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屏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56740发布日期:2022-07-13 11:4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拼接屏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接屏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各种超大显示屏幕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拼接显示屏则是实现超大屏幕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拼接显示屏大多是采用独立的显示单元进行物理拼接,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显示屏幕进行拼接形成一个大显示屏时,由于屏幕在拼接处有空隙,再加上显示屏幕可视边缘区域到显示屏边缘的边框距离,便会出现缝隙,影响整体显示效果。针对该问题,目前一般是直接采用led光源阵列固定于拼接屏的屏面拼接缝隙处,以弥补缝隙处形成的黑边。
3.但是对于上述方式,又会出现新的问题:由于led光源是直接覆盖在拼接缝隙处的,对于led光源和原拼接屏的显示屏之间便会出现一定的高度差,由于高度差的存在,且高度差是由于led光源自身厚度造成,其侧面厚度处没有像素,也不会显示图像,若视线是斜视于显示屏面进行观看的话,便会因为led光源侧面没有像素的原因而出现无法显示画面的黑边,影响用户观看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综上,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拼接屏,其能够消除由于led光源侧部没有像素而产生的无法显示画面的黑边。
5.而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拼接屏,包括:
7.多个单元屏,至少两块所述单元屏彼此拼接,且两块所述单元屏之间形成有拼接缝;
8.发光组件,覆盖于所述拼接缝上;
9.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具有与所述单元屏的显示面连接的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发光元件。
10.可选地,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侧面以与所述单元屏的显示面连接处为起点,自所述单元屏的显示面朝向所述拼接缝方向倾斜设置。
11.可选地,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外侧面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外侧面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外侧面之间,所述第二外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发光元件。
12.可选地,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外侧面的基板和具有所述第二外侧面的承载条,所述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载条和所述单元屏的显示面相连接,且所述基板以与所述单元屏的显示面连接处为起点,自所述单元屏的显示面朝向所述拼接缝方向倾斜设置。
13.可选地,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内具有用于填充支撑物的空腔,所
述支撑物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外侧面的另一面接触。
14.可选地,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物为热熔胶层,且所述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外侧面的另一面贴附在所述支撑物上。
15.可选地,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具有柔性且被配置为弧形。
16.可选地,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均呈阵列排布,且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等。
17.可选地,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外侧面的端面连接有覆晶薄膜,所述承载条上设有驱动单元,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基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承载条端面并与所述驱动单元电连接。
1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拼接屏。
19.综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包括有益效果:
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拼接屏及显示装置,主要包括发光组件,利用发光组件设置在多个单元屏的拼接缝处,将拼接缝覆盖,解决单元屏之间因拼接出现的黑边问题;除此以外,发光组件具有与单元屏的显示面连接的第一外侧面,在第一外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以此使发光组件在与单元屏的显示面连接的外侧面能够发光并显示图像,在用户进行斜视拼接屏时,通过第一外侧面上的第一发光元件发光,衔接该处的图像,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发光组件自身厚度以及外侧面没有可显示图像的发光元件而出现黑边的问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其中: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多个单元屏拼接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光组件覆盖拼接缝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光组件为一体成型的拼接屏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承载条和基板组合为发光组件的拼接屏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单元屏;
29.2-发光组件,21-基板,211-第一外侧面,22-承载条,221-第二外侧面,23-第一发光元件,24-第二发光元件;3-驱动单元;4-覆晶薄膜;5-支撑物;6-拼接缝;7-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独特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他实例中,不会对已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33.实施例1
34.本实施例的主体是一种拼接屏,这里所指的拼接屏主要是通过利用led显示屏来消除拼缝现象的拼接屏,拼接屏可由两块单元屏1拼接而成,也可由多块拼接屏拼接而成,不做限定,单元屏1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35.为方便结合图和文字理解本方案,在此对图中的标记线进行说明,具体是带箭头的标记线表示此处为虚体结构,不带箭头的标记线表示此处为实体结构。
36.请参见图1至图5,上述拼接屏具体包括:
37.多个单元屏1,至少两块单元屏1彼此拼接,且两块单元屏1之间形成有拼接缝6;
38.发光组件2,覆盖于拼接缝6上;
39.其中,发光组件2具有与单元屏1的显示面连接的第一外侧面211,第一外侧面211上设有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3。
4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请参见图1至图3,主要利用多个单元屏1拼接,组成一个面积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增大的显示大屏,对于多个单元屏1拼接处形成的拼接缝6,又通过在单元屏1上设置发光组件2,且发光组件2覆盖在拼接缝6上,以此消除多个单元屏1之间拼接所出现的拼接缝6。为不影响拼接屏正面的画面显示,将发光组件2至少部分显示画面的外侧面设置在背离单元屏1的一侧,以此与单元屏1上的画面共同组成完整的显示画面。除此以外,本方案中发光组件2主要包括第一外侧面211,该第一外侧面211与单元屏1的显示面连接,并在第一外侧面211上设有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3,通过控制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来实现不同图像的显示。该第一外侧面211的长度和分布在第一外侧面211上的第一发光元件23的数量根据发光组件2的厚度进行设置,保证在第一外侧面211上的第一发光元件23发出的光能够满足覆盖发光组件2厚度的要求。这里的第一外侧面211是指发光组件2中与单元屏1的显示面连接的侧面,可以是发光组件2的一侧,也可以是发光组件2的两侧均有。将第一外侧面211上设置第一发光元件23,使发光组件2的侧面也能够进行图像的显示,弥补发光组件2因自身厚度而导致其侧面无法显示图像的问题。通过在第一外侧面211上设置
第一发光元件23,并通过一系列像素图像调控使发光组件2厚度侧面部分能够显示出图像,使用户在斜视拼接屏时,依旧能够看到完整的显示图像,而不会看到因为发光组件2自身厚度产生的没有图像的侧边。这里所说的像素图像调控属于现有技术,不多赘述。
4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请参见图3,第一外侧面211以与单元屏1的显示面连接处为起点,自单元屏1的显示面朝向拼接缝6的方向倾斜设置。若发光组件2具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第一外侧面211,那么发光组件2的平面形状即为等腰梯形,而第一外侧面211即位于该等腰梯形的两侧边处。在第一外侧面211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3,便使得从单元屏1的显示面所显示出的画面到发光组件2交接处会有一个倾斜的斜坡,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3则设置在该斜坡上,并显示出与单元屏1显示面能够融合的图像,使得发光组件2朝向用户的一面发出的光所显示的图像与单元屏1发出的光所显示的图像之间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平滑的高度差过渡,该斜面上的图像会起到一个衔接,缓慢过渡的作用,使得用户正视拼接屏时,不会感受到因为图像不在同一平面而出现的差异;其次,第一外侧面211倾斜设置并在其上设有第一发光元件23,使得发光组件2的侧面也具有了图像,而且在用户斜视拼接屏时,从侧面看拼接屏,第一外侧面211形成的斜面一样可以起到过渡作用,使发光组件2侧面不仅有了图像,而且其侧面的图像还能更为自然的与单元屏1显示面图像衔接,保证用户肉眼无法识别这里并非平面,提高用户观看体验。
4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发光组件2还包括第二外侧面221,两个第一外侧面211呈相对设置,第二外侧面221则位于两个第一外侧面211之间,若发光组件2的平面形状为等腰梯形,那么第二外侧面221则为等腰梯形的顶面。在第二外侧面221上设置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4,使得第二外侧面221上也可以进行图像显示。对于第二外侧面221主要是用于覆盖拼接缝6,以解决多个单元屏1之间拼接所出现的拼接缝6问题,所以第二外侧面221的具体尺寸根据拼接缝6的宽度和长度进行设置。第二外侧面221与单元屏1显示面呈平行状态,使得在用户正视于拼接屏时,等同于是在观看同一块大屏。并且为进一步提高发光组件2和单元屏1之间的图像和光线衔接,使位于第二外侧面221两侧的第一外侧面211呈倾斜设置,以此过渡因发光组件2自身厚度所造成的光线和图像高度差,使图像显示更加倾斜,衔接更加自然。
43.前述的发光组件2可以是将其侧边设置为倾斜的一体成型梯形形状,也可以是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发光组件2。为便于理解,下面对发光组件2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进行详细说明。
44.请参见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发光组件2包括具有第一外侧面211的基板21和具有第二外侧面221的承载条22,基板21的两端分别与承载条22和单元屏1显示面相连接,连接方式采用可拆卸连接,如螺栓或者卡接等连接方式,且基板21以与单元屏1的显示面连接处为起点,自单元屏1的显示面朝向拼接缝6方向倾斜设置,使得基板21呈倾斜状态,同前述的第一外侧面211呈倾斜设置所起到的效果相同,均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图像的过渡,并解决发光组件2的厚度处无图像的问题。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利于分别对承载条22和基板21进行单独检测,在排查一些问题时更加方便,且对于更换基板21也更加方便。同时,在生产加工时,分别生产承载条22和基板21相较于一体成型生产也更加容易,而且基板21可以根据承载条22的尺寸进行相应地更换。
45.对于承载条22,其具体为内部具有电路的柱状结构,亦或者直接是一块电路板,而
第二发光元件24则设置在该电路板上,并通过电路板和第二发光元件24之间的配合进行画面显示;同理,对于基板21,其是具有电路的板状结构,而第一发光元件23则设置在该基板21上,并通过基板21中的电路和第二发光元件24之间的配合进行画面显示。
46.基于上述基板21呈倾斜设置,发光组件2便会形成空腔7,具体是由基板21与承载条22以及显示面共同限定出的空腔7,导致空腔7处对于基板21没有任何支撑作用,未避免基板21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挤压,如某人按压屏幕等,导致基板21损坏等情况发生,且对于空腔7的存在,也限制了基板21必须选用具有一定硬度和刚性的材料,才能够支撑起自身的一个斜面放置。对此作进一步改进,便在该空腔7内填充支撑物5,使支撑物5能够与基板21背离第一外侧面211的另一面接触,对基板21起到支撑作用。利用支撑物5的结构以及支撑特性对基板21除两端以外的部分形成有力的支撑。支撑方式可以是面支撑,也可以是多个点支撑,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采用面支撑的方式,能更好地保护基板21。
47.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支撑物5是否填充满整个空腔7也不做限定。第一种情况,即支撑物5填充满整个空腔7,那么就需要将支撑物5生产为契合空腔7空间形状的物体,然后再将该支撑物5卡入空腔7即可;第二种情况,即支撑物5未填充满空腔7,则需要限定支撑物5的支撑面与基板21表面契合,能够对基板21形成面支撑,且为防止支撑物5在空腔7内移动,还需要将支撑物5固定在单元屏1上,固定方式多种,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亦或者螺钉的方式,不做限定。
48.对于支撑物5,还需要说明的是,支撑物5的材质也不做限定,可以是金属材质、木料材质亦或者是胶体材质。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物5采用的是胶体材质,具体为热熔胶,将热熔胶添加至空腔7内,填充满空腔7之后,再进行烘烤加热,加快热熔胶的凝固,形成热熔胶层,并形成与基板21较为匹配的支撑面,并且也能牢固地粘接在空腔7内,对基板21的背光面也具有粘接作用,进一步固定基板21。
49.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基板21具有柔性,且被配置成弧形,该弧形可以是朝向承载条22凹陷的弧形,也可以是背离承载条22突出的弧形。基板21选用柔性pcb基板21。该柔性的基板21根据显示的需要进行设定弧度,并通过配合前述的热熔胶形成一个稳定的弧形结构。热熔胶将空腔7填充满之后,便会自然形成匹配基板21弧形背光面的支撑面,对其形成支撑和粘接固定作用。采用热熔胶相较于采用其他刚性结构的支撑物5,更容易对基板21形成比较匹配的支撑面,且工艺更加简单,固定也更加牢靠,适应多结构的基板21。采用柔性的基板21,使其设置为弧形,相较于刚性的斜面,其能够更好地过渡高度差,使发光组件2与单元屏1在高度差处画面显示衔接的更好。
5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设置在第一外侧面211上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和设置在第二外侧面221上的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均呈阵列排布,且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4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相等。通过使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相同,便于一次性完成第一发光元件23和第二发光元件24的分别封装,简化生产工艺,提高效率。具体来说,将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3之间的排列间距与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4之间的排列间距设置为相同,便可以在后续进行遮光油墨喷涂的工艺流程中,就只需要改变pcb基板21处喷涂的油墨量,而无需再重新绘制油墨喷涂网格,因为排列间距相同,所以在绘制油墨喷涂网格时,便可以直接一次性将承载条22和基板21上的油墨网格一次性绘制完成。
51.对于第一发光元件23和第二发光元件24均采用灯珠,且第一发光元件23垂直封装于第一外侧面211上,第二发光元件24垂直封装于第二外侧面221上。通过垂直封装发光单元,使基板21的安装角度更容易调整。简单地说,即是在安装基板21时,只需要计算调整好基板21相较于单元屏1和承载条22的角度即可,倾斜设置时更加方便快捷。这里的第一发光元件23和第二发光元件24的半径均为0.4毫米,高均为0.167毫米,基板21的长度为2.33毫米,厚度为0.1毫米,承载条22的厚度为2毫米。
5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在基板21的背光面上还连接有覆晶薄膜4,覆晶薄膜4的一部分贴附在基板21的背光面上,另一部分延伸至承载条22的背光面上。对于在空腔7中没有填充支撑物5的方案中,贴附在基板21背光面上的覆晶薄膜4除进行电信号传输以外,其在结构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基板21的刚度,增强基板21承受冲击的能力。在承载条22的背光面上还设有驱动单元3,即驱动i c,用于补偿电流,位于承载条22与单元屏1之间。覆晶薄膜4的一端与基板21电连接,具体是与基板21中的灯珠线路接口电连接,而覆晶薄膜4的另一端则与驱动单元3电连接。在覆晶薄膜4的两端使用热塑性导电胶进行涂敷包裹,以此将覆晶薄膜4的一端与灯珠线路接口粘接,另一端与驱动单元3粘接,增加连接稳定性,避免因外在因素而容易发生断路或者接触不良。
53.对于在空腔7中填充有支撑物5,且支撑物5为热熔胶时,该覆晶薄膜4的一部分便设置在支撑物5所形成的支撑面与基板21背光面之间,另一部分依旧是弯折到承载条22的背光面。位于支撑面与基板21背光面之间的覆晶薄膜4部分能够通过热熔胶自身的粘性而被粘接固定在热熔胶的支撑面上,使得覆晶薄膜4安装更加稳定,且对于基板21以及覆晶薄膜4的支撑效果也更好。对于弯折至承载条22背光面的部分覆晶薄膜4与热熔胶接触,同样热熔胶利用自身的粘性,将该部分的覆晶薄膜4固定在承载条22的背光面上,提高覆晶薄膜4连接的稳定性。
54.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无论基板21是成弧形还是成倾斜设置的平板状,其设于单元屏1的一端都与单元屏1之间形成锐角,该锐角方向朝向承载条22一端,便于使用户在斜视拼接屏时能够看到完整的图像,而不会出现图像衔接有问题,或者甚至是直接出现“黑边”的情况。进一步地,对于该锐角的角度,本实施例中选用60
°
,至于其余实施例,角度可以根据承载条22的厚度以及基板21长度进行更改,不做具体限定。
55.实施例2
56.本技术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拼接屏,显示装置可以是平板、手机、电脑显示器、vr设备等等任意显示装置。上述显示装置包括有如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拼接屏。
57.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技术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技术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58.同时,本技术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59.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技术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申请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技术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60.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数字允许有
±
%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61.针对本技术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技术作为参考,但与本技术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技术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技术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技术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技术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技术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