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21755发布日期:2021-05-28 14:23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像素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市场目前正在蓬勃发展,并且随着消费者对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和健身腕带等各类显示产品的需求的持续提升,将来会涌现出更多的新显示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提高显示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至少与第一复位信号端、第一初始信号端、扫描信号端、数据信号端、第一电压端、使能信号端和控制节点耦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控制信号端和所述控制节点耦接。所述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复位信号,将在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节点,响应于在所述扫描信号端处接收的扫描信号,写入在所述数据信号端处接收的数据信号,及,响应于在所述使能信号端处接收的使能信号,根据所述第一电压端的第一电压和写入的数据信号,生成驱动信号,并向与所述控制节点耦接的待驱动元件输出所述驱动信号。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控制节点的电压,将在所述控制信号端处接收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节点,以结合所述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二极均与所述控制节点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端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所述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信号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端的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复位子电路。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端、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端和所述控制节点耦接;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复位信号,将在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控制节点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子电路和数据写入子电路。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和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耦接,所述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所述数据写入子电路与所述扫描信号端、所述数据信号端和所述驱动子电路耦接。所述数据写入子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在所述扫描信号端处接收的扫描信号,将在所述数据信号端处接收的数据信号写入所述驱动子电路。所述驱动子电路被配置为根据写入的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电压端的第一电压,生成所述驱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写入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扫描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驱动控制子电路。所述驱动控制子电路与所述使能信号端、所述第一电压端、所述驱动子电路和所述控制节点耦接。所述驱动控制子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在所述使能信号端处接收的使能信号,使所述驱动子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和所述控制节点形成导电通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控制子电路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使能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使能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控制节点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补偿子电路。所述补偿子电路与所述扫描信号端和驱动子电路耦接。所述补偿子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在所述扫描信号端处接收的扫描信号,将所述数据信号和所述驱动子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偿子电路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扫描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复位子电路。所述第二复位子电路与第二复位信号端、第二初始信号端和所述驱动子电路耦接。所述第二复位子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在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二复位信号,将在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二初始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子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子电路耦接。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像素电路和待驱动元件。所述待驱动元件与所述像素电路和第二电压端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控制信号线。一条控制信号线与所述像素电路的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控制信号线被配置为传输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包括所述像素电路。相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像素电路耦接的控制信号线相同。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面板耦接。所述驱动芯片被配置为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信号。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显示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至少与第一复位信号端、第一初始信号端、扫描信号端、数据信号端、第一电压端、使能信号端和控制节点耦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控制信号端和所述控制节点耦接。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所述驱动电路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复位信号,将在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节点,响应于在所述扫描信号端处接收的扫描信号,写入在所述数据信号端处接收的数据信号,及,响应于在所述使能信号端处接收的使能信号,根据所述第一电压端的第一电压和写入的数据信号,生成驱动信号,并向与所述控制节点耦接的待驱动元件输出所述驱动信号;所述控制电路响应于所述控制节点的电压,将在所述控制信号端处接收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节点,以结合所述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号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

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在驱动电路将驱动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的过程中,控制节点的电压可以从控制信号的电压开始逐渐上升,相比于控制节点的电压从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开始上升的情况,控制节点的电压的上升速度较快,使得待驱动元件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电压差可以快速达到待驱动元件的启亮电压的要求,缩短了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避免了各子像素中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的差异过大,导致各子像素的亮度配比出现差异,显示出现色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子像素的一种结构图;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待驱动元件的一种结构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一种结构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6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6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驱动像素电路的一种信号时序图;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通过不同子像素中的待驱动元件的电流的一种波形图;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通过相同子像素中的待驱动元件的电流的另一种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如本文中所使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如果”任选地被解释为意思是“当……时”或“在……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任选地被解释为是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示例性地,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文字还是图像的任何装置。更明确地说,显示装置可以是多种电子装置中的一种,所述实施例可实施在多种电子装置中或与多种电子装置关联,所述多种电子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无线装置、个人数据助理(pda)、手持式或便携式计算机、gps接收器/导航器、相机、mp4视频播放器、摄像机、游戏控制台、手表、时钟、计算器、电视监视器、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汽车显示器(例如,里程表显示器等)、导航仪、座舱控制器和/或显示器、相机视图显示器(例如,车辆中后视相机的显示器)、电子相片、电子广告牌或指示牌、投影仪、建筑结构、包装和美学结构(例如,对于一件珠宝的图像的显示器)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上述显示装置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activearea,aa)和周边区s。其中,周边区s至少位于aa区外一侧。

其中,显示面板100包括设置于aa区中的多个子像素p。示例性地,多个子像素p可以呈阵列排布。例如,沿图1中x方向(即水平方向)排列成一排的子像素p称为同一像素,沿图1中y方向(即竖直方向)排列成一排的子像素p称为同一列像素。示例性地,每个像素包括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例如,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为三基色;例如,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即,多个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待驱动元件。其中,如图2所示,每个子像素p包括像素电路110和待驱动元件l。像素电路110与待驱动元件l耦接,像素电路110用于向驱动待驱动元件l提供驱动信号,以驱动待驱动元件l工作。

示例性地,待驱动元件还与第二电压端耦接。例如,待驱动元件l的第一极与像素电路110耦接,待驱动元件l的第二极与第二电压端v2耦接。示例性地,第二电压端v2被配置为传输直流电压信号,例如,直流低电压;例如,第二电压端v2的第二电压vss为-3v。

示例性地,待驱动元件包括电流驱动型器件,进一步地,可以采用电流型发光二极管,如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ode,microled)或者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lightemittingdiode,miniled)或者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或者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lightemittingdiode,qled)。示例性地,待驱动元件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

其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像素电路和待驱动元件均位于衬底基板上。示例性地,该衬底基板可以包括:玻璃等刚性衬底(或称为硬质衬底),或者pi(polyimide,聚酰亚胺)等柔性衬底;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刚性衬底或柔性衬底上的缓冲层等薄膜。

示例性地,待驱动元件包括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可以采用包括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或者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lightemittingdiode,qled)等电流驱动型发光器件。例如,如图3所示,发光器件l包括阴极1202和阳极1201,以及位于阴极1202和阳极1201之间的发光功能层1203。其中,发光功能层1203例如可以包括发光层el、位于发光层el和阳极1201之间的空穴传输层(holetransportinglayer,htl)、位于发光层el和阴极1202之间的电子传输层(electiontransportinglayer,etl)。当然,根据需要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空穴传输层htl和阳极之间设置空穴注入层(holeinjectionlayer,hil),可以在电子传输层etl和阴极1202之间设置电子注入层(electioninjectionlayer,eil)。

示例性地,阳极例如可由具有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其电极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镓(igo)、氧化镓锌(gzo)氧化锌(zno)、氧化铟(in2o3)、氧化铝锌(azo)和碳纳米管等;阴极例如可由高导电性和低功函数的材料形成,其电极材料可以包括镁铝合金(mgal)和锂铝合金(lial)等合金或者镁(mg)、铝(al)、锂(li)和银(ag)等金属单质。发光层的材料可以根据其发射光颜色的不同进行选择。例如,发光层的材料包括荧光发光材料或磷光发光材料。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层可以采用掺杂体系,即在主体发光材料中混入掺杂材料来得到可用的发光材料。例如,主体发光材料可以采用金属化合物材料、蒽的衍生物、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三苯胺化合物、芳香族三胺类化合物、联苯二胺衍生物和三芳胺聚合物等。

在工艺上制备待驱动元件(例如发光器件)的过程中,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不同的待驱动元件的膜层的厚度存在差异,容易影响显示的均一性。例如,采用蒸镀工艺生成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功能层的过程中,发光功能层的膜层的厚度没有控制到合理的厚度比例,使得显示面板的各个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的差异过大,导致显示面板在显示的过程中,例如在显示低灰阶的过程中,呈现较大的色偏,降低显示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如图4所示,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路10和控制电路20。驱动电路10至少与第一复位信号端reset1、第一初始信号端init1、扫描信号端gate、数据信号端data、第一电压端v1、使能信号端em和控制节点n耦接。控制电路20与控制信号端con和控制节点n耦接。

其中,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在第一复位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复位信号,将在第一初始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响应于在扫描信号端处接收的扫描信号,写入在数据信号端处接收的数据信号,及,响应于在使能信号端处接收的使能信号,根据第一电压端的第一电压和写入的数据信号,生成驱动信号,并向与控制节点耦接的待驱动元件输出驱动信号。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控制节点的电压,将在控制信号端处接收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以结合驱动信号,控制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

其中,文中所述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可以被理解为,在使能信号处于有效电平的开始时刻,即认为待驱动元件处于工作阶段(例如下文中的一图像帧中的第三阶段)的开始时刻,与待驱动元件被点亮的时刻之间的时长。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电路中,控制节点并非表示实际存在的部件,而是表示电路图中相关电连接的汇合点,也就是说,这些节点是由电路图中相关电连接的汇合点等效而成的节点。例如,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和待驱动元件三者的汇合点等效为控制节点。

示例性地,第一电压端处接收的第一电压为直流电压,例如,直流高电压;例如第一电压端v1的第一电压vdd为7v。

另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和控制信号的电压进行选择,在此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初始信号可以是直流信号;例如,第一初始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也可以为低电平信号。例如,控制信号可以是直流信号;例如,控制信号的电压可以为高电平信号,也可以为低电平信号。例如,控制信号的电压大于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

在此情况下,驱动电路将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使得第一初始信号对控制节点进行初始化,控制节点的电压为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控制电路根据控制节点的电压,将控制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对控制节点进行充电,使得控制节点的电压发生变化,即,控制节点的电压由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逐渐达到控制信号的电压,这样,在驱动电路将驱动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的过程中,相比于控制节点的电压从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开始上升,控制节点的电压从控制信号的电压开始上升的过程中,控制节点的电压的上升速度较快,使得待驱动元件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电压差可以快速达到待驱动元件的启亮电压的要求,缩短了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避免了各子像素中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的差异过大,导致各子像素的亮度配比出现差异,显示出现色偏的问题。

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该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响应于在第一复位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复位信号,将在第一初始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响应于在扫描信号端处接收的扫描信号,写入在数据信号端处接收的数据信号,及,响应于在使能信号端处接收的使能信号,根据第一电压端的第一电压和写入的数据信号,生成驱动信号,并向与控制节点耦接的待驱动元件输出驱动信号。控制电路响应于控制节点的电压,将在控制信号端处接收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以结合驱动信号,控制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在此情况下,在驱动电路将驱动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的过程中,控制节点的电压可以从控制信号的电压开始逐渐上升,相比于控制节点的电压从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开始上升的情况,控制节点的电压的上升速度较快,使得待驱动元件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电压差可以快速达到待驱动元件的启亮电压的要求,缩短了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避免了各子像素中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的差异过大,导致各子像素的亮度配比出现差异,显示出现色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如图6a所示,控制电路20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极和第二极均与控制节点n耦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控制信号端con耦接。这样,在第一晶体管t1导通的情况下,可以将控制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n。

示例性地,第一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

其中,待驱动元件l的第一极与控制节点n耦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待驱动元件l的第一极耦接。这样,第一晶体管t1可以将控制信号传输至待驱动元件l的第一极,控制待驱动元件l的第一极的电压。示例性地,在控制节点的电压大于控制信号的电压的情况下,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作为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作为第一晶体管漏极;在控制节点的电压小于控制信号的电压的情况下,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作为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作为第一晶体管的漏极。

示例性地,控制信号端con的控制信号的电压vcon大于第一初始信号端init1的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vinit1,即,vcon>vinit1。示例性地,控制信号的电压vcon的范围为-3v~-1v,例如,控制信号的电压为-2.5v,-2v,-1.5v;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vinit1的范围为-6v~-2v,例如,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为-5.5v,-5v,-4.5v。

在此情况下,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的电压为初始信号的电压,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的电压为控制信号的电压,例如,在第一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的情况下,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vinit1为-3.5v,控制信号的电压vcon为-1.3v,则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即栅极)的电压为-3.5v,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即源极)的电压为-1.3v,此时,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极的电压差为-2.2v,也即第一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差为-2.2v。例如,第一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为-2.0v,第一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差为-2.2v,第一晶体管导通,可以将控制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使得控制节点的电压升高。其中,由于第一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差与其阈值电压相差较小,第一晶体管未处于完全导通状态,此时通过第一晶体管的电流可以为皮安(pa)级,而通过处于完全导通状态下的第一晶体管的电流可以达到微安(μa)级,因此,第一晶体管根据控制信号,可以对控制节点逐渐充电,使得控制节点的电压缓慢上升,控制信号对控制节点的充电时间较长。

其中,在第一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的开始时刻,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电压差为最大,即为控制信号和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差,也即为vcon-vinit1,之后随着控制节点的电压不断升高,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电压差将逐渐减小,并且第一晶体管将控制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的过程中,流过第一晶体管的电流也会逐渐减小。在驱动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的过程中,驱动信号可以对控制节点充电,使得控制节点的电压上升。在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极的电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一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情况下,控制节点的电压大于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第一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差为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极的电压差,第一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差为0,小于第一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第一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控制信号对控制节点的充电过程结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驱动电路10包括第一复位子电路11。第一复位子电路与第一复位信号端reset1、第一初始信号端init1和控制节点n耦接。第一复位子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在第一复位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复位信号,将在第一初始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

示例性地,如图6a所示,第一复位子电路11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与第一复位信号端reset1耦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第一初始信号端init1耦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控制节点n耦接。这样,第二晶体管t2响应于第一复位信号端reset1处接收的第一复位信号,第二晶体管t2导通,将在第一初始信号端init1处接收的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n,使得控制节点n的电压达到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其中,待驱动元件l的第一极与控制节点n耦接,即,待驱动元件l的第一极与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耦接,这样,第二晶体管t2可以将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待驱动元件l,对待驱动元件l复位,从而可以避免信号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驱动电路10包括:驱动子电路12和数据写入子电路13。数据写入子电路13与扫描信号端gate、数据信号端data和驱动子电路12耦接。如图6a所示,驱动子电路12包括驱动晶体管dt和电容器cst。电容器cst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端v1耦接,电容器cst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耦接。其中,数据写入子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在扫描信号端处接收的扫描信号,将在数据信号端处接收的数据信号写入驱动子电路。驱动子电路被配置为根据写入的数据信号和第一电压端的第一电压,生成驱动信号。

其中,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容器可以是通过工艺制程单独制作的电容器件,例如通过制作专门的电容电极来实现电容器件,该电容器的各个电容电极可以通过金属层、半导体层(例如掺杂多晶硅)等实现。电容器也可以是晶体管之间的寄生电容,或者通过晶体管本身与其他器件、线路来实现,又或者利用电路自身线路之间的寄生电容来实现。

示例性地,如图6a所示,数据写入子电路13包括第三晶体管t3。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与扫描信号端gate耦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端data耦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复位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复位信号和在扫描信号端处接收的扫描信号为同一信号,即,第一复位信号和扫描信号相同;例如,第一复位信号端和扫描信号端为同一信号端。这样,可以简化电路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驱动电路10还包括驱动控制子电路14。驱动控制子电路14与使能信号端em、第一电压端v1、驱动子电路12和控制节点n耦接。驱动控制子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在使能信号端处接收的使能信号,使驱动子电路与第一电压端和控制节点形成导电通路。示例性地,通过驱动控制子电路,使驱动子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压端形成导电通路,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控制节点形成导电通路。这样,驱动子电路可以根据第一电压端的第一电压和写入的数据信号,生成驱动信号,并将驱动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

示例性地,如图6a所示,驱动控制子电路14包括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极与使能信号端em耦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压端v1耦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耦接。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极与使能信号端em耦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dt的第二极耦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控制节点n耦接。

在此情况下,在子像素不发光的阶段,例如数据信号写入的阶段,第五晶体管响应于使能信号处于截止状态,使得驱动晶体管与控制节点断开,避免控制节点的电压受到信号干扰,以保证控制节点的电压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驱动电路10还包括补偿子电路15。补偿子电路15与扫描信号端gate和驱动子电路12耦接。补偿子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在扫描信号端处接收的扫描信号,将数据信号和驱动子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这样,可以避免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驱动信号的影响。

示例性地,如图6a所示,补偿子电路15包括第六晶体管t6。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极与扫描信号端gate耦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dt的第二极耦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耦接。这样,补偿子电路中的第六晶体管可以将数据信号和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以实现阈值电压补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驱动电路10还包括第二复位子电路16。第二复位子电路16与第二复位信号端reset2、第二初始信号端init2和驱动子电路12耦接。第二复位子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在第二复位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二复位信号,将在第二初始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二初始信号传输至驱动子电路。这样,可以对驱动子电路进行复位,避免信号干扰。

示例性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二初始信号的电压进行选择,在此不作限定。例如,第二初始信号可以是直流信号;例如,第二初始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信号,也可以为低电平信号。例如,第二初始信号可以与第一初始信号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性地,如图6a所示,第二复位子电路16包括第七晶体管t7。其中,第七晶体管t7的控制极与第二复位信号端reset2耦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第二初始信号端init2耦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极与驱动子电路12耦接。示例性地,在驱动子电路12包括驱动晶体管dt和电容器cst的情况下,第二复位子电路16中的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极与驱动子电路12中的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和电容器cst的第二极耦接。这样,第七晶体管可以将在第二初始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二初始信号传输至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电容器的第二极,对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电容器的第二极复位,以避免信号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8,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控制信号线lcon。其中,一条控制信号线与像素电路的控制信号端耦接。控制信号线被配置为传输控制信号。示例性地,多条控制信号线可以沿子像素排列的行方向(例如图8中的x方向)延伸,或者,多条控制信号线可以沿子像素排列的列方向延伸,或者多条控制信号线可以呈网格状分布,例如,多条控制信号线中的一部分控制信号线沿子像素排列的行方向(例如图8中的y方向)延伸,多条控制信号线中的另一部分控制信号线沿子像素排列的列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像素电路耦接的控制信号线相同。例如,相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像素电路接收的控制信号相同。示例性地,显示面板中的第一颜色子像素中的像素电路的控制信号端耦接相同的控制信号线,接收的控制信号相同;显示面板中的第二颜色子像素中的像素电路的控制信号端耦接相同的控制信号线,接收的控制信号相同;显示面板中的第三颜色子像素中的像素电路的控制信号端耦接相同的控制信号线,接收的控制信号相同。这样,可以对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像素电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进行调整,结合驱动信号,对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进行调整,可以缩短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避免显示低灰阶的子像素出现色偏的问题,以及可以避免相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的差异,使得相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近似均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扫描信号线和多条数据信号线。扫描信号线与像素电路的扫描信号端耦接,数据信号线与像素电路的数据信号端耦接。扫描信号线被配置为传输扫描信号,数据信号线被配置为传输数据信号。例如参考图8,扫描信号线gl沿子像素p排列的行方向延伸,即,扫描信号线gl的延伸方向为图8中的x方向;数据信号线dl沿子像素p排列的列方向延伸,即,数据信号线dl的延伸方向为图8中的y方向。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使能信号线。使能信号线与像素电路的使能信号端耦接。使能信号线被配置为传输使能信号。例如,参考图8,使能信号线e的延伸方向与扫描信号线gl的延伸方向相同,即,使能信号线e的延伸方向为图8中的x方向。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一复位信号线。第一复位信号线与第一复位信号端耦接。第一复位信号线被配置为传输第一复位信号。第一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参考图8,第一复位信号线rl1的延伸方向与扫描信号线gl的延伸方向相同,均为x方向。

示例性地,在第一复位信号端和扫描信号端为同一信号端的情况下,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复位信号线所传输的信号与扫描信号线所传输的信号相同;例如,第一复位信号线和扫描信号线相同;或者,第一复位信号线和扫描信号线耦接。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一初始信号线。第一初始信号线与第一初始信号端耦接。第一初始信号线被配置为传输第一初始信号。第一初始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参考图8中的扫描信号线gl沿x方向延伸,或者,第一初始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参考图8中的数据信号线dl沿y方向延伸,或者,第一初始信号线可以呈网格状分布,例如,多条第一初始信号线中的一部分第一初始信号线与扫描信号线平行,多条第一初始信号线中的另一部分第一初始信号线与数据信号线平行。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二复位信号线。第二复位信号线与第二复位信号端耦接。第二复位信号线被配置为传输第二复位信号。第二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参考图8,第二复位信号线rl2的延伸方向与扫描信号线gl的延伸方向相同,均为x方向。

示例性地,一行子像素中的各个像素电路接收到的第二复位信号与该一行子像素的上一行子像素中的各个像素电路接收到的扫描信号是相同的信号;一行子像素中的各个像素电路所耦接的第二复位信号线与该一行子像素的上一行子像素中的各个像素电路所耦接的扫描信号线可以是相同的信号线。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二初始信号线。第二初始信号线与第二初始信号端耦接。第二初始信号线被配置为传输第二初始信号。第二初始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参考图8中的扫描信号线gl沿x方向延伸,或者,第二初始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参考图8中的数据信号线dl沿y方向延伸,或者,第二初始信号线可以呈网格状分布,例如,多条第二初始信号线中的一部分第二初始信号线与扫描信号线平行,多条第二初始信号线中的另一部分第二初始信号线与数据信号线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初始信号端与第二初始信号端为同一信号端。第一初始信号和第二初始信号相同。示例性地,参考图6b,第一复位子电路11可以与第二初始信号端init2耦接,第一复位子电路11中的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可以与第二初始信号端init2耦接;第二复位子电路16可以与第一初始信号端init1耦接,第二复位子电路中16的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可以与第一初始信号端init1耦接。示例性地,第一初始信号端所耦接的第一初始信号线和第二初始信号端耦接的第二初始信号线可以是同一条信号线。这样,可以减少驱动显示面板的信号的数量,以及简化显示面板的布线。

此外,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一电压线和多条第二电压线。第一电压线与第一电压端耦接,第二电压线与第二电压端耦接。第一电压线被配置为传输第一电压,第二电压线被配置为传输第二电压。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空间结构,设置第一电压线lv1和第二电压线lv2的布线方式,在此不作限定。例如,参考图8,第一电压线lv1和第二电压线lv2可以与数据信号线dl沿同一方向延伸,例如,沿图8中的y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中所采用的晶体管可以为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场效应晶体管(fieldeffecttransistor,fet)或其他特性相同的开关器件,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并不设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路所采用的各晶体管的控制极为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极为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一者,第二极为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另一者。由于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在结构上可以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在结构上可以是没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在结构上可以是没有区别的。示例性的,在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的情况下,晶体管的第一极为源极,第二极为漏极;示例性的,在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的情况下,晶体管的第一极为漏极,第二极为源极。示例性地,上述的像素电路中所采用的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例如,参考图6a和图6b,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驱动晶体管dt和第七晶体管t7均为p型晶体管。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中,各个电路(例如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和各个子电路(例如驱动子电路、数据写入子电路、驱动控制子电路、补偿子电路、第一复位子电路和第二复位子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局限于上面描述的方式,其可以为任意使用的实现方式,例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连接方式,只需保证实现相应功能即可。上述示例并不能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使用或不适用上述各电路和各个子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基于前述各电路和各个子电路的各种组合变型均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图像帧周期包括各行扫描阶段和工作阶段。示例性地,扫描阶段可以包括每行子像素的扫描时段。示例性地,显示面板的各行子像素可以逐行依次进行扫描阶段和工作阶段,例如,第一行子像素至最后一行子像素逐行进入扫描阶段,在最后一行子像素的扫描阶段结束之后,第一行子像素至最后一行子像素逐行进入工作阶段。其中,每一子像素在工作阶段对应的第一使能信号的有效时长相同。或者,显示面板的各行子像素可以在逐行依次进入扫描阶段之后,再同时进行工作阶段。或者,示例性地,各像素电路也可以在每一行子像素的扫描阶段结束后直接进入该行子像素的工作阶段,如在第一行子像素的扫描阶段结束后进入第一行子像素的工作阶段,在第一行子像素的扫描阶段结束后,第二行子像素进入扫描阶段,并在第二行子像素扫描阶段结束后,进入第二行子像素的工作阶段,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行子像素的扫描阶段结束后进入最后一行子像素的工作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每个行扫描阶段,一行子像素对应的各像素电路同时被写入不同的或者相同的数据信号,也就是说数据信号为一组信号。各个像素电路所写入的数据信号对应的子像素需要显示的灰阶有关。

以下,以上述像素电路中的各个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为例,对一个像素电路在一图像帧的不同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举例说明。示例性地,一个像素电路在一图像帧中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属于该一个像素电路所在一行子像素的扫描阶段,一个像素电路在一图像帧的第三阶段,属于该一个像素电路所在一行子像素的工作阶段。

在如图7所示的一图像帧(1f)中的第一阶段(ts1),参考图5,驱动电路20中的第二复位子电路16响应于在第二复位信号端reset2处接收的第二复位信号,将在第二初始信号端init2处接收的第二初始信号传输至驱动子电路12。

例如,参考图6a,第二复位子电路16中的第七晶体管t7响应于在第二复位信号端reset2处接收的低电平的第二复位信号,第七晶体管t7导通,将在第二初始信号端init2处接收的第二初始信号传输至驱动子电路12中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对驱动晶体管dt进行复位。例如,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的电压为第二初始信号的电压。这样,第二初始信号端init2处接收的第二初始信号能够消除上一帧的信号对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的电压的影响。示例性地,该第二初始信号可以为低电平信号,也可以为高电平信号;例如,在驱动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的情况下,第二初始信号的电压大于零。

由上,在第一阶段,待驱动元件未被点亮,待驱动元件不工作。

在如图7所示的一图像帧(1f)中的第二阶段(ts2),参考图5,驱动电路10中的数据写入子电路13响应于在扫描信号端gate处接收的扫描信号,将在数据信号端data处接收的数据信号写入驱动子电路12。例如,参考图6a,数据写入子电路13中的第三晶体管t3响应于在扫描信号端gate处接收的低电平的扫描信号,第三晶体管t3导通,将在数据信号端data处接收的数据信号写入驱动子电路12,例如,写入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

补偿子电路15响应于在扫描信号端gate处接收的扫描信号,将数据信号和驱动子电路12中的驱动晶体管dt的阈值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例如,补偿子电路15中的第六晶体管t6响应于在扫描信号端gate处接收的低电平的扫描信号,第六晶体管t6导通,将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与第二极相连接,使驱动晶体管dt处于自饱和状态(或二极管导通状态),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的电压为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的电压和驱动晶体管dt的阈值电压之和,即,数据信号和驱动晶体管dt的阈值电压写入至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此时,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的电压vg=vdata+vth,vdata为数据信号的电压,vth为驱动晶体管dt的阈值电压。

在此情况下,与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耦接的电容器cst的第二极的电压也为vdata+vth,电容器cst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压端v1耦接,即,电容器cst的第一极的电压为第一电压vdd,此时,电容器cst的两极进行充电。电容器cst的两极存在电位差为vdd-vdata-vth。

第一复位子电路11响应于在第一复位信号端reset1处接收的第一复位信号,将在第一初始信号端init1处接收的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n。例如,参考图6a,第一复位子电路11中的第二晶体管t2响应于在第一复位信号端reset1处接收的低电平的第一复位信号,第二晶体管t2导通,第二晶体管t2将在第一初始信号端init1处接收的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n,对控制节点n充电。其中,控制节点n与待驱动元件l的第一极耦接,第一复位子电路11可以将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待驱动元件l的第一极,使得待驱动元件l的第一极的电压为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以对待驱动元件l复位,能够消除上一帧的信号对待驱动元件的影响,避免信号干扰。

控制电路20响应于控制节点n的电压,将在控制信号端con处接收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n。例如,参考图6a,控制电路20中的第一晶体管t1响应于控制节点n的电压,第一晶体管t1导通,将在控制信号端con处接收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n。其中,在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极和第一极的电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的情况下,第一晶体管t1导通。例如,第一复位子电路11向控制节点n传输初始信号,使得控制节点n的电压发生变化,控制电路20中的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极的电压随着控制节点n的电压相应地变化,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的电压为控制信号的电压。这样,在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的电压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的电压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的情况下,即,在控制节点的电压与控制信号的电压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的情况下,第一晶体管导通,第一晶体管将控制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使得控制节点的电压发生变化。

其中,控制节点的电压(即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与控制信号的电压的差值,与第一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差值较小,即,第一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差与其阈值电压的差值较小,此时,第一晶体管虽然导通但并不处于完全导通的状态,第一晶体管可以根据控制信号缓慢地向控制节点充电,例如,第一晶体管根据控制信号得到辅助充电电流,该辅助充电电流约为皮安级,该辅助充电电流传输至控制节点,使得控制节点的电压逐渐提升,因此,控制信号对控制节点的充电时间相对较长。

由上,在第二阶段,待驱动元件未被点亮,待驱动元件不工作。

在如图7所示的一图像帧(1f)的第三阶段(ts3),参考图5,驱动电路10中的驱动控制子电路14响应于在使能信号端em处接收的使能信号,使驱动子电路12与第一电压端v1和控制节点n形成导电通路,也即使驱动子电路12中的驱动晶体管dt与第一电压端v1和第二控制电路20形成导电通路。例如,参考图6a,驱动控制子电路14中的第四晶体管t4响应于在使能信号端em处接收的低电平的使能信号,第四晶体管t4导通,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通过第四晶体管t4与第一电压端v1耦接,驱动控制子电路14中的第五晶体管t5响应于在使能信号端em处接收的低电平的使能信号,第五晶体管t5导通,驱动晶体管dt的第二极与控制节点n耦接,使驱动子电路12中的驱动晶体管dt与第一电压端v1和控制节点n形成导电通路。

在此情况下,驱动子电路12根据写入的数据信号和第一电压端v1的第一电压,生成驱动信号。例如,根据电容的电荷保持定律,驱动子电路12中的电容器cst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位差保持不变,在电容器cst的第一极的电压保持为第一电压的情况下,电容器cst的第二极的电压仍为vdata+vth,此时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的电压为vdata+vth。

可以理解的是,在驱动晶体管dt的栅源电压差(即控制极与第一极的电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其阈值电压vth的绝对值的情况下,驱动晶体管dt导通,并生成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从驱动晶体管dt的第二极输出。由于驱动晶体管dt的控制极的电压为vdata+vth,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的电压为第一电压vdd,此时,驱动晶体管dt的栅源电压差vgs=vdata+vth-vdd。因此,经过驱动晶体管dt的驱动电流i=1/2·k·(vgs-vth)2=1/2·k·(vdata+vth-vdd-vth)2=1/2·k·(vdata-vdd)2,该驱动电流i作为驱动子电路21生成的驱动信号。其中,k=w/l·c·u,w/l为驱动晶体管dt的宽长比,c为沟道绝缘层电容,u为沟道载流子迁移率。

这样,驱动电路10生成的驱动信号只与数据信号和第一电压有关,与驱动晶体管dt的阈值电压无关,从而实现了对驱动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补偿,从而避免了驱动晶体管dt的阈值电压对待驱动元件l工作情况(例如发光亮度)的影响,提高了待驱动元件l亮度的均一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像素电路对应的子像素显示不同灰阶的情况下,由于第一电压端的第一电压为直流电压信号,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数据信号的电压,来改变驱动信号的大小,以使子像素显示相应的灰阶。

在此情况下,在驱动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的过程中,驱动信号对控制节点充电,使得控制节点的电压逐渐上升,也即待驱动元件的第一极的电压逐渐上升,在待驱动元件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电压差满足待驱动元件的启亮电压的情况下,待驱动元件被启亮。由于控制节点的电压近似处于控制信号的电压,控制节点的电压高于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因此,控制节点的电压可以较快地达到待驱动元件被启亮时的待驱动元件的第一极的电压值,缩短了控制节点的电压的上升时间,提高了控制节点的电压的上升速度,缩短了待驱动元件的第一极的电压的上升时间,使得待驱动元件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的电压差可以较快地达到待驱动元件的启亮电压,使得待驱动元件可以较快地被启亮,缩短了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其中,使能信号的有效电平的开始时刻至待驱动元件被点亮的时刻之间的时长,为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使能信号的有效电平指的是能够使得像素电路中接收该使能信号的晶体管(例如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被导通的电平,例如对于p型晶体管,使能信号的有效电平为图7中使能信号端em处接收的使能信号的低电平部分。

因此,在第三阶段,待驱动元件工作,例如,待驱动元件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流(即驱动信号)的大小与驱动晶体管的特性有关,对于向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例如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提供驱动信号的像素电路,需要考虑实现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发光元件的光电特性,可以通过设计驱动晶体管的尺寸来实现不同的驱动能力。例如,向红色子像素提供驱动信号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的宽长比、向绿色子像素提供驱动信号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的宽长比和向蓝色子像素提供驱动信号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中,至少两个驱动晶体管的宽长比不同。这样,在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均显示相同的灰阶时,理论上来讲,如果向不同颜色的子像素提供驱动信号的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尺寸完全相同,不同子像素需要的驱动信号幅值可能存在差异,也即向不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提供的数据信号的幅值不同,设计复杂度会大大提升;而通过对各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尺寸进行设计,例如,改变驱动晶体管的宽长比来调整驱动信号的大小,可以向不同子像素提供相同幅值的数据信号。

其中,在像素电路对应的子像素显示较高灰阶的情况下,由于驱动信号相对较大,也即驱动电流相对较大,因此,驱动信号对控制节点的电压的提升起到较大的作用,驱动信号可以使得控制节点的电压可以较快地升高,这样,控制电路中的第一晶体管将较早地处于截止状态,控制信号对控制节点的电压的提升的作用较小,即,控制信号对控制节点的充电时间较短。而在像素电路对应的子像素显示低灰阶的情况下,由于驱动信号相对较小,也即驱动电流相对较小,因此,驱动信号对控制节点的电压的提升起到较小的作用,驱动信号使得控制节点的电压可以缓慢地升高,这样,控制电路中的第一晶体管将较晚地进入截止状态,控制信号对控制节点的电压的提升的作用较大,即,控制信号对控制节点的充电时间较长。这样,对于显示灰阶越低的子像素,控制信号对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的调节作用越大,使得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被缩短,从而改善了进行低灰阶显示的子像素出现色偏的问题,提高了显示效果。

另外,由于控制节点处存在电容,该耦合电容包括待驱动元件的寄生电容,还包括显示面板中的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相互交叠的导电结构形成的电容,例如相互交叉的信号线形成的电容。因此,控制节点的电压的上升速度受到控制节点处的电容的影响。例如,对于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各自对应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电压不同,使得不同颜色子像素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存在差异。如果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较长,容易导致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亮度配比与理论值存在偏差,使得显示出现色偏。在此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缩短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使得各子像素中的待驱动元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被点亮,相应地缩短了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的差异,从而避免了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亮度配比出现较大的偏差,避免了显示出现色偏。

示例性地,在多个子像素显示相同的灰阶,且多个子像素中的像素电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相同(例如控制信号的电压为-1.3v)及第一初始信号相同(例如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为-3v)的情况下,图9中的(a)部分示意出了在驱动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之前,控制节点的电压为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的情况下,第一颜色子像素p(r)、第二颜色子像素p(g)和第三颜色子像素p(b)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分别为t(r)’、t(g)’和t(b)’,图9中的(b)部分示意出了在驱动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之前,控制电路将控制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的情况下,第一颜色子像素p(r)、第二颜色子像素p(g)和第三颜色子像素p(b)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分别为t(r)、t(g)和t(b)。可以得到,图9中的(a)部分中的第一颜色子像素p(r)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t(r)’延迟于图9中的(b)部分中的第一颜色子像素p(r)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t(r),图9中的(a)部分中的第二颜色子像素p(g)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t(g)’延迟于图9中的(b)部分中的第二颜色子像素p(g)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t(g),图9中的(a)部分中的第三颜色子像素p(b)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t(b)’延迟于图9中的(b)部分中的第三颜色子像素p(b)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t(b),这样,多个子像素分别为第一颜色子像素p(r)、第二颜色子像素p(g)和第三颜色子像素p(b)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分别被缩短。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控制信号的电压大于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使得控制节点的电压高于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因此,在驱动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时,可以提升控制节点的电压的上升速度,使得待驱动元件可以更快地开启,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被缩短。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控制信号的电压来调整多个子像素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例如,可以通过多条控制信号线分别向多个子像素中的像素电路传输多个控制信号,使得一个或多个子像素中的像素电路接收相同的控制信号,对一个子像素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进行单独调整,或者对多个子像素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进行调节,从而改善显示低灰阶时出现色偏的问题。

示例性地,在显示固定灰阶的情况下,如果相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像素电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不同,则相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会存在差异,例如,像素电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的电压越大,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约短,即,像素电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的电压越大,待驱动元件越早被点亮。例如,图10示意了在单色的子像素(例如第二颜色子像素或者绿色子像素)显示相同灰阶的情况下,像素电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的电压vcon分别为-2.5v、-2v和-1.5v,其中,像素电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的电压vcon为-2.5v时对应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t3,延迟于像素电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的电压vcon为-2v时对应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t2;像素电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的电压vcon为-2v时对应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t2,延迟于像素电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的电压vcon为-1.5v时对应的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间t1。这样,可以通过调节控制信号的电压大小,调节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200还包括驱动芯片210。驱动芯片210与显示面板100耦接。驱动芯片210被配置为向显示面板100提供信号。例如驱动芯片可以包括驱动ic(integratedcircuit)。示例性地,一个驱动芯片210可以向显示面板100提供数据信号;该一个驱动芯片210也可以向显示面板100提供控制信号。或者,显示装置200包括多个驱动芯片,多个驱动芯片分别向显示面板提供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

示例性地,驱动芯片可以包括多个控制信号传输接口(pin),控制信号传输接口用于输出控制信号。例如,显示面板中的多条控制信号线分别与驱动芯片的多个控制信号传输接口耦接;例如,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像素电路所耦接的控制信号线,可以分别与驱动芯片的不同的控制信号传输接口(pin)耦接,以传输不同的控制信号。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该像素电路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像素电路。其中,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驱动电路至少与第一复位信号端、第一初始信号端、扫描信号端、数据信号端、第一电压端、使能信号端和控制节点耦接。控制电路与控制信号端和控制节点耦接。

其中,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

驱动电路响应于在第一复位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复位信号,将在第一初始信号端处接收的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响应于在扫描信号端处接收的扫描信号,写入在数据信号端处接收的数据信号,及,响应于在使能信号端处接收的使能信号,根据第一电压端的第一电压和写入的数据信号,生成驱动信号,并向与控制节点耦接的待驱动元件输出驱动信号。

控制电路响应于控制节点的电压,将在控制信号端处接收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控制节点,以结合驱动信号,控制待驱动元件的启亮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信号的电压大于第一初始信号的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具有与上述的像素电路相同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