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平衡测试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3727发布日期:2022-04-14 22:1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平衡测试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化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化平衡测试训练系统。


背景技术:

2.智能化是指事物在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属性,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就是一种智能化的事物,它将传感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融为一体,从而能动地满足人的出行需求,它之所以是能动的,是因为它不像传统的汽车,需要被动的人为操作驾驶。
3.但是目前使用的平衡装置在进行操作时不便于进行调节,给工作人员增加了其工作量,使其操作不便,降低了其实用性,且在进行操作时,对其人员安全防护效果不佳,使其容易出现危险的隐患出现,影响到其使用效果,降低了其使用效率的问题。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智能化平衡测试训练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调节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化平衡测试训练系统。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平衡测试训练系统,包括主体、调节机构、训练器、显示屏、防护壳、第一合页、支撑杆、螺帽、电动升降套杆、底座、压力板、转动盘、底盘、固定座、固定螺栓,所述训练器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所述训练器的外壁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外壁一侧设置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合页,所述第一合页的下方一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方一侧设置有螺帽,所述螺帽的一侧设置有电动升降套杆,所述电动升降套杆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压力板,所述压力板的下方一侧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底盘,所述底盘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
7.优选的,所述防护壳通过第一合页与显示屏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一合页以防护壳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通过螺帽与训练器螺纹连接,且螺帽以支撑杆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通过电动升降套杆与底座构成升降结构,且电动升降套杆以支撑杆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10.优选的,所述压力板通过转动盘与底盘构成旋转结构,且转动盘在底盘的上方呈等间距分布。
11.优选的,所述固定座通过固定螺栓与训练器螺纹连接,且固定座在训练器的下方外壁呈等间距分布。
12.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检修板,且检修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合页,且检修
板通过第二合页与主体构成旋转结构,且检修板的尺寸小于主体的尺寸。
13.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储物槽,且储物槽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一侧设置有滑槽,且储物槽通过滑块与主体构成滑动结构,且滑块以储物槽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机构、训练器、显示屏、防护壳、第一合页、支撑杆、螺帽、电动升降套杆、底座、压力板、转动盘、底盘、固定座、固定螺栓,加强了其防护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其密封效果,增加了机械的安全性,提高了其安全意识,可便于调节不同的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员,加强了其实用性,便于调节不同角度,使其提高多功能效果,加强其固定性,使其更加稳定,使用时,首先将机器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放置固定座上,拧转其固定螺栓进行贯穿固定安装,再将其防护壳向下一侧转动与其显示屏进行闭合,其次将支撑杆放置训练器的两侧,拧转其螺帽进行贯穿固定,此时发动电动升降套杆,升至合适的高度便于人员进行手扶,脚踩其压力板,向一侧进行转动,压力板通过转动盘在其底盘上进行转动;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检修板与第二合页,便于对其进行检修,使其操作便利,二次使用更加流畅,同时可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使用时,向一侧转动检修板,检修板通过第二合页向一侧转动打开。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实施例的调节机构示意图;
20.图3为实施例的检修板与第二合页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实施例的储物槽、滑块与滑槽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23.图中:1、主体;2、调节机构;201、训练器;202、显示屏;203、防护壳;204、第一合页;205、支撑杆;206、螺帽;207、电动升降套杆;208、底座;209、压力板;210、转动盘;211、底盘;212、固定座;213、固定螺栓;3、检修板;4、第二合页;5、储物槽;6、滑块;7、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智能化平衡测试训练系统,包括主体1、调节机构2、训练器
201、显示屏202、防护壳203、第一合页204、支撑杆205、螺帽206、电动升降套杆207、底座208、压力板209、转动盘210、底盘211、固定座212、固定螺栓213,训练器201设置在主体1的一侧,训练器201的外壁一侧设置有显示屏202,显示屏202的外壁一侧设置有防护壳203,防护壳20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合页204,第一合页204的下方一侧设置有支撑杆 205,支撑杆205的下方一侧设置有螺帽206,螺帽206的一侧设置有电动升降套杆207,电动升降套杆207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底座208,底座208的一侧设置有压力板209,压力板209的下方一侧设置有转动盘210,转动盘210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底盘211,底盘211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固定座212,固定座212 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213。
27.通过调节机构2、训练器201、显示屏202、防护壳203、第一合页204、支撑杆205、螺帽206、电动升降套杆207、底座208、压力板209、转动盘 210、底盘211、固定座212、固定螺栓213,加强了其防护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其密封效果,增加了机械的安全性,提高了其安全意识,可便于调节不同的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员,加强了其实用性,便于调节不同角度,使其提高多功能效果,加强其固定性,使其更加稳定,使用时,首先将机器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放置固定座212上,拧转其固定螺栓213进行贯穿固定安装,再将其防护壳203向下一侧转动与其显示屏202进行闭合,其次将支撑杆205放置训练器201的两侧,拧转其螺帽206进行贯穿固定,此时发动电动升降套杆207,升至合适的高度便于人员进行手扶,脚踩其压力板209,向一侧进行转动,压力板209通过转动盘210在其底盘211上进行转动。
28.本实施例中,防护壳203通过第一合页204与显示屏202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一合页204以防护壳20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加强其防护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
29.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05通过螺帽206与训练器201螺纹连接,且螺帽 206以支撑杆205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便于进行扶持,且为弧形,便于人员进行手扶。
30.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05通过电动升降套杆207与底座208构成升降结构,且电动升降套杆207以支撑杆205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可便于调节不同的高度,加强了其实用性。
31.本实施例中,压力板209通过转动盘210与底盘211构成旋转结构,且转动盘210在底盘211的上方呈等间距分布,便于进行不同方向旋转,使其增加锻炼康复能力。
32.本实施例中,固定座212通过固定螺栓213与训练器201螺纹连接,且固定座212在训练器201的下方外壁呈等间距分布,对其进行固定,增加其固定效果。
33.本实施例中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检修板3,且检修板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合页4,且检修板3通过第二合页4与主体1构成旋转结构,且检修板3的尺寸小于主体1的尺寸,可有效对其进行检修,使其操作简便,便于二次使用。
34.本实施例中,主体1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储物槽5,且储物槽5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6,且滑块6的一侧设置有滑槽7,且储物槽5通过滑块6与主体1 构成滑动结构,且滑块6以储物槽5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可有效储存物品,增加其多功能效果。
35.工作时,首先将机器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放置固定座212上,拧转其固定螺栓213进行贯穿固定安装,再将其防护壳203向下一侧转动与其显示屏202 进行闭合,其次将支撑杆205放置训练器201的两侧,拧转其螺帽206进行贯穿固定,此时发动电动升降套杆207,升至合适的高度便于人员进行手扶,脚踩其压力板209,向一侧进行转动,压力板209通过转动盘210在其底盘 211上进行转动,使用完毕后,向外一侧拉动储物槽5,储物槽5通过两侧的滑块6向外滑动打开,取出物品,向外一侧转动检修板3,检修板3通过第二合页4向一侧转动打
开,对其内部进行检修,其中;电动升降套杆207的型号为ys-nz100-12a,这就是一种智能化平衡测试训练系统的工作原理。
3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