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33953发布日期:2021-09-14 23:1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拼接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涉及一种拼接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液晶电视拼接电视墙方案一般釆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根据拼接的液晶面板数量,开发专门的图像分割程序。以2x2电视墙为例,图像经过fpga芯片处理后输出4路的晶体管

晶体管逻辑(ttl)视频信号,所述4路的信号分别输入到4块图像处理板,经过图像缩放等处理后直接输出到液晶面板。但是电视墙拼接的灵活性较差。
3.另外,可采用另一种方式,以2x2电视墙为例,模拟cvbs/ypbpr信号输入到第一台液晶电视中,第一台液晶电视输出相同的cvbs/ypbpr信号到第二台液晶电视中,以此类推,四台液晶电视获得相同的模拟输入信号。每台液晶电视捕捉输入信号图像帧的不同区域,经过向上拉升等图像处理后输出到各自的液晶面板。但是成本较高。
4.由于液晶面板制造工艺的原因,液晶面板显示区域到面板边界通常存在1~2厘米的空白区域(非显示区域),当利用液晶电视进行电视墙拼接时,两台液晶电视间的非显示区域宽度将达到2至4厘米,显示效果差。
5.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拼接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接显示装置,通过在网格支撑结构上设置多个拼接面板,能够简化面板拼接的设计,并提高面板拼接的稳定性。
7.为达成本发明的前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显示装置,所述拼接显示装置包括一基板、一网格支撑结构、多个拼接面板以及一控制单元,所述网格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拼接面板排列设置在所述网格支撑结构上;其中所述网格支撑结构的表面形成多个横向信号接口及多个纵向信号接口,所述横向信号接口及所述纵向信号接口与相应的拼接面板电性连接;而且所述控制单元的纵向信号通过所述网格支撑结构的纵向信号接口传送至所述拼接面板,所述控制单元的横向信号通过所述网格支撑结构的横向信号接口传送至所述拼接面板。
8.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网格支撑结构包含多个横向支撑条以及多个纵向支撑条,所述横向支撑条以及所述纵向支撑条彼此交错且形成多个交叉点,每一个交叉点外围设置有相应的横向信号接口以及纵向信号接口。
9.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每一纵向支撑条设置有用于传送所述纵向信号的一纵向走线,每一横向支撑条设置有用于传送所述横向信号一横向走线。
1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每一纵向支撑条以及每一横向支撑条为单一层电路板。
1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每一纵向支撑条以及每一横向支撑条为前后交叠的多个电路板。
1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拼接面板覆盖在相应的交叉点上,而且热插拔地与所
述横向信号接口以及纵向信号接口电性连接。
1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包含一总控制板、多个第二转板以及多个第一转板,所述总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转板以及所述第一转板,所述第二转板设置在所述纵向支撑条的一端,所述第一转板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条的一端。
14.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第二转板与所述纵向支撑条之间通过至少一第一覆晶薄膜组件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转板与所述横向支撑条通过至少一第二覆晶薄膜组件形成电性连接。
15.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覆晶薄膜组件具有一第一面板端子、一第一转板端子以及一第一源极/栅极端,所述第一面板端子配置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条的纵向走线,所述第一转板端子配置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转板;及所述第二覆晶薄膜组件具有一第二面板端子、一第二转板端子以及一第二源极/栅极端,所述第二面板端子配置用以电性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条的横向走线,所述第二转板端子配置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转板。
16.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拼接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1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通过在所述网格支撑结构上设置多个拼接面板,能够简化面板拼接的设计,并提高面板拼接的稳定性,而且利用所述控制单元作为总驱动系统,无需另外采用面板拼接的驱动系统,大大减少面板拼接的成本。另外,所述拼接面板配合地组合在所述横向信号接口以及所述纵向信号接口,使得面板拼接的灵活性高,适用性强。在显示过程中,所述拼接面板可支持热插拔,而且所述拼接面板之间的差异小,其中电阻电容(rc)的差异与距离相关,容易补偿,进而能够提高显示的质量。另外,通过将所述拼接面板作为模块化的拼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方便维护并减少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拼接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拼接显示装置的覆晶薄膜组件的配置的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拼接显示装置的纵向支撑条的一配置的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拼接显示装置的纵向支撑条的另一配置的示意图。
22.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拼接显示装置的第一覆晶薄膜组件的示意图。
23.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拼接显示装置的第二覆晶薄膜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再者,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内、外、侧面、周围、中央、水平、横向、垂直、纵向、轴向、径向、最上层或最下层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25.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拼接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所述拼接显示装置包括一基板2、一网格支撑结构3、多个拼接面板4以及一控制单元5。本发明将于下文详细说明各实施例上述各组件的细部构造、组装关系及其运作原理。
26.请参照图1及2所示,所述网格支撑结构3设置在所述基板2上,其中所述网格支撑结构3的表面形成多个横向信号接口301及多个纵向信号接口302,所述横向信号接口301及所述纵向信号接口302与相应的拼接面板4电性连接。
27.具体而言,所述网格支撑结构3包含多个横向支撑条31以及多个纵向支撑条32,所述横向支撑条31以及所述纵向支撑条32彼此交错且形成多个交叉点x,每一个交叉点x外围设置有相应的横向信号接口301以及纵向信号接口302。在本实施例中,二横向信号接口301分别设置在每一个交叉点x的横向二侧,二纵向信号接口302分别设置在每一个交叉点x的纵向二侧。另外,每一横向支撑条31以及每一纵向支撑条32为前后交叠的多个电路板,如图3所示,显示多个纵向支撑条32前后交叠;或者,如图4所示,每一横向支撑条31以及每一纵向支撑条32为单一层电路板。
28.请参照图1及2所示,所述拼接面板4排列设置在所述网格支撑结构3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拼接面板4为子面板,由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基板或玻璃基板或二者混合而制成,对于不同尺寸的拼接需求,可以加减位于横向或纵向的数量,而且所述拼接面板4也可以组成任何形状。另外,所述拼接面板4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29.续参照图1及2所示,所述控制单元5的横向信号通过所述网格支撑结构3的横向信号接口301传送至所述拼接面板4,而且所述控制单元5的纵向信号通过所述网格支撑结构3的纵向信号接口302传送至所述拼接面板4。具体而言,每一横向支撑条31设置有用于传送所述横向信号的一横向走线311,每一纵向支撑条32设置有用于传送所述纵向信号的一纵向走线321。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拼接面板4覆盖在相应的交叉点x上,而且热插拔地与所述横向信号接口301以及纵向信号接口302电性连接。
30.请参照图1、5及6所示,具体而言,所述控制单元5包含多个第一转板51、多个第二转板52以及一总控制板53,其中所述总控制板5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转板51以及所述第二转板52,所述第一转板51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条31的一端,所述第二转板52设置在所述纵向支撑条32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板51与所述横向支撑条31通过至少一第一覆晶薄膜组件53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转板52与所述纵向支撑条32之间通过至少一第二覆晶薄膜组件54形成电性连接。
31.续参照图1、5及6所示,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覆晶薄膜组件53具有一第一面板端子531、一第一转板端子532以及一第一源极/栅极端533,所述第一面板端子531配置用以电性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条31的横向走线311,所述第一转板端子531配置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转板51。另外,所述第二覆晶薄膜组件54具有一第二面板端子541、一第二转板端子542以及一第二源极/栅极端543,所述第二面板端子541配置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条32的纵向走线321,所述第二转板端子542配置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转板52。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覆晶薄膜组件53以及所述第二覆晶薄膜组件54的源极端或栅极端都可以使用现有的薄膜覆晶封装(chip on film,cof)进行驱动,通过上述方式在ic驱动能力之内可实现任意数量的级联。
32.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所述网格支撑结构3上设置多个拼接面板4的设计,能够简化面板拼接的设计,并提高面板拼接的稳定性,而且利用所述控制单元5作为总驱动系统,无需另外采用面板拼接的驱动系统,大大减少面板拼接的成本。另外,所述拼接面板4配合地组合在所述横向信号接口301以及所述纵向信号接口302,使得面板拼接的灵活性高,适用性强。在显示过程中,所述拼接面板4可支持热插拔,而且所述拼接面板4之间的差异小,其中电阻电容(rc)的差异与距离相关,容易补偿,进而能够提高显示的质量。另外,通过将所述拼接面板4作为模块化的拼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方便维护并减少维护成本。
33.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