第二电磁阀401相连接;第四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09、第四排空电磁阀407和第四压力传感器404连接于第二主气路4032;5个指示灯416通过总线分别连接第二cpu408;第三放大器413和第三a/d414连接到第三压力传感器415,第四放大器405和第四a/d406连接到第四压力传感器404,第二d/a412和第五放大器411连接到第二扬声器4102。

其中,第三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17和第四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09由一个气泵和一个电磁阀组成,相互联动,气泵工作时,电磁阀自动打开,气泵停止工作时,电磁阀自动关闭。

第二腕枕410,第二腕枕410还包括第三弹性薄膜4101和第二扬声器4102,用于复现名医手指的指压和复现患者的脉搏。第三弹性薄膜4101设置于第二腕枕410的上表面,第三弹性薄膜4101充气后为拱形的充气囊体,能根据要求充入不同气量的气体。

3个指压复现装置402设有3个模拟指面4021,后者各自设有一个可伸缩的第四弹性薄膜4022,用于复现名医手指的指压。可选地,3个指压复现装置402设有3个可伸缩的波纹管。

5个指示灯416,分别表示左手、右手、寸位、关位和尺位;其中,寸位指示灯4161、关位指示灯4162、尺位指示灯4163、左手指示灯4164和右手指示灯4165分别与第二cpu408电性连接。

实习医生终端200从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相应的记录中读出名医脉诊的指位、指压、脉象等脉诊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下传给第二cpu408。第二cpu408根据下传的名医脉诊的指位信息,点亮5个指示灯416中的相应指示灯;第二cpu408根据下传的名医脉诊的手指指压,控制打开3个指压复现装置402中对应于该指位的第二电磁阀401,使之与第二主气路4032连通,启动第四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09,第四气泵电磁阀联动体409中的气泵对该指压复现装置402的可伸缩的第四弹性薄膜4022或波纹管加压充气,使之绷紧,压向实习医生手指,实习医生手指再向第二腕枕410的第三弹性薄膜4101施加压力,第二cpu408使通过第三放大器413和第三a/d414从第三压力传感器415测出的指压,等于下传的名医脉诊的指压,从而复现该指压,使得实习医生感受名医脉诊时手指的指压。

第二cpu408根据下传的名医脉诊的脉搏波形数据,通过第二d/a412和第五放大器411控制第二扬声器4102振动,从而使第三弹性薄膜4101复现所记录的患者的脉象。

同时第二cpu408通过数学分析与图像显示装置206,对读出的脉搏波形数据进行数学分析,以数字及曲线图形形式显示分析结果。

本实施例通过第二脉诊装置400复现了名医脉诊的指位、指压、脉象和患者的脉搏,使实习医生亲身感受名医施加于患者的指压和患者的脉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中医医生培训方法,包括:利用名医终端100,在名医给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产生和扩展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用一个或多个实习医生终端200,利用作为第一名医诊疗数据库104复制件的第二名医诊疗数据库205,使一位或多位实习医生亲身感受名医在诊疗过程中望、闻、问诊中所见到和听到的一切,并使他们亲身感受名医在患者手腕挠动脉不同指位上施加的指压,以及在该指压下所感受的脉象,对该指压和脉象进行数学分析,以数字及曲线图形显示出来,并显示患者信息及闻诊问诊消息,使实习医生处于名医面对患者的虚拟位置上,尝试进行诊治,让实习医生对脉像、患者体质、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等进行诊定,并开出治疗处方,再把实习医生和名医对脉像、患者体质、病患部位及疾病性质等的诊定以及治疗处方,加以对比显示出来,以便使实习医生在对比中高效地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

综上,通过示例,可知本实施例的中医医生培训系统可面向中医院校、中医培训机构、中医院、医院、中医医生以及社会公众,达到充分发挥名医作用,高效、高速、大规模培养高级中医人才的目的。

本申请通过名医终端100记录了名医诊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整个过程以及诊断结论和治疗方案,实习医生终端200使得实习医生能亲身感受名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整个过程,并获知名医诊断结果及治疗配方,以便使实习医生在对比中学习名医的诊疗经验,而达到高速、高效、大规模培训中医高级人才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