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9356发布日期:2021-08-31 14:0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显示装置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显示装置可以通过其显示屏显示画面。

其中,柔性显示屏因具有可折叠和弯曲的特性而备受关注,通过将柔性显示屏折叠或弯曲可以减少显示装置的整体尺寸。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提高柔性屏运动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壳体;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限位件开设有相互连通的中空区域和开口;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中空区域内,所述转动件可在所述中空区域内转动;以及

柔性屏,所述柔性屏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件,可卷绕于所述转动件上;以及

所述柔性屏可穿过所述开口围绕所述限位件滑动,所述柔性屏可根据所述转动件的转动沿所述限位件滑动而卷绕于所述转动件,所述柔性屏可沿所述限位件滑动以将卷绕于所述限位件的部分伸展开。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卷绕于限位件内部柔性屏可穿过限位件的开口后围绕限位件滑动,提高了柔性屏运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沿p-p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局部a的放大图。

图8为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局部a的转动件、限位件以及壳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对于可伸缩柔性屏的电子设备诸如手机而言,柔性屏可卷绕于一转轴上,并可根据转轴的转动卷绕于卷轴以收纳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内,也可以与转轴运动以将卷绕于转轴上的部分释放而展开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外来显示画面。

相关技术的柔性屏在展开过程中,柔性屏卷绕在转轴上的层数逐渐减少,于此同时呈卷绕状态的柔性屏的厚度也随之变小,导致柔性屏的显示部分与手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出现由小变大的现象。相关技术的柔性屏在收拢过程中,柔性屏卷绕在转轴上的层数逐渐增多,于此同时呈卷绕状态的柔性屏的厚度也随之变大,导致柔性屏的显示部分与手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出现由大变小的现象。

因此,在实际装配过程中,需要将用来卷绕柔性屏的转轴和壳体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供柔性屏的卷绕或展开用。然而,由于柔性屏在运动状态下,柔性屏和壳体之间的间隙呈现变化的状态,导致柔性屏和壳体之间的稳定性下降。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实现柔性屏在运动过程中与设备的壳体之间间隙距离大致不变。

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前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沿p-p方向的剖视图。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10、转动件120、柔性屏140、限位件160,转动件120设置于壳体110内、且可在壳体110内转动,柔性屏140可卷绕于转动件120上、并可跟随转动件120的转动而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屏140卷绕在转动件120上,当柔性屏140展开时柔性屏140卷绕于转动件120上的部分逐渐从转动件120上释放,参考如上。当柔性屏140合拢时柔性屏140卷绕至转动件120。

请参阅图5,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限位件160固定于壳体110,限位件160可以沿壳体110的宽度方向布置,或者说沿转动件120的轴向布置。限位件160开设有相互连通的中空区域162和开口164,转动件120位于限位件160的中空区域162,并可在中空区域162转动。开口164位于转动件120外侧,且开口164的长度与转动件120的长度大致相同以及开口164的宽度大于柔性屏140的厚度,以确保柔性屏140可以穿过开口164与转动件120固定连接、并可卷绕在转动件120上。

请参阅图6,图6为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壳体110可包括依次连接的主体部111,位于主体111两端的第一限位部112、第二限位部114,第一限位部112、第二限位部114位于壳体110同一侧,第一限位部112、第二限位部114与主体部111相互弯折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110可以只有第一限位部112,也可以同时具有第二限位部114,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4可以起到限位作用,第一限位部112与第二限位部114的大小形状可以不相同。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为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局部a的放大图;图8为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局部a的转动件、限位件以及壳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请参阅图7,转动件120位于限位件160的中空区域162,转动件120可转动,柔性屏14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件120,柔性屏140可卷绕于转动件120。

请参阅图7和图8,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屏140可沿第一限位部112与限位件160形成的限位通道180滑出以增大柔性屏140的显示面积;同理,柔性屏140可沿第一限位部112与限位件160形成的限位通道180滑入限位件160内以减小柔性屏140的显示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屏140卷绕在限位件160内的转动件120上,当柔性屏140进行展开运动时,柔性屏140逐渐脱离转动件120、而后穿出开口164、而后围绕限位件160外表面滑动,以使得柔性屏140的显示部分的面积增大;当柔性屏140进行收拢运动时,柔性屏140基于转动件120的转动围绕限位件160外表面滑动、而后穿入开口164、而后卷绕至转动件120,以使得柔性屏140的显示部分的面积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转动件120主要是通过对柔性屏140进行卷绕和放卷以此实现柔性屏140的显示区域的收拢和展开。转动件120可以为实心圆柱体结构、也可以为空心圆柱体结构。

请参阅图7和图8,可以理解的是,当柔性屏140有部分卷绕于转动件120上、有部分位于显示区域,假设柔性屏140处于静态,此时柔性屏140包括位于限位件160内的柔性屏卷绕部142、位于限位件160外表面的柔性屏限位部146,以及位于限位件160外的柔性屏显示部144,在此种状态下,驱动柔性屏140运动:当驱动柔性屏140展开时,柔性屏卷绕部142在穿过限位件160的开口164后沿着限位件160外表面滑动,以增大显示部的显示面积;当驱动柔性屏140收拢时,柔性屏显示部144沿着限位件160外表面滑动在穿过限位件160的开口164后收入至限位件160的中空区域162,以减小显示部的显示面积。

柔性屏限位部146一端与柔性屏卷绕部142连接、另一端与柔性屏显示部144连接,柔性屏限位部146包括与限位件160外表面相贴合的贴合子部1462和与限位件160外表面具有一楔形间隙150的非贴合子部1464,贴合子部1462与柔性屏卷绕部142连接,非贴合子部1464与柔性屏显示部144连接,楔形间隙150的顶点为柔性屏140相对于限位件160外表面由贴合状态转变为非贴合状态的转变点。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楔形间隙150由柔性屏140的非贴合子部1464与限位件160的外表面夹合而成,楔形间隙150的顶点也为柔性屏140的非贴合子部1464与限位件160的外表面的相交点;限位件160的外表面上与相交点重合的点为临界点1468,在限位件160的外表面上的所有位点中临界点1468与柔性屏显示部144所在平面的距离为零、其他位点与柔性屏显示部144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零。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关于柔性屏140的结构组件命名为柔性屏卷绕部142、柔性屏显示部144、柔性屏限位部146,以及贴合子部1462、非贴合子部1464、临界点1468,但是可以理解的是,这些组件并不是特指静态的柔性屏140上固定的某一部分,而是特指运动中的柔性屏140的与显示装置的某个其他组件接触或位于显示装置的某个其他组件的那一部分。诸如,柔性屏卷绕部142,只要是卷绕于转动件120上并位于限位件160内的柔性屏部分,不管是卷绕的层数多与少,都称为柔性屏卷绕部142。诸如,柔性屏限位部146,只要是位于限位部160外周且和限位件横截面外周长度近似相等的部分称为柔性屏限位部146。诸如,柔性屏显示部144是位于显示区域的那一部分柔性屏,贴合子部1462是与限位件160外表面贴合的那一部分柔性屏,非贴合子部1462是与限位件160未有贴合的那一部分柔性屏,临界点1468是位于限位件160的距离壳体110的主体部111最远端处的柔性屏,若以主体部111为基准面,那么临界点1468也是位于限位件160距离该基准面的最高点处的柔性屏。

请参阅图7和图8,限位件160靠近第一限位部112设置;限位件160与第一限位部112之间具有一限位通道180,限位通道180的宽度略大于柔性屏140的厚度,以使得柔性屏140在限位通道180内运动过程中与限位部160保持稳定的间距。为了实现柔性屏140在限位通道180顺畅的滑动,限位件160、第一限位部112可以是弧形结构,为了限制出宽度大致相同的限位通道,可以设计成限位件160与限位部112相对应的部分的弧形结构大致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件160与第一限位部112之间的限位通道具有第一开口182和第二开口184,柔性屏140展开时,柔性屏卷绕部142从第二开口184滑入限位通道,柔性屏限位部146从第一开口182滑出限位通道;限位件160包括靠近柔性屏显示部144的第一端166和远离柔性屏显示部144的第二端168,第一端166和第二端168之间的空隙为所述限位件160的开口164;第一开口182由第一限位部112的自由端1122和限位件160的第一端166构成,第一限位部112的自由端1122与第二限位部114之间的距离大于限位件160的第一端166与第二限位部114之间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7和图8,限位件160的截面的弧长大于第一限位部112的截面的弧长,并且限位件160自第一限位部112的两端伸出。

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7和图8,限位件160的开口164远离第一限位部112,而且开口164与柔性屏140呈伸展状态部分的夹角小于90度。这种对限位件160的开口164的方向及角度的设计,使得限位件160距离主体部111的最远端不是开口164的自由端诸如第一端166、而是位于限位件160的远离诸如第一端166的位置,使得柔性屏不会被诸如第一端166刮伤。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7和图8,限位件160为弧形结构或圆弧形结构。限位件160为弧形结构时,限位件160的开口164的宽度小于限位件160的长度的1/3。限位件160为圆弧形结构时,限位件160的横截面为圆心角大于270度的圆弧形。使得柔性屏140尽可能多的沿着弧面或者圆弧面滑动,避免当柔性屏140在转动件120上卷绕厚度较小而与限位件160内表面间距较大,若此时开口164尺寸过大,会出现柔性屏140呈直线拉到第二端168的现象,可能导致第二端168对柔性屏造成刮伤。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7和图8,限位件160的中心轴线与转动件120的中心轴线共线,与限位件160的中心轴线与转动件120的中心轴线不共线相比,共线的设计可以使限位件160内卷绕更厚的柔性屏140、增大柔性屏140的可展开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显示器,也可以为移动终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