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1586发布日期:2021-04-06 12:1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标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用标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标签。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而物联网用标签是物联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的物联网用标签多为直接粘接在物体表面,与物体的安装和拆卸均不易,标签在使用后回收较为困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标签容易产生皱褶,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标签的实用性,而且标签的功能较为单一,在黑暗条件下使用时,只能依靠双手摸索,费时费力,为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标签来满足人们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标签,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标签,包括安装板和标签本体,所述安装板的顶侧固定安装有四个l形边框,四个所述l形边框内活动安装有同一个透明防护罩,四个所述l形边框与所述透明防护罩之间设置有卡接组件,所述安装板的顶侧设置有展开机构,所述标签本体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顶侧上,所述标签本体与所述展开机构相适配且均位于所述透明防护罩内,所述透明防护罩的周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荧光带,所述安装板内开设有联动腔,所述安装板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联动腔和两个所述移动槽内设置有同一个安装机构。

借由上述结构,通过l形边框和透明防护罩的设置,可对标签本体起到防护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因不小心碰撞或者其他原因等而导致标签本体上的信息出现损毁,保证了标签本体的正常使用,通过荧光带的设置,可以使得标签本体在黑暗的环境下也能正常使用,避免长时间寻找的问题发生,省时省力,增加了标签本体的使用功能,提升了标签本体的使用价值。

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联动腔顶侧内壁上的联动齿轮,所述联动腔内设置有两个联动齿条,两个所述联动齿条均与所述联动齿轮相啮合,两个所述联动齿条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l形连接杆,两个所述l形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移动槽内并均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内设置有加固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加固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安装机构的设置,可移动其中一个插杆时,带动另外一个插杆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移动,进而可调节两个插杆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安装在不同的物体上,提高了适用范围。

优选的,所述加固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插杆内的梯形块,所述梯形块的周侧上均开设有滑动槽,四个所述滑动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加固杆,四个所述加固杆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插杆外,所述梯形块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加固单元的设置,可在插杆插入物体内时,提高插杆的固定效果,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后可进行回收,节约了资源。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梯形块顶侧的螺纹筒,所述螺纹筒内螺纹套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插杆外并固定安装有控制旋钮。

进一步地,通过控制单元的设置,可便于对加固单元进行操控,便捷省力。

优选的,所述加固杆上固定套接有固定板,所述加固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和所述插杆的一侧内壁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固定板和复位弹簧的设置,可使得加固杆紧贴着梯形块并随之运动,保证了结构运行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展开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安装板顶侧的两个t形滑槽,两个所述t形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两个t形滑块,四个所述t形滑块的顶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四个所述支撑杆上均滑动套接有压合滑块,每两个所述压合滑块之间均设置有同一个展开固定单元。

优选的,所述展开固定单元包括转轴和滚筒,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与两个所述压合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上,所述滚筒固定套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滚筒的底侧与标签本体的顶侧相接触。

优选的,四个所述支撑杆上均套设有贴合弹簧,四个所述贴合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四个所述限位块的底侧和四个所述压合滑块的顶侧相固定连接。

通过展开机构的设置,可对标签本体进行铺平处理,且在铺平完成后,可对标签本体进行挤压固定并使其保持张开状态,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透明防护罩的周侧上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半圆形弹性球,四个所述l形边框的内侧上均开设有多个半圆卡槽,多个所述半圆形弹性球分别与多个所述半圆卡槽相适配。

进一步地,通过半圆形弹性球和半圆卡槽的设置,可便于安装和取出透明防护罩,结构简单实用。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侧开设有两个收纳槽,两个所述收纳槽内均转动安装有便携把手。

进一步地,便携把手和收纳槽的设置,可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且在不使用时可将便携把手收回收纳槽内减小体积,方便实用。

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结构合理,当需要安装时,可将插杆插入物体内,然后转动控制旋钮,控制旋钮转动带动丝杆转动,进而会带动螺纹筒和梯形块向下移动,梯形块向下移动会挤压加固杆向外移动,直至使得加固杆移出插杆并插入物体内进行固定,可有效提高插杆的固定效果,当需要拆卸时反向转动控制旋钮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后可进行回收,节约了资源;

2、本发明中,当需要在不同的物体上进行安装时,使用者可移动其中一个插杆,此时在两个l形连接杆、两个联动齿条和联动齿轮的作用下,会带动另外一个插杆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移动,进而可调节两个插杆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安装在不同的物体上,提高了适用范围;

3、本发明中,当标签本体产生皱褶时,可推动压合滑块进行移动,压合滑块移动带动滚筒在标签本体的表面进行滚动,进而可对标签本体进行铺平处理,铺平完成后,将滚筒停留在标签本体的两侧,同时在贴合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可对标签本体进行挤压固定并使其保持张开状态,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实用性;

4、本发明中,通过l形边框和透明防护罩的设置,可对标签本体起到防护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因不小心碰撞或者其他原因等而导致标签本体上的信息出现损毁,保证了标签本体的正常使用,通过半圆形弹性球和半圆卡槽的设置,可便于安装和取出透明防护罩,结构简单实用;

5、本发明中,通过荧光带的设置,可以使得标签本体在黑暗的环境下也能正常使用,避免长时间寻找的问题发生,省时省力,增加了标签本体的使用功能,提升了标签本体的使用价值,通过便携把手和收纳槽的设置,可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且在不使用时可将便携把手收回收纳槽内减小体积,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位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第一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第二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插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2、l形边框;3、透明防护罩;4、标签本体;5、荧光带;6、联动腔;7、移动槽;8、联动齿轮;9、联动齿条;10、l形连接杆;11、插杆;12、梯形块;13、滑动槽;14、加固杆;15、螺纹筒;16、丝杆;17、控制旋钮;18、固定板;19、复位弹簧;20、t形滑槽;21、t形滑块;22、支撑杆;23、限位块;24、压合滑块;25、转轴;26、滚筒;27、贴合弹簧;28、半圆形弹性球;29、半圆卡槽;30、便携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考图1-8所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标签,包括安装板1和标签本体4,安装板1的顶侧固定安装有四个l形边框2,l形边框2与安装板1的顶侧胶接进行固定,四个l形边框2内活动安装有同一个透明防护罩3,四个l形边框2与透明防护罩3之间设置有卡接组件,安装板1的顶侧设置有展开机构,标签本体4活动安装在安装板1的顶侧上,标签本体4与展开机构相适配且均位于透明防护罩3内,透明防护罩3的周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荧光带5,安装板1内开设有联动腔6,安装板1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7,联动腔6和两个移动槽7内设置有同一个安装机构。

借由上述结构,通过l形边框2和透明防护罩3的设置,可对标签本体4起到防护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因不小心碰撞或者其他原因等而导致标签本体4上的信息出现损毁,保证了标签本体4的正常使用,通过荧光带5的设置,可以使得标签本体4在黑暗的环境下也能正常使用,避免长时间寻找的问题发生,省时省力,增加了标签本体4的使用功能,提升了标签本体4的使用价值。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安装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联动腔6顶侧内壁上的联动齿轮8,联动腔6内设置有两个联动齿条9,两个联动齿条9均与联动齿轮8相啮合,两个联动齿条9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l形连接杆10,两个l形连接杆10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移动槽7内并均固定安装有插杆11,插杆11内设置有加固单元和控制单元,加固单元与控制单元相连接。

当移动其中一个插杆11时,在两个l形连接杆10、两个联动齿条9和联动齿轮8的作用下,会带动另外一个插杆11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移动,进而可调节两个插杆11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安装在不同的物体上,提高了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加固单元包括设置在插杆11内的梯形块12,梯形块12的周侧上均开设有滑动槽13,四个滑动槽13内均滑动安装有加固杆14,四个加固杆14的一端均延伸至插杆11外,梯形块12与控制单元相连接。

当梯形块12向下移动会挤压加固杆14向外移动,直至使得加固杆14移出插杆11并插入物体内进行固定,可有效提高插杆11的固定效果,且在使用后可进行回收,节约了资源。

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梯形块12顶侧的螺纹筒15,螺纹筒15内螺纹套接有丝杆16,丝杆16的顶端延伸至插杆11外并固定安装有控制旋钮17。

当转动控制旋钮17时,会带动丝杆16转动,进而会带动螺纹筒15和梯形块12上下移动,实现操控加固单元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加固杆14上固定套接有固定板18,加固杆14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9,复位弹簧1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18的一侧和插杆11的一侧内壁相固定连接。

在复位弹簧19的弹力作用下,可使得加固杆14紧贴着梯形块12并随之运动,保证了结构运行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展开机构包括开设在安装板1顶侧的两个t形滑槽20,两个t形滑槽20内均滑动安装有两个t形滑块21,四个t形滑块21的顶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2,四个支撑杆22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3,四个支撑杆22上均滑动套接有压合滑块24,每两个压合滑块24之间均设置有同一个展开固定单元。

可使得压合滑块24和展开固定单元进行平移,方便对不同大小的标签本体4进行铺平处理。

本实施例中,展开固定单元包括转轴25和滚筒26,转轴25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与两个压合滑块24相互靠近的一侧上,滚筒26固定套接在转轴25上,滚筒26的底侧与标签本体4的顶侧相接触。

当移动压合滑块24时,会带动滚筒26在标签本体4的表面进行滚动,进而可对标签本体4进行铺平处理,铺平效果好且操作简单。

本实施例中,四个支撑杆22上均套设有贴合弹簧27,四个贴合弹簧27的两端分别与四个限位块23的底侧和四个压合滑块24的顶侧相固定连接。

在贴合弹簧27的作用下,可挤压压合滑块24和展开固定单元向下移动与标签本体4的顶侧相紧贴,保证了展开固定单元的铺平效果,且在铺平完成后,可对标签本体4进行挤压固定并使其保持张开状态,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实用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透明防护罩3的周侧上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半圆形弹性球28,四个l形边框2的内侧上均开设有多个半圆卡槽29,多个半圆形弹性球28分别与多个半圆卡槽29相适配。

通过半圆形弹性球28和半圆卡槽29的设置,可便于安装和取出透明防护罩3,结构简单实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安装板1的顶侧开设有两个收纳槽,两个收纳槽内均转动安装有便携把手30。

通过便携把手30和收纳槽的设置,可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且在不使用时可将便携把手30收回收纳槽内减小体积,方便实用。

本发明工作原理:

当需要在不同的物体上进行安装时,使用者可移动其中一个插杆11,此时在两个l形连接杆10、两个联动齿条9和联动齿轮8的作用下,会带动另外一个插杆11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移动,进而可调节两个插杆11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安装在不同的物体上,提高了适用范围。

插入插杆11后,使用者可转动控制旋钮17,控制旋钮17转动带动丝杆16转动,进而会带动螺纹筒15和梯形块12向下移动,梯形块12向下移动会挤压加固杆14向外移动,直至使得加固杆14移出插杆11并插入物体内进行固定,可有效提高插杆11的固定效果,当需要拆卸时反向转动控制旋钮17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后可进行回收,节约了资源。

通过l形边框2和透明防护罩3的设置,可对标签本体4起到防护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因不小心碰撞或者其他原因等而导致标签本体4上的信息出现损毁,保证了标签本体4的正常使用,通过半圆形弹性球28和半圆卡槽29的设置,可便于安装和取出透明防护罩3,结构简单实用。

通过荧光带5的设置,可以使得标签本体4在黑暗的环境下也能正常使用,避免长时间寻找的问题发生,省时省力,增加了标签本体4的使用功能,提升了标签本体4的使用价值,通过便携把手30和收纳槽的设置,可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且在不使用时可将便携把手30收回收纳槽内减小体积,方便实用。

当标签本体4产生皱褶时,可推动压合滑块24进行移动,压合滑块24移动带动滚筒26在标签本体4的表面进行滚动,进而可对标签本体4进行铺平处理,铺平完成后,将滚筒26停留在标签本体4的两侧,同时在贴合弹簧27的弹力作用下,可对标签本体4进行挤压固定并使其保持张开状态,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实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