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学思维训练的数学教具

文档序号:29918988发布日期:2022-05-06 07:2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学思维训练的数学教具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学教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数学思维训练的数学教具。


背景技术:

2.几何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常见的几何图形有:正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在几何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缺乏锻炼,思维常常还停留在简单的图形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立体几何的思维,人们设计并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教具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知识;
3.经过检索发现,目前传统的用于数学思维训练的教学教具(专利号201920533657.2)采用边界构造绳、磁球与顶板等一些列结构,能够模拟立体几何体,边界构造绳能够灵活变换位置,变换立体几何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知识;
4.但该装置在使用时,学生通过限定杆的高度刻度仅能对直观的垂直盖板的边界构造绳的长度进行判定,倾斜于盖板的边界构造绳,需要通过勾股定理以及其他手段进行计算才可得知,因此学生的学习重点被转移,使得该装置的演示效果并不理想;
5.同时,在演示斜棱锥时,斜棱锥的顶点并不落于底面的中心处,因此其从正面或者侧面观察所得的图形并不相同,而背景板仅能在一面较好的遮挡外界物体,教师演示斜棱锥时需要不断调整边界构造绳,使用较为不便;
6.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数学思维训练的教学教具,以解决上述装置演示效果不佳以及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学思维训练的数学教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演示效果不佳以及使用不便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学思维训练的数学教具,包括支架、上板与底座,还包括连接绳;
9.上板嵌入设置于支架的内部,上板与支架构成一个长方体,上板平行地面设置,上板与支架共同完成三维空间的模拟;
10.底座套接于支架的底部,底座的底部为粗糙设置,具有防滑效果;
11.连接绳连接于上板与支架之间,用于模拟立体几何中的棱线。
12.优选的,所述支架为具有左侧面、后侧面以及底侧面的箱式结构;
13.所述支架的内侧左侧壁以及内部后侧壁分别被红色与黄色均匀覆盖。
14.优选的,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分别套接连接有两个中空圆柱体形状的磁铁;
15.所述支架以及上板均为铁质,所述连接绳通过其两端的磁铁分别吸附于支架与上板上。
16.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左侧面开设有竖向的凹槽,凹槽开设于所述支架左侧后端;
17.所述上板的左侧安装有螺栓,螺栓贯穿所述支架的左侧凹槽设置,所述支架的左
侧安装有蝶形螺母,蝶形螺母套接于上板左侧的螺栓外侧,通过蝶形螺母固定所述上板。
18.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内部底侧面以及上板的下端面均印刷有七排乘七列的圆形标记;
19.所述支架与上板上的圆形标记上下对应。
20.优选的,所述上板的下端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高度与连接绳端部磁铁块的高度相同。
21.优选的,所述连接绳的数量为49条,所述连接绳上设置有七段等距设置的区域,所述连接绳上分别印刷有绿色、蓝色、黑色、白色、紫色、粉色、黄色等颜色,其相邻的两段区域颜色均不相同。
22.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为敞开设置,所述底座的四周侧壁均设置有台阶,所述支架嵌入设置于底座侧壁的台阶中。
23.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内部左侧面以及内部后侧面均经过磨砂处理。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1、该种数学思维训练的数学教具,通过设置有连接绳,连接绳上等分设置有不同颜色标记的区域,通过计算连接绳上的颜色数量,即可直观的计算出连接绳的长度,学生的目光也更易被集中到连接绳上,有利于教师的授课。
26.2、其次,该种数学思维训练的数学教具,通过设置有支架,支架为箱式结构,具有左侧面、后侧面以及底侧面,教师授课时,支架的左侧面以及后侧面均可作为背景,使得其具有主视图以及右视图的效果,教师只需转动装置整体90度即可切换视角,从而便于展示斜棱锥,无需改动连接绳的位置,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板底面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支架1、上板2、底座3、连接绳4。
具体实施方式
32.请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33.实施例1:一种数学思维训练的数学教具,包括支架1、上板2 与底座3,还包括连接绳4;
34.上板2嵌入设置于支架1的内部,上板2与支架1构成一个长方体,上板2平行地面设置,上板2与支架1共同完成三维空间的模拟;
35.底座3套接于支架1的底部,底座3的底部为粗糙设置,具有防滑效果;
36.连接绳4连接于上板2与支架1之间,用于模拟立体几何中的棱线;
37.通过连接绳4连接于底座3以及上板2上,底座3可用于模拟长方体中的上端面,底座3用于模拟长方体图形中的下端面,四条连接绳4分别为长方体的四周,实际使用时,也能根据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灵活组合及变换。
38.实施例2:参考说明书附图2-4可得知,实施例2与实施1的不同在于:支架1为具有左侧面、后侧面以及底侧面的箱式结构;
39.支架1的内侧左侧壁以及内部后侧壁分别被红色与黄色均匀覆盖;
40.支架1内侧的左侧壁以及后侧壁均为演示过程中,连接绳4的背景,通过鲜艳的颜色,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1.同时,支架1具有两个背景,对于斜棱锥来说,其具有主视图以及右视图两个视角,于两个视角进行切换时,教师只需转动装置整体 90度即可,无需拆卸连接绳4,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效率被有效提高,教师授课更加连贯,使用更加简便。
42.连接绳4的两端分别套接有两个中空圆柱体形状的磁铁;
43.支架1以及上板2均为铁质,连接绳4通过其两端的磁铁分别吸附于支架1与上板2上;
44.通过磁铁的磁性,使连接绳4能够稳定的固定于支架1以及上板 2上,同时磁铁套接于连接绳4上,磁铁与连接绳4外侧相对运动,以改变连接绳4的长度,磁铁吸附于上板2上时的压力,即可对连接绳4进行固定。
45.支架1的左侧面开设有竖向的凹槽,凹槽开设于支架1左侧后端;
46.上板2的左侧安装有螺栓,螺栓贯穿支架1的左侧凹槽设置,支架1的左侧安装有蝶形螺母,蝶形螺母套接于上板2左侧的螺栓外侧,通过蝶形螺母固定上板2;
47.蝶形螺母的拆卸以及组装徒手即可完成,教师无需借助外部工具,通过调整蝶形螺母相对于支架1的位置,即可滑动上板2,调整上板2相对于支架1的位置,便于教师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调整,灵活度高,使用更加方便。
48.支架1的内部底侧面以及上板2的下端面均印刷有七排乘七列的圆形标记;
49.支架1与上板2上的圆形标记上下对应,教师可通过粉笔在指定的圆形标记上连线,构成立体几何体的棱,将圆形标记设计为矩形阵列能够便于教师快速找到直线以及斜线,便于学生计算。
50.上板2的下端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高度与连接绳4端部磁铁块的高度相同;
51.连接绳4贴合有上板2上时,连接绳4上的磁铁块嵌入上板2底部的凹槽当中,能够避免磁铁块干扰学生的观察。
52.连接绳4的数量为49条,连接绳4上设置有七段等距设置的区域,连接绳4上分别印刷有绿色、蓝色、黑色、白色、紫色、粉色、黄色等颜色,其相邻的两段区域颜色均不相同,通过等分标记连接绳 4的长度,不论连接绳4处于垂直支架1或者倾斜支架1的状态,通过记录连接绳4上的颜色即可直观的了解该棱的长度;
53.学生上课时目光更加容易被吸引到彩色的连接绳4上,更利于教师的授课。
54.底座3的上端面为敞开设置,底座3的四周侧壁均设置有台阶,支架1嵌入设置于底座3侧壁的台阶中;
55.底座3上的凹槽用于收纳连接绳4,教师将支架1向上抬起即可将底座3内收纳的物品暴露出,同时底座3也更好的保障了支架1的稳定性。
56.支架1的内部左侧面以及内部后侧面均经过磨砂处理;
57.磨砂处理使得支架1的表面保持粗糙,有利于减少镜面反射,避免强光反射至学生的眼睛,保护学生的视力,同时漫反射便于学生观察。
58.教师使用粉笔即可于底座3正面书写授课的重点以及问题的提示,激发学生的思维,便于授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