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及制备方法、信息交互装置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390380发布日期:2022-01-08 00:1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及制备方法、信息交互装置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信息交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及制备方法、信息交互装置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信息交互是指自然与社会各方面情报、资料、数据、技术知识的传递与交流活动。由于信息交互过程中所有信息均可视化传播,这使得信息交互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风险,如通信内容被获知的风险、通信内容被盗用的风险、冒充身份参与通信的风险以及通信内容被修改的风险。以移动支付领域较为常见的付款码支付手段为例,在正常的手机支付过程中,顾客出示微信或支付宝的付款码,商家需要使用扫码枪或pos一体机等硬件设备扫码才能进行收款。然而,通过注册某些要求较低的第三方支付软件也可以使手机具有扫码收款功能,这就导致手机能够冒充身份参与收款过程。具体的,通过在第三方支付软件以商户身份注册成为收款商户,随后使用手机扫描付款码并输入金额数值即可进行收款。当顾客展示付款码时,可能会有人在一侧使用手机偷偷扫描该付款码进行盗刷,给顾客造成钱财损失。
3.综上,信息交互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信息交互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及制备方法、信息交互装置及制备方法。
5.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若干个间隔的标签发光区,各所述标签发光区均包括红外发光层;与所述发光单元电学连接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适于选择性驱动至少部分所述标签发光区的红外发光层发光。
6.可选的,所述红外发光层的材料包括量子点红外发光材料、有机红外发光材料或者金属配合物红外发光材料。
7.可选的,所述量子点红外发光材料包括核壳结构量子点,核壳结构量子点包括核体、包围所述核体的第一包覆层以及包围所述第一包覆层的第二包覆层,所述核体的材料为cdte,所述第一包覆层的材料为cds,所述第二包覆层的材料为zns。
8.可选的,所述有机红外发光材料包括芴基共聚物。
9.可选的,所述金属配合物红外发光材料包括四苯基四苯卟啉铂配合物。
10.可选的,所述标签发光区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红外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电学连接。
11.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均为透明电极。
12.可选的,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向所述红外发光层一侧的第一基板。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为透明基板。
14.可选的,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背向所述红外发光层一侧的第二基板。
15.可选的,所述第二基板为透明基板。
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包括上述的信息交互标签结构。
17.可选的,所述信息交互装置为移动支付装置。
18.可选的,所述信息交互装置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侧部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显示屏;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的表面,所述发光单元为透明发光单元;或者,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背面;或者,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正面;或者,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背面。
1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标签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形成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若干个间隔的标签发光区,各所述标签发光区均包括红外发光层;形成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发光单元电学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适于选择性驱动至少部分所述标签发光区的红外发光层发光。
20.可选的,形成所述发光单元的步骤包括:形成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形成所述红外发光层;在所述红外发光层背向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层。
21.可选的,形成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的步骤还包括:提供第一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22.可选的,形成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的步骤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背向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设置第二基板。
2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上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的制备方法。
24.可选的,所述信息交互装置为移动支付装置,所述信息交互装置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侧部的非显示区;形成所述信息交互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所述显示区形成显示屏;将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的表面,所述发光单元为透明发光单元;或者,将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背面;或者,将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的正面;或者,将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的背面。
25.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6.1.本发明提供的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包括发光单元和与所述发光单元电学连接的驱动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若干个间隔的标签发光区,各所述标签发光区均包括红外发光层。在进行信息交互时,所述驱动单元选择性的驱动至少部分所述标签发光区的红外发光层发出红外光,使所述红外光具有特定图案,信息交互终端接收上述红外光并获取所述特定图案以实现信息交互。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红外光是不可见光,信息在传输过程难以被获知,因此能够有效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同时,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是红外光,因此信息交互终端需要设置特殊的结构才能接收信息,这也增大了信息获取的难度。即,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能够有效提高信息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性。
27.2.本发明提供的信息交互装置,包括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在进行信息交互时,所述
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发出具有特定图案的红外光,信息交互终端接收上述红外光并获取所述特定图案以实现信息交互。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红外光是不可见光,信息在传输过程难以被获知,因此能够有效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同时,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是红外光,因此信息交互终端需要设置特殊的结构才能接收信息,这也增大了信息获取的难度。即,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能够有效提高信息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性。
28.进一步地,当所述信息交互装置为移动支付装置时,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发出具有特定图案的红外光,支付终端接收上述红外光并获取所述特定图案以实现收款。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红外光是不可见光,因此即使通过某些注册要求较低的第三方支付软件使手机具有扫码收款功能,也无法使用手机接收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发出的红外光并获取红外光的特定图案以进行盗刷,从而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
29.3.本发明提供的信息交互装置,包括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和显示屏,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的表面,所述发光单元为透明发光单元。在进行信息交互时,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具有特定图案的红外光,信息交互终端接收上述红外光并获取所述特定图案以实现信息交互,即信息交互过程不依赖所述显示屏进行。通过将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的表面,使得不需要额外的空间即可设置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从而提高了所述信息交互装置的集成度;同时,由于所述发光单元为透明发光单元,且发光单元产生的红外光是不可见光,因此不会影响人眼获取交互界面的信息,保证了信息交互装置的显示效果。
30.4.本发明提供的信息交互装置,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侧部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显示屏,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背面、所述非显示区的正面或所述非显示区的背面,这使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中各个功能层材料的选择不受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的限制,仅需保证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能够发出红外光即可,这增大了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中各个功能层材料的选择灵活性;同时,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也不受到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的影响,保证了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31.5.本发明提供的信息交互标签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形成发光单元和形成驱动单元的步骤,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若干个间隔的标签发光区,各所述标签发光区均包括红外发光层,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发光单元电学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适于选择性驱动至少部分所述标签发光区的红外发光层发光。在进行信息交互时,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具有特定图案的红外光,信息交互终端接收上述红外光并获取所述特定图案以实现信息交互。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红外光是不可见光,信息在传输过程难以被获知,因此能够有效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同时,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是红外光,因此信息交互终端需要设置特殊的结构才能接收信息,这也增大了信息获取的难度。即,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能够有效提高信息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性。
32.6.本发明提供的信息交互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形成信息交互标签结构的步骤。通过形成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使所述信息交互装置能够具有特定图案的红外光,在信息交互时信息交互终端接收上述红外光并获取所述特定图案以实现信息交互。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红外光是不可见光,信息在传输过程难以被获知,因此能够有效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同时,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是红外光,因此信息交互终端需要设置特殊的结构才能接收信息,这也增大了信息获取的难度。即,所述信息交互标签
结构能够有效提高信息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实施例1中的信息交互标签结构的俯视图;
35.图2为实施例1中的信息交互标签结构的剖面图;
36.图3为实施例2中的第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俯视图;
37.图4为实施例2中的第二种信息交互装置的俯视图;
38.图5为实施例2中的第三种信息交互装置的俯视图;
39.图6为实施例2中的第四种信息交互装置的剖面图;
40.图7为实施例2中的第五种信息交互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3.实施例1
44.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若干个间隔的标签发光区11,各所述标签发光区11均包括红外发光层113;与所述发光单元电学连接的驱动单元(图中未示出),所述驱动单元适于选择性驱动至少部分所述标签发光区11的红外发光层113发光。
45.上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在进行信息交互时,所述驱动单元选择性的驱动至少部分所述标签发光区11的红外发光层113发出红外光,使所述红外光具有特定图案,信息交互终端接收上述红外光并获取所述特定图案以实现信息交互。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红外光是不可见光,信息在传输过程难以被获知,因此能够有效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同时,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是红外光,因此信息交互终端需要设置特殊的结构才能接收信息,这也增大了信息获取的难度。即,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能够有效提高信息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性。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光层113的材料可以为量子点红外发光材料、有机红外发光材料或者金属配合物红外发光材料;具体的,所述量子点红外发光材料可以核壳结构量子点,核壳结构量子点包括核体、包围所述核体的第一包覆层以及包围所述第一包覆层
的第二包覆层,所述核体的材料为cdte,所述第一包覆层的材料为cds,所述第二包覆层的材料为zns;所述有机红外发光材料可以为芴基共聚物;所述金属配合物红外发光材料可以为四苯基四苯卟啉铂配合物[pt(tpbp)]。需要理解的是,所述红外发光层113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材料。所述红外发光层113可以选用近红外发光材料。
[0047]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发光区1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12和第二电极层114;所述红外发光层113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12和所述第二电极层114之间;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极层112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114电学连接。具体的,通过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层112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114上的电压的通断,以控制所述标签发光区11是否发光,进而控制所述发光单元所发红外线的图案。
[0048]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12背向所述红外发光层113一侧的第一基板111;所述第一基板111作为形成所述标签发光区11的底板,在所述第一基板111上依次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112、所述红外发光层113和所述第二电极层114,所述发光单元产生的光经过所述第二电极层114传输至外。所述第一基板111包括但不限于透明基板,所述第一基板111可以为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刚性基板可以为玻璃,柔性基板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pet);所述第一电极层112包括但不限于透明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层112可以为氧化铟锡(ito)、纳米银线或石墨烯;所述第二电极层114为透明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114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铟锡(ito)、纳米银线或石墨烯。
[0049]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114背向所述红外发光层113一侧的第二基板115,所述发光单元产生的光依次经过所述第二电极层114和第二基板115传输至外。所述第二基板115作为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的封装片,避免了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中的有机材料与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和水分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增大了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的发光时长。具体的,所述第二基板115为透明基板,所述第二基板115可以为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刚性基板可以为玻璃,柔性基板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pet)。
[005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总控芯片及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将若干个标签发光区分别与所述总控芯片电学连接,所述总控芯片用以产生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电路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至少部分所述标签发光区的第一电极层112和第二电极层114,使得至少部分所述标签发光区的红外发光层发光。所述总控芯片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的侧部,以避免影响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0051]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11中,第一基板为阵列基板,若干个所述标签发光区11的第一电极层阵列排布,相邻的标签发光区11的第一电极层相互间隔,第二电极层为面电极,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若干个控制开关,每个所述标签发光区对应设置有一个控制开关,且所述标签发光区的第一电极层112与对应设置的控制开关电学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用以控制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标签发光区的第一电极层112以控制所述标签发光区发光,所述控制开关可以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
[0052]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子控制电路和第二子控制电路,第一子控制电路位于第一基板中,第二子控制电路位于第二基板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为条状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数量为若干个,各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二电
极层为条状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各第二电极层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投影重合的区域定义出所述标签发光区11的位置;所述第一子控制电路与各所述第一电极层电学连接以选择性的驱动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子控制电路与各所述第二电极层电学连接以选择性的驱动所述第二电极层,当标签发光区11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同时被驱动时,所述标签发光区11的红外发光层发光。
[005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发光区11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12和所述红外发光层113之间的第一载流子层116和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114与红外发光层113之间的第二载流子层117。
[0054]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电极层112为阳极、所述第二电极层114为阴极时,所述第一载流子层116为p型,所述第二载流子层117为n型;所述第一载流子层116可以为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两层的组合,所述第二载流子层117为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两层的组合;当所述第一载流子层116为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的组合时,所述空穴注入层位于所述空穴传输层背离所述红外发光层113的一侧表面;当所述第二载流子层117为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的组合时,所述电子注入层位于所述电子传输层背离所述红外发光层113的一侧表面。
[0055]
当所述第一电极层112为阴极、所述第二电极层114为阳极时,所述第一载流子层116为n型,所述第二载流子层117为p型;所述第一载流子层116可以为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两层的组合,所述第二载流子层117可以为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中的任意一层或者两层的组合。当所述第一载流子层116为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的组合时,所述电子注入层位于所述电子传输层背离所述红外发光层113的一侧表面;当所述第二载流子层117为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的组合时,所述空穴注入层位于所述空穴传输层背离所述红外发光层113的一侧表面。
[0056]
进一步地,所述空穴注入层的材料可以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料可以为n,n-二苯基-n,n-(3-甲基苯基)-联苯二胺(tpd);所述电子注入层的材料可以为苝四甲酸二酐(ntcda);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可以为聚乙烯亚胺(pei)。需要理解的是,所述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材料,具体材料的选择可以根据所述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红外发光层113、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的功函数进行选择。
[005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适于通过信息交互终端进行信息交互,所述信息交互终端设置有红外光接收器;具体的,当所述信息交互装置为移动支付装置时,所述信息交互终端可以为设置有红外光接收器的扫码枪或pos一体机。
[0058]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标签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形成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若干个间隔的标签发光区11,各所述标签发光区11均包括红外发光层113;形成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发光单元电学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适于选择性驱动至少部分所述标签发光区11的红外发光层113发光。
[0059]
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在进行信息交互时,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具有特定图案的红外光,信息交互终端接收上述红外光并获取所述特定图案以实现信息交互。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红外光是不可见光,信息在传输过程难以被
获知,因此能够有效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同时,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是红外光,因此信息交互终端需要设置特殊的结构才能接收信息,这也增大了信息获取的难度。即,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能够有效提高信息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性。
[0060]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发光单元的步骤包括:形成第一电极层112;在所述第一电极层112的一侧形成所述红外发光层113;在所述红外发光层113背向所述第一电极层112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层114。形成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的步骤还包括: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112之前,提供第一基板111;所述第一电极层112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111的一侧,且所述红外发光层113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层112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11的一侧。具体的,在所述第一基板111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112之前需要对所述第一基板111进行表面处理,以去除第一基板111表面的杂质。
[0061]
需要理解的是,各标签发光区11中的红外发光层113间隔设置。具体的,可以采用蒸镀工艺或喷墨打印工艺形成所述红外发光层113;所述第一电极层112的材料为氧化铟锡(ito)时,可以采用磁控溅射工艺结合刻蚀工艺形成;所述第二电极层114材料为mg/ag合金,可以采用蒸镀工艺形成。
[0062]
进一步地,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112之后且在形成所述红外发光层113之前,还包括:采用蒸镀工艺形成所述第一载流子层116;在形成所述红外发光层113之后且在形成所述第二电极层114之前,还包括:采用蒸镀工艺形成所述第二载流子层117。
[0063]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的步骤还包括:提供第二基板115;将所述第二基板115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层114背向所述第一电极层112的一侧。
[0064]
具体的,将所述第二基板115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层114背向所述第一电极层112的一侧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二基板115的边缘涂覆封装胶,将所述第一基板111与所述第二基板115相对设置并进行对位设置,使封装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11与所述第二基板115之间,随后固化封装胶。
[0065]
实施例2
[0066]
参见图3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包括实施例1提供的信息交互标签结构1。
[0067]
上述信息交互装置在进行信息交互时,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发出具有特定图案的红外光,信息交互终端接收上述红外光并获取所述特定图案以实现信息交互。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红外光是不可见光,信息在传输过程难以被获知,因此能够有效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同时,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是红外光,因此信息交互终端需要设置特殊的结构才能接收信息,这也增大了信息获取的难度。即,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能够有效提高信息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性。
[006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交互装置为移动支付装置。具体的,所述移动支付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手环、数字硬件钱包。具体的,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发出具有特定图案的红外光,支付终端接收上述红外光并获取所述特定图案以实现收款。由于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产生的红外光是不可见光,因此即使通过某些注册要求较低的第三方支付软件使手机具有扫码收款功能,也无法使用手机接收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发出的红外光并获取红外光的特定图案以进行盗刷,从而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
[006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交互装置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侧部的非显示
diode,o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0077]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实施例1提供的信息交互标签结构1的制备方法。
[007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交互装置为移动支付装置,所述信息交互装置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侧部的非显示区。
[0079]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所述信息交互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所述显示区形成显示屏2;参见图6-图7,将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1设置于所述显示屏2的出光侧的表面,所述发光单元为透明发光单元;或者,参见图5,将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背面;或者,参见图3,将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的正面;或者,参见图4,将所述信息交互标签结构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的背面。
[0080]
参见图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显示区形成显示屏2的步骤包括:提供第三基板21;在第三基板21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三电极层22;在所述形成第三电极层22背离所述第三基板21的一侧形成显示发光层23;在显示发光层23背离所述第三电极层22的一侧形成所述第四电极层24。
[0081]
进一步地,参见图6,将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显示屏2的出光侧的表面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111的边缘和/或所述第三基板21的边缘涂覆第一粘结胶;将所述第一基板111与第三基板21相对设置,使所述第一基板111位于所述第四电极层24背离所述显示发光层23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粘结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11与第三基板21之间;固化所述第一粘结胶。
[0082]
参见图7,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显示区形成显示屏2'的步骤包括:提供第三基板21'和第四基板25;在第三基板21'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三电极层22';在所述形成第三电极层22'背离所述第三基板21'的一侧形成显示发光层23';在显示发光层23'背离所述第三电极层22'的一侧形成所述第四电极层24';在所述第三基板21'的边缘和/或所述第四基板25的边缘涂覆第二粘结胶;将所述第三基板21'与第四基板25相对设置,使所述第四基板25位于所述第四电极层24'背离所述显示发光层23'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粘结胶位于所述第三基板21'与第四基板25之间;固化所述第二粘结胶。
[0083]
进一步地,参见图7,将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显示屏2'的出光侧的表面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111的边缘和/或所述第四基板25的边缘涂覆第三粘结胶;将所述第一基板111与第四基板25相对设置,使所述第一基板111位于所述第四基板25背离所述第四电极层24'的一侧表面,且所述第三粘结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11与第四基板25之间;固化所述第三粘结胶。
[0084]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