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8132发布日期:2022-12-02 16:3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车载显示发展迅速。目前,车载显示正朝着全彩、大尺寸以及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利用车载显示装置,可以显示驾驶数据信息、导航地图、互联网信息以及影音娱乐信息等,从而提升用户体验。随着用户需要度的提升,车载大尺寸显示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3.随着汽车内部功能设计的逐渐增加,汽车内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少,基于车内空间的局限性和制约性,更大尺寸的车载显示如何根据车内空间形成多形态化成为首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形成车载显示设备的多形态化。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包括:
6.柔性面板,所述柔性面板具有至少一个弯折区;
7.柔性盖板,盖设于所述柔性面板的上表面,且所述柔性盖板的形状与所述柔性面板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柔性盖板包括沿靠近所述柔性面板的方向上层叠设置的超薄玻璃层、缓冲层、柔性支撑层;
8.支架,设置与所述柔性面板的下表面,且所述支架的形状与所述柔性面板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支架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金属层。
9.可选地,所述支架中各所述金属层之间通过导热胶层固定连接。
10.可选地,所述柔性面板的形状为s形、l形、c形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11.可选地,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上远离所述柔性面板一侧的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通过螺纹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电路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覆晶薄膜、驱动芯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12.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弯曲段和直线段,所述弯曲段具有多个所述弯折区,所述弯曲段通过多个所述弯折区在沿高度方向上分布形成阶梯状。
13.可选地,所述柔性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设置有油墨区;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形状与所述弯曲段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形状与所述直线段的形状相适配。
14.可选地,所述弯曲段固定设置有第一柔性面板,所述第一柔性面板的形状与所述弯曲段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直线段固定设置有第二柔性面板,所述第二柔性面板的形状与所述直线段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柔性面板包括固定在所述弯曲段上的第一电路组件,所述第二柔性面板包括固定在所述直线段上的第二电路组件。
15.可选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隔离柱,所述隔离柱将所述支架分隔为所述弯曲段和所述直线段。
16.可选地,所述弯曲段内固定设置有第三柔性面板,所述第三柔性面板的形状与所述弯曲段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直线段内设置有刚性面板,所述刚性面板的形状与所述直线段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三柔性面板包括固定在所述弯曲段上的第三电路组件,所述刚性面板包括固定在所述直线段上的第四电路组件。
1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以上任一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
18.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具有多种不同的异形结构,适于各种安装环境,可极大的节省了显示装置的空间占比,为其他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空间;可以实现车载弧面显示功能,适用车载终端对于驾驶人员的坐姿观看需求,提高显示效果以及提高车载屏幕安全性能;通过支架还可以实现多个显示面板的组合或者拼接,实现轻量化车载模组结构,可以实现自由选择显示屏尺寸;提高了人机交互便利性、增强了用户视觉体验,也会为后续深度车联网发展、自动驾驶模式车内驾乘更高娱乐信息交互需求提供更大便利。
附图说明
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1.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26.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俯视图;
30.图10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
32.100、柔性面板;200、柔性盖板;300、支架;
33.10、弯折区;20、超薄玻璃层;30、缓冲层;40、柔性支撑层; 50、金属层;60、导热胶层;70、电路组件;80、螺纹装置;90、隔离柱;
34.1、主控电路板;2、粘结层;3、覆晶薄膜;4、驱动芯片;5、基板;6、显示层;7、偏光层;8、oca胶层;
35.11、弯曲段;12、直线段;13、平面区;14、油墨区;
36.21、第一显示区;22、第二显示区;
37.31、第一柔性面板;32、第二柔性面板;33、第一电路组件;34、第二电路组件;
38.41、第三柔性面板;42、刚性面板;43、第三电路组件;44、第四电路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41.目前oled除在手机领域持续发光发热,其柔性特点在车载领域也开始了迅猛的发展。较传统刚性显示(如lcd显示或刚性oled 显示),柔性oled具有可变形的特点,如折叠显示、滑卷显示,大曲面显示及轻量化等诸多优点。
42.本技术中基于车内空间的利用性以及驾驶者的使用需求,研发了一种具备异形结构的车载显示,可以实现柔性显示面板的多形态变化,在该显示组件用于车载显示时,可以为驾驶者提供多形态辅助驾驶体验。
43.请详见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包括:
44.柔性面板100,所述柔性面板100具有至少一个弯折区10;
45.柔性盖板200,盖设于所述柔性面板100的上表面,且所述柔性盖板200的形状与所述柔性面板100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柔性盖板200 包括沿靠近所述柔性面板100的方向上层叠设置的超薄玻璃层20、缓冲层30、柔性支撑层40;
46.支架300,设置与所述柔性面板100的下表面,且所述支架300 的形状与所述柔性面板100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支架300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金属层50。
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面板100包括上表面及下表面。上表面与下表面相背。可以理解,柔性面板100的上表面为显示面,朝向用户。在本技术中高度方向为沿上表面到下表面的方向。长度及宽度为沿显示面上的尺寸,厚度为垂直与显示面上的尺寸。
4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柔性盖板200中超薄玻璃层20、缓冲层30及柔性支撑层40之间通过光学胶固定连接,其中,柔性支撑层40设置在靠近柔性面板100的一侧。所述缓冲层30为高分子材料,所述柔性支撑层40的材料为超薄玻璃、pet、pi中的一种或多种。
49.在具体设置时,超薄玻璃(ultra-thin glass,utg)是指厚度在 0.1mm以下的玻璃。由于其超薄特性,具有优异的可弯折性和高硬度的耐刮擦性。
50.所述柔性支撑层40的材料为utg、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i(polyimide film,聚酰亚胺薄膜)、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中的一种或多种。
51.所述缓冲层30为高分子材料,例如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sep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以聚苯乙烯为末端段,以聚丁二烯加氢得到的乙烯-丁烯共聚物为中间弹性嵌段的线性三嵌共聚物)中一种或几种。
5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柔性盖板200采用复合结构,其中,柔性支撑层40还可以为多个薄膜层的复合结构,这些薄膜叠至的材料可以满足盖板的硬度、耐弯折性等要求。在设置时,超薄玻璃层20 的厚度不小于50μm;支撑层的厚度不小于50μm。
53.在本技术中缓冲层30均可以作为应力释放层,在柔性盖板200 成型过程中,不同层之间会发生错动。应力释放层的作用要求胶材的模量比较低,以提供足够的错动能力释
放应力。
54.本技术中柔性盖板200下面加入柔性支撑,会使得异形结构的柔性盖板200的铅笔硬度降低。通常多层复合的柔性盖板200的硬度会比单层的柔性盖板200硬度下降4~6个等级。另外,柔性支撑还可以提高盖板的加工性能。本技术中柔性支撑优选设置为pet、pi、pet+pi 等材料,在柔性盖板200的仿形过程中,需要对柔性盖板200的复合结构进行拉伸仿形,通过高分子材料可以提高柔性盖板200的仿形能力。
55.本技术中光学胶为oca光学胶。oca光学胶(optically clearadhesive)是将光学亚克力胶做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底层,再各贴合一层离型薄膜(保护膜),是一种无基体材料的双面贴合胶带,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0%以上、胶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
56.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柔性盖板200还可以包括更多层,以满足不同的物理机械性能。例如,在超薄玻璃的上层还可以设置有功能膜层,功能膜层可以与柔性盖板200的表面进行适配,一方面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改善表面特性的作用。例如抗反射功能层、防眩光功能层、保护层等。本技术对此并不限制,在具体应用时,存在柔性盖板200与功能膜层结构的不同组合方式,在不违背本技术构思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以及适用的应用设备进行选择。
5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支架300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金属层50,在图2中示出了两层金属层50复合的示意图,在应用时还可以包括更多层。其中,金属层50的材料可以为铜箔、钢片或者其他材料等。支架300的材料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例如,可以为 5系铝合金、6系铝合金、铜合金等。在具体应用时,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进行选择。
58.其中,所述支架300中各所述金属层50之间通过导热胶层60固定连接。支架300与显示面板之间通过导热胶层60固定连接。通过导热胶层60的设置,可以提高柔性显示模组的导热性能。例如,支架 300上各金属层50的厚度范围为0.15mm~1mm;各导热胶层60的厚度范围为10μm~50μm。
59.所述柔性面板1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板5、显示层6、oca 胶层8、偏光层7、传感器层、触控层等。在本技术中并不限制柔性面板100的发光类型,例如柔性面板100可以为主动发光型显示面板,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显示面板,被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passive matrixoled)显示面板、量子点有机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diodes,qled)显示面板等。
60.在本技术中,所述柔性面板100的形状为s形、l形、c形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柔性面板100上的弯折区10 的形状不同,可以将柔性面板100形成异形结构,例如,s形、l形、c形;根据柔性面板100上弯折区10的数量不同,可以采用多种异形结构的组合。在不同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61.如图1中示出了一种c形的柔性显示模组。参考现有车载终端的的经典尺寸12.8寸,在此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整体形成呈c形,包括两平面区13以及连接两平面区13的弯折区10,两平面区13之间呈夹角设置。其中,弯折区10的倒圆角尺寸(内弯半径r)的范围为600mm≤r≤900mm;其中一主显示区的尺寸l≥240mm;柔性显示模组的高度h介于(2/3,1)*l以达到较为完美的视觉,例如,160mm ≤h≤240mm。
62.如图2中示出了一种s形的柔性显示模组。参考现有车载终端的的经典尺寸12.8寸,在此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整体形成呈s形,包括两平面区13以及连接两平面区13的弯折区10,两平面区13平行设置,弯折区10具有两倒圆角,通过两倒圆角分别与两端的平面区 13连接,其中,弯折区10两端的倒圆角尺寸(内弯半径r)的范围为r≥100mm;两平面区13的尺寸范围l≥160mm,具有较好的视觉显示效果。
63.如图3中示出了一种l形的柔性显示模组。参考现有车载终端的的经典尺寸12.8寸,在此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整体形成呈l形,包括两平面区13以及连接两平面区13的弯折区10,两平面区13之间呈夹角设置,弯折区10较c形结构的倒圆角尺寸较小,减弱倒角处的显示效果。其中,弯折区10的倒圆角尺寸(内弯半径r)的范围为50mm≤r≤100mm;其中一主显示区的尺寸l≥240mm;柔性显示模组的高度h介于(2/3,1)*l以达到较为完美的视觉,例如,160mm ≤h≤240mm。
6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300上远离所述柔性面板100一侧的电路组件70,所述电路组件70包括主控电路板1、覆晶薄膜3、驱动芯片4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其中,主控电路板1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fpc)或者印刷电路板(pcb)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65.例如,在具体设置时,驱动芯片4(ic)和主控电路板1(pcb/fpc) 设置在覆晶薄膜3(cof)上,使得柔性面板100通过覆晶薄膜3(cof) 连接驱动芯片4(ic)及主控电路板1(pcb/fpc),实现柔性显示模组的驱动。电路组件70弯折到柔性面板100背离显示面的一侧固定设置,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设置在支架300远离柔性面板100的一侧,在固定时,可以在驱动芯片4与支架300之间、主控电路板1与支架 300之间通过粘结层2固定连接,例如泡棉胶等。
66.为了提高固定效果,所述电路组件70通过螺纹装置80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300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螺纹装置80可以为螺栓、螺钉等,均可以通过工具拆卸,在增强连接强度的同时不影响二者之间的可拆卸要求。螺纹装置80可以固定设置在支架300上远离柔性面板 100一侧上。
67.例如,在支架300上远离柔性面板100一侧的金属层50上设置有支撑柱,其中,支撑柱上设置有螺纹孔,用于与螺纹装置80配合完成主控电路板1的固定,主控电路板1上设置有用于螺纹装置80通过的通孔,如图6所示。支撑柱还可以调节主控电路板1与支架300之间的安装高度,用于对主控电路板1进行支撑,防止在安装时进行压紧导致器件的损坏,还可以满足散热要求。
6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多种异形结构的柔性显示模组,但作为车载显示装置时,由于车内空间的限制,还可以存在多种异形结构的延伸形式。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阶梯形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可以满足车内空间更复杂的安装形式,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观看视角,提升观看体验。以下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69.实施例一
70.如图7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整体形状为阶梯状,其中,柔性盖板200、柔性面板100、支架300的形状相适配。本实施例中以支架300的形状进行概述。
71.所述支架300包括弯曲段11和直线段12,所述弯曲段11具有多个所述弯折区10,所述弯曲段11通过多个所述弯折区10在沿高度方向上分布形成阶梯状。实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一弯折区1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技术对此并不限制。
72.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适用不同尺寸的柔性显示模组,弯曲段11还可以包括多个平面区13,平面区13之间通过弯折区10过渡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直线段12的延伸方向与弯曲段11的延伸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直线段12与弯曲段11之间同样可以通过弯折区10连接。
7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弯曲段11可以具有多个弯折区10,每个弯折区10的形状可以采用本技术实施例中描述的s形、 l形、c形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74.柔性显示模组上的电路组件70可以设置在直线段12或者弯曲段 11的一端,本技术对此并不限制,视应用场景或者应用器件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设置。电路组件70固定在所述支架300上远离所述柔性面板100一侧,所述电路组件70包括柔性电路板、主控电路板1、覆晶薄膜3、驱动芯片4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75.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弯曲段11设置为阶梯状,可以增加显示面积,同时,可以适用车载终端对于驾驶人员的坐姿观看需求,提高显示效果。另外,通过设置为阶梯状还可以有效利用车内空间,可极大的节省了显示装置的空间占比,提高安装效果。本技术的柔性显示模组还可兼作为汽车中的遮阳板/后视镜等构件,进一步的节省了空间。
76.实施例二
7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阶梯状柔性显示面板的基础上,在柔性显示模组上还可以设置多个显示区。如图8-9所示,例如,所述柔性面板 100包括第一显示区21和第二显示区22,所述第一显示区21的形状与所述弯曲段11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显示区22的形状与所述直线段12的形状相适配。
78.在设置时,通过将柔性显示模组上的多个显示区进行独立的显示功能,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或者通过单独的驱动方式,功能更加多样化。在作为独立的显示功能时,所述第一显示区21和所述第二显示区 22之间设置有油墨区14,通过油墨区14分为多个独立的显示区域。
7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整体形状为阶梯状,其中,柔性盖板200、柔性面板100、支架300的形状相适配。本实施例中以支架300的形状进行概述。
80.所述支架300包括弯曲段11和直线段12,所述弯曲段11具有多个所述弯折区10,所述弯曲段11通过多个所述弯折区10在沿高度方向上分布形成阶梯状。实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一弯折区1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技术对此并不限制。
8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适用不同尺寸的柔性显示模组,弯曲段11还可以包括多个平面区13,平面区13之间通过弯折区10过渡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直线段12的延伸方向与弯曲段11的延伸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直线段12与弯曲段11之间同样可以通过弯折区10连接。每个弯折区10的形状可以采用本技术实施例中描述的s形、l形、c 形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82.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将柔性面板100上的器件层布置为多个显示区域,不同显示区域之间通过油墨区14进行分隔,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形成功能上显示区的划分,不同显示区域之间无需采用物理性分隔,本技术对此并不限制。在划分显示区的同时,柔性盖板200及支架300无需按照显示区域进行分隔,以形成整体阶梯状的柔性显示模组。
8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多个显示区进行独立驱动时,可以对每一显示区域采用独立的电路组件70。第一显示区21上的电路组件70可以设置在弯曲段11对应的支架300的一端,
第二显示区22上的电路组件70可以设置在直线段12对应的支架300的一端。电路组件70固定在所述支架300上远离所述柔性面板100一侧,所述电路组件70包括主控电路板1、覆晶薄膜3、驱动芯片4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84.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弯曲段11设置为阶梯状,可以增加显示面积,并通过设置多个显示区域的方式,可以实现自由选择显示屏尺寸;提高了人机交互便利性、增强了用户视觉体验,也会为后续深度车联网发展、自动驾驶模式车内驾乘更高娱乐信息交互需求提供更大便利。
85.实施例三
86.如图10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上还可以设置多个显示面板并通过同一支架300作为支撑。
8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整体形状为阶梯状,其中,柔性盖板200、柔性面板100、支架300的形状相适配。本实施例中以支架300的形状进行概述。
88.所述支架300包括弯曲段11和直线段12,其中,所述弯曲段11 和所述直线段1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显示面板,本技术中,柔性显示模组上可以设置多个柔性显示面板或者柔性显示面板与刚性显示面板的结合。在不同器件或者应用场景中,可以进行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89.例如,所述弯曲段11固定设置有第一柔性面板31,所述第一柔性面板31的形状与所述弯曲段11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直线段12固定设置有第二柔性面板32,所述第二柔性面板32的形状与所述直线段 12的形状相适配。
90.又如,所述弯曲段11内固定设置有第三柔性面板41,所述第三柔性面板41的形状与所述弯曲段11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直线段12内设置有刚性面板42,所述刚性面板42的形状与所述直线段12的形状相适配。
91.对于第一柔性面板31和第三柔性面板41,所述弯曲段11具有多个所述弯折区10,所述弯曲段11通过多个所述弯折区10在沿高度方向上分布形成阶梯状。实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一弯折区1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技术对此并不限制。
92.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适用不同尺寸的柔性显示模组,弯曲段11还可以包括多个平面区13,平面区13之间通过弯折区10过渡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直线段12的延伸方向与弯曲段11的延伸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直线段12与弯曲段11之间同样可以通过弯折区10连接。
9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弯曲段11可以具有多个弯折区10,每个弯折区10的形状可以采用本技术实施例中描述的s形、 l形、c形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94.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显示面板配置不同的电路组件70。例如,所述第一柔性面板31包括固定在所述弯曲段11上的第一电路组件33,所述第二柔性面板32包括固定在所述直线段12上的第二电路组件 34。所述第三柔性面板41包括固定在所述弯曲段11上的第三电路组件43,所述刚性面板42包括固定在所述直线段12上的第四电路组件 44。
95.第一电路组件33和第三电路组件43可以设置在弯曲段11对应的支架300的一端,第二电路组件34和第四电路组件44可以设置在直线段12对应的支架300的一端。电路组件70固定在所述支架300上远离所述柔性面板100一侧,所述电路组件70包括柔性电路板、主控电路板1、覆晶薄膜3、驱动芯片4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9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多个显示面板可以采用同一支架300固定安装,为了固定多个不同的显示面板,所述支架300上设置有隔离柱90,所述隔离柱90将所述支架300分隔为所述弯曲段11和所述直线段12。
97.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显示面板可以采用一个盖板或者每一显示面板可以采用一个盖板,本技术此对此限制。另外,隔离柱90可以设置为可转动装置,实现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折叠或者展开状态。可以适用车内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车顶、挡风玻璃、中控台、遮阳板以及后视镜;当设置为可折叠状态时,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显示状态。本实施例中,通过柔性盖板200和支架300的设置,可以实现不同的显示方案,满足消费者更高的互交体验。
9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以上任一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本技术对于显示装置的适用不做具体限制,其可以是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显示设备、手机、车载显示、导航、电子书、数码相框、广告灯箱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9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0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0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102.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