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文点显装置

文档序号:26217450发布日期:2021-08-10 14:2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盲文点显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盲用辅助交互设备上的盲文点显装置。



背景技术:

据统计,2019年我国视力残疾患者人数达到1700多万,相当于每80人中就有一个“黑暗中的行者”,而这些“黑暗中的行者”中更有无健康听力的人群,这个群体在信息获取、信息交流上面临巨大困难。盲人由于视觉功能或听觉功能的缺陷导致其接受外部信息的方式与常人不同,其主要还是通过触觉途径进行弥补。盲文是通过点阵式排列触点构成的信息符号,盲人可以通过触觉感知和接收盲文信息。

随着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一系列的智能电子产品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方式更多的采用图像和音频,大部分智能电子产品也为盲人群体开发了盲用语音播报、盲人模式等功能,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盲人群体并不能很好的享受这些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例如,盲人群体无法独自实现在电子产品上进行信息阅读,同时无健康听力的盲人群体也无法对语音播报信息进行接收。为了让盲人也能正常的接收信息和应用这些智能电子设备,可采用盲用辅助交互设备将文字、语音信息转化为盲文并通过盲文点显装置使其显现在点显屏上供盲人触摸获取信息。

现有的盲文点显装置中设置有多个凸点符号,每个凸点符号均由一个电机控制,而每个电机都附带有复杂的转换机构,因此盲文点显装置内必须设置很多个用于组装电机单体及转换机构的定位穴。多个电机单体在逐个组装过程中,由于装配作业空间小,安装操作存在一定难度。如若盲文点显装置中某些凸点符号出现故障,维修更换操作则更为复杂。

针对此,有必要简化盲文点显装置的内部结构,使其便于组装、维修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盲文点显装置,该盲文点显装置内部结构更为简便,便于组装、维修和更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盲文点显装置,包括点显本体,所述点显本体上阵列排布有多个点显部件,每个所述点显部件包括两组含有三个点显件的点显单元和两个驱动部件,两组所述点显单元平行设置且六个所述点显件相互抵靠对齐,两个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点显本体内部且分别与两组所述点显单元驱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至少包括有一根具有多个顶升面的驱动轴,每个所述顶升面在与三个所述点显件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三个接触部以与所述点显件接触顶升。

作为优选的,所述点显本体的顶面为点显屏且内部具有一安装腔室,所述点显件包括有安装支架、顶针,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嵌入所述点显屏,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与所述点显屏齐平且其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顶升孔,所述顶针垂直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室内且与所述顶升孔位置对应。

作为优选的,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朝所述安装腔室垂直延伸设有一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围设的空间构成一顶升活动空间,所述顶针垂直设置在所述顶升活动空间且其外侧壁与所述限位支架的内侧壁接触。

作为优选的,所述顶针的顶部即靠近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为圆弧面,所述顶针的底部即与所述驱动轴接触的一端为圆弧面或平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轴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室内且低于所述限位支架的底部设置,所述驱动轴上的所述接触部为凸点或平面,当所述接触部为凸点时,所述接触部的顶部凸起于所述顶升面的表面,当所述接触部为平面时,所述接触部的顶部与所述顶升面的表面齐平。

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轴为正八棱柱且其具有八个顶升面,八个所述顶升面中包括有一个顶升初始面,位于所述顶升初始面上的三个所述接触部为平面-平面-平面且其至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顶升孔的距离等于所述顶针的高度。

作为优选的,八个所述顶升面中其余七个所述顶升面上的三个所述接触部分别为平面-平面-凸点、平面-凸点-平面、平面-凸点-凸点、凸点-平面-平面、凸点-平面-凸点、凸点-凸点-平面、凸点-凸点-凸点。

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有一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盲文点显装置采用六点式盲码,符合盲文点字的排布规则,适合盲文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盲文的阅读质量及效率。其采用步进电机控制驱动轴翻转至对应高度的顶升面,使顶升面上的接触部与顶针接触并将其顶升凸出于顶升孔供盲人触摸,即一个部件电机可以同时控制三个点显件内的顶针的状态,各个盲文触点刷新速度快。整体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维修和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盲文点显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盲文点显装置中点显本体、安装支架、限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盲文点显装置中顶针、驱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盲文点显装置中驱动轴的截面示意图;

图5a为驱动轴上三个接触部为平面-平面-平面的顶升面即顶升初始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5b为驱动轴上三个接触部为平面-平面-凸点的顶升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5c为驱动轴上三个接触部为平面-凸点-平面的顶升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5d为驱动轴上三个接触部为平面-凸点-凸点的顶升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5e为驱动轴上三个接触部为凸点-平面-平面的顶升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5f为驱动轴上三个接触部为凸点-平面-凸点的顶升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5g为驱动轴上三个接触部为凸点-凸点-平面的顶升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5h为驱动轴上三个接触部为凸点-凸点-凸点的顶升面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说明:

1、点显本体;101、点显屏;102、安装腔室;2、安装支架;201、顶升孔;202、限位支架;203、顶升活动空间;3、顶针;4、驱动轴;401、接触部;402、顶升初始面;5、步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一种盲文点显装置,包括点显本体1,该点显本体1上阵列排布有多个点显部件,点显本体1的顶面为点显屏101且内部具有一安装腔室102。

本点显装置采用六点式盲码,既而每个点显部件均包括两组含有三个点显件的点显单元和两个驱动部件。根据六点式盲码的特点,两组点显单元相互平行设置且其包含的六个点显件须相互抵靠对齐。

每个点显单元中的点显件包括有安装支架2和顶针3,安装支架2固定嵌入点显屏101中,同时安装支架2的顶部与点显屏101齐平且其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顶升孔201供顶针3穿设通过凸出点显屏101,便于盲人触摸。安装支架2的底部朝安装腔室102方向垂直延伸设有一限位支架202,该限位支架202围设的空间构成一顶升活动空间203,顶针3垂直设置在顶升活动空间203中并与顶升孔201的位置对应。为了限制顶针3的活动方向,顶针3的直径大小以其外侧壁能与限位支架202的内侧壁接触为佳。

为简化点显装置的内部结构,同时提高盲文触点的刷新速度,两个驱动部件设置在点显本体1内部且与分别一一对应两组点显单元并与之驱动连接。

其中,驱动部件包括有一根具有多个顶升面的驱动轴4和步进电机5,步进电机5的输出轴与驱动轴4传动连接,驱动轴4设置在安装腔室102内且低于限位支架202的底部设置,在本实施中,驱动轴4优选采用正八棱柱的金属柱体,故而其具有八个顶升面,为使相邻顶升面转换平顺,各顶升面间做了平滑处理,每个顶升面在与三个点显件中顶针3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三个接触部401以与顶针3接触顶升。

进一步的,上述接触部401可选择使用凸点或平面。当接触部401为凸点时,接触部401的顶部凸起于顶升面的表面;当接触部401为平面时,接触部401的顶部与顶升面的表面齐平。

参见图5a~图5h所示,驱动轴4上八个顶升面中包含有一个顶升初始面402,位于顶升初始面402上的三个接触部401为平面-平面-平面,并且其顶升初始面402上的接触部401到安装支架2的顶升孔201的距离等于顶针3的高度,即点显装置位于初始状态时,每个顶针3均与驱动轴4上的顶升初始面402上的接触部401接触,顶针3的顶部与顶升孔201的顶部齐平设置。

其余七个顶升面上的三个接触部401分别为平面-平面-凸点、平面-凸点-平面、平面-凸点-凸点、凸点-平面-平面、凸点-平面-凸点、凸点-凸点-平面、凸点-凸点-凸点,两组点显单元共具有64组盲点编码,每一种编码对应一个音节(声母或韵母)。

由于顶针3的顶部是直接与盲人的手部接触,为了优化手感,优选将顶针3的顶部即靠近安装支架2的一端设计成圆弧面,顶针3的底部即与驱动轴4接触的一端设计成圆弧面或平面均可。

本点显装置可与盲用辅助交互设备连通使用。盲用辅助交互设备控制点显装置内的步进电机5启动,步进电机5控制驱动轴4旋转至对应的顶升面即编码面上,每个点显部件内有两台步进电机5控制,使得六个点显部内的顶针3抵靠在两根驱动轴4上的不同顶升面上,以其凸出于点显屏101不同的高度对应相应的声、韵母。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