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31759发布日期:2022-04-13 16:0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柔性显示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柔性显示面板通常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搭接区,搭接区可以理解为显示区的信号线出口、以及将显示区的信号线与控制芯片或者集成电路进行绑定的区域。
3.然而,由于搭接区的尺寸限制,且在柔性显示面板弯曲时,搭接区内的金属层容易出现搭接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由于搭接区的尺寸限制,且在柔性显示面板弯曲时,搭接区内的金属层容易出现搭接不良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应用于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搭接区,所述搭接区内设置有:
6.第一绝缘层;
7.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一侧,并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上露出至少部分区域,所述第一金属层露出的区域用于与所述驱动芯片绑定;以及
8.辅助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并对应所述第一金属层露出的区域设置,以使所述第一金属层露出的区域部分凸起。
9.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连接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之间,所述第三区域为凸起区;
10.所述辅助结构包括第一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对应所述第三区域设置,且所述第一子部朝向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三区域平行。
11.可选的,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上,所述第三区域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
12.可选的,所述辅助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部,每一所述第二子部对应所述第三区域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子部均与所述第一子部倾斜设置。
13.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子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连接。
14.可选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显示面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绝缘层连接;
15.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辅助结构。
16.可选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显示面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绝缘层连接;
17.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设置有所述辅助结构。
18.可选的,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也设置有所述辅助结构。
19.可选的,所述辅助结构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辅助结构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2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21.柔性显示面板,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22.驱动芯片,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电连接,以驱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和弯折。
23.本技术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中,通过在对应第一金属层露出的区域下方设置辅助结构,辅助结构可以使第一金属层的露出区域的部分区域凸起,从而可以增大第一金属层露出区域与驱动芯片的搭接面积,进而使得第一金属层的搭接效果良好,以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中搭接区的第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3所示的搭接区内的第一金属层和辅助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图3所示的搭接区内的第一金属层和辅助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图3所示的搭接区内的第一金属层和辅助结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图3所示的搭接区内的第一金属层和辅助结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中搭接区的第二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中搭接区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图9所示的搭接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为了解决由于搭接区的尺寸限制,且在柔性显示面板弯曲时,搭接区内的金属层容易出现搭接不良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38.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和驱动芯片20。驱动芯片20与柔性显示面板10电连接,驱动芯片20用于驱动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或者弯折动作等,也即可以理解为驱动芯片20为显示装置1的控制中心。显示装置1可以进行弯曲、折叠或者其他变形,以展示不同的显示效果,进而满足不同用户对显示装置1的观看习惯。示例性的,显示装置1可以是手机、平板等可移动电子设备,显示装置1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电视机、车载电脑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39.其中,显示装置1可以是包括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半导体)装置,或者说显示装置1中的元器件的发光形式是oled发光形式,oled属于一种电流型的有机发光器件,是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而致发光的现象,发光强度与注入的电流成正比。oled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产生的空穴和阴极产生的电子就会发生移动,分别向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注入,迁移到发光层。当二者在发光层相遇时,产生能量激子,从而激发发光分子最终产生可见光。相较于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或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晶体层,oled的有机塑料层更薄、更轻而且更富于柔韧性。此外,oled可以在塑料、树脂等不同的柔性衬底材料上进行生产,将有机层蒸镀或涂布在塑料基衬上,就可以实现软屏或者柔性屏。oled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视角广、使用温度范围宽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显示器。
40.其中,柔性显示面板10是显示装置1中的主要器件,显示装置1弯曲或者折叠的实现通常要考虑柔性显示面板10的弯曲或者折叠。为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解决搭接区金属搭接不良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柔性显示面板10的组成结构以及作用原理进行说明。
41.示例性的,请结合图1并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10,柔性显示面板10也可以称为柔性屏。从柔性显示面板10的组成层结构来看,柔性显示面板10通常可以包括发光层以及驱动发光层发光的驱动层。从正对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来看,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显示区11和非显示区12,非显示区12围绕显示区11设置。非显示区12可以包括搭接区120。显示区11也即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显示画面的区域。非显示区12可以包括搭接区120以及封装区。搭接区120可以理解为显示区11内的扫描线或者信号线出口。比如,搭接区120可以分为阴极搭接区和绑定区,阴极搭接区用于将阴极与vss信号线进行搭接。绑定区用于将显示区11的所有信号线与驱动芯片20、控制芯片或者集成电路进行绑定。搭接区120通常不显示,因此也可以利用这部分区域将柔性显示面板10封装起来。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备柔性显示面板10时,搭接区120内结构的制备通常是跟随显示区11内结构的制备而制备的。显示区11可以是层叠结构,因此,搭接区120也可以为层叠结构。
42.其中,搭接区120的金属与驱动芯片20进行搭接时通常使用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异方性导电胶膜),acf的特点在于z轴电气导通方向与xy绝缘平面的电阻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当z轴导通电阻值与xy平面绝缘电阻值的差异超过一定比值后,既可称为良好的导电异方性。acf的导通原理可以为:利用导电粒子连接ic芯片与基板两者之间的电极使之成为导通,同时又能避免相邻两电极间导通短路,而达成只在z轴方向导通
之目的。
43.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全面屏逐步兴起,这使得搭接区120的尺寸受限,且在柔性显示面板10弯曲时,用于粘接搭接区120的金属和驱动芯片20的acf胶容易出现翘曲,因此,搭接区120内进行绑定的金属容易出现搭接不良的问题,进而影响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质量。
44.为了解决上述搭接区120的金属的绑定尺寸受限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对搭接区120的结构进行了改进。示例性的,请结合图1和图2并参阅图3,图3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中搭接区的第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搭接区120内可以设置第一绝缘层121、第一金属层122和辅助结构123。第一金属层122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21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的一侧,并在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方向x上露出至少部分区域,第一金属层122露出的区域用于与驱动芯片20绑定。辅助结构123设置于第一金属层122背离第一绝缘层121的一侧,并对应第一金属层122露出的区域设置,以使第一金属层122露出的区域部分凸起。通过在对应第一金属层122露出的区域下方设置辅助结构123,辅助结构123可以使第一金属层122的露出区域的部分区域凸起,从而可以增大第一金属层122露出区域与驱动芯片20的搭接面积,进而使得第一金属层122的搭接效果良好,以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质量。
45.其中,第一绝缘层121和第一金属层122跟随显示区11内的层结构而设置。示例性的,第一绝缘层121可以为钝化层,也可以称为pvs层。第一绝缘层121可以为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的绝缘层。第一金属层122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21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的一侧。第一绝缘层121可以设置有开口,以将第一金属层122露出至少部分,第一金属层122的露出部分用于与驱动芯片20进行绑定。示例性的,可以在第一绝缘层121中间区域设置开口,第一绝缘层121的其余部分围绕开口设置,此时第一金属层122的至少部分区域设置于开口内,比如,第一金属层122的一部分对应开口设置,第一金属层122的另一部分可以与第一绝缘层12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绝缘层121的一部分与第一金属层122的一部分连接,以将第一金属层122固定。
4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层121与第一金属层122的位置关系并不限于上述情况,比如,也可以在第一绝缘层121的至少一侧边缘设置第一金属层122,相应的,辅助结构123设置在对应第一金属层122露出区域的正下方。
47.辅助结构123设置于对应第一金属层122露出部分的下方,也即辅助结构123设置第一金属层122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的一侧,以使得第一金属层122露出的部分中有部分凸起,以增加第一金属层122的搭接面积,进而提升搭接效果。
48.示例性的,第一金属层122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区域1221、第二区域1223和第三区域1225,第一区域1221为第一金属层122与第一绝缘层121的连接区域,第二区域1223位于第一区域1221和第三区域1225之间,第三区域1225为凸起区域。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区域1223和第三区域1225可以为第一金属层12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的一侧的露出区域。
49.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区域1223可以围绕第三区域1225设置,相应的,第一区域1221可以围绕第二区域1223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区域1223和第一区域1221可以均为环形结构。
50.辅助结构123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形式,请结合图1至图3并参阅图4至图7,图4为图3
所示的搭接区内的第一金属层和辅助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搭接区内的第一金属层和辅助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搭接区内的第一金属层和辅助结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的搭接区内的第一金属层和辅助结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51.例如,辅助结构123可以包括第一子部1231,第一子部1231对应第三区域1225设置,且第一子部1231朝向第一金属层122的一侧面与第三区域1225平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部1231可以为一字形的结构,其宽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一子部1231的面积不超过第三区域1225的面积。
52.其中,在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方向x上,第三区域1225的高度大于第二区域1223的高度。也即是说,第三区域1225是凸出于第二区域1223,相比于第三区域1225与第二区域1223在同一平面上的设置方式,第三区域1225凸出于第二区域1223的设置面积更大,进而增加第一金属层122与驱动芯片20的绑定面积。
53.其中,示例性的,辅助结构123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部1233,每一第二子部1233对应第三区域1225设置,并且每一第二子部1233均与第一子部1231倾斜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当有多个第二子部1233时,多个第二子部1233可以平行设置,且第二子部1233可以与第一子部1231呈一定角度设置。比如,每一第二子部1233可以与第一子部1231垂直。
54.至少一个第二子部1233可以与第一子部1231连接,至少一个第二子部1233也可以与第一子部1231不连接。上述情况对应的第一金属层122的凸出情况不同,但均可以使第一金属层122呈现高低起伏的状态,也即,第一金属层122可以呈现起伏形式的凸出,或者是阵列形式的凸出区域。这样设置的辅助结构123对于增大第一金属层122的搭接面积的效果更优。当第二子部1233有多个时,至少一个第二子部1233与第一子部1231连接。
55.其中,示例性的,所有第二子部1233均与第一子部1231连接,且所有第二子部1233均与第一子部1231垂直设置。第一种情况下,每一第二子部1233平行且间隔设置,每一第二子部1233的一端与第一子部1231连接,每一第二子部123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种情况下,每一第二子部1233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子部1231自每一第二子部1233的中间位置将所有第二子部1233连接。
56.当然,对于辅助结构123的形状还可以有其他形式的组成形状,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57.对于辅助结构123的设置位置,辅助结构123可以与第一金属层122邻接,辅助结构123也可以与第一金属层122间隔开。
58.示例性的,请结合图1至图7并参阅图8,图8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中搭接区的第二种截面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第二绝缘层124,第二绝缘层124设置于第一金属层122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显示面的一侧,且与第一绝缘层12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制备柔性显示面板10时,先设置第二绝缘层124,然后将第一金属层122设置于第二绝缘层124上,最后在第二绝缘层124上设置第一绝缘层121并覆盖一部分第一金属层122,也即覆盖第一金属层122的第一区域1221。
59.其中,第二绝缘层124可以为ild层(inter-level dielectric,层间电介质)和buffer层(缓冲层)的组合层,这是跟随显示区11内的层结构制备而形成的。第二绝缘层124和第一金属层122之间可以设置有辅助结构123,也即将辅助结构123与第一金属层122直接
接触。当然,也可以在第二绝缘层124背离第一金属层122的一侧设置辅助结构123,也即将辅助结构123与第一金属层122间隔开,这样在设置辅助结构123的形状时,第二绝缘层124可以承担一定的容错责任,也即辅助结构123凸出一定的形状,然后第二绝缘层124将辅助结构123的凸出形状进行修饰后再顶起第一金属层122,以防止第一金属层122较薄时造成的第一金属层122破裂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绝缘层124的两侧可以均设置辅助结构123,也即在第二绝缘层124与第一金属层122之间设置辅助结构123的同时,在第二绝缘层124背离第一金属层122的一侧也设置辅助结构123。两层辅助结构123形状的设置可以相互配合,以使得第一金属层122的凸起区域不均匀,进而增大第一金属层122的绑定或者搭接面积。
60.其中,对于辅助结构123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示例性的,辅助结构123可以为非金属材料,比如,辅助结构123的材料可以与第二绝缘层124的材料相同。第二绝缘层124的材料可以为sio材料。
61.示例性的,辅助结构123的材料还可以为金属材料。比如,辅助结构123可以设置于第二绝缘层124背离第一金属层122的一侧。搭接区120还可以包括第三绝缘层125,第三绝缘层125也可以称为pi层(聚酰亚胺层),第三绝缘层125设置于辅助结构123背离第一金属层122的一侧,因此,第三绝缘层125也可以理解为搭接区120的基底层。此时辅助结构123可以理解为与显示区11的层结构设置时所铺设的第一层金属层,将辅助结构123刻蚀出需要的形状,以增加第一金属层122的搭接面积。
62.其中,辅助结构123可以与第一金属层122电连接,这样可以增大第一金属层122的面积,从而减小第一金属层122的电阻。示例性的,请结合图1至图8并参阅图9和图10,图9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中搭接区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搭接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辅助结构123与第一金属层122可以在非绑定区或者非搭接区进行连接,以防止影响第一金属层122与驱动芯片20的搭接效果。
63.本技术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10和显示装置1中,通过在对应第一金属层122露出的区域下方设置辅助结构123,辅助结构123可以使第一金属层122的露出区域的部分区域凸起,从而可以增大第一金属层122露出区域与驱动芯片20的搭接面积,进而使得第一金属层122的搭接效果良好,以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质量。
64.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6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6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