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显示基板的制造技术成熟,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常见,利用拼接方式组装成灯箱,也应用在演唱会、街头广告中,取代传统压克力灯箱或灯泡型的led看板,来提供更高解析度、动态的显示效果。
3.由于拼接式灯箱是由多个显示面板共同装设而成,在使用上容易受到自身重力、长时间使用的热胀的图像,容易使得显示面板预设的间隙改变,甚至产生推挤的现象,这都会造成画面明显的产生局部不连续的现象,严重时,可能造成显示面板的松脱,而造成整体结构的坏损。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在此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多个显示总成、箱体以及多个弹性元件。每个显示总成包含背板、显示面板及至少一突块。显示面板装设于背板的第一表面。突块位于背板的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箱体包含底板及多个壁板,壁板由底板延伸出,显示总成装设于壁板上,且突块面向底板。每个弹性元件设置于相邻近的突块及壁板之间,并与突块及壁板抵接。
6.在一些实施例中,壁板包含多个外壁件及多个内壁件,外壁件由底板的周缘延伸,内壁件位于外壁件之间。
7.更详细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包含弹簧顶针,弹簧顶针位于相邻近的外壁件与突块之间。
8.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含挡止件,背板包含凹槽,挡止件包含挡块及突块之一,其中挡块位于凹槽中,挡块的第一表面与外壁件之一接触,挡块的第二表面与背板接触,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呈正交,突块由挡块的第一表面朝向底板延伸。
9.更详细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含固定件及固定座,固定座由外壁件延伸出,弹性元件套接于固定座上,突块开设有穿孔,固定座远离外壁件的一端穿过穿孔并与固定件锁固连接。
10.更详细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壁件包含二第一外壁件及二第二外壁件。二第一外壁件分别连接于二第一外壁件的两端。内壁件包含至少一第一内壁件及至少一第二内壁件。第一内壁件平行第一外壁件,且连接第二外壁件。第二内壁件平行第二外壁件,且连接第一外壁件及第一内壁件。第一外壁件、第二外壁件、第一内壁件及第二内壁件分隔出多个装设区域。
11.更详细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包含弹簧,弹簧位于相邻近的内壁件及突块之间,且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内壁件上。进一步地,在第一内壁件与第二内壁件相交处的两
侧,分别装设弹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壁件或外壁件上还具有定位柱,定位柱朝背板方向延伸,背板上开设有斜向长圆孔,定位柱插设于斜向长圆孔中。
13.更详细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壁件上还具有限位柱,限位柱紧邻于背板及显示面板。
14.显示装置通过突块、弹性元件的设置,利用简单的机构来提供回复力,避免长久使用造成显示面板的位置偏移,而能维持长时间高解析度的显示状态,避免重力、胀缩而造成结构的松脱或坏损。
附图说明
15.图1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16.图2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17.图3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受力状态的局部剖面图。
18.图4为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19.图5为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
20.图6为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21.图7为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22.图8为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23.图9为装置第四实施例的装设状态示意图。
24.附图标记如下:
25.1:显示装置
26.10:显示总成
27.11:背板
28.11a:第一表面
29.11b:第二表面
30.111:凹槽
31.113:斜向长圆孔
32.115:固定圆孔
33.13:显示面板
34.15:突块
35.151:穿孔
36.17:挡止件
37.19:挡块
38.19a:抵接面
39.19c:侧表面
40.20:箱体
41.21:底板
42.23:壁板
43.231:外壁件
44.231a:第一外壁件
45.231b:第二外壁件
46.233:内壁件
47.233a:第一内壁件
48.233b:第二内壁件
49.235:定位柱
50.237:限位柱
51.25:固定座
52.27:固定件
53.30: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54.图1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2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如图1及图2所示,显示装置1包含多个显示总成10、箱体20以及多个弹性元件30。每个显示总成10包含背板11、显示面板13及至少一突块15。显示面板13装设于背板11的第一表面11a。突块15位于背板11的第二表面11b,第二表面11b相对于第一表面11a。在此,第二表面11b是指面向箱体20的表面。
55.箱体20包含底板21及多个壁板23,壁板23由底板21延伸出,显示总成10装设于壁板23上,且突块15面向底板21。每个弹性元件30设置于相邻近的突块15及壁板23之间,并与突块15及壁板23抵接。
56.图3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受力状态的局部剖面图。如图3所示,同时参考图2,当显示总成10受到邻近的推力,例如,由热胀造成的推力时,突块15朝壁板23挤压而使得弹性元件30压缩,使得弹性元件30蓄积弹力。当推力消失,例如,显示面板13关闭而冷却时,弹性元件30释放蓄积的弹力作为回复力,而使得显示总成10复位。
57.在此,壁板23包含多个外壁件231及多个内壁件233,外壁件231由底板21的周缘延伸,内壁件233位于外壁件231之间。换言之,外壁件231是框体,而内壁件233是分隔肋,一般而言,前述受到推力的状况主要出现在邻近框体的部分,因此,弹性元件30是设置于外壁件231及邻近的突块15之间。进一步地,弹性元件30在此可以选择弹簧顶针。然而,这仅为示例,而非用以限制,实际上也可以选择其他各种容易蓄积弹力的弹性元件30。
58.图4为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如图4所示,同时参考图2,第二实施例主要的不同,在于背板11与突块15的设计变化,在第二实施例中,背板11邻近于边缘之处包含凹槽111。突块15与背板11是分离设置,突块15设置于挡止件17上,挡止件17包含突块15及挡块19。挡块19位于凹槽111中,挡块19的抵接面19a与外壁件231接触,而挡块19的侧表面19c与背板11接触,抵接面19a与侧表面19c呈正交,突块15由挡块19朝向底板21延伸。换言之,在受到推力时,挡止件17能够通过摩擦削减推力,同时提供活动的功能,作为压缩弹性元件30的活动件。
5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还包含固定座25及固定件27。固定座25由外壁件231朝向突块15延伸出,弹性元件30套接于固定座25上,突块15开设有穿孔151,固定座25远离外壁件231的一端穿过穿孔151并与固定件27锁固连接。在此,固定件27可以是螺
丝、固定座25可以是螺柱,弹性元件30可以是弹簧,由此,更能避免挡止件17松脱。
60.图5为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图6为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为了清楚呈现,图5仅呈现箱体20以及多个弹性元件30,而省略了显示总成,而图6省略了底板。如图5至图7所示,弹性元件30可以是弹簧,弹簧位于相邻近的内壁件233及突块15之间,且弹性元件30(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内壁件233上。在受到推挤或是重力时,在此位置上,弹簧承受的是拉伸力,从而,通过弹簧拉张的方式,能进一步维持显示总成10的位置。
61.如图5所示,再次参考图1,外壁件231包含二第一外壁件231a及二第二外壁件231b,二第一外壁件231a分别连接于二第一外壁件231a的两端。在一些实施例中,二第一外壁件231a彼此平行,二第二外壁件231b彼此平行,并与二第一外壁件231a呈正交。在此,第一外壁件231a指横向的外框件、第二外壁件231b指纵向的外框件。内壁件233包含第一内壁件233a及第二内壁件233b,第一内壁件233a平行第一外壁件231a,且连接第二外壁件231b,第二内壁件233b平行第二外壁件231b,且连接第一外壁件231a及第一内壁件233a。也就是,第一内壁件233a是横向的分隔肋、第二内壁件233b是纵向的分隔肋,通过第一外壁件231a、第二外壁件231b、第一内壁件233a及第二内壁件233b分隔出多个装设区域,以装设显示总成10。在此,是以四个显示总成10为示例,但实际上不限于此。
62.更详细地,可以在第一内壁件233a与第二内壁件233b相交处的两侧,分别装设弹簧,由此,能使两个显示总成10共同承受拉张,来达到平衡。另外,显示总成10中可以包含多个突块15,也就是,可以组合第一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或是第二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
63.图8为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图9为装置第四实施例的装设状态示意图。如图8所示,同时参照图5,箱体20还可以增加内壁件233,例如,第二内壁件233b,而在外壁件231及内壁件233上还具有定位柱235,定位柱235朝背板11方向延伸。另外,背板11上开设有斜向长圆孔113,定位柱235的一者或多者插设于斜向长圆孔113中。背板11与内壁件233或外壁件231其他部位则可以用一般的固定圆孔115与定位柱235插设固定。
64.如图9所示,斜向长圆孔113的目的是使定位柱235在斜向长圆孔113中滑动,促使显示总成10在受力时产生滑动而产生滑动及转动微调,并与弹性元件30的拉力或压力产生平衡,而使显示总成10之间的间距维持稳定。
65.更详细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斜向长圆孔113开设在背板11的上下两侧,且以背板11的中心成对称。另外,在二第一外壁件231a设置对应的定位柱235。二斜向长圆孔113的长轴方向大致相同于背板11的对角线。然而,这仅为示例,而非限于此,实际上,斜向长圆孔113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在背板11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设置。如此,能够在显示总成10受力时,产生除了滑动及转动,来达到显示总成10朝向显示装置1的中心紧靠,而使得显示总成10之间的间距维持稳定。
66.更详细地,再次参考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壁件233上还具有限位柱237,限位柱237紧邻于背板11及显示面板13。由此限位件237能够使得能够在显示总成10受力时,产生除了滑动及转动局限于一定的范围,避免脱出而造成整体结构的坏损。
67.综上所述,显示装置1通过突块15、弹性元件30的设置,利用简单的机构来提供回复力,避免长久使用造成显示面板13的位置偏移,而能维持长时间高解析度的显示状态,避
免重力、胀缩而造成结构的松脱或坏损。
68.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随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