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以及粘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55304发布日期:2022-05-17 17:3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以及粘接方法与流程
显示装置以及粘接方法
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17年6月21日、申请号为号201710478821.x、发明名称为“显示装置以及粘接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以及粘接方法。


背景技术:

3.近年来,在智能手机、个人助理装置(pad,personal assistant device)、平板电脑、汽车导航系统等中广泛使用显示装置。在这种显示装置中,谋求尽可能地使显示区域与框体相同尺寸、具有高精细化的要求、缩短从外缘至显示区域的不显示图像的部分的距离这种所谓的窄边框化。
4.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024173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5.根据一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背光源,与所述显示面板重叠设置;以及粘接剂,跨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面以及所述背光源的端面,就所述粘接剂而言,将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面以及所述背光源的端面粘接的粘接面的相反侧的外侧面,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面以及所述背光源的端面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形成为平坦面。
6.根据一实施方式,粘接方法中,在将显示面板的端面和背光源的端面并列的状态下,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源重合;遍及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面、以及所述背光源的端面涂抹粘接剂;使所述粘接剂固化到规定的强度;以及将平坦化部件按压于所述粘接剂的粘接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面以及所述背光源的端面的粘接面的相反面,使所述粘接面的相反侧平坦化。
7.根据一实施方式,粘接方法中,在将显示面板的端面和背光源的端面并列的状态下,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源重合;在以能将粘接剂剥离的方式形成的平坦化部件的平坦面上涂布所述粘接剂;利用所述平坦化部件将所述粘接剂按压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面和所述背光源的端面,使所述粘接剂粘接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面以及所述背光源的端面;使所述粘接剂固化到规定的强度;以及使所述粘接剂从所述平坦化部件剥离。
附图说明
8.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9.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10.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的分解立体图。
11.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背光源的分解立体图。
12.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图。
13.图6a~图6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粘接剂的直涂方式进行的粘接顺序的一
例的图。
14.图7a~图7d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粘接剂的转涂方式进行的粘接顺序的一例的图。
15.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图。
16.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图。
17.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图。
18.图11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20.并且,公开的终归只不过是一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保护发明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附图是为了使说明更加明确,与实际的样式相比,存在示意性地表示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的情况,但终归是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解释。
21.并且,在本发明和各图中,对于与出现过的图中所述的要素相同的要素赋予同一符号,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22.[第一实施方式]
[0023]
首先,同时使用图1、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示出从表面(显示图像的面)侧观察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并且,以下,关于各构成部件,将显示显示装置的图像的一侧(图2的上方)的面作为表面、将表面的相反侧(图2的下方)的面作为背面(背面)进行说明。
[0024]
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10是具备盖板100、粘接部件110、显示面板120、背光源130的透过型的显示装置。
[0025]
盖板100是使四角变圆的矩形状,覆盖作为显示面板120的表面的显示面120a,并保护显示面120a。并且,盖板100在俯视中形成为盖板100的周缘(外缘)比显示面板120的周缘向外侧突出的大小。
[0026]
盖板100使用玻璃板或者透明树脂形成,且具有透过部101、包围透过部101的周围的框状的遮光部102。透过部101是使光透过的区域,其与显示面板120的显示区域120b相对向。遮光部102是将遮挡光的遮光部件102a设置于玻璃板的背面侧而形成的遮光区域。并且,遮光部102也称为显示装置10的边框区域。并且,遮光部件102a也可以形成在玻璃板的表面侧。
[0027]
粘接部件110将盖板100粘接于显示面板120的显示面120a。粘接部件110是透明度高并且具有粘接性(粘结性)的部件,例如,是紫外线固化树脂。粘接部件110在俯视中形成矩形状。
[0028]
显示面板120是显示图像的平板状的显示装置,其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120b、包围显示区域120b的周围的框状的边框区域120c。显示面板120具备通过使来自背光源130的光选择性地透过显示区域120b而将图像显示(形成)于显示面120a的透过显示功能。
[0029]
这里,使用图3对显示面板120进行更具体地说明。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
板的分解立体图。
[0030]
显示面板120是作为显示模式主要与利用大致平行于基板主面的横电场的横电场模式相对应的显示面板。并且,显示面板120也可以由主要与利用大致垂直于基板主面的纵电场的纵电场模式相对应的构成来构成。
[0031]
显示面板120具备上侧基板121、下侧基板122、偏光板123、偏光板124、驱动控制fpc(柔性印刷电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印刷基板)125。
[0032]
上侧基板121和下侧基板122是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上侧基板121是矩形状的平板,对应于像素而形成有(红色)r、绿色(g)、青色(b)的滤色器等。下侧基板122是矩形状的平板,形成有薄膜晶体管等。
[0033]
偏光板123设置于上侧基板121的上面侧(表面侧),同时粘贴于上侧基板121,将从显示面板120射出的光进行偏光。偏光板124设置于下侧基板122的下面侧(背面侧),同时粘贴于下侧基板122,将射入显示面板120的光进行偏光。
[0034]
驱动控制fpc125是搭载有ic芯片等半导体元件,并供应驱动显示面板120所需要的信号的电路基板。驱动控制fpc125粘贴于下侧基板122,在俯视中从下侧基板122的一边伸出。通过从这种驱动控制fpc125供应的信号,显示面板120使来自背光源130的光选择性地透过显示区域120b而将图像显示于显示面120a。返回图1、图2继续说明。
[0035]
背光源130设置于显示面板120的背面侧,对与显示面板120的背面的显示区域120b相对应的部分照射光。这里,使用图4对背光源130进行具体地说明。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背光源的分解立体图。
[0036]
如图4所示,背光源130具备导光板131、光源132a~132h、光源控制fpc133、扩散片134、棱镜片135、反射片136、收容壳137。
[0037]
导光板131在俯视中是矩形状,使从端面(以下,称为射入面)射入的光扩散,而从表面(以下,称为射出面)向显示面板120的背面射出均匀的光。向显示面板120射出的光从显示面板120的背面射入显示面板120。并且,在组装时,射入面设置于与显示面板120的驱动控制fpc125所设置的一侧相对应的一侧。
[0038]
光源132a~132h向导光板131的射入面射出光。光源132a~132h沿着导光板131的射入面的某一边设置在光源控制fpc133上。光源132a~132h是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
[0039]
光源控制fpc133是供应沿着导光板131的射入面的某一边设置的光源132a~132h的驱动所需要的信号的电路基板。光源控制fpc133在俯视中一部分向离开导光板131的方向伸出。该伸出的部分在组装背光源130的状态下伸出到收容壳137的外部。通过从这种光源控制fpc133供应的信号,背光源130控制光源132a~132h,调整射入导光板131的光,对显示面板120的背面照射希望强度的光。
[0040]
扩散片134是设置于导光板131的射出面侧的透过性的光学部件,调整从导光板131的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棱镜片135是设置于导光板131的射出面侧的透过性的光学部件,调整从导光板131的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并且,扩散片134以及棱镜片135是调整从导光板131的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学片的一例。
[0041]
反射片136设置于导光板131的背面侧,与导光板131的整面重叠。反射片136使从导光板131向背面侧射出的光返回导光板131侧,例如,具有反射、扩散、散射等功能。由此,
能够有效地利用从光源132a、132b、

、132h射入导光板131的光,有助于从背光源130射出的光的亮度的提高。
[0042]
反射片136例如是发泡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且,作为反射片136,也可以使用银蒸镀薄膜、多层膜反射薄膜、白色pet等。
[0043]
收容壳137收容构成背光源130的部件(导光板131、光源132a~132h、光源控制fpc133、扩散片134、棱镜片135、反射片136)。
[0044]
接着,对显示装置10的截面构造进行说明。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图,示出图1中示出的显示装置的a-a箭头方向截面图。
[0045]
如图5所示,在显示装置10中,收容壳137具备底部137a、从底部137a的周缘向显示面板120侧立起的壁部137b。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形成为在组装背光源130的状态下上端部位于与棱镜片135的表面大致同一位置的大小。
[0046]
在显示面板120中,作为显示面120a的外周的端面(外周部)通过将层叠的多个部件的端面组合而构成。具体来说,通过偏光板123的端面、上侧基板121的端面、下侧基板122的端面、下侧基板122的背面中不存在偏光板124的部分以及偏光板124的端面而构成。并且,就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板120的端面而言,偏光板124的端面与上侧基板121以及下侧基板122(以下,称为一对基板)的端面相比位于内周侧,在显示面板120的端面形成阶段差。并且,在显示装置10中,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与偏光板124的端面相比位于内周侧,上端面与偏光板124相对向。
[0047]
并且,显示装置10通过跨设于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的外周(外壁)以及显示面板120的端面的遮光性的粘接剂140,将背光源130和显示面板120固定。并且,粘接剂140遍及显示面板120的端面(偏光板123、一对基板、偏光板124的端面)的整面被涂布。并且,就粘接剂140而言,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所在一侧的相反侧的面,即粘接面的相反侧的面(以下,称为外侧面),沿着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被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平坦化。
[0048]
由此,粘接剂140的外侧面沿着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形成为平坦面。并且,粘接剂140的壁部137b部分(从壁部137b到粘接剂140的外侧面)的厚度比显示面板120部分(从显示面板120到粘接剂140的外侧面)的厚度厚。并且,作为粘接剂140,例如使用氨基甲酸酯类(聚氨酯类)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
[0049]
这样,通过在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与背光源130粘接,显示装置10能够缩短从显示面板120的显示面120a的周缘到显示区域120b的距离。即,显示装置10能够增大显示区域120b而进行窄边框化。
[0050]
这里,作为比较例,对在显示面板的背面与背光源固定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显示面板的背面与背光源固定的情况下,例如,在显示装置中,在背光源的与显示面板的背面侧的周缘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框部,通过将该框部和显示面板的背面粘接而将显示面板和背光源固定。在该情况下,在显示装置中,在显示面板的背面的周缘设置有粘接部件(例如,粘结带)。
[0051]
就粘接部件而言,如果在俯视中与显示区域重叠,则存在当窥视显示区域时会被看到,而对显示于显示区域的图像的显示品质带来影响的危险。因此,在与显示区域重叠的部分设置粘接部件不是优选的。因此,在显示区域的背面与背光源固定的情况下,显示面的
与设置有粘接部件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通常被用作边框区域(非显示区域)。
[0052]
也就是说,在显示区域的背面与背光源固定的情况下,显示区域设定在与设置有粘接部件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的内侧。并且,显示装置为了实现规定的固定强度,需要以一定以上的宽度设置粘接部件,设置粘接部件的部分变窄,窄边框化也困难。
[0053]
另一方面,在显示装置10中,显示面板120在端面与背光源130固定。因此,在设定显示区域120b时,不存在像在背面固定的情况那样粘接剂140不与显示区域120b重叠这样的制约。
[0054]
因此,显示装置10能够缩短从显示面板120的显示面120a的周缘到显示区域120b的距离,增大显示区域120b。即,根据这样构成的显示装置10,能够实现窄边框化的显示装置。
[0055]
并且,就显示装置10而言,由于粘接剂140的外侧面沿着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被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平坦化,因此,与未平坦化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粘接剂140从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突出。一般来说,盖板100为了与显示面板120、收容壳137以及粘接剂140的全部区域重叠,以从粘接剂140的外侧面突出的大小形成。因此,在粘接剂140从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突出较大的情况下,需要考虑该突出而使盖板100较大地形成从显示面板120突出的部分。另一方面,显示装置10通过将粘接剂140的外侧面沿着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平坦化,使突出变小,从而能够减小盖板100从显示面板120突出的部分。即,根据这样的构成,设置遮光部件102a的宽度变窄,能够实现窄边框化的显示装置。
[0056]
并且,由于显示装置10使偏光板124的端面位于下侧基板122的端面的内周侧而在显示面板120的端面形成阶段差,因此,能够增加粘接剂140的粘接面积,从而能够提高粘接剂140对于显示面板120的粘接强度。
[0057]
并且,由于显示装置10使粘接剂140的外侧面沿着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平坦化,因此,即使在显示面板120的端面和背光源130的端面存在凹凸的情况下(不平坦的情况下),也能够变平坦。由此,当将显示装置组装于电子设备等时,显示装置10能够防止电子设备的部件挂上粘接剂140。
[0058]
此外,由于显示装置10将遮光性的粘接剂140涂布于显示面板120的端面,因此,显示面板120的端面全部被粘接剂140覆盖。结果,能够防止背光源130所射出的光从显示面板的端面漏出。
[0059]
并且,由于显示装置10将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设置于显示面板120的端面的内周侧,因此,与设置于显示面板120的端面的外周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盖板100中从显示面板120突出的部分。一般来说,为了进行窄边框化,粘接剂140在尽可能地确保粘接强度的同时较薄地形成。也就是说,就粘接剂140而言,即使是位于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中最外周侧的部分,也以能够确保期望的粘接强度的方式形成。因此,壁部137b的内周侧具有显示面板120的端面的情况下,需要将壁部137b部分的厚度形成为能够确保粘接强度的厚度,显示面板120的端面部分的粘接剂140的厚度变厚。结果,盖板100中从显示面板120突出的部分也变大。
[0060]
另一方面,由于显示装置10将显示面板120的端面设置于壁部137b的外周侧,因此,能够使显示面板120的端面部分的粘接剂140的厚度变薄,从而能够减小盖板100中从显
示面板120突出的部分。即,根据这样的构成的显示装置10,与将壁部137b的外周设置于显示面板120的端面的外周侧(外侧)的情况相比,配置遮光部件102a的宽度变窄,能够实现窄边框化的显示装置。
[0061]
接着,使用图6a~图6c,对利用粘接剂140将显示面板120和背光源130固定的同时将粘接剂140的外侧面沿着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平坦化的方法进行说明。图6a~图6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粘接剂的直涂方式进行的粘接顺序的一例的图。并且,直涂方式是将粘接剂140跨过显示面板120的端面和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的外周进行直接涂布的方式。
[0062]
如图6a所示,在直涂方式中,首先,使显示面板120和背光灯130重合,并使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的上端面(前端面)和显示面板120抵接或者设置规定的间隙相对向。并且,使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的外周和显示面板120的端面朝向上方。并且,例如,从针筒等喷出液状的粘接剂140,跨过显示面板120的端面和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的外周,涂抹(涂布)规定量的粘接剂140。
[0063]
在粘接剂140固化到规定的强度,并且与空气接触的部分的表面粘接力降低之后,如图6b所示,利用平板状的平坦化部件150将粘接剂140按压于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将该状态维持规定时间。由此,就粘接剂140而言,外侧面沿着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被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平坦化。
[0064]
例如,使用平坦化部件150将粘接剂140按压于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直到对粘接剂140施加预先规定的负荷。
[0065]
并且,也可以按压粘接剂140,直到平坦化部件150的与粘接剂140接触的面与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在该情况下,显示装置10能够使粘接剂140的厚度成为对应于平坦化部件150的与粘接剂140接触的面与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位置关系的厚度。
[0066]
之后,如图6c所示,将平坦化部件150拆除。此时,由于粘接剂140在表面粘接力降低之后被平坦化部件150按压,因此,不会粘接于平坦化部件150,图5中示出的显示装置10完成。以上是利用直涂方式进行的粘接顺序。并且,说明了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的外周和显示面板120的端面朝向上方进行粘接,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通过粘接剂的粘度等,能够在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的外周和显示面板120的端面朝向横向的状态下进行粘接。
[0067]
接着,使用图7a~图7d对其他粘接方式进行说明。图7a~图7d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粘接剂的转涂方式进行的粘接顺序的一例的图。并且,转涂方式是在将液状的粘接剂140暂时涂抹(涂布)于平坦化部件150之后,将粘接剂140从平坦化部件150转涂于显示面板120的端面和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的外周的方式。
[0068]
如图7a所示,在转涂方式中,首先,将离型膜151粘贴于平坦化部件150的平坦面,之后,将该面朝向上方,从针筒等喷出液状的粘接剂140,在离型膜151上涂抹(涂布)规定量的粘接剂140。
[0069]
并且,如图7b所示,将平坦化部件150的涂布有粘接剂的面朝向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朝向涂布粘接剂140的部分使平坦化部件150接近。
[0070]
如图7c所示,使平坦化部件150朝向涂布粘接剂140的部分进一步接近,将粘接剂140按压于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使粘接剂140粘接于显示面板120的端
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
[0071]
并且,在按压平坦化部件150的状态下等待粘接剂140固化到规定的强度,在粘接剂140固化到规定的强度之后,如图7d所示,将平坦化部件150拆除。此时,由于粘接剂140经由离型膜151被涂布于平坦化部件150,因此,通过离型膜151的剥离特性,粘接剂140从平坦化部件150剥离,图5中示出的显示装置10完成。以上是利用转涂方式进行的粘接顺序。
[0072]
这样,由于粘接剂140在夹在平坦化部件150和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状态下被保持,因此,当固化时不会掉落。因此,不需要使粘接剂140的涂布面朝向上方,转涂方式也能够同时粘接显示装置10的多个边。
[0073]
并且,由于转涂方式在粘接剂140的外侧面沿着显示面板1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被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平坦化的状态下使粘接剂140固化到规定的强度,因此,与直涂方式相比,能够良好地将粘接剂140的外侧面平坦化。
[0074]
并且,代替在平坦化部件150上粘贴离型膜151,也可以在平坦化部件150的平坦面上实施涂层加工等。
[0075]
并且,在图5、图6中,图示说明了通过粘接部件110安装有盖板100的显示面板120,但是并不限于此。盖板100的安装时刻可以在将显示面板120和背光源130粘接的工序之后,也可以在之前。
[0076]
例如,在将显示面板120和背光源130粘接之前,在将盖板100安装于显示面板120的情况下,能够形成利用将显示面板120和背光源130粘接的粘接剂140而将粘接部件110的端面覆盖的构成。并且,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形成使粘接剂140接触(粘接)于盖板100的背面侧的构成。
[0077]
以上是第一实施方式。并且,在上述中,对显示装置10的右边部分(a-a部分)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构造不仅限于右边部分。显示装置10的左边部分(参照图1)以及上边部分(参照图1)的截面可以为与a-a部分(图1的右边部分)的截面构造同样的构造。
[0078]
[第二实施方式]
[0079]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收容壳的壁部和显示面板的一对基板的端面的位置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特别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使用图8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具体地说明。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图,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与图5对应的部分截面。
[0080]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a中,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10使用的显示面板120,使用显示面板220。在显示面板220中,偏光板124的端面从一对基板的端面突出,在显示面板220的端面形成阶段差。
[0081]
如图8所示,在显示装置10a中,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与显示面板220的一对基板的端面相比位于外周侧。并且,在显示装置10a中,偏光板124的从一对基板的端面突出的部分伸出到与壁部137b相对向的位置。并且,在显示装置10a中,粘接剂140跨过显示面板220的端面以及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的外周(外壁)被涂布,将背光源130和显示面板220固定。并且,粘接剂140遍及显示面板220的端面(偏光板123、一对基板、偏光板124的端面)的整面被涂布。并且,就粘接剂140而言,沿着显示面板2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被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平坦化。
[0082]
由此,粘接剂140的外侧面沿着显示面板2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任意一
方或者双方形成为平坦面。并且,粘接剂140的壁部137b部分(从壁部137b到粘接剂140的外侧面)的厚度比一对基板部分(从显示面板220到粘接剂140的外侧面)的厚度薄。
[0083]
这样,就显示装置10a而言,即使在壁部137b位于一对基板的端面的外周侧的情况下,通过使偏光板124突出并使偏光板124和壁部137b的上端面相对向,在显示面板220上能够确保与壁部137b的上端面相对向的部分。由此,由于显示装置10a将粘接剂140设置在偏光板124(显示面板220)和壁部137b的上端面之间,并且能够将偏光板124和壁部137b的上端面粘接,因此,能够将显示面板220和背光源130牢固地固定。
[0084]
并且,由于显示装置10a使偏光板124的端面从一对基板的端面突出,并且在显示面板220的端面形成阶段差,因此,能够增加粘接剂140的粘接面积,并且能够提高粘接剂140对显示面板220的粘接强度。并且,由于使偏光板124的端面从一对基板的端面突出,并且与壁部137b相对向,因此,粘接剂140的粘接面侧的形状形成凹凸形状,能够提高粘接强度。
[0085]
并且,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左边部分以及上边部分的截面能够与右边部分的截面中的粘接构造同样。
[0086]
以上是第二实施方式。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关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点也能够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0087]
并且,关于本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样式所带来的其他作用效果,从本说明书记载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当想到的,当然可以理解为是本发明所带来的。
[0088]
[第三实施方式]
[0089]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拆除收容壳而使用框部这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以下,特别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使用图9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具体地说明。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图,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与图5对应的部分截面。
[0090]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b中,代替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10a使用的背光源130,使用背光源230。背光源230具备导光板131、以包围导光板131的方式设置的框部138、在导光板131的显示面板220所在的一侧设置的扩散片134以及棱镜片135。并且,背光源230具备在导光板131和框部138的显示面板220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设置的反射片136。框部138在截面图中形成为下方侧与上方侧相比向内周侧突出的阶段差状(也称为l字状)。并且,框部138被设置成外侧面(外周)与一对基板的端面相比位于外侧(外周侧)。并且,框部138也可以在截面图中不形成为下方侧与上方侧相比向内周侧突出的阶段差状,例如,框部138也可以在截面图中使内周侧平坦化。
[0091]
如图9所示,在显示装置10b中,框部138的上端面以及棱镜片135的表面、和偏光板124的背面被遮光性的双面胶带即粘接带160粘接,从而将显示面板220和背光源230固定。
[0092]
并且,在显示装置10b中,粘接剂140跨过显示面板220的端面、粘接带160、以及框部138的外侧面(外周)被涂布,从而将显示面板220和背光源230固定。并且,粘接剂140遍及显示面板220的端面(偏光板123、一对基板、偏光板124的端面)的整面被涂布。并且,就粘接剂140而言,沿着显示面板220的端面以及框部138的外侧面(外周)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被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平坦化。
[0093]
由此,粘接剂140的外侧面沿着显示面板220的端面以及框部138的外周的任意一
方或者双方形成为平坦面。并且,粘接剂140的框部138部分(从框部138到粘接剂140的外侧面)的厚度比显示面板220部分(从显示面板220到粘接剂140的外侧面)的厚度薄。
[0094]
这样,由于显示装置10b利用粘接带160以及粘接剂140将显示面板220和背光源230固定,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
[0095]
也就是说,就显示装置10b而言,与不需要仅在显示面板220的背面侧确保期望的固定强度而仅利用粘接带160进行固定的情况相比,设置粘接带160的部分变窄,能够实现窄边框化。
[0096]
并且,由于显示装置10b在框部138和偏光板124之间设置粘接带160,因此,能够防止粘接剂140浸透到内侧。由此,显示装置10b能够抑制粘接剂140对显示品位带来影响。并且,由于显示装置10b将粘接带160设置到光学片(棱镜片135以及扩散片134)的端部为止,因此,能够提高光学片的端部的美观。
[0097]
并且,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左边部分以及上边部分的截面能够与右边部分的截面中的粘接构造同样。
[0098]
以上是第三实施方式。并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关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点也能够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0099]
并且,关于本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样式所带来的其他作用效果,从本说明书记载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当想到的,当然可以理解为是本发明所带来的。
[0100]
[第四实施方式]
[0101]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壁部与下侧基板相对向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特别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使用图10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具体地说明。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图,示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与图5对应的部分截面。
[0102]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c中,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10使用的背光源130,使用背光源330。在背光源330中,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以与棱镜片135的表面相比延伸到上方侧的大小形成。
[0103]
并且,在显示装置10c中,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10使用的显示面板120,使用显示面板320。在显示面板320中,偏光板124的端面与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相比位于内周侧。
[0104]
如图10所示,在显示装置10c中,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的上端面在与一对基板的端面相比的内周侧,与下侧基板122的未设置有偏光板124的部分相对向。并且,在显示装置10c中,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的上端面与偏光板124的背光源330侧的面相比位于上方。并且,在显示装置10c中,粘接剂140跨过显示面板320的端面以及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的外周(外壁)被涂布,将背光源330和显示面板320固定。并且,粘接剂140遍及偏光板123、一对基板的端面的整面被涂布。并且,就粘接剂140而言,沿着显示面板3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被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平坦化。
[0105]
由此,粘接剂140的外侧面沿着显示面板3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形成为平坦面。并且,粘接剂140的壁部137b部分(从壁部137b到粘接剂140的外侧面)的厚度比一对基板部分(从一对基板到粘接剂140的外侧面)的厚度厚。
[0106]
这样,就显示装置10c而言,即使在壁部137b的上端面与下侧基板122相对向的情
况下,通过使壁部137b的上端面与偏光板124的背光源330侧的面相比位于上方侧并与下侧基板122接近,能够进行薄型化。并且,由于显示装置10c使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与显示面板320的端面相比设置在内周侧,因此,与使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与显示面板320的端面相比设置在外周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盖板100从显示面板320突出的部分。即,根据这样的构成的显示装置10c,与使壁部137b的外周与显示面板320的端面相比设置在外周侧(外侧)的情况相比,配置遮光部件102a的宽度变窄,能够实现窄边框化的显示装置。
[0107]
并且,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左边部分以及上边部分的截面能够与右边部分的截面中的粘接构造同样。
[0108]
以上是第四实施方式。并且,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关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点也能够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0109]
并且,关于本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样式所带来的其他作用效果,从本说明书记载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当想到的,当然可以理解为是本发明所带来的。
[0110]
[第五实施方式]
[0111]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使用粘接带这点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以下,特别以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使用图11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具体地说明。图11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图,示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与图5对应的部分截面。
[0112]
如图11所示,在显示装置10d中粘接带160将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和下侧基板122粘接,从而将背光源330和显示面板320固定。并且,粘接带160延伸到收容壳137的内部侧,将偏光板124和棱镜片135粘接,从而将背光源330和显示面板320固定。并且,在显示装置10d中,粘接剂140跨过显示面板320的端面、粘接带160以及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的外周(外壁)被涂布,将背光源330和显示面板320固定。并且,粘接剂140遍及偏光板123、一对基板的端面的整面被涂布。并且,就粘接剂140而言,沿着显示面板3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被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平坦化。
[0113]
由此,粘接剂140的外侧面沿着显示面板320的端面以及壁部137b的外周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形成为平坦面。并且,粘接剂140的壁部137b部分(从壁部137b到粘接剂140的外侧面)的厚度比一对基板部分(从一对基板到粘接剂140的外侧面)的厚度厚。
[0114]
这样,由于显示装置10d在收容壳137的壁部137b和下侧基板122之间设置粘接带160,因此,能够防止粘接剂140浸透到内侧。由此,显示装置10d能够抑制粘接剂140对显示品位带来影响。并且,由于显示装置10d将粘接带160设置到光学片(棱镜片135以及扩散片134)的端部为止,因此,能够提高光学片的端部的美观。
[0115]
并且,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左边部分以及上边部分的截面能够与右边部分的截面中的粘接构造同样。
[0116]
以上是第五实施方式。并且,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关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点也能够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0117]
并且,关于本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样式所带来的其他作用效果,从本说明书记载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当想到的,当然可以理解为是本发明所带来的。
[0118]
并且,对具有矩形的平板状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即使是具有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状等形状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具有曲面面板的
显示装置也同样适用。
[0119]
并且,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显示装置能够组装于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终端、便携电话机、笔记本类型pc、便携型游戏机、电子词典、电视装置、汽车导航系统等各种电子设备进行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