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合一场所火灾复原用多维联动集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46933发布日期:2022-05-07 16:3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合一场所火灾复原用多维联动集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灾复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合一场所火灾复原用多维联动集控装置。


背景技术:

2.火灾复原是为了分析火灾事故,分为虚拟和仿真两种不同类型的系统,虚拟复原是计算机仿真系统,训练系统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将火灾现场在计算机中逼真三维再现,仿真系统是真实模拟火灾现场,通过等比例缩小模型,给予受训人员更加接近火灾现场的切身感受,使受训人员尽快从心理、知觉等方面适应和熟悉火灾现场状况,为以后参加真实的灭火救援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但是,现有的场所火灾复原用多维联动集控装置还存在着火灾复原后的烟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对火灾复原时不能模拟出风量大小对火灾的影响和不能调节风扇的出风位置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多合一场所火灾复原用多维联动集控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合一场所火灾复原用多维联动集控装置,其中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多合一场所火灾复原用多维联动集控装置,包括中空支撑座,透明防火防护罩,顶部盖板,烟气过滤架结构,排气风机,水平旋转架结构,垂直连接杆,角度调节架结构,空气流动模拟风扇,小型摄像头,控制电路板,风扇调控旋钮,场所复原模型,窗户模拟孔和大门预留口,所述的透明防火防护罩螺钉连接在中空支撑座的上部;所述的顶部盖板螺钉连接在透明防火防护罩的上部;所述的烟气过滤架结构安装在顶部盖板的上部;所述的排气风机分别镶嵌在顶部盖板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水平旋转架结构安装在顶部盖板的下部;所述的垂直连接杆分别设置在水平旋转架结构的下部左右两侧;所述的角度调节架结构设置在垂直连接杆的下部;所述的空气流动模拟风扇安装在角度调节架结构远离垂直连接杆的一侧;所述的小型摄像头分别螺纹连接在透明防火防护罩内侧下部的四周位置;所述的控制电路板螺钉连接在中空支撑座的内部左侧;所述的风扇调控旋钮分别焊接在控制电路板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场所复原模型放置在中空支撑座的上部;所述的窗户模拟孔和大门预留口分别开设在场所复原模型的内侧。
7.优选的,所述的风扇调控旋钮设置有两个,并且风扇调控旋钮的前端贯穿中空支撑座的前端左侧。
8.优选的,所述的垂直连接杆分别设置在场所复原模型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空气流动模拟风扇分别设置在场所复原模型的左右两侧。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顶部密封壳和密封凹槽的设置,密封凹槽的内侧盛有清
水,有利于对清水进行盛放,通过密封凹槽内侧的清水对火灾模拟时产生的烟气进行过滤,从而对烟气进行净化后排放,防止烟气直接排入空气中,对模拟环境造成污染。
1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网板和活性炭吸附垫的设置,有利于通过支撑网板对活性炭吸附垫进行支撑,并且支撑网板可以对烟气进行再次过滤,最后通过活性炭吸附垫对烟气内侧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从而提高该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效果。
12.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排气风机、连通凹槽和通气孔的设置,有利于通过排气风机将烟气送入连通凹槽的内侧,并且通气孔对烟气进行导向,同时通气孔可以防止密封凹槽内侧的清水流出。
13.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限位挡环和锁紧螺母的设置,有利于通过限位挡环和锁紧螺母之间的挤压力对,对旋转套环进行固定,防止该装置在使用时,旋转套环在螺纹锁紧柱的外侧出线自行旋转,影响该装置的正常模拟效果。
14.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向支撑杆、移动滑管和橡胶防滑套的设置,有利于通过移动滑管调节垂直连接杆在横向支撑杆外侧的横向位置,从而调整垂直连接杆的水平位置,可以增加该装置的使用功能。
15.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螺纹锁紧柱和旋转套环的设置,有利于通过旋转套环和螺纹锁紧柱之间的正常转动,对横向支撑杆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横向支撑杆调节垂直连接杆的角度,使其模拟不同位置的风向。
16.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垂直连接管、固定螺栓和垂直连接杆的设置,有利于通过调节垂直连接管在垂直连接杆外侧的位置,对空气流动模拟风扇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模拟火灾现场的风向与空气流动情况。
17.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向螺纹杆、锁紧挡板、中空固定壳和固定螺母的设置,有利于通过锁紧挡板和固定螺母之间的挤压力,对空气流动模拟风扇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配合水平旋转架结构,增加空气流动模拟风扇的可调位置。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烟气过滤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旋转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节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
23.1、中空支撑座;2、透明防火防护罩;3、顶部盖板;4、烟气过滤架结构;41、顶部密封壳;42、密封凹槽;43、支撑网板;44、活性炭吸附垫;45、连通凹槽;46、通气孔;5、排气风机;6、水平旋转架结构;61、螺纹锁紧柱;62、限位挡环;63、旋转套环;64、锁紧螺母;65、横向支撑杆;66、移动滑管;67、橡胶防滑套;7、垂直连接杆;8、角度调节架结构;81、垂直连接管;82、固定螺栓;83、横向螺纹杆;84、锁紧挡板;85、中空固定壳;86、固定螺母;9、空气流动模拟风扇;10、小型摄像头;11、控制电路板;12、风扇调控旋钮;13、场所复原模型;14、窗户模拟孔;15、大门预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5.实施例:
26.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多合一场所火灾复原用多维联动集控装置,包括中空支撑座1,透明防火防护罩2,顶部盖板3,烟气过滤架结构4,排气风机5,水平旋转架结构6,垂直连接杆7,角度调节架结构8,空气流动模拟风扇9,小型摄像头10,控制电路板11,风扇调控旋钮12,场所复原模型13,窗户模拟孔14和大门预留口15,所述的透明防火防护罩2螺钉连接在中空支撑座1的上部;所述的顶部盖板3螺钉连接在透明防火防护罩2的上部;所述的烟气过滤架结构4安装在顶部盖板3的上部;所述的排气风机5分别镶嵌在顶部盖板3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水平旋转架结构6安装在顶部盖板3的下部;所述的垂直连接杆7分别设置在水平旋转架结构6的下部左右两侧;所述的角度调节架结构8设置在垂直连接杆7的下部;所述的空气流动模拟风扇9安装在角度调节架结构8远离垂直连接杆7的一侧;所述的小型摄像头10分别螺纹连接在透明防火防护罩2内侧下部的四周位置;所述的控制电路板11螺钉连接在中空支撑座1的内部左侧;所述的风扇调控旋钮12分别焊接在控制电路板11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场所复原模型13放置在中空支撑座1的上部;所述的窗户模拟孔14和大门预留口15分别开设在场所复原模型13的内侧;所述的烟气过滤架结构4包括顶部密封壳41,密封凹槽42,支撑网板43,活性炭吸附垫44,连通凹槽45和通气孔46,所述的密封凹槽42开设在顶部密封壳41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网板43和活性炭吸附垫44分别设置在密封凹槽42的内侧;所述的连通凹槽45分别开设在顶部密封壳41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通气孔46设置在密封凹槽42和连通凹槽45之间;拧松固定螺栓82,调节垂直连接管81在垂直连接杆7外侧的高度,对空气流动模拟风扇9的高度进行调节,然后调节空气流动模拟风扇9的倾斜角度,拧紧固定螺母86,固定中空固定壳85的位置。
27.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水平旋转架结构6包括螺纹锁紧柱61,限位挡环62,旋转套环63,锁紧螺母64,横向支撑杆65,移动滑管66和橡胶防滑套67,所述的限位挡环62一体化设置在螺纹锁紧柱61的外侧上部;所述的旋转套环63套接在螺纹锁紧柱61的外侧;所述的锁紧螺母64螺纹连接在螺纹锁紧柱61的外侧下部;所述的横向支撑杆65一体化设置在旋转套环63远离螺纹锁紧柱61的一侧;所述的移动滑管66套接在横向支撑杆65的外侧;所述的橡胶防滑套67胶接在移动滑管66的内侧;拧松锁紧螺母64,通过旋转套环63调整横向支撑杆65的倾斜角度,然后调节移动滑管66在横向支撑杆65外侧的横向位置,从而调节空气流动模拟风扇9与场所复原模型13之间的距离。
28.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角度调节架结构8包括垂直连接管81,固定螺栓82,横向螺纹杆83,锁紧挡板84,中空固定壳85和固定螺母86,所述的固定螺栓82螺纹连接在垂直连接管81的左侧;所述的横向螺纹杆83焊接在垂直连接管81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锁紧挡板84螺栓连接在横向螺纹杆83的右侧;所述的中空固定壳85套接在横向螺纹杆83的外部右侧;所述的固定螺母86螺纹连接在横向螺纹杆83的外侧;通气孔46将连通凹槽45内侧的烟气送入密封凹槽42的内侧,经过清水的过滤后,再经过支撑网板43的过滤和活性炭吸附垫44的吸附后排入空气中。
29.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风扇调控旋钮12设置有两个,并且风扇调控旋钮12的前端贯穿中空支撑座1的前端左侧,通过风扇调控旋钮12调整空气流动模拟风扇9的速
度。
30.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垂直连接杆7分别设置在场所复原模型13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空气流动模拟风扇9分别设置在场所复原模型13的左右两侧,对火灾现场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模拟。
31.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顶部密封壳41螺栓连接在顶部盖板3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排气风机5的上部插接在连通凹槽45的内侧下部,对火灾模拟时产生的烟气进行排除。
32.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通气孔46一端与连通凹槽45的内侧上部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密封凹槽42内侧下部的左右两侧连通,对烟气进行导向,并且防止清水流出。
33.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垫44设置在支撑网板43的上部,所述的支撑网板43螺钉连接在顶部密封壳41的内侧,提高该装置的烟气净化效果。
34.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螺纹锁紧柱61的上部一体化设置在顶部盖板3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锁紧螺母64设置在旋转套环63的下部,通过锁紧螺母64对旋转套环63的位置进行固定。
35.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旋转套环63和横向支撑杆65分别设置有两个,并且横向支撑杆65分别位于螺纹锁紧柱61的左右两侧,通过旋转套环63调整空气流动模拟风扇9的水平角度。
36.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垂直连接杆7的上部一体化设置在移动滑管66的下部,所述的橡胶防滑套67设置在移动滑管66和横向支撑杆65之间。
37.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垂直连接管81套接在垂直连接杆7的外侧,所述的固定螺栓82螺纹连接在垂直连接管81和垂直连接杆7的连接处,对空气流动模拟风扇9的位置进行高度调节。
38.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锁紧挡板84插接在中空固定壳85的内侧,所述的固定螺母86设置在中空固定壳85的左侧。
39.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横向螺纹杆83的右侧贯穿中空固定壳85的内侧,所述的中空固定壳85螺钉连接在空气流动模拟风扇9的外侧。
40.工作原理
4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场所复原模型13放置在中空支撑座1的上部,根据所需要的风向,拧松锁紧螺母64,通过旋转套环63调整横向支撑杆65的倾斜角度,然后调节移动滑管66在横向支撑杆65外侧的横向位置,从而调节空气流动模拟风扇9与场所复原模型13之间的距离,拧松固定螺栓82,调节垂直连接管81在垂直连接杆7外侧的高度,对空气流动模拟风扇9的高度进行调节,然后调节空气流动模拟风扇9的倾斜角度,拧紧固定螺母86,固定中空固定壳85的位置,打开排气风机5,将火灾产生的烟气送入连通凹槽45的内侧,通过通气孔46将连通凹槽45内侧的烟气送入密封凹槽42的内侧,经过清水的过滤后,再经过支撑网板43的过滤和活性炭吸附垫44的吸附后排入空气中,防止工作人员吸入大量烟气。
42.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