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互教学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26400发布日期:2022-03-05 00:0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交互教学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教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交互教学一体机。


背景技术:

2.教学一体机将红外触控技术、智能化办公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高清平板显示技术等多项技术综合于一体,整合了投影仪、投影幕布、电子白板、电脑、电视、触摸屏等多种设备于一体的多功能互动式教学设备,将传统的显示终端提升为功能全面的人机交互设备。通过此产品用户可以实现书写、批注、绘画、多媒体娱乐以及电脑操作,直接打开设备即可轻松演绎精彩的互动课堂。
3.现有的智能交互教学一体机能够在老师在教学现场操作教学一体机,在老师有出差任务时老师无法为学生讲课,为此老师需要调课,打乱了学生的学习计划,为此急需一种能够为学生远程讲课效果好的智能交互教学一体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交互教学一体机,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交互教学一体机,包括教学机主体和控制盒,所述控制盒设于教学机主体的背面,所述教学机主体的一侧外壁固定设有触控屏,所述触控屏设于教学机主体的正面,所述触控屏的顶部一侧固定设有一个三面体广角块,所述三面体广角块远离教学机主体一侧的两个棱角为120
°
,所述三面体广角块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三面体广角块的三个外壁均固定设有垂直于三面体广角块外壁的微型摄像头,所述触控屏的底部一侧固定设有音频接收器,所述控制盒的顶部一侧分别开有网线插口和音频插口,所述网线插口通过网线连接有网络,所述音频插口插接有室内音响。
6.优选的,所述控制盒的顶部一侧开有电源插口,所述电源插口的内壁插接有电源插头,通过电源插口使本发明连通上电源,所述控制盒的一侧外壁设有电源开关,通过电源开关启动本发明。
7.优选的,所述控制盒远离触控屏的一侧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电源开关,子啊控制盒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通过电源开关便于控制盒进行散热。
8.优选的,所述教学机主体的底部一侧开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的内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卡槽的内壁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一侧外壁开有位置和第一定位孔相等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内壁配有相适配的螺栓。
9.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底部两端固定设有竖直向下的方管,两个所述方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升降柱,两个所述方管的底部一侧外壁开有贯穿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壁螺接有紧固螺栓,通过限位孔内壁滑动连接有的升降柱提高教学机主体的高度,将教学机主体调整适当的高度后拧紧两个紧固螺栓,便于固定本发明的高度。
10.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孔的底部一端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四角开有等间距分布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壁配有相适配的水泥螺栓,通过水泥螺栓通过固定板顶部开有的固定孔将本发明固定于地面上,能够避免学生将教学机主体碰倒。
11.s1:首先将本发明移动至教学的位置,将设有触控屏的一面面向学生,使用水泥螺栓通过固定板顶部开有的固定孔将本发明固定于地面上,能够避免学生将教学机主体碰倒,然后,此时使用控制盒顶部设有的电源插口通过电源插头连接上电源,通过控制盒顶部开有的音频插口连接上教室内的音响,控制盒顶部设有的网线插口使用网线通过路由器将本发明连接上网络,本发明安装完毕;
12.s2:正常使用本发明时,首先通过电源开关使发明连通上电源,触控屏通过开始显示教学视频,通过触控屏配合老师讲解教学资料;
13.s3:当老师无法在课堂上讲解教学资料时,此时通过远程控制模块通过网络控制本发明,老师通过远程控制模块操控触控屏显示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三面体广角块顶部设有的三个微型摄像头能够拍摄到室内学生的学生状态反馈于讲师,讲师的语音通过网络传输置控制主板上,控制主板能够将老师的语音通过音频插口使用音响播放出来,同时通过教学机主体底部一侧设有的音频接收器能够收集学生的语音,学生的语音通过网络传输至老师的一端,以便于满足老师为学生讲解资料,以便于老师远程给予学生在课堂内讲课,使用方便。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通过远程控制模块操控触控屏显示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机主体顶部设有的三面体广角块,三面体广角块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三面体广角块远离教学机主体一侧的两个棱角为120
°
,为此能够为老师提高无死角的视频,以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老师远程讲解课程效果好。
16.讲师的语音通过网络传输置控制主板上,控制主板能够将老师的语音通过音频插口连接音响播放出来,老师讲解的音量足够,进一步提高了讲师的讲课效果,同时通过教学机主体底部一侧设有的音频接收器能够收集学生的语音,学生的语音通过网络传输至老师的一端,便于师生正常交流,让老师能够在远程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在课堂内讲课,避免老师因出差原因无法为学生讲课,避免打乱学生的学习计划。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教学机主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流程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教学机主体、2定位卡槽、3-1第一定位孔、3-2第二定位孔、4定位板、5方管、6升降柱、7限位孔、8紧固螺栓、9固定板、10固定孔、11触控屏、12控制盒、13三面体广角块、14微型
摄像头、15音频接收器、16网线插口、17音频插口、18电源插口、19电源开关、20散热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5.实施例一
26.参照说明书附图1-4,一种智能交互教学一体机,包括教学机主体1和控制盒12,所述控制盒12设于教学机主体1的背面,所述教学机主体1的一侧外壁固定设有触控屏11,所述触控屏11设于教学机主体1的正面,所述触控屏11的顶部一侧固定设有一个三面体广角块13,所述三面体广角块13远离教学机主体1一侧的两个棱角为120
°
,所述三面体广角块13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三面体广角块13的三个外壁均固定设有垂直于三面体广角块13外壁的微型摄像头14,所述触控屏11的底部一侧固定设有音频接收器15,所述控制盒12的顶部一侧分别开有网线插口16和音频插口17,所述网线插口16通过网线连接有网络,所述音频插口17插接有室内音响,所述控制盒12远离触控屏11的一侧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电源开关20,子啊控制盒12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通过电源开关20便于控制盒12进行散热。
27.实施例二
28.参照说明书附图1-4,所述控制盒12的顶部一侧开有电源插口18,所述电源插口18的内壁插接有电源插头,通过电源插口18使本发明连通上电源,所述控制盒12的一侧外壁设有电源开关19,通过电源开关19启动本发明。
29.实施例三
30.参照说明书附图1-4,所述教学机主体1的底部一侧开有定位卡槽2,所述定位卡槽2的内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一定位孔3-1,所述定位卡槽2的内壁设有定位板4,所述定位板4的一侧外壁开有位置和第一定位孔3-1相等的第二定位孔3-2,所述第一定位孔3-1和第二定位孔3-2的内壁配有相适配的螺栓,所述定位板4的底部两端固定设有竖直向下的方管5,两个所述方管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升降柱6,两个所述方管5的底部一侧外壁开有贯穿的限位孔7,所述限位孔7的内壁螺接有紧固螺栓8,通过限位孔7内壁滑动连接有的升降柱6提高教学机主体1的高度,将教学机主体1调整适当的高度后拧紧两个紧固螺栓8,便于固定本发明的高度,两个所述限位孔7的底部一端固定设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顶部四角开有等间距分布的固定孔10,所述固定孔10的内壁配有相适配的水泥螺栓,通过水泥螺栓通过固定板9顶部开有的固定孔10将本发明固定于地面上,能够避免学生将教学机主体1碰倒。
31.本发明工作原理:
32.参照说明书附图1-4,首先将本发明移动至教学的位置,将设有触控屏11的一面面向学生,使用水泥螺栓通过固定板9顶部开有的固定孔10将本发明固定于地面上,能够避免学生将教学机主体1碰倒,固定效果好,然后通过限位孔7内壁滑动连接有的升降柱6提高教学机主体1的高度,将教学机主体1调整适当的高度后拧紧两个紧固螺栓8,便于固定本发明的高度,此时使用控制盒12顶部设有的电源插口18通过电源插头连接上电源,通过控制盒12顶部开有的音频插口17连接上教室内的音响,控制盒12顶部设有的网线插口16使用网线通过路由器将本发明连接上网络,本发明安装完毕,通过远程控制模块通过网络控制本发明,老师通过远程控制模块操控触控屏11显示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机主体1顶部设有的三
面体广角块13,三面体广角块13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三面体广角块13远离教学机主体1一侧的两个棱角为120
°
,为此能够为老师提高无死角的视频,以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使用效果好,讲师的语音通过网络传输置控制主板上,控制主板能够将老师的语音通过音频插口17连接音响播放出来,老师讲解的音量足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使用效果,同时通过教学机主体1底部一侧设有的音频接收器15能够收集学生的语音,学生的语音通过网络传输至老师的一端,以便于满足老师为学生讲解资料,以便于老师远程给予学生在课堂内讲课,使用方便。
33.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