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印刷装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纸张预折的胶装联机勒口装置。
背景技术:2.胶装是书刊装订的主流形势之一,也是印刷装订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艺。随着使用者文化水平的越来越高,审美要求逐步提升,人们对书刊装订的质量要求、外观要求也逐步提升,胶装产品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勒口工艺也逐步推广和使用,无论在精装、锁线、无线胶装产品上都逐渐增多。勒口书是指封皮沿书口向里进行折叠的书籍。相对于一般的平装书而言,勒口书有许多优点,不仅美观平整耐用,而且保护书芯,勒口封皮的内页可以印上作者简介,相关书目等信息。然而,由于传统胶装生产过程中封面是平张状态下生产,因此书口位不能一次性裁切成品,需二次上机或牺牲部分产品质量来提前折页,黏贴勒口位,联机裁切书口位,导致书口位内页稍大于封面。传统的胶装生产过程中均有较多的工序,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控制环节很多,出现故障的概率较大,产品生产过程缺少了连续性,生产效率不高,同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人工、物料消耗很大,生产成本较大。当然,随着需求的增加,胶装生产设备也在完善,新生产的胶装生产线设备已经有胶装、勒口一体机,但很多已投产设备因为前期没有预留同步接口、工位,很多厂家不进行二次升级,一条胶装生产线预计1000万左右,新的胶装生产线需求资金投入过大,企业难以承担。
技术实现要素:3.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传统的胶装勒口生产工艺连续性差、会牺牲部分产品质量、出现故障的概率较大、生产效率不高、生产成本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纸张预折的胶装联机勒口装置,它加装于胶装生产线上,底座即为胶装机的加工平台的延伸,采用初次压平模块和翻折模块同时配合对纸张进行翻折,后续设置二次压平模块、滚轮驱动模块和防弹下压机构,保持勒口翻折稳定成型。
5.2、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基于纸张预折的胶装联机勒口装置,包括底座、初次压平模块、翻折模块、二次压平模块、滚轮驱动模块和防弹下压机构,所述初次压平模块、翻折模块、二次压平模块、滚轮驱动模块和防弹下压机构顺次设于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驱动缝,所述驱动缝中设有用于驱动纸张的走纸链条和卡块,所述初次压平模块包括第一压平轴和第二压平轴,所述第一压平轴上连接有用于下压纸张的定位压板和压平皮带,所述翻折模块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翻折模块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侧板和一对翻折杆组,所述翻折杆组与所述定位压板配合,所述翻折杆组向对称中心轴方向凸出,所述二次压平模块为带有二次压平轮的动力轴,所述滚轮驱动模块包括相配合的滚轮和滚轴,所述防弹下压机构包括与所述底
座贴紧的防弹压板。
8.作为可选,所述第一压平轴的中部固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螺纹连接有第一皮带压套,所述第一皮带压套与所述压平皮带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压平轴的中部固接有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套螺纹连接有第二皮带压套,所述第二皮带压套与所述压平皮带接触连接。
9.作为可选,所述第一皮带压套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二皮带压套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均连接于高度定位杆。
10.作为可选,所述压平皮带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所述压平皮带固接的一端形成向下凸起的弧形结构。
11.作为可选,所述翻折杆组与所述侧板固接,所述侧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翻折杆组包括第一翻折杆、第二翻折杆、第三翻折杆、下压段和压平段,第一翻折杆、第二翻折杆、第三翻折杆和下压段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翻折杆、所述第二翻折杆和所述第三翻折杆分别与所述底座形成的角度依次递减,所述下压段和所述压平段相连,所述压平段与所述底座平行。
12.作为可选,所述第三翻折杆的下方固接有若干连续的弧形下凸。
13.作为可选,所述压平段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翻折杆,所述压平段固接有稳定横轴。
14.作为可选,所述动力轴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二次压平轮,所述二次压平轮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15.作为可选,所述滚轴位于所述底座内,所述滚轴连接有驱动机构。
16.作为可选,所述定位压板与所述第一压平轴通过高度调整套连接,所述高度调整套上设有滑块和定位螺丝,所述滑块与所述定位压板连接,所述滑块在所述定位压板的高度方向上滑动。
17.3、有益效果
18.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加装于胶装生产线上,底座即为胶装机的加工平台的延伸,有利于提高整体胶装工艺的连续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初次压平模块和翻折模块同时配合对纸张进行翻折,后续设置二次压平模块、滚轮驱动模块和防弹下压机构,保持勒口翻折稳定成型,勒口一次成型,成型效果好,纸张不易反弹;减少了胶装成书的生产工序,降低了损耗和控制环节,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设备使用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纸张预折的胶装联机勒口装置的俯视图。
2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纸张预折的胶装联机勒口装置的初次压平模块的俯视图。
2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纸张预折的胶装联机勒口装置的翻折模块的俯视图。
2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纸张预折的胶装联机勒口装置的翻折模块的正视图。
24.1、底座;101、驱动缝;2、初次压平模块;201、第一压平轴;20101、第一螺纹套;202、
第二压平轴;20201、第二螺纹套;203、定位压板;20301、角度调整套;204、压平皮带;20401、第一皮带压套;20402、第二皮带压套;20403、第一连接块;20404、第二连接块;205、高度定位杆;3、翻折模块;301、侧板;302、第一翻折杆;303、第二翻折杆;304、第三翻折杆;30401、弧形下凸;305、下压段;306、压平段;4、二次压平模块;401、二次压平轮;5、滚轮驱动模块;501、滚轮;6、滚轴;7、防弹下压机构;701、防弹压板;8、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27.实施例
28.结合附图1
‑
4,一种基于纸张预折的胶装联机勒口装置,包括底座1、初次压平模块2、翻折模块3、二次压平模块4、滚轮501驱动模块5和防弹下压机构7,所述初次压平模块2、翻折模块3、二次压平模块4、滚轮501驱动模块5和防弹下压机构7顺次设于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设有驱动缝101,所述驱动缝101中设有用于驱动纸张8的走纸链条和卡块,所述初次压平模块2包括第一压平轴201和第二压平轴202,所述第一压平轴201上连接有用于下压纸张8的定位压板203和压平皮带204,所述翻折模块3位于所述底座1的两侧,所述翻折模块3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侧板301和一对翻折杆组,所述翻折杆组与所述定位压板203配合,所述翻折杆组向对称中心轴方向凸出,所述二次压平模块4为带有二次压平轮401的动力轴,所述滚轮501驱动模块5包括相配合的滚轮501和滚轴6,所述防弹下压机构7包括与所述底座1贴紧的防弹压板701。
29.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装置一般应用于封面的胶装勒口,故下文中提到的封面以及产品均为处理的纸张8,一般传统的胶装工艺路线如下:
30.第一种生产工艺:内页成书
‑
上封面胶装
‑
手工收书
‑
勒口机切书口
‑
三面刀切天头地脚。第一种生产工艺的缺点如下:1、需要上机两次,即勒口机生产后,还需要胶装机裁切
成书,导致设备生产效率较低;2、手工收书,产品在不同设备间转换,需要增加生产人员,人工成本较大;3、胶装产品频繁在工序间转换,导致书刊封面蹭脏、起膜,生产质量受到影响;4、工序增多产品损耗增多,出现都故障的概率较大。
31.第二种生产工艺:封面折页
‑
封面粘胶带
‑
内页成书
‑
胶装上封面
‑
三面刀裁切成书。第二种生产工艺的缺点如下:1、封面需要折页机折页,然后使用双面胶粘合勒口位,便于封面机下封面;2、需要手工粘封面,人工成本较大;3、需使用胶带,生产工序较多,出现故障的概率较大,产品容易蹭脏,影响产品的质量;4、人工粘合,尺寸不够精确,为切书口时不裁到封面,书口位裁切内页尺寸稍大于封面尺寸,内芯稍长出封面,将会牺牲部分产品质量;
32.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装置,所述底座1即为胶装机的加工平台的延伸,有利于提高整体胶装工艺的连续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纸张8从底座1的第一压平轴201的一端进入本装置,以此通过初次压平模块2、翻折模块3、二次压平模块4、滚轮501驱动模块5和防弹下压机。初次压平模块2用于压住纸张8的中部,方便翻折模块3将纸张8的两边向内翻折,形成勒口。走纸链条连接有电机,和卡块一起借助摩擦力驱动纸张8沿驱动缝101的方向走纸。第一压平轴201和第二压平轴202连接压平皮带204,压平皮带204用于压平纸张8的中部。定位压板203处为勒口翻折的位置,定位压板203与翻折模块3的翻折杆组配合,将纸张8的两边向中部翻折。纸张8在进入本装置前经过预折,其上具有压痕,纸张8会沿着压痕翻折。纸张8进入翻折模块3,纸张8的两边受翻折杆组引导向上折起,经过翻折杆组向对称中心轴方向凸出的部分时,纸张8的两边向内折扣。二次压平模块4和防弹下压机构7均用于保持纸张8翻折后的形状稳定,避免纸张8反弹,有利于保持勒口翻折稳定成型,勒口一次成型,成型效果好。
33.所述第一压平轴201的中部固接有第一螺纹套20101,所述第一螺纹套20101螺纹连接有第一皮带压套20401,所述第一皮带压套20401与所述压平皮带204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压平轴202的中部固接有第二螺纹套20201,所述第二螺纹套20201螺纹连接有第二皮带压套20402,所述第二皮带压套20402与所述压平皮带204接触连接。第一螺纹套20101和第二螺纹套20201均可绕各自连接的第一压平轴201和第二压平轴202转动,第一螺纹套20101和第二螺纹套20201转动后,第一皮带压套20401和第二皮带压套20402所处的高度发生变化,以此来控制压平皮带204的高度,以适配不同纸张8的尺寸和厚度。
34.所述第一皮带压套20401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20403,第二皮带压套20402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20404,所述第一连接块20403和所述第二连接块20404均连接于高度定位杆205。高度定位杆205连接于胶装机,用于精确控制压平皮带204的高度,并且可以调整第一皮带压套20401和第二皮带压套20402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直线是否与纸张8平行是可以通过高度定位杆205观测到的,高度定位杆205保证了压平皮带204的高度的准确性以及压平皮带204的水平。
35.所述压平皮带204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底座1的侧壁上,所述压平皮带204固接的一端形成向下凸起的弧形结构。弧形结构方便纸张8进入压平皮带204与底座1的夹缝中。
36.所述翻折杆组与所述侧板301固接,所述侧板30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1,所述翻折杆组包括第一翻折杆302、第二翻折杆303、第三翻折杆304、下压段305和压平段306,第一翻折杆302、第二翻折杆303、第三翻折杆304和下压段305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翻折杆
302、所述第二翻折杆303和所述第三翻折杆304分别与所述底座1形成的角度依次递减,所述下压段305和所述压平段306相连,所述压平段306与所述底座1平行。第一翻折杆302位于纸张8进入翻折杆组的开始部,用于将纸张8两边向上翻折。随着纸张8在底座1上的走纸,纸张8的形状会随着翻折杆组的截面形状而变化。纸张8两边向上翻折后,纸张8进入至第二翻折杆303段,第二翻折杆303段与底座1形成的角度更小,纸张8受第二翻折杆303施力向内对折。第三翻折杆304、下压段305和压平段306用于将纸张8的勒口彻底压平。弧形结构可以减小纸张8进入翻折杆组段的阻力,也防止纸张8在翻折杆组处卡死。所述第三翻折杆304的下方固接有若干连续的弧形下凸30401。弧形下凸30401同样用于将纸张8的勒口彻底压平,连续的弧形下凸30401可以稳定地保持纸张8成型。所述压平段306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翻折杆,所述压平段306固接有稳定横轴。本实施例中,压平段306由三段杆体组成,增大了压平段306的面积,全面覆盖于纸张8的勒口,优化压平效果。
37.所述动力轴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二次压平轮401,所述二次压平轮401采用软质材料制成。软质材料的接触面积较硬质材料更大,可以提高更大的摩擦力,防止纸张8与二次压平轮401打滑。均匀分布的二次压平轮401有利于更加均匀全面的压平纸张8,提高纸张8勒口的成型效果。
38.所述滚轴6位于所述底座1内,所述滚轴6连接有驱动机构。滚轴6用于驱动纸张8走纸,滚轮501上不设驱动机构,节约了底座1上表面的空间,方便工业设计。
39.所述定位压板203与所述第一压平轴201通过高度调整套20301连接,所述高度调整套20301上设有滑块和定位螺丝,所述滑块与所述定位压板203连接,所述滑块在所述定位压板203的高度方向上滑动。高度调整套20301用于调节定位压板203的高度,以适配不同的纸张8尺寸和厚度,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40.工作原理:
41.步骤1:取生产所用封面,确保已压痕完成,测量封面尺寸,包括书脊尺寸、封面尺寸、勒口翻转尺寸;
42.步骤2:根据封面尺寸,安装调节定位压板203的间距,使之适配于封面尺寸;
43.步骤3:根据勒口和封面尺寸,安装翻折模块3,初步固定位置;
44.步骤4:根据封面厚度,安装和调整二次压平轮401;
45.步骤5:添加封面,自胶装机中进入本装置,根据翻折效果、走纸效果和对折后胶装过程封面反弹效果,反复执行步骤3
‑
4步,直到成品符合胶装书刊装订质量标准。
46.步骤6:记录封面尺寸、勒口尺寸,作为后期同类产品的参考。
47.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