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49783发布日期:2021-09-08 00:0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3d结构光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识别、定位、重建、场景理解等机器视觉功能。如果在电子设备上集成3d结构光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物体的识别能力,从而实现更多功能,例如实现高可靠性的人脸解密和支付。
3.由于3d结构光对透过率要求比较高,目前的电子设备显示屏的透过率尚不能满足3d结构光对透过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增大电子设备显示屏的透过率。
5.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明区和透明显示区,所述透明区与所述透明显示区之间设置有边界区;所述透明显示区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透明显示区中的所述多个有机发光元件一一对应连接,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发光;每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电子元器件,至少部分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的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位于所述边界区。
6.可选地,所述多个电子元器件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晶体管和存储电容,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端接入数据电压,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源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电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和所述存储电容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边界区。
7.可选地,所述多个电子元器件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晶体管、存储电容、阈值补偿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一初始化晶体管及第二初始化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产生驱动电流,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用于将数据电压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用于抓取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用于初始化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初始化晶体管用于初始化所述有机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及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用于为所述有机发光元件提供电流通路;所述驱动晶体管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存储电容、阈值补偿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一初始化晶体管及第二初始化晶体管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边界区。
8.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边界区,其余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其中,所述多个有机发光元件包括多个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多个第
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和多个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及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对应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边界区。
9.可选地,位于所述边界区的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边界区内均匀分布。
10.可选地,位于所述边界区的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边界区靠近所述透明显示区的部分。
11.可选地,所述像素驱动电路通过电极引线与对应的有机发光元件电连接,所述电极引线为透明电极引线。
12.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主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密度小于所述主显示区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密度。
13.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主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的电子元器件的尺寸小于对应的所述主显示区的电子元器件的尺寸。
14.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摄像模组和3d结构光模组;
15.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透明区对应设置,所述3d结构光模组与所述透明显示区对应设置。
16.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显示面板分成主显示区、边界区和透明显示区。将透明显示区内的多个有机发光元件对应的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中的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设置在边界区内,可以减小透明显示区内电子元器件的分布密度,从而增大了透明显示区的透过率,可以满足3d结构光模组对透过率的要求,进而可以实现将3d结构光模组设置在透明显示区。由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显示面板部分区域即透明显示区的透过率,可将现有技术设置在电子设备边框非显示区的3d结构光模组设置于显示面板对应的区域,进而减小了电子设备边框非显示区的尺寸,增大了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像素和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界区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边界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透明区122和透明显示区130,透明区122与透明显示区130之间设置有边界区121;透明显示区130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141,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51,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51与透明显示区130中的多个有机发光元件141一一对应电连接,用于驱动对应的有机发光元件141发光;每个像素驱动电路151包括多个电子元器件,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151中的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位于边界区122。
25.具体地,显示面板是用来显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录像信号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屏幕,例如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和有机发光二极管型显示屏等。显示面板主要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主显示区110、透明显示区130、边界区122和透明区121。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141、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51、位于主显示区110内的主有机发光元件142以及位于主显示区110内的主像素驱动电路152,主像素驱动电路152与主有机发光元件142一一对应电连接,用于驱动主有机发光元件142发光;透明显示区130内的有机发光元件141与主显示区110内的主有机发光元件142的结构相同,透明显示区130内的像素驱动电路151与主显示区110内的主像素驱动电路152的电路结构相同。像素驱动电路151中包含多种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例如可以是晶体管或者电容等,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151中的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位于边界区121内。由于像素驱动电路151中的电子元器件不能透光,将透明显示区130内的多个有机发光元件141对应的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151中的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设置在边界区121内,可以减小透明显示区130内不透光的电子元器件的分布密度,从而增大了透明显示区130的透过率,可以满足3d结构光模组对透过率的要求,进而可以实现将3d结构光模组设置在透明显示区130对应的位置,如设置在显示面板对应于透明显示区且远离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同时由于电子元器件设置在边界区121,不会影响透明区122的透明性,因此,透明区122仍可设置摄像模组等。本发明通过将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151中的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设置在边界区121内,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显示面板部分区域即透明显示区130的透过率,可将3d结构光模组设置于对应于显示面板透明显示区的位置中,进而减小了电子设备边框非显示区的尺寸,增大了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26.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显示面板包括透明区和透明显示区,透明区与透明显示区之间设置有边界区;透明显示区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多个像素驱动电路与透明显示区中的多个有机发光元件一一对应连接,用于驱动对应的有机发光元件发光;每个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电子元器件,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中的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位于边界区。将透明显示区内的多个有机发光元件对应的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中的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设置在非显示区内,可以减小透明显示区内电子元器件的分布密度,从而增大了透明显示区的透过率。
27.需要说明的是图1只是示例性的示出显示面板四个区域的分布,其中,透明显示区130和边界区121可不邻接,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
28.可选地,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多个电子元器件包括驱动晶体管t2、数据写入晶体管t1和存储电容c,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的第一端接入数据电压vdata,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t2的控制端电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控制端接入第一扫描信号s1,驱动晶体管t2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源信号vdd,驱动晶体管t2的第二端与有机发光元件141的第一端电连接,有机发光元件141的第二端接入第二电源信号vss,存储电容c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源信号vdd,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t2的控制端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2位于透明显示区,数据写入晶体管和存储电容中的至少一个位于边界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若像素驱动电路中部分元
器件位于边界区,可设置驱动晶体管仍然保留在透明显示区中,以保证驱动晶体管与有机发光元件之间的连接引线较短,避免将驱动晶体管设置在边界区时由于驱动晶体管与有机发光元件之间距离较远,而导致的驱动电流损耗较大,进而导致的有机发光元件发光效果较差的问题。同时将数据写入晶体管和存储电容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边界区中,减小透明显示区中电子元器件的密度,提高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
29.可选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多个电子元器件包括驱动晶体管t2、数据写入晶体管t1、存储电容c、阈值补偿晶体管t7、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3、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第一初始化晶体管t5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t6,驱动晶体管t2用于产生驱动电流,数据写入晶体管t1用于在第二扫描信号s2的控制下将数据电压vdata写入驱动晶体管t2的控制端,阈值补偿晶体管t7用于抓取驱动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至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一初始化晶体管t5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s1的控制下将初始化信号vref写入驱动晶体管t2的控制端,以对驱动晶体管t2进行初始化,第二初始化晶体管t4用于初始化有机发光元件141,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3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4用于为有机发光元件141提供电流通路;驱动晶体管t2位于透明显示区,数据写入晶体管t1、存储电容c、阈值补偿晶体管t7、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3、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第一初始化晶体管t5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t4中的至少一个位于边界区。
3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七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本领域也常称为“7t1c”像素驱动电路,其具体工作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若像素驱动电路中部分元器件位于边界区,可设置驱动晶体管仍然保留在透明显示区中,以保证驱动晶体管与有机发光元件之间的连接引线较短,避免将驱动晶体管设置在边界区时由于驱动晶体管与有机发光元件之间距离较远,而导致的驱动电流损耗较大,进而导致的有机发光元件发光效果较差的问题。同时将数据写入晶体管和存储电容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边界区中,减小透明显示区中电子元器件的密度,提高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
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和像素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151位于非显示区120,其余像素驱动电路151位于透明显示区130;其中,多个有机发光元件141包括多个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1、多个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2和多个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3,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1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151位于透明显示区130,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2及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3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151位于边界区121。
3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部分有机发光元件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电子元器件均位于边界区121,而其余部分有机发光元件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电子元器件均位于透明显示区,有机发光元件141与像素驱动电路151一一对应设置,有机发光元件141设置于透明显示区130,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151位于边界区121,其余像素驱动电路151位于透明显示区130。相比于将像素驱动电路151全部设置于透明显示区130内,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151设置于边界区121,可以增大透明显示区130的透过率,使透明显示区130的透过率可以满足3d结构光模组需求,实现将3d结构光模组设置在对应于显示面板透明显示区130的位置。多个有机发光元件141包括多个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1、多个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2和多个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3,一个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一个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和一个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构成一个像素。示例性的,第一颜色
有机发光元件1411可以为红色有机发光元件,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2可以为绿色有机发光元件,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3可以为蓝色有机发光元件。将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1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151设置于透明显示区130,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2和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3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151设置于非显示区120。将相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本实施例为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其它两种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边界区,在透明显示区内像素驱动电路与对应的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之间的电极引线长度等差异较小,可提高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均匀性;同时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均位于边界区,不同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与像素驱动电路之间的电极引线长度等差异较小,可提高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发光的均匀性,减小亮度差异;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均位于边界区,不同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与像素驱动电路之间的电极引线长度等差异较小,可提高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发光的均匀性,减小亮度差异;也即本实施例可以提高有机发光元件141发出的光在透明显示区130显示的均匀性。将第二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2和第三颜色有机发光元件1413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151设置于边界区121,减小了透明显示区130像素驱动电路151的分布密度,增大了透明显示区130的透光率,使透明显示区130的透过率可以满足3d结构光模组需求,实现将3d结构光模组设置在对应于显示面板透明显示区130的位置。
33.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也可以是绿色子像素,或者第一颜色有机发光元件还可以是蓝色子像素。
34.可选地,继续参考图1,边界区121与透明显示区130邻接,主显示区110包围透明显示区130。
35.其中,有机发光元件141设置在透明显示区130,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151位于边界区121,边界区121与透明显示区130邻接,主显示区110包围透明显示区130。设置在透明显示区130的有机发光元件141和设置在边界区121的像素驱动电路151电极引线不用穿过主显示区110进行设置,可以减少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51与第一有机发光元件141的电极引线的损耗及干扰,更加便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51与第一有机发光元件141之间电极引线的布置。
3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界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位于边界区121的像素驱动电路151在边界区121内均匀分布。
37.其中,位于边界区121的像素驱动电路151在边框区121内均匀分布,可以减小电路设计难度,像素驱动电路151之间的距离比较均匀,距离相对较大,进而像素驱动电路151之间的干扰会比较小,相对增强了像素驱动电路151的抗干扰能力。
3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边界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位于边界区121的像素驱动电路151设置于边界区121靠近透明显示区130的部分。
39.其中,边界区121的像素驱动电路151设置于边界区121靠近透明显示区130的部分,更加便于有机发光元件141与像素驱动电路151之间的连接,优化有机发光元件141与像素驱动电路151电极引线的排布。
40.可选的,继续参考图6,像素驱动电路151通过电极引线160与对应的有机发光元件141电连接,电极引线160为透明电极引线。
41.其中,像素驱动电路151通过电极引线160与对应的有机发光元件141电连接,电极引线160采用透明电极引线,可以保持透明显示区透过率,不会因连接导线影响透明显示区透过率下降。具体地,透明电极引线可以采用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导电膜玻璃,其是在钠钙基或硅硼基基片玻璃的基础上,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沉积二氧化硅和氧化铟锡(通称ito)薄膜加工制作成的。ito是一种具有良好透明导电性能的金属化合物,具有禁带宽、可见光谱区光透射率高和电阻率低等特性,利用ito做电极引线,还可提高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第一子像素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显示面板工作的稳定性。
42.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主显示区;透明显示区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密度小于主显示区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密度。
43.其中,显示面板主要分为主显示区、边界区、透明区和透明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示例性地,本实施例设置透明显示区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密度小于主显示区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密度,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主显示区的透光率,既能够保证主显示区的高性能显示,又可进一步提高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
44.可选地,透明显示区的电子元器件的尺寸小于对应的主显示区的电子元器件的尺寸。
45.具体地,透明显示区的像素驱动电路与主显示区的像素驱动电路电路结构相同,本实施例可设置主显示区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电子元器件尺寸大于对应的透明显示区的电子元器件的尺寸,也即是说,主显示区的驱动晶体管的尺寸大于透明显示区的驱动晶体管的尺寸,主显示区的数据写入晶体管的尺寸大于透明显示区的数据写入晶体管的尺寸,主显示区的存储电容的尺寸大于透明显示区的存储电容的尺寸;当像素驱动电路中包含阈值补偿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一初始化晶体管及第二初始化晶体管时,主显示区的阈值补偿晶体管的尺寸大于透明显示区的阈值补偿晶体管的尺寸,主显示区的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尺寸大于透明显示区的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尺寸,主显示区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尺寸大于透明显示区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尺寸,主显示区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尺寸大于透明显示区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的尺寸,主显示区的第二初始化晶体管的尺寸大于透明显示区的第二初始化晶体管的尺寸。由此,可进一步增加透明显示区中透光部分的尺寸,提高透明显示区的透光性。
4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显示面板、摄像模组和3d结构光模组;摄像模组与透明区对应设置,3d结构光模组与透明显示区对应设置。
47.其中,透明显示区的透过率能够满足3d结构光模组对透过率的要求,进而将3d结构光模组与透明显示区对应设置。
48.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因此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49.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