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模型教具

文档序号:27882862发布日期:2021-12-08 17:43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模型教具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模型教具。


背景技术:

2.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成员,可以直接识别异常信号,不需要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进行加工、递呈,能够快速对机体内的异常信号产生免疫应答,是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nk细胞能够有效地区分机体内的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主要通过表达于nk细胞表面的nk细胞受体来完成“自己”与“非己”的识别过程。
3.nk细胞是一类表面标志为cd3

cd19

cd56
+
cd16
+
的固有淋巴样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液、外周淋巴组织、肝、脾等脏器中。nk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泛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可表达一系列与其活化和抑制相关的调节性受体,并通过上述调节性受体对机体“自己”与“非己”成分的识别,选择性杀伤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等靶细胞。
4.nk细胞表面表达有活化受体和抑制受体,二者均可识别结合正常表达于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经典/非经典mhcⅰ类分子。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自身组织细胞正常表达mhcⅰ类分子,nk细胞表面杀伤抑制受体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可抑制各种杀伤活化受体的作用,因此,nk细胞不能杀伤自身正常组织细胞。
5.在发生病毒感染或细胞癌变时,一方面,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缺失或下调表达,nk细胞可因靶细胞表面丧失正常表达的自身mhcⅰ类分子,即通过“丢失自我”(missing

self)模式使nk细胞表面杀伤抑制受体功能丧失而被活化;另一方面,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某些可被nk细胞识别的非mhcⅰ类分子配体异常或上调表达,nk细胞通过表面杀伤活化受体识别靶细胞表面异常,上调表达非mhcⅰ类分子的配体而被活化。nk细胞通过上述“丢失自我”模式而被活化,并通过脱颗粒释放穿孔素、颗粒酶、tnf

α和表达fasl等作用方式杀伤病毒感染或肿瘤靶细胞。
6.在现有的教学中,一般采用图片形式讲解nk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的过程,但是平面的图片形式很难将这一的过程展现得既生动又容易理解。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表现生动形象的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模型教具。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模型教具,包括透明的盒体,嵌设在所述盒体内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球形的第一本体及长方体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上下设置,所述第一本体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本体上端部设置有第二开口、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
9.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五转轴,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
一转轴与所述盒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第三转轴、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
10.所述第五转轴上缠绕设置有串珠。
11.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配合体,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12.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配合体,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13.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杆和第三配合体,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三凹槽。
14.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第四连接杆和第四配合体,所述第四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
15.所述第五连接件包括第五连接杆和第五配合体,所述第五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五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
16.所述第六连接件包括第六连接杆和第六配合体,所述第六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轴上、另一端与所述第六配合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六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三凹槽相配合。
17.上述技术方案中,各转轴具有限位装置,即转轴旋转任意角度后,可以停留在当前角度,不会自动回旋。
18.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盒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相配合的空腔。
19.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五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本体外壁。
20.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本体外壁。
21.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各转轴伸出的那端部设置有手柄,可以让使用者更好地旋转各转轴。
22.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本体内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五转轴旋转。
23.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本体内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所述第二转轴、第三转轴旋转。
24.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机的采用可以减少人员的操作,并且可以配备有线控制装置或者遥控装置来实现对电机的操作。
2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26.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生动形象,能有效地增加学生对于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的认知。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本体的半剖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本体的半剖图;
32.图4为本实施例1中教具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33.其中:
34.1、盒体;2、第一本体;3、第二本体;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三转轴;7、第四转轴;8、第五转轴;9、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11、第三连接件;12、第四连接件;13、第五连接件;14、第六连接件;15、串珠。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36.实施例1:参照图1

3所示,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模型教具,包括透明的盒体1,嵌设在盒体1内的本体,本体包括球形的第一本体2及长方体的第二本体3,第一本体2与第二本体3上下设置,第一本体2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本体3上端部设置有第二开口、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
37.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第五转轴8,第一本体2通过第一转轴4与盒体1转动连接,第一本体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9、第二连接件10,第二转轴5上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件11,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第三转轴6、第四转轴7,第三转轴6上固定设置有第四连接件12,第四转轴7上固定设置有第五连接件13、第六连接件14。
38.第五转轴8上缠绕设置有串珠15。
39.第一连接件9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配合体,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本体2上、另一端与第一配合体固定连接,第一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40.第二连接件10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配合体,第二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本体2上、另一端与第二配合体固定连接,第二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41.第三连接件11包括第三连接杆和第三配合体,第三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5上、另一端与第三配合体固定连接,第三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三凹槽。
42.第四连接件12包括第四连接杆和第四配合体,第四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三转轴6上、另一端与第四配合体固定连接,第四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相配合。
43.第五连接件13包括第五连接杆和第五配合体,第五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第四转轴7上、另一端与第五配合体固定连接,第五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相配合。
44.第六连接件14包括第六连接杆和第六配合体,第六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第四转
轴7上、另一端与第六配合体固定连接,第六配合体上设置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与第三凹槽相配合。
45.上述技术方案中,各转轴具有限位装置,即转轴旋转任意角度后,可以停留在当前角度,不会自动回旋。
46.盒体1内设置有与第一本体2、第二本体3相配合的空腔。
47.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第五转轴8的一端伸出第一本体2外壁。
48.第三转轴6、第四转轴7的一端伸出第二本体3外壁。
49.在各转轴伸出的那端部设置有手柄,可以让使用者更好地旋转各转轴。
50.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
51.自然杀伤细胞“丢失自我”杀伤模式模型教具的第一本体2代表了nk细胞,第二本体3代表了正常细胞组织或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第一连接件9代表抑制性受体,第二连接件10代表活化性受体,第三连接件11代表nkg2d/ncr活化受体;第四连接件12代表mhc i类分子;第五连接件13代表mhc i类分子;第六连接件14代表非mhc i类分子配体异常或上调表达;串珠15代表穿孔素、颗粒酶。
52.如图1所示,旋转第二转轴5,将第三连接件11转到第一空腔内隐藏以来,旋转第三转轴6、第四转轴7,将第四连接件12、第五连接件13暴露出来,第一连接件9上的第一凹槽与第四连接件12的第一凸起卡合,第二连接件10上的第二凹槽与第五连接件13上的第二凸起卡合。这样的一系列操作代表着以下活动。
53.nk细胞表面表达有活化受体和抑制受体,二者均可识别结合正常表达于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经典/非经典mhcⅰ类分子。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自身组织细胞正常表达mhcⅰ类分子,nk细胞表面杀伤抑制受体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可抑制各种杀伤活化受体的作用,因此,nk细胞不能杀伤自身正常组织细胞。
54.如图4所示,旋转第一转轴4,将第一本体2旋转90
°
,旋转第二转轴5,将第三连接件11从第一开口中暴露出来。旋转第三转轴6、第四转轴7,将第四连接件12、第五连接件13隐藏于第二空腔内,且将第六连接件14暴露出来,第三连接件11上的第三凹槽与第六连接件14上的凸起卡合。旋转第五转轴8,将串珠15从第一开口中暴露出来,掉向第二本体3。这样的一系列操作代表着以下活动。
55.在发生病毒感染或细胞癌变时,一方面,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缺失或下调表达,nk细胞可因靶细胞表面丧失正常表达的自身mhcⅰ类分子,即通过“丢失自我”(missing

self)模式使nk细胞表面杀伤抑制受体功能丧失而被活化;另一方面,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某些可被nk细胞识别的非mhcⅰ类分子配体异常或上调表达,nk细胞通过表面杀伤活化受体识别靶细胞表面异常,上调表达非mhcⅰ类分子的配体而被活化。nk细胞通过上述“丢失自我”模式而被活化,并通过脱颗粒释放穿孔素、颗粒酶、tnf

α和表达fasl等作用方式杀伤病毒感染或肿瘤靶细胞。
5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