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8830发布日期:2022-02-08 10:0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可折叠显示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多个电路板。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弯折部及分别位于弯折部两侧的第一非弯折部和第二非弯折部。多个电路板包括与第一非弯折部电连接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非弯折部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及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电连接的柔性电路板。
3.可折叠显示装置弯折过程中,柔性电路板会随之弯折,柔性电路板弯折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应力,在该应力作用下,柔性电路板内部的信号线路(比如电源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和控制信号线等)可能会发生断裂,进而导致柔性显示面板显示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能够降低柔性电路板在弯折过程中其内部线路发生断裂的风险,降低显示装置发生显示失效的风险。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第一印刷电路板、第二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包括弯折部、第一非弯折部和第二非弯折部,沿第一方向第一非弯折部和第二非弯折部分别位于弯折部的两侧,且与弯折部一体设置。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一非弯折部电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与第二非弯折部电连接。柔性电路板包括褶皱部、第一平展部和第二平展部,沿第一方向第一平展部和第二平展部分别位于褶皱部的两侧,且与褶皱部电连接。第一平展部远离褶皱部的一端与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第二平展部远离褶皱部的一端与第二印刷电路板连接;褶皱部的至少部分与弯折部并排设置,且褶皱部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多个波纹结构。且在褶皱部中,位于中部的波纹结构的高度大于位于两端的波纹结构的高度。其中,波纹结构的高度方向与平展部的板面垂直。
7.在一些实施例中,由褶皱部的端部至褶皱部中部的方向,波纹结构的高度逐渐增大。
8.在一些实施例中,由褶皱部的端部至褶皱部中部的方向,波纹结构沿第一方向的长度逐渐增加。
9.在一些实施例中,褶皱部的截面形状为轴对称图形,该截面与第一方向平行且与平展部的板面垂直,且该截面的对称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展部和/或第二平展部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路板本体和应力吸收层。应力吸收层的刚度大于电路板本体的刚度。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应力吸收层位于电路板本体的背侧。背侧是指:所述柔性电路板折弯后,第一平展部的电路板本体远离第二平展部的电路板本体的一侧,和第二平展部的电路板本体远离第一平展部的电路板本体的一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应力吸收层包括金属网。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还包括至少一条金属走线。沿第一方向,至少一条金属走线贯穿褶皱部和两个平展部的至少一部分。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条金属走线包括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平行设置,且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关于柔性电路板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对称。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用于传输电源信号的电源信号线。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中的至少一条与电源信号线并联,以使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中与电源信号线并联的一者传输电源信号。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铰链结构。铰链结构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且铰链结构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显示面板的弯折部及柔性电路板的褶皱部均位于铰链结构上。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卡扣、及第二连接器卡扣。第一连接器包括用于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母头和第一连接器公头;第一平展部远离褶皱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母头电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一连接器公头电连接。第一连接器卡扣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公头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器母头连接。第二连接器包括用于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母头和第二连接器公头;第二平展部远离褶皱部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器母头电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与第二连接器公头电连接。第二连接器卡扣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器公头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器母头连接。
18.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柔性电路板用于连接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的褶皱部的至少部分与弯折部并排设置,显示装置弯折过程中,柔性电路板的褶皱部发生弯折。
19.褶皱部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多个波纹结构。其中,波纹结构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述两个侧壁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这样,当褶皱部被挤压或拉扯时,两个侧壁未相连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可以随着变形减小或增大,进而使褶皱部产生拉伸形变或者压缩形变。
20.两个平展部之间设置有褶皱部,褶皱部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波纹结构。并且,当褶皱部发生弯折时,该褶皱部中的波纹结构中两个侧壁未相连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可以随着褶皱部压缩而变小,或者随着褶皱部拉伸而变大,提高了柔性电路板的柔韧性,可以通过褶皱部产生的形变释放其内部受到的应力,进而降低其内部线路在应力作用下产生断裂的风险。
21.而且,在褶皱部中,位于中部的波纹结构的高度大于位于两端的波纹结构的高度。因此,位于中部的波纹结构的相对的两个侧壁长度更长,该波纹结构的两个侧壁未相连的一端之间的间距更大,上述间距的可增加量和可减小量较大,进而使褶皱部中部能够产生的形变量大于褶皱部两端能够产生的形变量。褶皱部弯折过程中,褶皱部中部的弯折幅度(弯折角度)更大,因此,褶皱部中部受到的应力较褶皱部两端受到的应力更大。在褶皱部中,位于中部的波纹结构的高度可以大于位于两端的波纹结构的高度,可以使褶皱部中部在弯折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大的形变,降低褶皱部中部在弯折过程中内部产生的应力,降低褶皱部内部线路发生断裂的风险,提升柔性电路板的信赖性,进而降低显示装置发生显示
失效的风险。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的限制。
23.图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的一种平面结构图;
25.图3为沿图2中剖面线a-a截取的一种剖面图;
26.图4为沿图2中剖面线a-a截取的另一种剖面图;
27.图5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图;
28.图6为图5中柔性电路板的f向视图;
29.图7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应力吸收层的结构图;
30.图8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的又一种平面结构图;
31.图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的又一种平面结构图;
32.图10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的又一种平面结构图;
33.图1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的又一种平面结构图;
34.图12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的装配图;
35.图1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的又一种平面结构图;
36.图14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的一种平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38.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性的”或“比如”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39.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40.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
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1.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42.本文中“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43.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
°
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
°
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44.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该显示装置100可以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个人数字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导航仪、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英文: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设备、虚拟现实(英文:virtual reality;简称:vr)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45.参阅图1,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10、第一印刷电路板120、第二印刷电路板130、及柔性电路板140。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可以是可折叠的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还可以是micro led显示面板,或者mini led显示面板。本技术对上述显示面板110的类型不做限定。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均是以显示面板110为oled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
47.在此情况下,显示面板110可以包括弯折部111、第一非弯折部112和第二非弯折部113。其中,沿第一方向m1(图1中的水平方向),第一非弯折部112和第二非弯折部113分别位于弯折部111相对的两侧,且第一非弯折部112和第二非弯折部113与弯折部111一体设置。
4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非弯折部112和第二非弯折部113与弯折部111一体设置”是指,在制作显示面板110的过程中,可以在同一个衬底,例如采用树脂材料构成的柔性衬底上,依次形成像素电路、发光器件和封装结构。然后,在显示面板110上划分出第一区域以及位于第一区域两侧的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一区域所包含的衬底、像素电路、发光器件和封装结构构成弯折部111,第二区域所包含的衬底、像素电路、发光器件和封装结构构成第一非弯折部112,第三区域所包含的衬底、像素电路、发光器件和封装结构构成第二非弯折部113。这样,使得上述第一非弯折部112和第二非弯折部113与弯折部111一体设置。
49.由上述可知,弯折部111、第一非弯折部112、和第二非弯折部113在结构上可以是相同的。但是,三者在显示面板110进行弯折时的状态不同。示例性的,在显示面板110弯折
(比如弯曲或折叠)过程中,弯折部111会随之进行弯折,第一非弯折部112和第二非弯折部113保持原本状态(处于平展状态)。
50.示例性的,参阅图1,第一非弯折部112和第二非弯折部113可以关于弯折部111对称设置,以使显示装置100进行折叠后,第一非弯折部112和第二非弯折部113远离弯折部111的一端大致齐平。
51.第一印刷电路板120、第二印刷电路板130和柔性电路板14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同侧,且沿第一方向m1,第一印刷电路板120和第二印刷电路板130间隔设置,柔性电路板140设置于第一印刷电路板120和第二印刷电路板130之间。
52.示例性的,第一印刷电路板(英文: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120和第二印刷电路板130上均可以设置一些电子元器件,例如芯片、电阻或者电容,以形成印刷电路板组件(英文: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简称:pcba)。柔性电路板(英文: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140上也可以设置一些电子元件,以形成可以是柔性电路板组件(英文: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ssembly;简称:fpca)。
53.第一印刷电路板120与第一非弯折部112电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120被配置为向第一非弯折部112传输电信号。第二印刷电路板130与第二非弯折部113电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130被配置为向第二非弯折部113传输电信号。柔性电路板140的一端与第一印刷电路板120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印刷电路板130电连接,柔性电路板140被配置为,使第一印刷电路板120能够向第二印刷电路板130(或:第二印刷电路板130能够向第一印刷电路板120)传递电信号。
54.示例性的,参阅图1,第一印刷电路板120与第一非弯折部112之间,以及第二印刷电路板130与第二非弯折部113之间可以通过覆晶薄膜150(英文:chip on film;简称:cof)进行电连接。
55.上述电信号可以是电源信号、rgb数据信号或者显示控制信号等。示例性的,可以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20上设置驱动控制芯片(英文:timing controller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tcon ic)160,驱动控制芯片160用于接收并向第一印刷电路板120、柔性电路板140发送rgb数据信号和显示控制信号;柔性电路板140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和显示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二印刷电路板130。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印刷电路板120上还可以设置其他芯片,比如电源芯片(英文:power integrated circuit),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6.显示装置100弯折过程中,显示面板110及柔性电路板140都会发生弯折。为了避免柔性电路板140弯折过程中,柔性电路板140所受应力过大导致柔性电路板140内部线路发生断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140,参阅图2,柔性电路板140可以包括褶皱部141和两个平展部142。两个平展部142分别位于褶皱部141沿第一方向m1的两侧,且与褶皱部141电连接。
57.参阅图3,褶皱部141包括沿第一方向m1依次相连的多个波纹结构1411。其中,波纹结构141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述两个侧壁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这样,当褶皱部141被挤压或拉伸时,波纹结构1411的两个侧壁未相连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可以随着变形减小或增大。
58.参阅图1,柔性电路板140的两个平展部142分别为第一平展部142a和第二平展部142b。第一平展部142a远离褶皱部141的一端与第一印刷电路板120连接。第二平展部142b
远离褶皱部141的一端与第二印刷电路板130连接。沿第二方向m2,柔性电路板140的褶皱部141的至少部分与显示面板110的弯折部111并排设置,柔性电路板140的第一平展部142a的至少部分与显示面板110的第一非弯折部112并排设置,柔性电路板140的第二平展部142b的至少部分与显示面板110的第二非弯折部112并排设置。
59.其中,第二方向m2与第一方向m1垂直且与显示面板110的板面平行,即图1中的竖直方向;显示面板110的板面是指与显示面板110的出光面大致平行的参考面。
60.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铰链结构170。铰链结构17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背侧,且铰链结构170沿第二方向m2延伸。铰链结构170能够支撑显示面板110及柔性电路板140,并确定显示装置100可进行弯折的区域(即铰链结构170所在区域可以进行弯折)。
61.示例性的,铰链结构170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显示面板110的弯折部111沿第一方向m1的尺寸大致相等,且铰链结构170沿第二方向m2的中心线l1和弯折部111沿第二方向m2的中心线l2大致重合,褶皱部141沿第一方向m1的尺寸与铰链结构170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
62.显示面板100的弯折部111及柔性电路板140的褶皱部141均位于铰链结构170上。以使显示装置100弯折时,显示面板110的弯折部111发生弯折,且第一非弯折部112和第二非弯折部113不发生弯折;柔性电路板140的褶皱部141发生弯折,且第一平展部142a和第二平展部142b不发生弯折。
63.由上述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140中,两个平展部142之间设置有褶皱部141,褶皱部141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波纹结构1411。并且,当显示面板110发生弯折时,褶皱部141会跟随显示面板110中的弯折部111一起发生弯折。在此情况下,该褶皱部141中的波纹结构1411中两个侧壁未相连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可以随着褶皱部141压缩而变小,或者随着褶皱部141拉伸而变大,提高了柔性电路板140的褶皱部141的柔韧性,可以通过褶皱部141产生的形变释放其内部受到的应力,进而降低其内部线路在应力作用下产生断裂的风险,降低显示装置100发生显示失效的风险。
64.褶皱部141弯折过程中,褶皱部141中部的弯折幅度(弯折角度)更大,因此,褶皱部141中部受到的应力较褶皱部141两端受到的应力更大。因此,参阅图3,在褶皱部141中,位于中部的波纹结构1411的高度h1可以大于位于两端的波纹结构1411的高度h2。由此,位于中部的波纹结构1411的相对的两个侧壁的长度更长,该波纹结构1411的两个侧壁未相连的一端之间的间距更大,上述间距的可增加量和可减小量更大,进而使褶皱部141中部能够产生的形变量大于褶皱部141两端能够产生的形变量,使褶皱部141中部在弯折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大的形变,降低褶皱部141中部在弯折过程中内部产生的应力,降低褶皱部141内部线路发生断裂的风险,提升褶皱部141的信赖性。需要理解的是,波纹结构1411的高度h是指:波纹结构1411沿垂直于平展部142的板面的方向的尺寸。平展部142的板面是指:平展部142上与其厚度方向垂直的表面,即图3中平展部14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65.其中,图3中示例性的展示出了位于褶皱部141中部的一个波纹结构1411的高度h1,以及位于褶皱部141端部的一个波纹结构1411的高度h2。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由褶皱部141的端部至褶皱部141中部的方向,波纹结构1411沿第一方向m1的长度d逐渐增加,即位于褶皱部141中部的波纹结构1411的长度d1,大于位于褶皱部141两端的波纹结构1411的长度d2。与波纹结构1411的高度变化相似,由褶
皱部141的端部至褶皱部141中部的方向,波纹结构1411沿第一方向m1的长度d逐渐增加,即波纹结构1411的两个侧壁未相连的一端之间的间距更大,上述间距的可增加量和可减小量均更大,使褶皱部141中部能够产生的形变量大于其端部能够产生的形变量,进而使褶皱部141中部在弯折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大的形变,降低褶皱部141中部在弯折过程中内部产生的应力,降低褶皱部141内部线路发生断裂的风险,提升褶皱部141的信赖性。需要说明的是,波纹结构1411的长度d是指:波纹结构1411所包含的两个侧壁的未相连的一端之间沿第一方向m1的距离。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褶皱部141的截面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该截面与第一方向m1平行且与平展部142的板面垂直,且截面图形的轴对称0-0

与第一方向m1垂直,以使使褶皱部141弯折过程中,其对称轴0-0

两侧的受力大致相同,产生的形变量大致相同,提升褶皱部141的稳定性。
68.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是以褶皱部141为对称结构为例进行的说明,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褶皱部141也可以不对称设置。
69.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相邻两个波纹结构1411为一组,一组内的两个波纹结构141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d相等,相邻两组的波纹结构141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d不等,且靠近褶皱部141中部的一组所包括的波纹结构141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d1,大于靠近褶皱部141端部的一组所包括的波纹结构141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d2。
70.并且,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相邻两个波纹结构1411为一组,一组内的两个波纹结构1411的高度h相等,相邻两组的波纹结构1411的高度h不相等。且靠近褶皱部141中部的一组所包括的波纹结构1411的高度h1,大于靠近褶皱部141端部的一组所包括的波纹结构1411的高度h2。
7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褶皱部141可以通过热压成型的方式进行制作。
72.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柔性电路板140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的应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图5为柔性电路板140的俯视图;第一平展部142a和/或第二平展部142b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路板本体1421和应力吸收层1422。示例性的,第一平展部142a和第二平展部142b均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路板本体1421和应力吸收层1422。电路板本体1421内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电路板120和第二电路板130的连接线。应力吸收层1422的刚度大于电路板本体1421的刚度。柔性电路板140弯折过程中,应力吸收层1422可以吸收电路板本体1421内产生的应力,保持电路板本体1421的形态(使其处于平展状态),降低平展部142线路发生断裂的风险。
73.示例性的,参阅图6,应力吸收层1422位于电路板本体1411的背侧。其中,背侧是指:柔性电路板140折弯后,任一平展部142的电路板本体1421远离另一平展部142的电路板本体1421的一侧,即与第一平展部142a层叠设置的应力吸收层1422,位于第一平展部142a的电路板本体1421远离第二平展部142b的电路板本体1421的一侧;与第二平展部142b层叠设置的应力吸收层1422,位于第二平展部142b的电路板本体1421远离第一平展部142a的电路板本体1421的一侧。
74.示例性的,参阅图6,若第一平展部142a沿箭头p1所示的方向弯折,第二平展部142b沿箭头p2所示的方向弯折,则,第一平展部142a的电路板本体1421的下侧即为该电路板本体1421的背侧,第二平展部142b的电路板本体1421的下侧即为该电路板本体1421的背
侧。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应力吸收层1422包括金属网1423。示例性的,上述金属可以是金属单质或者金属合金;比如,上述金属可以是铜、铜合金、或钢等。网状结构不仅可以减少应力吸收层1422的耗材,还可以在应力作用下产生一定形变,释放并降低其内部的应力。
76.需要理解的是,应力吸收层1422还可以包括粘胶层,金属网1423与电路板本体1421粘合固定。应力吸收层1422还可以是整层的金属层,或者其他材料层等,需要确保应力吸收层1422刚度大于电路板本体1421的刚度,以使电路板本体1421能够吸收电路板本体1421产生的应力。
77.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网1423在电路板本体1421上的投影的边界与电路板本体1421的边界大致重合,以使金属网1423能够为电路板本体1421的各个位置提供支撑,吸收电路板本体1421各个位置处产生的应力。或者,金属网1423在电路板本体1421上的投影的边界位于电路板本体1421的边界之内,以减少金属网1423的耗材,降低金属网1423与电路板本体1421之间的装配难度,同时降低弯折柔性电路板140时所需的作用力。
78.示例性的,参阅图8,图8为柔性电路板140的仰视图;金属网1423在电路板本体1421上的投影的边界位于电路板本体1421的边界之内,且金属网1423沿第一方向m1延伸的中心线l3与电路板本体1421沿第一方向m1延伸的中心线l4大致重合。其中,在图8中,以金属网1423沿第一方向m1延伸的中心线l3与电路板本体1421沿第一方向m1延伸的中心线l4重合为例进行展示,但是由于测量和安装误差,两者之间也可以具有间隙。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除图8外的其他关于柔性电路板140的附图,展示的均为柔性电路板140的俯视图。
79.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柔性电路板140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的应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9,柔性电路板140还包括至少一条金属走线143。沿第一方向m1,至少一条金属走线143贯穿褶皱部141和两个平展部142的至少一部分。至少一条金属走线143可以吸收柔性电路板140弯折过程中受到的应力,降低柔性电路板140的线路发生断裂的风险。
80.示例性的,参阅图9,至少一条金属走线143贯穿褶皱部141和两个平展部142,即至少一条金属走线14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非弯折部远离褶皱部141的端部齐平。
81.至少一条金属走线143可以设置于电路板本体1421相对两侧中的任一侧。示例性的,参阅图10,在柔性电路板140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路板本体1421和应力吸收层1422,且应力吸收层1422设置于电路板本体1421的背侧的情况下,至少一条金属走线143设置于电路板本体1421远离应力吸收层1422的一侧。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0,至少一条金属走线143可以包括第一金属走线143a和第二金属走线143b。第一金属走线143a和第二金属走线143b平行设置,且第一金属走线143a和第二金属走线143b关于柔性电路板140沿第一方向m1延伸的中心线l4对称设置。
83.示例的,参阅图11,金属走线143可以成对(双数)设置,且每对金属走线143关于沿第一方向m1延伸的中心线l4对称设置,使柔性电路板140弯折过程中,第一金属走线143a和第二金属走线143b能够吸收的应力大致相同,进而使柔性电路板140的中心线l4两侧的受力更加均衡,柔性电路板140受到的应力更均衡,增强金属走线143吸收应力的能力。
84.金属走线143的数量可以为多对。示例性的,如图11所述,至少一条金属走线143可
以包括4对(8条)金属走线143,将4对金属走线143所在位置依次编号为1-1、1-2、2-1、2-2、3-1、3-2、4-1、4-2。检测柔性电路板140在包括上述4对金属走线143情况下,柔性电路板140弯折前后,4对金属走线143所在位置处(预设位置)的柔性电路板140的线路(内部线路)的阻抗(电阻值),得到下表1:
85.表1:柔性电路板(有金属走线)预设位置处的线路阻抗变化
[0086][0087]
其中,变化率中所示的负号
“‑”
是指:柔性电路板140弯折后,柔性电路板140内部的线路的阻抗增加。
[0088]
作为对照,在柔性电路板140不设置金属走线140的情况下,检测相同位置处的线路的阻抗得到下表2:
[0089]
表2:柔性电路板(无金属走线)预设位置处的线路阻抗变化
[0090][0091]
对比上述表1和表2可知,增加金属走线143可以降低柔性电路板140的弯折过程中的柔性电路板140内部线路的阻抗变化,由此,可以降低弯折过程对柔性电路板140产生的影响。
[0092]
示例性的,“1-1”所示位置设有金属走线143的情况下,柔性电路板140的弯折前后,柔性电路板140内部线路的阻抗变化率-14.20%,小于,“1-1”所示位置不设金属走线143的情况下,柔性电路板140的弯折前后,柔性电路板140内部线路的阻抗变化率-73.24%。
[009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0,柔性电路板140还包括电源信号线144。电源信号线144设置于柔性电路板140沿第一方向m1延伸的中心线l4的一侧。第一金属走线143a和第二金属走线143b中靠近与电源信号线144者与电源信号线144并联设置。电源信号线144用于为显示面板110的传输电流信号,其传输的电流信号的电流值较大,靠近电源信号线144的
金属走线143与电源信号线144并联设置,以使金属走线143能够传递电流信号,降低电源信号线144的阻抗,进而使电源信号线144能够承载更大的电流,增强电源信号线144的信赖性。
[0094]
示例性的,参阅图10,电源信号线144和第二金属走线143b均位于柔性电路板140沿第一方向m1延伸的中心线l4的下侧,第二金属走线143b与电源信号线144并联设置,即第二金属走线143b两端与电源信号线144的两端分别对应电连接,以使第二金属走线143b的两端和电源信号线144的两端能够相同电子元件或信号线。
[0095]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2,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连接器180a、第二连接器180b、第一连接器卡扣190a、和第二连接器卡扣190b。
[0096]
参阅图12,第一连接器180a包括用于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母头181和第一连接器公头182。第一平展部142a远离褶皱部14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母头181电连接(如图13所示),第一印刷电路板120与第一连接器公头182电连接(如图14所示),第一平展部142a与第一印刷电路板12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器母头181和第一连接器公头182电连接(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器母头181插入第一连接器公头182即可实现连接,第一平展部142a与第一印刷电路板120之间连接方便,有利于提升第一平展部142a与第一印刷电路板120之间的装配效率。
[0097]
参阅图12,第一连接器卡扣190a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公头18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器母头181连接。
[0098]
示例性的,参阅图13,第一连接器卡扣190a可以先与第一连接器母头181连接固定,第一连接器母头181插入第一连接器公头182之后,第一连接器卡扣190a再与连接器公头152连接固定。
[0099]
示例性的,第一连接器卡扣190a可以第一连接器母头181通过卡扣结构卡接固定,或者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固定连接,或者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或者直接将第一连接器卡扣190a与第一连接器母头181一体制作,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一连接器卡扣190a可以与第一连接器公头182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以使第一连接器母头181能够从第一连接器公头182上拆卸下来,便于柔性电路板140后期的更换和维护。
[0100]
参阅图12,第二连接器180b包括用于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母头183和第二连接器公头184。第二平展部142b远离褶皱部14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器母头183电连接(如图13所示),第二连接器公头184与第二印刷电路板130电连接(如图14所示),第二平展部142b与第二印刷电路板13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器母头183和第二连接器公头184电连接(如图12所示),有利于提升第二平展部142b与第二印刷电路板130之间的装配效率。
[0101]
参阅图12,第二连接器卡扣190b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器公头18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器母头153连接。与第一连接器卡扣190a相似,第二连接器卡扣190b可以与第二连接器母头183可拆卸连接或者不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设置,第二连接器卡扣190b与第二连接器公头184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柔性电路板140后期的更换和维护。
[0102]
连接器母头(包括第一连接器母头181和第二连接器母头183)与连接器公头(包括第一连接器公头182和第二连接器公头184)之间一般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固定,两者之间存在静态压接和动态拉扯,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增加连接器卡扣(包括第一连接器卡扣190a和第二连接器卡扣190b),能够增加连接器母头与连接器公头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降低连
接器母头从连接器公头上脱落的风险,提升显示装置100的信赖性。
[0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180b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连接器180a的结构相同。第二连接器卡扣190b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连接器卡扣190a的结构相同。第一连接器180a和第一连接器卡扣190a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与第二连接器180b和第二连接器卡扣190b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这样,有利于简化第一连接器180a、第二连接器180b、第一连接器卡扣190a、和第二连接器卡扣190b的结构设计,并提升显示装置100的装配效率。
[010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05]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