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断墨马克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4642发布日期:2020-10-17 01:30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防断墨马克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书写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断墨马克笔。



背景技术:

记号笔是一种可在纸张、白板、木材、金属、塑料、陶瓷等一种或多种材料上书写或做标记的笔,又称马克笔。按照使用墨水的不同,可以分为油性记号笔和水性记号笔。用于白板书写的记号笔常称为白板记号笔,简称白板笔,书写后易于擦除,在办公、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记号笔在呈一定仰角角度下进行书写时,书写一小段时间后常出现出墨不连续、书写不流畅的情况。这是现有记号笔的固有结构决定的,其原因在于:在笔头向上的仰角状态下,如图1所示,墨水位于墨囊的下部而不与笔头接触,书写时消耗的是笔头内残留的墨水,书写一会儿就使笔头干涸。为此,需要改变记号笔的结构设计,以保持在各种书写状态下笔头持续出墨,保证书写流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断墨马克笔。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断墨马克笔,包括杆状的笔身,所述笔身内设有供墨室,该供墨室位于所述笔身前端,所述笔身前端还设有笔头孔,该笔头孔沿着所述笔身的长度方向设置,该笔头孔与所述供墨室连通,该笔头孔内穿设有笔头,所述笔头的尾端位于所述供墨室内,所述笔头的尖端穿出所述笔头孔,其关键在于,所述笔身前端还横向连接有储墨管,该储墨管的一端与所述供墨室的外壁相连,该储墨管的内腔与所述供墨室连通。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实际书写时,正常握笔方式下,笔杆与书写面成任意可能的夹角均可正常且连续不断墨地书写,当笔头斜向上时,储墨管内盛装的墨水在重力作用下仍然流入供墨室内,从而对笔头持续供墨,较现有记号笔,不改变握笔习惯,但拓展了书写姿态,书写流畅,极大地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储墨管与所述笔身的夹角为10°-160°。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记号笔的姿态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时其能够正常书写,又使储墨管不与书写表面接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储墨管与所述笔身的夹角为84°-94°。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均衡了记号笔在竖向到仰角状态下的书写性能,书写范围宽。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储墨管与所述笔身的夹角为89°。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在保证记号笔书写流畅性的基础上,使书写角度范围最大化。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笔身包括杆状的笔杆和圆锥状的笔嘴,所述笔杆前端设有所述供墨室,该供墨室设有朝向所述笔嘴的开口,所述笔嘴的较大端与所述供墨室的开口可拆卸地密封连接;

所述笔嘴内贯穿有所述笔头孔,所述笔头的尖端穿出所述笔嘴的较小端;

所述笔嘴上扣盖有笔帽。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笔嘴与笔杆可拆卸,便于更换笔头。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笔头孔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气槽,该导气槽的外端开口于所述笔嘴的较小端,该导气槽的内端开口于所述供墨室。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便于平衡供墨室与外界的气压差以及墨水张力作用,提高笔头出墨稳定性。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储墨管靠近所述笔杆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内凹部,该内凹部位于所述储墨管靠近所述笔嘴一侧。

采用以上设计,一方面形成让位,便于使用者持笔时手指的握持;另一方面,缩小了该处储墨管的内径,当笔头向上时,便于更大比例的墨水进入供墨室。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储墨管的自由端设有加墨口,该加墨口上可拆卸地设有管盖,该管盖密封扣盖在所述加墨口上。

采用以上设计,可以重复加入墨水,延长马克笔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储墨管与供墨室内盛装有搅拌珠;

所述供墨室朝向所述笔嘴的开口内设有隔网,所述加墨口内设有隔板,该隔板上开设有注墨孔。

采用以上设计,晃动记号笔时,搅拌珠起搅拌子的作用,防止墨水发生沉淀,使其均匀,设置隔网和隔板,将搅拌珠限制在储墨管管腔和供墨室内。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供墨室正对所述笔嘴的内壁为弧形凹面,该弧形凹面与所述搅拌珠相适应。

采用以上设计,当记号笔处于仰角状态时,搅拌珠滑入供墨室并落在弧形凹面上,起到占位作用,从而有助于抬升墨水液面使其与笔头接触,降低墨水的残余量,减少加墨次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舒适的握笔姿势与角度时,笔杆与书写面成任意可能的夹角均可正常书写,当笔头斜向上时,储墨管内盛装的墨水在重力作用下仍然流入供墨室内,从而对笔头持续供墨,较现有记号笔,不改变握笔习惯,但拓展了书写姿态,书写流畅,极大地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记号笔在仰角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墨囊内墨水与笔头不接触;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m部的放大图;

图4为笔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仰角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防断墨马克笔,如图2、3和6所示,包括杆状的笔身100,所述笔身100内设有供墨室130,该供墨室130位于所述笔身100前端,所述笔身100前端还设有笔头孔121,该笔头孔121沿着所述笔身100的长度方向设置,该笔头孔121与所述供墨室130连通,该笔头孔121内穿设有笔头300,所述笔头300的尾端位于所述供墨室130内,所述笔头300的尖端穿出所述笔头孔121,所述笔身100前端还横向连接有储墨管200,该储墨管200位于所述笔身100外,该储墨管200的一端与所述供墨室130的外壁相连,该储墨管200的内腔与所述供墨室130连通。

具体地,所述笔身100包括杆状的笔杆110和圆锥状的笔嘴120,所述笔杆110前端设有所述供墨室130,该供墨室130设有朝向所述笔嘴120的开口,所述笔嘴120的较大端与所述供墨室130的开口可拆卸地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笔嘴120的较大端同向连接有安装筒,该安装筒与供墨室130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笔嘴120内贯穿有所述笔头孔121,所述笔头300的尖端穿出所述笔嘴120的较小端。所述笔头300可以使用与现有记号笔笔头相同的材料制成。

所述储墨管200与所述笔身100的夹角α为10°-160°,进一步地,所述储墨管200与所述笔身100的夹角α为84°-94°。本实施例中,所述储墨管200与所述笔身100的夹角α优选为89°,如图6所示,这样减小所述储墨管200与书写表面接触的可能,保证记号笔使用时与书写表面的角度范围。

所述储墨管200靠近所述笔杆110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内凹部210,该内凹部210位于所述储墨管200靠近所述笔嘴120一侧。该设计还可以减小储墨管200在该处的内径,从而使墨水更大比例地进入供墨室130。

为使记号笔反复使用,所述储墨管200的自由端设有加墨口220,该加墨口220上可拆卸地设有管盖230,该管盖230密封扣盖在所述加墨口220上。

所述储墨管200与供墨室130内盛装有搅拌珠500。所述供墨室130朝向所述笔嘴120的开口内设有隔网140,所述加墨口220内设有隔板240,该隔板240上开设有注墨孔。

此外,所述供墨室130正对所述笔嘴120的内壁为弧形凹面131,该弧形凹面131与所述搅拌珠500相适应。如图6所示,当剩余墨水较少时,所述搅拌珠500落在弧形凹面131内,这样可以提升液面高度。

所述笔头300的尾端设有膨大部,该膨大部抵靠所述隔网140以便于笔头300稳定安装,又便于吸取墨水。

为保证墨水流畅导出,如图4、5所示,在所述笔头孔121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气槽122,该导气槽122的外端开口于所述笔嘴120的较小端,该导气槽122的内端开口于所述供墨室130。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笔头孔121的内壁环向开设有四个所述导气槽122。在所述笔嘴120上扣盖有笔帽400,防止墨水蒸发。

如图6所示,在白板上书写的记号笔呈仰角状态下,能够书写至灌装的大部分墨水被消耗。

相对于现有产品,本实用新型的防断墨记号笔不需要使用者改变握持习惯,仍然保留了杆状笔杆造型,增加储墨管200后几乎不影响握笔姿态。使用者仍然使用拇指、食指及中指夹持笔杆前端并使笔杆与手成使手舒适的夹角,方便书写。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