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装置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大尺寸显示面板需要较大的视角呈现,在像素驱动过程中,大视角亮度随电压快速饱和造成视角画质对比及色偏相较于正视画质品质恶化严重。通常的解决视角色偏的方式是将显示面板的各子像素划分为主/次像素,并对主次像素给予不同的驱动电压,此种设计往往需要再设计金属走线或tft元件来驱动次像素,造成可透光开口区牺牲,影响面板透率,直接造成背光成本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驱动大尺寸显示面板过程中,开口率、穿透力下降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5.多个像素组,每一所述像素组包括两行相邻子像素组,两行所述相邻子像素组连接同一条数据线以及各自连接一条扫描线,每一所述子像素组包括两个子像素,两个所述子像素连接同一条扫描线以及同一数据线,两个所述子像素的存储电容各自连接一条第一公共电极线,两行所述相邻子像素组中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存储电容连接同一条第一公共电极线,各所述子像素的像素电容连接画素电极对侧共电极;其中,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电压极性相反;
6.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
7.控制各所述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以四帧像素驱动为一个驱动周期,且一个驱动周期内所述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间隔一帧极性切换;
8.控制各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共电极信号以四帧像素驱动为一个驱动周期进行极性切换,且同一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所述共电极信号在四帧像素驱动由充电前切换至充电完成的极性切换方向依次为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和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各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共电极信号以四帧像素驱动为一个驱动周期进行极性切换,且同一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所述共电极信号在四帧像素驱动由充电前切换至充电完成的极性切换方向依次为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和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的步骤包括:
10.同一组内的两行子像素分别为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
11.在驱动周期的第一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12.在驱动周期的第二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13.在驱动周期的第三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14.在驱动周期的第四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各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共电极信号以四帧像素驱动为一个驱动周期进行极性切换,且同一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所述共电极信号在四帧像素驱动由充电前切换至充电完成的极性切换方向依次为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和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的步骤包括:
16.同一组内的两行子像素分别为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
17.在驱动周期的第一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18.在驱动周期的第二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19.在驱动周期的第三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20.在驱动周期的第四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各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共电极信号以四帧像素驱动为一个驱动周期进行极性切换,且同一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所述共电极信号在四帧像素驱动由充电前切换至充电完成的极性切换方向依次为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和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的步骤包括:
22.同一组内的两行子像素分别为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
23.在驱动周期的第一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24.在驱动周期的第二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25.在驱动周期的第三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26.在驱动周期的第四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各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共电极信号以四帧像素驱动为一个驱动周期进行极性切换,且同一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所述共电极信号在四帧像素驱动由充电前切换至充电完成的极性切换方向依次为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和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的步骤包括:
28.同一组内的两行子像素分别为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
29.在驱动周期的第一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30.在驱动周期的第二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31.在驱动周期的第三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32.在驱动周期的第四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33.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列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极性相反。
3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还包括:
35.对各所述子像素进行列反转驱动。
3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37.多个像素组,每一所述像素组包括两行相邻子像素组,两行所述相邻子像素组连接同一条数据线以及各自连接一条扫描线,每一所述子像素组包括两个子像素,两个所述子像素连接同一条扫描线以及同一数据线,两个所述子像素的存储电容各自连接一条第一公共电极线,两行所述相邻子像素组中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存储电容连接同一条第一公共电极线,各所述子像素的像素电容连接画素电极对侧共电极;其中,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电压极性相反,位于同一列的各组所述子像素的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极性相同;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包括:
38.源极驱动电路,源极驱动电路的多个输出端与各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源极驱动电路,配置为以四帧为一个驱动周期,向各所述数据线上输出正负极性切换的数据电压,且一个驱动周期内所述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间隔一帧极性切换;
39.公共电极电压电路,所述公共电极电压电路的输出端与各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连接,所述公共电极电压电路,配置为以四帧为一个驱动周期,向各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输出高低电平切换的公共电极电压,其中,同一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所述共电极信号在四帧像素驱动由充电前切换至充电完成的极性切换方向依次为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第二极
性切换至第一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和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
40.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还设有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程序,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步骤。
4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42.本技术技术方案,在一帧内的各个子像素组中,同一个子像素组中由于同一列数据电压极性相同,而第一公共电极上的公共电极电压的高低不同,而使得两个子像素显示的亮度呈亮暗差异。并且,在驱动周期时,通过控制各所述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进行正负极性切换,搭配控制各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公共电极电压电平以四帧为一个驱动周期进行高低切换,如此设置,使得在同一组内,同一列的两个子像素的显示亮度以两帧为单位的进行较亮与较暗的切换,在一帧中相邻列的两个子像素的显示亮度在较亮与较暗之间进行切换。并且同一行中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会发生较暗与较亮的亮暗变化,对于完整的一行来说,则整体呈依次交替的亮暗变化。当整个显示面板呈现这种亮暗的差异时,则实现显示面板整体呈相对均匀亮度显示,从而改善了视角偏差引起的画质色偏问题;并且本技术通过共用扫描线和第一公共电极线基本减少了一半的扫描线及公共电极线,因此,增加了显示面板的有效开口率,提升了穿透率,此外成本也会降低。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44.图1为本技术本技术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内部电路结构示意图;
45.图2为本技术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帧驱动周期的结构示意图;
46.图3为本技术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47.图4为本技术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步骤s200第一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48.图5为图4对应的一实施例的驱动时序关系示意图;
49.图6为图4对应的另一实施例的驱动时序关系示意图;
50.图7为本技术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步骤s200第二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51.图8为图7对应的一实施例的驱动时序关系示意图;
52.图9为图7对应的另一实施例的驱动时序关系示意图;
53.图10为本技术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步骤s200第三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54.图11为本技术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步骤s200第四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55.图12为本技术显示面板驱动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6.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号表示。因此,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组的数据驱动电压信号的极性相反可以理解为:当其中一组的数据驱动电压信号的极性为正时,另一组的数据驱动电压信号的极性则为负。
67.那么本实施例中,在列反转的驱动方式下,相邻两条公共电极线上的子像素采用高低电平驱动,最后会形成相邻子像素相同极性高低不同的驱动电压,如此,就使得同一列就呈现同一组内的两个子像素显示的亮度呈亮暗变化。并且,在列反转的驱动方式下,相邻列的数据线的驱动信号的极性反转,使得任意相邻两列之间的子像素的极性相反,这样在同一组内,相邻两列的子像素中一列中的两个显示亮度大,另一列中的显示亮度暗,即在同一行,相邻子像素也呈亮暗变化。当整个显示面板呈现这种亮暗的变化时,则实现显示面板整体呈相对均匀亮度显示,从而改善了视角偏差引起的画质色偏问题;并且本技术通过共用扫描线和第一公共电极线基本减少了一半的扫描线及第一公共电极线,因此,增加了显示面板的有效开口率,提升了穿透率,此外成本也会降低。
68.同时在实现了当前帧像素驱动时,则可切换至下一帧像素驱动,本实施例中,数据信号的极性变化以四帧为一周期,第一帧像素驱动和第二帧像素驱动中,输入至同一子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同,在切换至第三帧时数据信号极性切换,第四帧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维持第三帧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同时,共电极信号的极性在四帧驱动周期内,同样以不同切换方向极性切换,共电极信号的高低电平的切换周期则为每一帧一次高低电平,即在子像素充电完成后极性切换方向依次为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和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互为相反极性,当第一极性为低电平时,第二极性则为高电平,反之亦然,因此,当像素驱动周期切换时,同一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的高低电平在不同帧驱动也做切换,使得同一子像素不会维持高电平或低电平,避免了空间上同一子像素位置维持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导致画质上容易看见颗粒感,解析度下降的问题,因此解决了解析度的问题的同时又可以改善液晶显示屏视角色偏的缺陷。
69.根据数据信号极性变化规律和共电极信号极性变化规律,显示面板上的子像素具有如下四种状态。
70.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各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共电极信号以四帧像素驱动为一个驱动周期进行极性切换,且同一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所述共电极信号在四帧像素驱动由充电前切换至充电完成的极性切换方向依次为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和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的步骤包括:
71.步骤s211、同一组内的两行子像素分别为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
72.步骤s212、在驱动周期的第一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73.步骤s213、在驱动周期的第二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74.步骤s214、在驱动周期的第三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
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75.步骤s215、在驱动周期的第四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76.本实施例中,当同一子像素的数据信号在帧驱动周期内的变化规律是正极性驱动、正极性驱动、负极性驱动和负极性驱动时,则在帧驱动周期内同一子像素的驱动电压跟随变化,本实施例以第m列数据线、第n行扫描线、第n_1行公共电极线和第n_2行公共电极线所驱动的两个子像素为例进行说明,当在驱动周期的第一帧像素驱动中,第m列第n行扫描信号工作,与该扫描信号相连接的子像素的数据信号datam
‑
n在frame1的时候采用正极性驱动datam
‑
n>vcom,与该扫描信号相邻的子像素vpm
‑
n_1充电完毕,扫描信号停止输入,如图5的frame1所示,此时子像素vpm
‑
n_1共电极信号vstn_1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此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_1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_1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而往上增加δv,亦即子像素vpm
‑
n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δv,正极性电压的增加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
77.以及与该扫描信号相邻的子像素vpm
‑
n_2充电完毕,行扫描信号停止输入,参考图6frame1驱动时序说明,vpm
‑
n_2共电极信号的vstn_2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此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_2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_2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而往下减少δv,亦即子像素vpm
‑
n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
‑
δv,正极性电压的减少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少。
78.在驱动周期的第二帧像素驱动中,子像素的数据信号datam
‑
n在frame2的时候维持正极性驱动datam
‑
n>vcom,子像素vpm
‑
n_1后扫描信号停止输入,参考图5frame2驱动时序,此时子像素vpm
‑
n_1的共电极信号vstn_1与上一帧切换方向相反,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此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_1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_1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而往下减少δv,亦即子像素vpm
‑
n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
‑
δv,正极性电压的往下减少δv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
79.以及,子像素vpm
‑
n_2充电完毕后扫描信号停止输入,参考图6frame2驱动时序,vpm
‑
n_2的共电极信号vstn_2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此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_2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_2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而往上增加δv,亦即子像素vpm
‑
n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δv,正极性电压往上增加δv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
80.在驱动周期的第三帧像素驱动中,该子像素的数据信号datam
‑
n在frame3的时候切换负极性驱动datam
‑
n<vcom,子像素vpm
‑
n_1充电完成后扫描信号停止输入,参考图5frame3驱动时序说明,此时子像素vpm
‑
n_1共电极信号vstn_1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_1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_1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而往下减少δv,亦即子像素vpm
‑
n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
‑
x
‑
δv,负极性电压的往下减少δv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
81.以及子像素vpm
‑
n_2充电完成后扫描信号停止输入,参考图6frame3驱动时序说明,vpm
‑
n_2共电极信号vstn_2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此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_2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_2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而往上增加δv,亦即
子像素vpm
‑
n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
‑
x+δv,负极性电压往上增加δv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
82.在驱动周期的第四帧像素驱动中,该子像素的数据信号datam
‑
n在frame4的时候维持负极性驱动datam
‑
n<vcom,子像素vpm
‑
n_1充电完成后扫描信号停止输入,参考图5frame4驱动时序说明,此时子像素vpm
‑
n_1共电极信号vstn_1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_1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_1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而往上增加δv,亦即子像素vpm
‑
n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
‑
x+δv,负极性电压的往上增加δv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
83.同时,子像素vpm
‑
n_2充电完成后扫描信号停止输入,参考图6frame4驱动时序说明,vpm
‑
n_2共电极信号vstn_2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此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_2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_2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而往下减小δv,亦即子像素vpm
‑
n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
‑
x
‑
δv,负极性电压往下减小δv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
84.因此,同一子像素的高低电平在不同帧驱动也做切换,使得同一子像素不会维持高电平或低电平,同时相邻子像素相同极性高低不同的驱动电压,避免了空间上同一子像素位置维持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导致画质上容易看见颗粒感,解析度下降的问题,解决了解析度的问题的同时又可以改善液晶显示屏视角色偏的缺陷。
85.在驱动周期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控制各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共电极信号以四帧像素驱动为一个驱动周期进行极性切换,且同一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所述共电极信号在四帧像素驱动由充电前切换至充电完成的极性切换方向依次为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和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的步骤包括:
86.步骤s221、同一组内的两行子像素分别为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
87.步骤s222、在驱动周期的第一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88.步骤s223、在驱动周期的第二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89.步骤s224、在驱动周期的第三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90.步骤s225、在驱动周期的第四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91.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以第m列数据线、第n+1行扫描线、第n+1_1和n+1_2行公共电极线所驱动的相邻子像素vpm
‑
n+1_1和vpm
‑
n+1_2为例进行说明,与该扫描信号相连接的子像素数据信号datam
‑
n+1在frame1的时候采用正极性驱动datam
‑
n+1>vcom,子像素vpm
‑
n+1_1充电完毕后扫描信号停止输入,参考图8frame1驱动时序说明,子像素vpm
‑
n+
1_1共电极信号vstn+1_1与上一相邻的子像素共用共电极信号(vstn_2=vstn+1_1)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此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1_1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1_1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而往下减少δv,亦即子像素vpm
‑
n+1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
‑
δv,正极性电压减少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
92.同时,与该扫描信号相邻的子像素vpm
‑
n+1_2充电完毕,扫描信号停止输入,参考图9frame1驱动时序说明,vpm
‑
n+1_2的共电极信号vstn+1_2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此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1_2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1_2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而往上增加δv,亦即子像素vpm
‑
n+1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δv,正极性电压的增加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
93.在驱动周期的第二帧像素驱动中,子像素的数据信号datam
‑
n+1在frame2的时候维持正极性驱动datam
‑
n+1>vcom,子像素vpm
‑
n+1_1充电完毕,扫描信号停止输入,参考图8frame2驱动时序说明,此时子像素vpm
‑
n+1_1共电极信号vstn+1_1与上一相邻子像素共用共电极信号(vstn_2=vstn+1_1)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此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1_1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1_1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而往上增加δv,亦即子像素vpm
‑
n+1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δv,正极性电压往上增加δv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
94.同时参考图9frame2驱动时序说明子像素vpm
‑
n+1_2,子像素vpm
‑
n+1_2充电完毕,扫描信号停止输入,vpm
‑
n+1_2共电极信号vstn+1_2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此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_2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1_2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而往下减少δv,亦即子像素vpm
‑
n+1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
‑
δv,正极性电压的往下减少δv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
95.在驱动周期的第三帧像素驱动中,该子像素的数据信号datam
‑
n+1在图8frame 3的时候切换负极性驱动datam
‑
n+1<vcom,子像素vpm
‑
n+1_1充电完毕,扫描信号停止输入,此时子像素vpm
‑
n+1_1共电极信号vstn+1_1与上一相邻子像素共用共电极信号(vstn_2=vstn+1_1)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此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1_1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1_1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而往上增加δv,亦即子像素vpm
‑
n+1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
‑
x+δv,负极性电压往上增加δv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
96.同时,参考图9frame3驱动时序说明,vpm
‑
n+1_2共电极信号vstn+1_2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此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_2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1_2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而往下减小δv,亦即子像素vpm
‑
n+1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
‑
x
‑
δv,负极性电压的往下减小δv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
97.在驱动周期的第四帧像素驱动中,该子像素的数据信号datam
‑
n+1在frame 3的时候维持负极性驱动datam
‑
n+1<vcom,子像素vpm
‑
n+1_1充电完毕,扫描信号停止输入,参考图8frame4驱动时序说明,此时子像素vpm
‑
n+1_1共电极信号vstn+1_1与上一相邻子像素共用共电极信号(vstn_2=vstn+1_1)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此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1_1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1_1的驱动电压由高电平切换至低电平而往下减小δv,亦即子像素vpm
‑
n+1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
‑
x
‑
δv,负极性电压往下减小δv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
98.参考图9frame4驱动时序说明,vpm
‑
n+1_2共电极信号vstn+1_2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此时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子像素vpm
‑
n_2的驱动电压会因为共电极信号vstn+1_2由低电平切换至高电平而往上增加δv,亦即子像素vpm
‑
n+1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
‑
x+δv,负极性电压的往上增加δv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少。
99.因此,同一子像素的高低电平在不同帧驱动也做切换,使得同一子像素不会维持高电平或低电平,同时相邻子像素相同极性高低不同的驱动电压,避免了空间上同一子像素位置维持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导致画质上容易看见颗粒感,解析度下降的问题,解决了解析度的问题的同时又可以改善液晶显示屏视角色偏的缺陷。
100.在驱动周期的第三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控制各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共电极信号以四帧像素驱动为一个驱动周期进行极性切换,且同一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所述共电极信号在四帧像素驱动由充电前切换至充电完成的极性切换方向依次为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和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的步骤包括:
101.步骤s231、同一组内的两行子像素分别为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
102.步骤s232、在驱动周期的第一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103.步骤s233、在驱动周期的第二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104.步骤s234、在驱动周期的第三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105.步骤s235、在驱动周期的第四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106.本实施例以第m+1列数据线、第n行扫描线、第n_1行公共电极线和第n_2行公共电极线所驱动的两个子像素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方式中,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共电极信号的极性变化相同,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推断可知,在驱动周期的第一帧像素驱动中,子像素vpm+1
‑
n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
‑
x+δv,负极性电压的增加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同时,子像素vpm+1
‑
n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
‑
x
‑
δv,负极性电压的减小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
107.在驱动周期的第二帧像素驱动中,子像素vpm+1
‑
n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
‑
x
‑
δv,负极性电压的减小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同时,子像素vpm+1
‑
n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
‑
x+δv,负极性电压的增加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
108.在驱动周期的第三帧像素驱动中,子像素vpm+1
‑
n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
‑
δv,正极性电压的减小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同时,子像素vpm+
1
‑
n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δv,正极性电压的增加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
109.以及在驱动周期的第四帧像素驱动中,子像素vpm+1
‑
n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δv,正极性电压的增加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同时,子像素vpm+1
‑
n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
‑
δv,正极性电压的减小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
110.因此,同一子像素的高低电平在不同帧驱动也做切换,使得同一子像素不会维持高电平或低电平,同时相邻子像素相同极性高低不同的驱动电压,避免了空间上同一子像素位置维持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导致画质上容易看见颗粒感,解析度下降的问题,解决了解析度的问题的同时又可以改善液晶显示屏视角色偏的缺陷。
111.在驱动周期的第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控制各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共电极信号以四帧像素驱动为一个驱动周期进行极性切换,且同一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所述共电极信号在四帧像素驱动由充电前切换至充电完成的极性切换方向依次为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和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的步骤包括:
112.步骤s241、同一组内的两行子像素分别为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
113.步骤s242、在驱动周期的第一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114.步骤s243、在驱动周期的第二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115.步骤s244、在驱动周期的第三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
116.步骤s245、在驱动周期的第四帧像素驱动时,当控制第n行子像素和第n+1行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控制第n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高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低电平,控制第n+1行子像素的共电极信号由充电前的低电平切换至充电后的高电平。
117.本实施例中,以第m+1列数据线、第n+1行扫描线、第n+1_1和第n+1_2行公共电极线所驱动的相邻子像素vpm+1
‑
n+1_1和vpm+1
‑
n+1_2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中的驱动方式中,数据信号相反,共电极信号的极性变化相同,因此,根据第二实施例推断可知,在驱动周期的第一帧像素驱动中,子像素vpm+1
‑
n+1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
‑
x
‑
δv,负极性电压的减小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同时,子像素vpm+1
‑
n+1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
‑
x+δv,负极性电压的增加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
118.在驱动周期的第二帧像素驱动中,子像素vpm+1
‑
n+1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
‑
x+δv,负极性电压的增加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同时,子像素vpm+1
‑
n+1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
‑
x变成了x
‑
δv,负极性电压的减小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
119.在驱动周期的第三帧像素驱动中,子像素vpm+1
‑
n+1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δv,正极性电压的增加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同时,子像素vpm+1
‑
n+1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
‑
δv,正极性电压的减小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
120.以及在驱动周期的第四帧像素驱动中,子像素vpm+1
‑
n+1_1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
‑
δv,正极性电压的减小让子像素的亮度减小,同时,子像素vpm+1
‑
n+1_2的驱动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vcom的电压差由x变成了x+δv,正极性电压的增加让子像素的亮度增加。
121.因此,同一子像素的高低电平在不同帧驱动也做切换,使得同一子像素不会维持高电平或低电平,同时相邻子像素相同极性高低不同的驱动电压,避免了空间上同一子像素位置维持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导致画质上容易看见颗粒感,解析度下降的问题,解决了解析度的问题的同时又可以改善液晶显示屏视角色偏的缺陷。
122.本实施例实现了同一列上相同极性的两个子像素的电压呈高低分布,由此,该两个子像素呈现亮暗显示,对于完整的一列来说,则整体呈依次交替的亮暗变化。
123.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124.多个像素组101,每一像素组101包括两行相邻子像素组101n,两行相邻子像素组101n连接同一条数据线datam以及各自连接一条扫描线gn和gn+1,每一子像素组包括两个子像素,两个子像素连接同一条扫描线以及同一数据线,两个子像素的存储电容各自连接一条第一公共电极线vstn_1和vstn_2,或者vstn+1_1和vstn+1_2,两行相邻子像素组中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存储电容连接同一条第一公共电极线,各子像素的像素电容连接画素电极对侧共电极;其中,相邻两条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电压极性相反,相邻两条数据线上的电压极性相反。
125.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上设置有像素阵列(图未标示)、扫描线g、数据线datam、第一公共电极线vstn_1、vstn_2、vstn+1_1、vstn+1_2及画素电极对侧共电极,像素阵列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一子像素均包括一主动开关(薄膜晶体管)、一像素电容clc及一存储电容cst,主动开关的栅极与该子像素对应的扫描线g电性连接,主动开关的源极与该子像素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所述主动开关的漏极通过数据线与该子像素的像素电容clc和存储电容cst的一端电性连接,各个像素电容clc的另一端与画素电极对侧共电极电连接。本实施例将两行子像素定义为一组子像素组101n,两个子像素组101n的存储电容cst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条第一公共电极线。其中,各个子像素分为红绿蓝三种子像素组成。每红绿蓝三个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多个薄膜晶体管构成了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阵列。
126.如图12所示,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还包括:
127.源极驱动电路20,源极驱动电路20的多个输出端与各数据线连接,源极驱动电路20,配置为以四帧为一个驱动周期,向各所述数据线上输出正负极性切换的数据电压,且一个驱动周期内所述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间隔一帧极性切换;
128.公共电极电压电路50,公共电极电压电路50的输出端与各第一公共电极线,公共电极电压电路50,配置为以四帧为一个驱动周期,向各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输出高低电平切换的公共电极电压,其中,同一第一公共电极线上的所述共电极信号在四帧像素驱动由充电前切换至充电完成的极性切换方向依次为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
第一极性、第二极性切换至第一极性和第一极性切换至第二极性;
129.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还设有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程序,显示面板的驱动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步骤。
130.本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是时序控制器10,时序控制器10分别与源极驱动电路20和栅极驱动电路30连接,以为源极驱动电路20和栅极驱动电路30提供时序控制信号,在每一帧的驱动中,时序控制器10接收前端发送的待显示画面的图像数据,时序控制器10从而前端接收的图像数据、控制信号转换为合适于源极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的数据信号、控制信号、时钟信号。源极驱动器将接收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灰阶电压信号,在栅极驱动器逐行扫描时,所有的列数据信号线传输数据信号到该像素行中,给该像素行中各子像素电容充电,实现该像素的信号电压写入并保持,子像素的液晶分子在该电压下旋转,使通过液晶分子的入射光的透过率发生改变,即实现对入射光的光阀作用,实现投射光亮度的改变,最终实现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其中,输出至栅极驱动器的信号包括帧起始信号(start vertical,stv)、扫描时钟脉冲信号(clock pulse vertical,cpv)及使能信号(output enable,oe)等。
131.公共电极电压电路50与第一公共电极线和画素电极对侧共电极连接,以为画素电极对侧共电极提供参考电压信号,公共电极电压电路50还为相邻的两个第一公共电极线提供极性相反的共电极信号。
132.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30,所述栅极驱动电路30与各所述子像素的栅极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30,配置为向各行子像素输出栅极驱动信号,以使所述第二公共电极vcom和所述数据线上施加对应的电压,并实现对应行的所述子像素的像素电容充电。
133.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各个子像素连接。该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本发明显示装置中使用了上述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因此,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包括上述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34.上述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场发射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曲面型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n面板、va类面板、ips面板等。
13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技术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