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51087发布日期:2022-05-07 18:25阅读:74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柔性显示面板因具有轻薄、可弯折、美观等特点,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显示终端中有大规模的应用。
3.目前,采用去偏光片技术制作的柔性显示面板中由于未设置偏光片以垫高保护膜,导致形成于保护膜边缘的胶水层大面积接触于保护膜的侧面,尤其在进行外形切割后,加剧了保护膜和胶水层的熔接作用,导致后期撕除保护膜时会带动撕扯胶水层甚至位于胶水层底部的膜层,造成柔性显示面板的损伤甚至报废,降低了柔性显示面板量产的良率。
4.因此,现有的柔性显示面板因上述问题造成量产的良率较低,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解决了现有的因形成于保护膜边缘的胶水层大面积接触于保护膜的侧面,而导致后期撕除保护膜时会带动撕扯胶水层甚至位于胶水层底部的膜层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7.面板层,所述面板层包括第一部、第二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的第三部,所述第三部呈弯曲状;
8.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第三部上;
9.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面板层远离所述保护层的一侧,所述支撑层包括与所述第一部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
10.盖板层,所述盖板层位于所述第一部上,所述盖板层包括形成为所述盖板层的边缘的油墨层;
11.其中,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层的中部的厚度,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位于所述第一部靠近所述第三部的一侧和所述油墨层的内边界之间。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60微米。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边缘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层的中部的厚度。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自所述第三部上延伸至所述第一部上,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部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的间距等于或者大于0.45毫米。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部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的间距等于或者小于0.6毫米。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自所述第三部上延伸至所述第二部上,所述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部远离所述第一部的一侧的间距等于或者大于0.45毫米。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中各处的厚度等于或者大于30微米,并且等于或者小于100微米。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19.粘贴层,所述粘贴层位于所述盖板层和所述第一部之间,所述粘贴层用于将所述盖板层固定于所述第一部上,所述粘贴层和所述保护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粘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的厚度。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部。
2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部和如上文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部和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22.本发明提供了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包括:面板层,所述面板层包括第一部、第二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的第三部,所述第三部呈弯曲状;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第三部上;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面板层远离所述保护层的一侧,所述支撑层包括与所述第一部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盖板层,所述盖板层位于所述第一部上,所述盖板层包括形成为所述盖板层的边缘的油墨层;其中,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层的中部的厚度,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位于所述第一部靠近所述第三部的一侧和所述油墨层的内边界之间。结合毛细作用原理可知,本发明中的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层的中部的厚度,可以保证在制作所述保护层的过程中,所述保护层的组成材料与可撕除膜层之间预留的预设间距,可以实现最终形成的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不会过多地接触甚至不会接触所述可撕除膜层,以至于降低了在撕除所述可撕除膜层时带动撕扯所述保护层的风险,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量产的良率。
附图说明
23.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27.图4为现有的显示面板制作的场景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30.图7为采用偏光片技术制作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33.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提供的仅仅是和本发明关系比较密切的结构,省略了一些与发明关系不大的细节,目的在于简化附图,使发明点一目了然,而不是表明实际中装置就是和附图一模一样,不作为实际中装置的限制。
34.本发明提供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以及以下实施例的组合。
3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面板层10,所述面板层10包括第一部101、第二部10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101和所述第二部102的第三部103,所述第三部103呈弯曲状;保护层20,所述保护层20位于所述第三部103上;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面板层远离所述保护层的一侧,所述支撑层包括与所述第一部101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601;盖板层,所述盖板层位于所述第一部101上,所述盖板层包括形成为所述盖板层的边缘的油墨层;其中,所述保护20层靠近所述第一部101的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层20的中部的厚度,所述保护层20靠近所述第一部101的一侧位于所述第一部101靠近所述第三部103的一侧和所述油墨层的内边界之间。
36.具体的,第三部103的横截面可以呈半圆形或者u形,半圆形或者u形的一端可以连接至第一部101,半圆形或者u形的另一端可以连接至第二部102,即第一部101和第二部102可以靠近第三部103的开口而设置,第二部102通过呈半圆形或者u形的第三部103以和第一部101相对设置。进一步的,第三部103的硬度可以小于第一部101的硬度、第二部102的硬度以实现弯曲状的形态。其中,所述第一部101中可以设有显示区01,且显示区01可以由油墨层的内边界限定的封闭区域构成,即画面显示可以在由油墨层的内边界限定的封闭区域内进行。
3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可以采用去偏光技术形成,面板层10可以包括衬底层、位于衬底层上的电路层、位于电路层上的发光层、位于发光层上的封装层、位于封装层上的触控层、位于所述触控层上的彩膜层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层上的平坦层。其中,衬底层的组成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电路层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以及连接于多个薄膜晶体管的多条线路,多条线路可以自第一部101经过第三部103延伸至第二部102,再通过第二部102以被加载电信号;特别的,彩膜层可以包括与发光层中的多个发光部一一对应的多个滤光部、位于相邻量滤光部之间的遮光部,每一发光部发出的光线可以经由对应的滤光部以呈现对应颜色的光线。进一步的,衬底层可以形成为第一部101、第三部103和第二部102,发光层、封装层和触控层可以位于第一部101中的显示区01,以实现画面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发光层、封装层和触控层应该避免延伸以形成第二部102,以避免跟随第二
部102的弯曲而发生脱落或者分离;当然,触控层还可以位于封装层靠近发光层的一侧。其中,第一部101靠近第三部103的部分、第三部103和第二部102形成为非显示区02。
38.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电性连接至第二部102的柔性电路板70,柔性电路板70连接至第二部102远离第三部103的一侧。具体的,柔性电路板70可以包括多个端子部,第二部102可以包括与多个端子部一一对应的多个引脚部,每一引脚部电性连接至对应的端子部;其中,多个引脚部可以通过压合电性连接于多个端子部,多个端子部在第二部102上的投影可以重叠于多个引脚部。再进一步的,第二部102还可以包括位于多个引脚部远离多个端子部的一侧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于多个引脚部。具体的,第一电信号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70中的多个端子部电性连接至第二部102中的多个引脚部,以加载至驱动电路,并经由经过驱动电路生成对应的第二电信号,再通过多条线路传输至多个薄膜晶体管或者其它的器件,以控制发光层发光,从而进行画面显示。
39.对比图7和图4,其中图7为采用偏光片技术制作的显示面板,图4为采用去偏光片技术制作的显示面板。需要注意的是,如图7所示,在采用偏光片技术制作的显示面板中,偏光片90的厚度可以为150微米,保护层20的厚度可以为60微米至100微米,因此保护层20的上表面低于偏光片90的上表面,即使保护层20在形成过程中接触于偏光片90,由于偏光片90的存在,保护层20接触于位于偏光片90上的可撕除膜层30的概率也较小,即使接触,保护层20接触于可撕除膜层30的厚度也小于20微米,后期撕除可撕除膜层30也不会发生异常。
40.需要注意的是,如图4所示,在采用去偏光片技术制作的显示面板中,在制作显示面板100的过程中,形成保护层20之前会在第一部101上通过但不限于贴附的方式形成可撕除膜层30,并且在保护层20以及进行完绑定等操作后会撕除可撕除膜层30,以在面板层10上形成盖板层,其中可撕除膜层30可以在进行绑定等操作的过程中保护第一部101中的膜层以避免刮伤。然而,根据毛细作用的定义,由于液体表面对固体表面的吸引力,毛细插入浸润液体中,管内液面上升,高于管外液面,毛细管插入不浸润液体中,管内液体下降,低于管外液面。结合上文论述,保护层20的组成材料对于位于第一部101上的可撕除膜层30而言为浸润液体,因此在制作保护层20的过程中,若保护层20的组成材料与可撕除膜层30的间距过小会因为毛细作用而较大面积地吸附至可撕除膜层30靠近保护层20的一侧,呈现为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最大,而远离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最小,在后期撕除可撕除膜层30时会带动撕扯保护层20而丧失保护层20的保护作用甚至会伤及面板层10。
41.可以理解的,如图1和图2所示,结合本实施例中形成的保护层20的形状和上文论述,由于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小于保护层20的中部的厚度,即可以认为在制作显示面板100的过程中,保护层20与可撕除膜层30之间未发生毛细作用,使得保护层20未接触于可撕除膜层30,因此可以在后期撕除可撕除膜层30时降低了带动撕扯保护层20而丧失保护层20的保护作用甚至会伤及面板层10的风险,提高了显示面板100量产的良率。具体的,一方面,在形成保护层20的过程中,可以合理设置保护层20的组成材料与可撕除膜层30的间距,如图5所示,使得最终成型的保护层20与可撕除膜层30之间具有预设间距s1,从而避免如图4所示的毛细现象;另一方面,保护层20靠近第一部101的一侧位于第一部101靠近第三部103的一侧和油墨层的内边界之间,即保护层20还可以覆盖第一部101中靠近第三部103的部分,使得保护层20在覆盖包含于第二部102的驱动电路的同时,还可以覆盖包含于第二部102、第一部101且电性连接至位于显示区01中的薄膜晶体管或者其它器件的线
路,以保护驱动电路和线路,同时也可以降低保护层20接触于位于显示区01中的膜层而造成显示异常的风险。其中,本实施例对保护层20的中部凸起的程度不做限定。
42.其中,如图5所示,预设间距s1可以理解在最后一次加入的保护层20的组成材料后,保护层20的组成材料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与可撕除膜层30的远离显示区01的一侧的间距,根据上文分析,预设间距s1可以至少根据保护层20的组成材料和用量、可撕除膜层30的组成材料以及面板层10的组成材料而确定,以确保最终呈现为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小于保护层20的中部的厚度,例如,预设间距s1可以为0.1毫米。
4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保护层20靠近所述第一部101的一侧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60微米,即所述保护层20靠近所述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60微米。结合上文论述,如图5所示,在制作显示面板100的过程中,可撕除膜层30具有一定的厚度,本实施例在“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小于保护层20的中部的厚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可撕除膜层30的厚度,限定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60微米。可以理解的,可撕除膜层30的厚度可以为90微米至150微米,即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大致可以小于可撕除膜层30的厚度的2/5至2/3,即本实施例可以实现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远小于可撕除膜层30的厚度,使得保护层20可以实现接触于可撕除膜层30的面积足够小甚至可以为0,从而在后期撕除可撕除膜层30时降低了带动撕扯保护层20而丧失保护层20的保护作用甚至会伤及面板层10的风险,提高了显示面板100量产的良率。
4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保护层20的边缘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层20的中部的厚度。具体的,如图5所示,在制作显示面板100的过程中,由于在保护层20的组成材料与可撕除膜层30之间预留了预设间距s1,而使得最终形成的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不会过多地接触甚至不会接触可撕除膜层30,从而避免如图4所示的毛细现象,由于第二部102远离显示区01的一侧与保护层20远离显示区01的一侧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设置的较远,同理,最终形成的保护层20远离显示区01的一侧也不会出现毛细现象,最终呈现为保护层20的边缘的厚度小于保护层20的中部的厚度,其中,对保护层20的中部相较于保护层20的边缘凸起的程度不做限定,例如保护层20的中部凸起可以呈现凸面且最高点,或者保护层20的中部可以呈现为平面。
4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保护层20自所述第三部103上延伸至所述第一部101上,所述保护层20靠近所述第一部101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部103靠近所述第一部101的一侧的间距等于或者大于0.45毫米,即所述保护层20靠近所述显示区01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部103靠近所述显示区01的一侧的间距s2等于或者大于0.45毫米。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第一部101靠近第三部103的部分、第三部103和第二部102形成为非显示区02,进一步的,结合上文论述,发光层、封装层和触控层可以位于第一部101中的显示区01,以实现画面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电路层中连接于多个薄膜晶体管的多条线路可以自显示区01延伸至非显示区02,即第一部101超出于显示区01之外的部分裸露的多条线路直至延伸至所述第二部102。
46.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保护层20延伸至第一部101,且保护层20靠近所述显示区01的一侧与第三部103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的间距s2等于或者大于0.45毫米,可以使得保护层20覆盖裸露于第一部101超出于显示区01之外的部分中的多条线路,降低裸露
于第一部101超出于显示区01之外的部分中的多条线路损伤或者短路的风险。进一步的,保护层20的组成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胶带、紫外光固化胶,使得保护层20兼顾一定的挺性和柔韧性,而且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层20也可以同时覆盖多条线路位于呈弯曲状的第三部103上的部分以及呈平面状的第一部101上的部分,以避免显示面板100中第三部103所处位置受到的应力和第一部101所处位置受到的应力差异过大,降低了多条线路因受到应力不均匀而断裂的风险。
4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保护层20靠近所述第一部101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部103靠近所述第一部101的一侧的间距等于或者小于0.6毫米,即所述保护层20靠近所述显示区01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部103靠近所述显示区01的一侧的间距s2等于或者小于0.6毫米。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是建立于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小于保护层20的中部的厚度,即在制作显示面板100的过程中,最终形成的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不会发生如图3所示的毛细现象之上,根据上文论述,如图5所示,可撕除膜层30形成于保护层20之前,且去除可撕除膜层30之后形成发光层、封装层和触控层,进一步在触控层上可以形成盖板层。具体的,考虑到盖板层和保护层20的干涉作用,两者之间可以设置间隙h,即在显示面板100的尺寸和间隙h确定后,间距s2的大小可以决定盖板层的尺寸,且用于形成显示区01的发光层和触控层在盖板层上的投影应该位于盖板层的边界之内,即盖板层的尺寸可以决定显示区01的尺寸。综上所述,保护层20靠近所述显示区01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部103靠近所述显示区01的一侧的间距s2可以决定显示区01的面积。
48.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将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与第三部103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的间距s2等于或者小于0.6毫米,可以避免保护层20超出于第三部103过多而占用第一部101上过多的空间,避免形成的发光层和触控层两者与第三部103之间的间距过大而限缩了形成的显示区01的尺寸。因此,本实施例在降低后期撕除可撕除膜层30时带动撕扯保护层20而丧失保护层20的保护作用甚至会伤及面板层10的风险,以提高显示面板100量产的良率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屏占比。
4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保护层20自所述第三部103上延伸至所述第二部102上,所述保护层20远离所述第一部101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部103远离所述第一部101的一侧的间距等于或者大于0.45毫米,即所述保护层20远离所述显示区01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部103远离所述显示区01的一侧的间距s3等于或者大于0.45毫米。具体的,根据上文论述,电路层中连接于多个薄膜晶体管的多条线路可以自显示区01延伸至非显示区02,即第一部101超出于显示区01之外的部分裸露的多条线路直至延伸至所述第二部102,即第二部102中也包括部分线路。
50.同理,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保护层20延伸至第二部102,且保护层20远离所述显示区01的一侧与第三部103远离显示区01的一侧的间距s3等于或者大于0.45毫米,可以使得保护层20覆盖裸露于第二部102中的多条线路,降低裸露于第二部102中的多条线路损伤或者短路的风险。进一步的,同理,采用胶带、紫外光固化胶制作的保护层20可以兼顾一定的挺性和柔韧性,即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层20也可以同时覆盖多条线路位于呈弯曲状的第三部103上的部分以及呈平面状的第二部102上的部分,以避免显示面板100中第三部103所处位置受到的应力和第二部102所处位置受到的应力差异过大,降低了多条线路因受到应力不均匀而断裂的风险。
5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保护层20中各处的厚度等于或者大于30微米,并且小于100微米。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保护层20可以包括保护线路层中延伸至非显示区02中的线路以及兼顾显示面板100中位于第三部103及其附近区域的挺性和柔韧性,并且由上文可知,保护层20中不同位置的厚度可以不同,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限定保护层20中各处的厚度等于或者大于30微米,并且小于100微米,例如,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可以等于30微米,保护层20的中部的厚度可以接近100微米。
52.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层20中各处的厚度的最小值为30微米,可以确保保护层20对多条线路位于非显示区02中的部分的保护作用,进一步的,保护层20中各处的厚度的最大值为100微米,可以避免保护层20的厚度过大而硬度过大,兼顾了保护层20的柔韧性和挺性,同时在俯视视角中,重叠于第三部103的所有膜层作为整体而对应的中性层位于合适的位置。
5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部102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部602。其中,第一支撑部601用于支撑第一部101,第二支撑部602用于支撑第二部102,第一支撑部601的硬度和第二支撑部602的硬度可以大于衬底层的硬度,第一支撑部601的组成材料和第二支撑部602的组成材料可以相同。进一步的,第一支撑部601靠近第二支撑部602的一侧和第二支撑部602靠近第一支撑部601的一侧可以固定设置,结合上文论述,衬底层可以形成为第一部101、第三部103和第二部102,故可以进一步稳固第三部103的形态。
5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粘贴层50,所述粘贴层50位于所述盖板层40和所述第一部101之间,所述粘贴层50用于将所述盖板层40固定于所述第一部101上,所述粘贴层50和所述保护层2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粘贴层50的厚度大于所述保护层20靠近所述第一部101的一侧的厚度,即所述粘贴层50的厚度大于所述保护层20靠近所述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其中,粘贴层50可以呈现为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大于或者等于90%,粘贴层50的组成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光学透明胶,盖板层40的组成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玻璃。
55.可以理解的,考虑到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小于保护层20的中部的厚度,且粘贴层50的硬度较低,本实施例中的粘贴层50和保护层20之间具有间隙,可以避免粘贴层50和保护层20接触而导致粘贴层50的平坦度较低,从而引发的干涉问题;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粘贴层50的厚度大于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可以进一步垫高盖板层40,在竖直方向可以避免盖板层40重叠于保护层20而引发干涉。再进一步的,基于粘贴层50的厚度大于保护层20靠近显示区01的一侧的厚度,在水平方向上,盖板层40可以延伸至重叠于保护层20,以遮挡保护层20,再进一步的,盖板层40还可以延伸以围绕至覆盖保护层20的中部。
56.本发明提供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部和如上文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部和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57.本发明提供了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包括:面板层,所述面板层包括第一部、第二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的第三部,所述第三部呈弯曲状;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第三部上;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面板层远离所述保护层的一侧,所述支撑层包括与所述第一部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盖板层,所述盖板层位于所述第一部上,所
述盖板层包括形成为所述盖板层的边缘的油墨层;其中,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层的中部的厚度,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位于所述第一部靠近所述第三部的一侧和所述油墨层的内边界之间。结合毛细作用原理可知,本发明中的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层的中部的厚度,可以保证在制作所述保护层的过程中,所述保护层的组成材料与可撕除膜层之间预留的预设间距,可以实现最终形成的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不会过多地接触甚至不会接触所述可撕除膜层,以至于降低了在撕除所述可撕除膜层时带动撕扯所述保护层的风险,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量产的良率。
58.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