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0890发布日期:2022-04-06 13:1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柔性屏幕作为一种重要的显示屏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重要的发展。与传统屏幕相比,柔性屏具有显著的优势,如其体积更加轻薄,功耗更低,而且由于具有可弯曲、柔韧性佳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电子设备中。
3.随着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对电子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正朝着大屏幕尺寸的方向发展,而现有的平面式电子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节省空间、便于携带的需求。因此,提供一种具有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的显示装置,以满足大尺寸显示和便于携带的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收缩和展开两种工作状态,可以满足用户大尺寸显示和便于携带的需求,且在展开状态时,显示屏可以根据需要分区或者协同显示,在增大显示面积的同时,还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显示需求。
5.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支撑体、活动组件和卷轴组件;
6.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
7.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卷轴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体远离所述卷轴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空腔;所述活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滑动连接;
8.所述显示装置至少包括两种工作状态,分别为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体和所述活动组件收缩到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支撑体支撑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至少部分卷绕至所述卷轴组件上;从所述收缩状态到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活动组件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撑体滑动至所述第一空腔外,所述第二显示屏展开;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体支撑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二支撑体支撑所述第二显示屏。
9.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0.本技术所提供的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增加活动组件,在收缩状态下,活动组件和第二支撑体均收纳至第一支撑体的第一空腔内,且第一显示屏进行正常显示,在满足正常显示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减小该显示装置的体积,便于携带。在展开状态下,活动组件相对于第一支撑体展开,第二支撑体相对于活动组件展开,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分别支撑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增加了显示屏下方的支撑面积,达到较好的支撑效果,有利于提高柔性的第二显示屏的平整度,且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可以根据需要分区或者协同显示,在增大显示面积的同时,还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显示需求。
附图说明
1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2.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展开状态的一种俯视图;
13.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收缩状态的一种俯视图;
14.图3为沿图1中aa’的一种截面图;
15.图4为沿图2中aa’的一种截面图;
16.图5所示为第一活动板沿图3中bb’的一种截面图;
17.图6为沿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18.图7为沿图2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19.图8所示为第二活动板沿图6中cc’的一种截面图;
20.图9为沿图1中aa’的又一种截面图;
21.图10为沿图2中aa’的又一种截面图;
22.图11所示为第三活动板沿图9中dd’的一种截面图;
23.图12为沿图1中aa’的再一种截面图;
24.图13为沿图2中aa’的再一种截面图;
25.图14所示为第四活动板沿图12中ee’的一种截面图;
26.图15所示为第四活动板沿图12中ee’的另一种截面图;
27.图1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展开状态的另一种俯视图;
28.图1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收缩状态的另一种俯视图;
29.图18为沿图17中ff’的一种截面图;
30.图19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导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1.图20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支撑体和卷轴组件的一种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技术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其中,各实施例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再一一赘述。
33.随着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对电子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正朝着大屏幕尺寸的方向发展,而现有的平面式电子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节省空间、便于携带的需求。因此,提供一种具有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的显示装置,以满足大尺寸显示和
便于携带的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3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收缩和展开两种工作状态,可以满足用户大尺寸显示和便于携带的需求,且在展开状态时,显示屏可以根据需要分区或者协同显示,在增大显示面积的同时,还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显示需求。
35.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6.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展开状态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收缩状态的一种俯视图,图3为沿图1中aa’的一种截面图,图4为沿图2中aa’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1-图4,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屏1、支撑体2、活动组件3和卷轴组件4;
37.显示屏1包括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第二显示屏12为柔性显示屏;
38.支撑体2包括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卷轴组件4固定于第一支撑体21的一端;第一支撑体21远离卷轴组件4的一端设有第一空腔211;
39.活动组件3分别与第一支撑体21、第二支撑体22滑动连接;
40.显示装置100至少包括两种工作状态,分别为收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收缩状态下,第二支撑体22和活动组件3收缩到第一空腔211内,第一支撑体21支撑第一显示屏11,第二显示屏12的至少部分卷绕至卷轴组件4上;从收缩状态到展开状态时,活动组件3和第二支撑体22的至少部分滑动至第一空腔211外,第二显示屏12展开;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支撑体21支撑第一显示屏11,第二支撑体22支撑第二显示屏12。
41.具体地,请参考图1-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包括收缩和展开两种工作状态,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屏1、支撑体2、活动组件3和卷轴组件4,其中,显示屏1包括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支撑体2包括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第一支撑体21包括第一空腔211,活动组件3位于第一空腔211内,活动组件3分别与第一支撑体21、第二支撑体22 滑动连接,使得活动组件3和第二支撑体22可以收缩至第一空腔211内或展开至第一空腔211外,从而实现显示屏1的收缩或展开。
42.参考图2和图4,第一支撑体21的一端固定有卷轴组件4,第二显示屏 12为柔性显示屏,在收缩状态下,第二支撑体22和活动组件3收缩到第一空腔211内,第二柔性显示屏卷绕在卷轴组件4上,从而能够减小该显示装置100的体积,便于携带。在收缩状态时,第一支撑体21位于第一显示屏 11远离出光面的一侧,第一支撑体21可以对第一显示屏11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即使在收缩状态下,第一显示屏11也可以用于显示画面。
43.从收缩状态到展开状态时,活动组件3在第一支撑体21的内侧壁212 向远离卷轴组件4的一侧滑动,使活动组件3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空腔211 外,且第二支撑体22相对于活动组件3向远离第一支撑体21的一侧滑动,使第一支撑体21、活动组件3和第二支撑体22均展开。在显示装置100展开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屏12随着卷轴组件4转动,使第二显示屏12展开。参考图1和图3,在展开状态下,活动组件3相对于第一支撑体21展开,第二支撑体22相对于活动组件3展开,与仅设置有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的显示装置100相比,展开状态下显示屏1的显示面积进一步增大。例如,假设第一支撑体21、活动组件3和第二支撑体22的表面积基本相同,仅设置有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的显示装置100,在展开状态下的显示面积是收缩状态下的2倍,本技术提供的设置有第一支撑体21、活动组件3和第二支撑体22的显示装置100,在展开状态下的显示面积是收缩状态下的3倍,可见,在展开状态
下,显示面积明显增大。
44.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3,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 均可以用于画面显示,且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可根据需要进行分区显示,或二者之间协同工作实现整体画面显示。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分别支撑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在增大显示面积的同时,还增加了显示屏1下方的支撑面积,达到较好的支撑效果,在满足大屏需求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柔性的第二显示屏12的平整度,从而提高显示效果。
45.在从收缩状态至展开状态,或者展开状态至收缩状态时,均是通过活动组件3和第二支撑体22滑动来实现第一支撑体21与活动组件3、第二支撑体22的相对运动的,不仅使用灵活,而且操作简单。
46.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4仅是为了示意性说明显示装置100可以在收缩和展开两种不同的状态下工作,并不代表显示装置100中显示屏1、支撑体2、活动组件3、卷轴组件4的实际大小,也不代表各部件之间的实际连接方式。在俯视图中,由于在收缩状态下,活动组件3位于第一支撑体21的第一空腔211内,为了示意活动组件3的位置结构,在图2中活动组件3用虚线表示。此外,卷轴组件4也可以位于第一支撑体21的第一空腔211内,因此,图1和图2中,将卷轴组件4也用虚线表示。
47.图3和图4中活动组件3与支撑体2之间通过导轨连接,但仅是为了示意性说明活动组件3和支撑体2之间滑动连接,并不代表活动组件3和支撑体2之间的连接方式,活动组件3与支撑体2之间还可以为其他链接方式,例如螺纹等可以实现滑动连接的结构,本技术对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48.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均为刚性结构,其材质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能实现其刚性结构的任意材质,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刚性结构的第一支撑21体和第二支撑体22稳定性好,能够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其中,第一显示屏11可以为刚性屏或者也为柔性屏,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49.可选地,图5所示为第一活动板31沿图3中bb’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1和图3-图5,活动组件3包括第一活动板31,第一活动板31上设置有第一导轨311,第一导轨3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沿第二方向上,第一导轨311贯穿第一活动板31;第一支撑体21的内侧壁212上设有第一凸柱213,第一凸柱213的至少部分内嵌于第一导轨311中;第二支撑体22的外侧壁221上设置有第二凸柱222,第二凸柱222的至少部分内嵌于第一导轨311中。
50.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3-图5,本实施例中活动组件3包括第一活动板31,第一活动板31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311,且第一导轨311在沿垂直于第一活动板31的方向上贯穿第一活动板31,如此,第一支撑体21上的第一凸柱213和第二支撑体22上的第二凸柱222均可以沿着第一导轨311滑动。
51.从收缩状态至展开状态时,第一凸柱213沿着第一导轨311滑动至第一导轨311靠近卷轴组件4的一端,第二凸柱222沿着第一导轨311滑动至第一导轨311远离卷轴组件4的一端,使得第一活动板31、第二支撑体22均位于第一空腔211外,在活动组件3和第二支撑体22滑动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屏12绕着卷轴组件4转动并随着第二支撑体22滑出第一空腔211,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分别支撑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在增大显示面积的同时,还增加了显示屏1下方的支撑面积,达到较好的支撑效果,在满足大屏需求的同
时,还有利于提高柔性的第二显示屏12 的平整度,从而提高显示效果。
52.从展开状态至收缩状态时,第一凸柱213沿着第一导轨311滑动至第一导轨311远离卷轴组件4的一端,第二凸柱222沿着第一导轨311滑动至第一导轨311靠近卷轴组件4的一端,第二支撑体22和活动组件3收缩到第一空腔211内,第二柔性显示屏卷绕在卷轴组件4上,从而能够减小该显示装置100的体积,便于携带。在收缩状态时,第一支撑体21位于第一显示屏11远离出光面的一侧,第一支撑体21可以对第一显示屏11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即使在收缩状态下,第一显示屏11也可以用于显示画面。
53.本实施例在第一活动板31上设置贯穿第一活动板31的第一导轨311,在从收缩状态至展开状态,或者展开状态至收缩状态时,均是通过第一凸柱213和第二凸柱222在第一导轨311中滑动来实现第一支撑体21与活动组件3、第二支撑体22的相对运动的,不仅使用灵活,而且操作简单。此外,仅设置一个导轨,第一凸柱213和第二凸柱222均沿着第一导轨 311滑动,还有利于简化制作工艺,从而降低制作难度。
54.需要说明的是,图3-图5仅是为了示意性说明第一导轨311贯穿第一活动板31,第一凸柱213和第二凸柱222均沿着第一导轨311运动,并不代表第一导轨311、第一凸柱213和第二凸柱222等的实际结构。显示装置100 为收缩状态时,参考图4,第一凸柱213位于第一支撑体21的内侧壁212,为了说明第一凸柱213的位置结构,在图4中用虚线的形式对第一凸柱213 进行示意。
55.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表示出第一活动板31与第一凸柱213和第二凸柱 222的位置关系,图5中仅示意性示出第一活动板31、第一凸柱213和第二凸柱222,图5中第一凸柱213、第二凸柱222的形状仅为一种示意性说明,并不代表实际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柱213和第二凸柱222还可以为半球状,能够达到更顺畅的滑动效果。
56.可选地,请参考图5,第一凸柱213内嵌于第一导轨311部分的外径小于第一导轨311的宽度;第二凸柱222内嵌于第一导轨311部分的外径小于第一导轨311的宽度。具体地,请参考图5,第一凸柱213内嵌于第一导轨311部分的外径r1小于第一导轨311的宽度l1,第二凸柱222内嵌于第一导轨311部分的外径r2小于第一导轨311的宽度l1,如此,可以使内嵌于第一导轨311内的第一凸柱213和第二凸柱222在第一导轨 311内自由滑动,避免滑动不顺畅带来的支撑体2和活动组件3相对运动的卡滞,从而引起使用故障。
57.可选地,图6为沿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图7为沿图2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1和图6和图7,活动组件3包括第二活动板 32,第二活动板32上设置有第二导轨321和第三导轨322,第二导轨321和第三导轨3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第一支撑体21的内侧壁212上设有第三凸柱214,第三凸柱214的至少部分内嵌于第二导轨321中;第二支撑体22的外侧壁221上设置有第四凸柱223,第四凸柱223的至少部分内嵌于第三导轨322中。
58.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活动组件3包括第二活动板32,第二活动板32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321和第三导轨322,第一支撑体21内侧壁212上的第三凸柱214的至少部分内嵌于第二导轨321中,第二支撑体22外侧壁221上的第四凸柱223的至少部分内嵌于第三导轨322中,第三凸柱214沿着第二导轨321滑动,第四凸柱223沿着第三导轨322滑动。
59.从收缩状态至展开状态时,第三凸柱214沿着第二导轨321滑动至第二导轨321靠近卷轴组件4的一端,第四凸柱223沿着第三导轨322滑动至第三导轨322远离卷轴组件4的
一端,使得第二活动板32、第二支撑体22均位于第一空腔211外,在活动组件3和第二支撑体22滑动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屏12绕着卷轴组件4转动并随着第二支撑体22滑出第一空腔211,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分别支撑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在增大显示面积的同时,还增加了显示屏1下方的支撑面积,达到较好的支撑效果,在满足大屏需求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柔性的第二显示屏12 的平整度,从而提高显示效果。
60.从展开状态至收缩状态时,第三凸柱214沿着第二导轨321滑动至第二导轨321远离卷轴组件4的一端,第四凸柱223沿着第三导轨322滑动至第三导轨322靠近卷轴组件4的一端,第二支撑体22和活动组件3收缩到第一空腔211内,第二柔性显示屏卷绕在卷轴组件4上,从而能够减小该显示装置100的体积,便于携带。在收缩状态时,第一支撑体21位于第一显示屏11远离出光面的一侧,第一支撑体21可以对第一显示屏11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即使在收缩状态下,第一显示屏11也可以用于显示画面。
61.本实施例在第二活动板32上设置第二导轨321和第三导轨322,在从收缩状态至展开状态,或者展开状态至收缩状态时,均是通过凸柱在导轨中滑动来实现第一支撑体21与活动组件3、第二支撑体22的相对运动的,不仅使用灵活,而且操作简单。此外,在第二活动板32上设置两条导轨,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上的凸柱分别在不同的导轨中滑动,则导轨无需贯穿第二活动板32,对第二活动板32的厚度要求较低,第二活动板32的厚度越小,则越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100的侧边厚度,也即越有利于实现窄边框,从而有利于增大显示面积,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
62.可选地,图8所示为第二活动板32沿图6中cc’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8,第三凸柱214内嵌于第二导轨321部分的外径小于第二导轨321 的宽度;第四凸柱223内嵌于第三导轨322部分的外径小于第三导轨322 的宽度。
63.具体地,请参考图8,第三凸柱214内嵌于第二导轨321部分的外径 r3小于第二导轨321的宽度l2,第四凸柱223内嵌于第三导轨322部分的外径r4小于第三导轨322的宽度l3,如此,可以使内嵌于第二导轨 321内的第三凸柱214在第二导轨321内自由滑动,内嵌于第三导轨322 内的第四凸柱223在第三导轨322内自由滑动,避免滑动不顺畅带来的支撑体2和活动组件3相对运动的卡滞,从而引起使用故障。
64.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仅是为了示意性说明第三凸柱214沿着第二导轨321滑动,第四凸柱223沿着第三导轨322滑动,并不代表第二导轨 321、第三导轨322、第三凸柱214和第四凸柱223的实际形状和大小,第二导轨321和第三导轨322的底部可以为c型结构,第三凸柱214和第四凸柱223内嵌于导轨部分的端部可以为圆滑结构,比如,第三凸柱 214内嵌于第二导轨321部分的端部为半球状,第四凸柱223内嵌于第三导轨322部分的端部为半球状,从而达到更顺畅的滑动效果。
65.可选地,请参考图1和图6-图8,第二导轨321在第二活动板3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三导轨322在第二活动板3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不交叠。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6-图8,在第二活动板32上设置两条导轨,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上的凸柱分别在不同的导轨中滑动。且第二导轨321在第二活动板3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三导轨322在第二活动板3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不交叠,则导轨无需贯穿第二活动板 32,对第二活动板32的厚度要求较低,第二活动板32的厚度越小,则越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100的侧边厚度,也即越有利于实现窄边框,从而有利于增大显示面积,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
66.可选地,图9为沿图1中aa’的又一种截面图,图10为沿图2中aa’的又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1、图9和图10,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螺纹杆 5,螺纹杆5通过电机6与第一支撑体21固定;活动组件3包括第三活动板33,第三活动板33上设置有螺纹腔331,第一支撑体21与第三活动板 33之间螺纹连接;第三活动板33上还设置有第四导轨332,第四导轨332 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第二支撑体22的外侧壁221上设置有第五凸柱224,第五凸柱224的至少部分内嵌于第四导轨332中。
67.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包括螺纹杆5,螺纹杆5通过电机6与第一支撑体21固定,第三活动板33上设置有与螺纹杆5匹配的螺纹腔331,第三活动板33与第一支撑体2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三活动板33上还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导轨332,第二支撑体22外侧壁221的第五凸柱224至少部分内嵌于第四导轨332 中,第五凸柱224沿着第四导轨332滑动。
68.从收缩状态至展开状态时,电机6控制螺纹杆5转动,使得第三活动板33沿着螺纹杆5向远离卷轴组件4的方向活动,同时,第五凸柱224 沿着第四导轨332滑动至第四导轨332远离卷轴卷轴组件4的一端,使得第三活动板33和第二支撑体22均位于第一空腔211外。在活动组件3和第二支撑体22滑动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屏12绕着卷轴组件4转动并随着第二支撑体22滑出第一空腔211,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分别支撑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在增大显示面积的同时,还增加了显示屏1下方的支撑面积,达到较好的支撑效果,在满足大屏需求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柔性的第二显示屏12的平整度,从而提高显示效果。
69.从展开状态至收缩状态时,电机6控制螺纹杆5转动,使得第三活动板33沿着螺纹杆5向靠近卷轴组件4的方向活动,第五凸柱224沿着第四导轨332滑动至第四导轨332靠近卷轴组件4的一端,第二支撑体22 和活动组件3收缩到第一空腔211内,第二柔性显示屏卷绕在卷轴组件4上,从而能够减小该显示装置100的体积,便于携带。在收缩状态时,第一支撑体21位于第一显示屏11远离出光面的一侧,第一支撑体21可以对第一显示屏11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即使在收缩状态下,第一显示屏11也可以用于显示画面。
70.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体21与第三活动板33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支撑体21与第三活动板33之间展开或者收缩的状态更自由,实现活动组件3 在不同的位置悬停,例如,当第二显示屏12不需要全部进行画面显示时,可以利用电机6控制螺纹杆5与第三活动板33不完全展开,相比于通过导轨滑动,可以使显示屏1的尺寸大小更多样化,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71.需要说明的是,图9和图10仅是为了示意性说明第三活动板33和第一支撑体2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并不代表螺纹杆5和螺纹腔331的实际大小。
72.可选地,图11所示为第三活动板33沿图9中dd’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11,第五凸柱224内嵌于第四导轨332部分的外径小于第四导轨 332的宽度。具体地,请参考图11,第五凸柱224内嵌于第四导轨332部分的外径r5小于第四导轨332的宽度l4,如此,可以使内嵌于第四导轨 332内的第五凸柱224在第四导轨332内自由滑动,避免滑动不顺畅带来的支撑体2和活动组件3相对运动的卡滞,从而引起使用故障。
73.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仅是为了示意性说明第五凸柱224内嵌于第四导轨332中的部分的外径r5小于第四导轨332的宽度,并不代表第四导轨332和第五凸柱224的实际形状
和大小。除了图11所示结构外,第四导轨332的底部也可以为c型结构,第五凸柱224内嵌于导轨部分的端部可以为圆滑结构,比如,第五凸柱224内嵌于第四导轨332部分的端部为半球状,从而达到更顺畅的滑动效果。
74.可选地,请参考图1和图9-图11,第四导轨332在第三活动板33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螺纹腔331在第三活动板33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不交叠。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9-图11,第三活动板33上设置有螺纹腔331 和第四导轨332,第一支撑体21上的螺纹杆5在螺纹腔331内活动,第二支撑体22上的第五凸柱224沿着第四导轨332滑动,且第四导轨332在第三活动板33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螺纹腔331在第三活动板33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不交叠,也即第四导轨332和螺纹腔331分别设置在第三活动板 33的不同位置。如此,对第三活动板33的厚度要求较低,第三活动板33 的厚度越小,则越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100的侧边厚度,也即越有利于实现窄边框,从而有利于增大显示面积,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
75.可选地,图12为沿图1中aa’的再一种截面图,图13为沿图2中 aa’的再一种截面图,图14所示为第四活动板34沿图12中ee’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1和图12-图14,活动组件3包括第四活动板34,第四活动板34上设置有第五导轨341,第五导轨34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第一支撑体21的内侧壁212上设有第六凸柱215,第六凸柱215的至少部分内嵌于第五导轨341中;第二支撑体22的外侧壁221上设有第六导轨342,第六导轨3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活动组件3包括固定在第四活动板34上的第七凸柱,第七凸柱225的至少部分内嵌于第六导轨342中。
76.具体地,请参考图1、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中活动组件3包括第四活动板34,第四活动板34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五导轨341,第一支撑体21内侧壁212上的第六凸柱215沿着第五导轨341滑动;第二支撑体22的外侧壁221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六导轨342,第四活动板34上靠近第二支撑体22外侧壁2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七凸柱225,第七凸柱225的部分内嵌于第六导轨342内,第七凸柱225沿着第六导轨 342滑动。
77.从收缩状态至展开状态时,第六凸柱215沿着第五导轨341滑动至第五导轨341靠近卷轴组件4的一端,第七凸柱225沿着第六导轨342滑动至第六导轨342靠近卷轴组件4的一端,使得第二活动板32、第二支撑体22均位于第一空腔211外,在活动组件3和第二支撑体22滑动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屏12绕着卷轴组件4转动并随着第二支撑体22滑出第一空腔211,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分别支撑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在增大显示面积的同时,还增加了显示屏1下方的支撑面积,达到较好的支撑效果,在满足大屏需求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柔性的第二显示屏12 的平整度,从而提高显示效果。
78.从展开状态至收缩状态时,第六凸柱215沿着第五导轨341滑动至第五导轨341远离卷轴组件4的一端,第七凸柱225沿着第六导轨342滑动至第六导轨342远离卷轴组件4的一端,第二支撑体22和活动组件3收缩到第一空腔211内,第二柔性显示屏卷绕在卷轴组件4上,从而能够减小该显示装置100的体积,便于携带。在收缩状态时,第一支撑体21位于第一显示屏11远离出光面的一侧,第一支撑体21可以对第一显示屏11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即使在收缩状态下,第一显示屏11也可以用于显示画面。
79.请参考图14,本实施例在第四活动板34上设置一个凸柱,凸柱可以内嵌于第二支撑体22的导轨内,如此,无需限定第四活动板34上导轨和凸柱的位置,也可以降低对第四活动板34的厚度要求,第四活动板34的厚度越小,则越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100的侧边厚度,
也即越有利于实现窄边框,从而有利于增大显示面积,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
80.需要说明的是,图14仅是第四活动板34上导轨和凸柱的一种示意性说明,并不代表导轨和凸柱的实际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导轨和凸柱在第四活动板34上的正投影可以重叠,如图15所示,图15所示为第四活动板34沿图12中ee’的另一种截面图,第七凸柱225在第四活动板34 上的正投影与第五导轨341在第四活动板34上的正投影重叠,由于第七凸柱225是突出于第四活动板34的,因此,即使二者的正投影重叠,也不需要将第四活动板34设置的很厚,第四活动板34的厚度只要可以设置第五导轨341即可,从而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100的侧边厚度,提高显示效果。
81.可选地,请参开图12-图15,第六凸柱215内嵌于第五导轨341部分的外径r6小于第五导轨341的宽度l5;第七凸柱225内嵌于第六导轨 342部分的外径r7小于第六导轨342的宽度l6。
82.具体地,请参考图12-图15,第六凸柱215内嵌于第五导轨341部分的外径r6小于第五导轨341的宽度l5,第七凸柱225内嵌于第六导轨 342部分的外径r7小于第六导轨342的宽度l6,如此,可以使内嵌于第五导轨341内的第六凸柱215在第五导轨341内自由滑动,内嵌于第六导轨342内的第七凸柱225在第六导轨342内自由滑动,避免滑动不顺畅带来的支撑体2和活动组件3相对运动的卡滞,从而引起使用故障。
83.可选地,请参考图1,第一支撑体21的内侧壁212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内侧壁2121和第二内侧壁2122;第二支撑体22的外侧壁221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外侧壁2211和第二外侧壁2212;活动组件3至少包括第一活动组件331和第二活动组件332,第一活动组件331与第一内侧壁2121滑动连接,第二活动组件332与第二内侧壁2122滑动连接;第一外侧壁2211与第一活动组件331滑动连接,第二外侧壁2212与第二活动组件332 滑动连接。
84.具体地,请参考图1,在图1所示视角下,第一支撑体21包括上下相对的第一内侧壁2121和第二内侧壁2122,第二支撑体22包括上下相对的第一外侧壁2211和第二外侧壁2212。第一内侧壁2121和第一外侧壁2211之间设置有第一活动组件331,第二内侧壁2122和第二外侧壁2212之间设置有第二活动组件332,在显示装置100展开或者收缩的过程中,第一活动组件 331和第二活动组件332同时滑动,有利于提高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 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当其中一个活动组件3出现故障时,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个活动组件3实现屏幕的展开或收缩,使得显示装置100从展开状态至收缩状态、或从收缩状态至展开状态的过程更加可靠。
85.图1-图15中活动组件3位于第一支撑体21的内侧壁212和第二支撑体22的外侧壁221之间,仅是本技术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组件3也可以位于第二支撑体22远离第一支撑体21的一侧,如图16-图18所示,图1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在展开状态的另一种俯视图,图17 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在收缩状态的另一种俯视图,图18为沿图17中ff’的一种截面图。
86.请参考图16-图18,活动组件包括第一导板312、第二导板313以及连接第一导板312和第二导板313的连接板314,第一导板312和第二导板313 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导板312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七导轨315 和第八导轨316;第一支撑体的内侧壁上
8将信号传输至第二显示屏12,使第二显示屏12可以显示画面。在展开状态时,主板7分别向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提供信号,第一显示屏11 和第二显示屏12可以分区显示,或者,也可以根据需要协同进行画面显示,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93.可选地,图20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支撑体21和卷轴组件 4的一种爆炸图,请参考图20,卷轴组件4包括转轴41和转筒42,转轴41 的两端通过连接部件9与第一支撑体21连接,转筒42套设于转轴41外部,并与转轴41固定连接。
94.具体地,请参考图20,卷轴组件4包括转轴41和转筒42,转轴41通过连接部件9可转动式安装至第一支撑体21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在第二显示屏12被展开和收缩时,第一转轴41可以相对第一支撑体21自由转动。转筒 42套设于转轴41外部,且固定连接至转轴41,也就是说,转筒42和转轴41相对固定,如此,转轴41转动时,可以带动转筒42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屏12卷绕至转筒42表面或随着转筒42的转动而展开。
95.请参考图2和图4,在收缩状态下,柔性转接电路板8卷绕于卷轴组件4 上,且第二显示屏12的部分也卷绕在卷轴组件4上。参考图1和图3,从收缩状态至展开状态时,活动组件3和第一支撑体21向第一空腔211外滑动,同时,转轴41带动转筒42转动,由于第二显示屏12通过柔性转接电路板8 连接至主板7上,因此,第二显示屏12随着转筒42转动而展开时,柔性转接电路板8也展开,且柔性转接电路板8可展开的长度与第一空腔211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使得第二显示屏12展开后位于第一空腔211外,且柔性转接电路板8展开后位于第一空腔211内,从而使第二显示屏12可以正常显示画面。
96.可选地,请参考图1,卷轴组件4上设置有驱动器(图中未示出),驱动器用于实现第二显示屏12在卷轴组件4上的卷绕与展开。具体地,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在卷轴组件4上设置有驱动器(图中未示出),驱动器与柔性转接电路板8电连接,通过驱动器的作用,柔性转接电路板 8可在卷轴组件4上卷绕或展开。由于第二显示屏12与柔性转接电路板8 的一端固定,因此,第二显示屏12可随着柔性转接电路板8一起活动,从而实现第二显示屏12的收缩或展开,使得显示装置100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使用需求。
97.可选地,请参考图1,第二显示屏12远离卷轴组件4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支撑体22远离第一支撑体21的一侧。具体地,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显示屏12远离卷轴组件4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支撑体22远离第一支撑体21的一侧,如此,在从收缩状态至展开状态时,第二支撑体22从第一空腔211内滑出时,第二显示屏12可随着第二支撑体 22同步滑出第一空腔211,使第二显示屏12用于画面显示。此外,第二显示屏12展开后,由于第二显示屏12的一端固定至第二支撑体22远离第一支撑体21的一侧,第二支撑体22可以对第二显示屏12起到固定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第二显示屏12的平整度,从而能够提高显示效果。
98.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技术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99.本技术所提供的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增加活动组件,在收缩状态下,活动组件和第二支撑体均收纳至第一支撑体的第一空腔内,且第一显示屏进行正常显示,在满足正常显示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减小该显示装置的体积,便于携带。在展开状态下,活动组件相对于第一支撑体展开,第二支撑体相对于活动组件展开,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分别支撑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增加了显示屏下方的支撑面积,达到较好的支撑效果,有利于提高柔性的第二显示屏的平整度,且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可以根据需要分区或者协同显示,在增大显示面积的同时,还能够满足用户
的不同显示需求。
100.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