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及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44980发布日期:2022-12-30 21:3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显示设备及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2.随着amoled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可穿戴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手机、手环和手表的应用形态也越来越多变,但曲面屏或者“瓶盖屏”受限因素多,一直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3.目前,可穿戴市场上的曲面屏,主要采用3d cg和拼接显示两种方式。其中,3d cg方式通过进行三维处理,屏幕底部为平面结构,屏幕顶部为曲面结构;拼接显示方式通过将平面的显示屏与其他显示部分(例如led组成的灯带)进行拼接,平面显示区域可正常显示画面,但平面显示区域周边的曲面显示区域(类似于瓶盖的侧面)仅可显示固定的图形标志。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示设备及显示终端,能够将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进行曲面贴合,改善柔性显示面板贴合的褶皱问题,实现多方向显示的全曲面屏。
5.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环形分布的多个面板弯折部;盖板,所述盖板包括内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壁一侧的外壁,所述内壁包括环形分布的多个盖板弯折部;其中:各所述盖板弯折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面板弯折部相贴合。
6.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弯折部包括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盖板弯折面分别包括多条边,同一个所述盖板弯折部的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设置有该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该第二盖板弯折面共用的公共边。
7.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分别包括非公共边以及所述公共边,所述多个盖板弯折部的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相互交错设置,形成锯齿形状。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弯折面均为平面,其中: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的非公共边均为直线。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弯折面均为曲面,其中: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的非公共边均为曲线。
10.进一步地,所述盖板还包括反射光栅或微型棱镜,所述反射光栅或微型棱镜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内壁与所述盖板的外壁之间。
11.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光栅包括光栅基底以及多条刻痕,所述多条刻痕间隔设置在所述光栅基底上,所述光栅基底沿所述内壁的走向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微型棱镜包括多个三角棱镜,所述多个三角棱镜沿所述内壁的走
向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发光部件,所述多个发光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面板弯折部上。
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包括所述显示设备。
15.通过设置类似于“瓶盖”的盖板,并在盖板的内壁设置环形分布的多个盖板弯折部,根据本技术的各方面能够将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进行曲面贴合,改善柔性显示面板贴合的褶皱问题,实现多方向显示的全曲面屏。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17.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贴合的俯视图。
18.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19.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显示设备的正视图。
20.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种显示设备的俯视图。
21.图5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种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
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26.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环形分布的多个面板弯折部;盖板,所述盖板包括内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壁一侧的外壁,所述内壁包括环形分布的多个盖板弯折部;其中:各所述盖板弯折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面板弯折部相贴合。
27.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曲面屏,本技术通过设置类似于“瓶盖”的盖板,并在盖板的内壁设置环形分布的多个盖板弯折部,能够将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进行曲面贴合,改善柔性显示面板贴合的褶皱问题,实现多方向显示的全曲面屏。
28.其中,本技术的柔性显示面板在贴合前可以为一整张平铺的显示面板。由于柔性显示面板在贴合前可以是平铺的,因此,本技术将盖板设计为类似于“瓶盖”的结构,在将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进行贴合时,可以将平铺的柔性显示面板依盖板的结构折合至所述盖板中,从而实现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的曲面贴合。同时,由于盖板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分布的多个盖板弯折部,在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贴合的过程中,能够抵消褶皱问题的影响,使柔性显示面板的褶皱问题得到改善。
29.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贴合的俯视图。
30.参见图1,柔性显示面板1、盖板2以及柔性显示面板1与盖板2贴合后形成的显示设备3均以俯视图的角度呈现。柔性显示面板1可以贴合至盖板2中,与盖板2在结构上嵌合,从而形成显示设备3。
31.其中,对于柔性显示面板1,柔性显示面板在贴合前可由平铺的整面形状卷合成类似于圆柱的形状,柔性显示面板的边界11可以为圆形,预折线12表示边界11向内折叠后的线条,预折线12与边界11之间形成预折区,预折线12可以为多边形。
32.在图1中,对于盖板2,盖板2的外壁21可以为圆形,表示平滑的二维平面,该二维平面可以是与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呈一定夹角的斜面,也可以是垂直于纸面的平面或曲面。盖板2的内壁22可以为环形设置的多边形,与柔性显示面板的预折线12相对应。过渡线23可以为圆形,表示内壁22环绕的内边界。
33.在柔性显示面板1与盖板2贴合的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1可先沿预折线12进行折叠,然后贴合到盖板的过渡线23以及外壁21之间,并与盖板的内壁22相对应,从而形成显示设备3。值得注意的是,显示设备3中还可包括其他部件,因此对于显示设备3,预折线12以及外壁21之间可设置有空隙。
34.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当然,对于lcd等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可以根据需要在本技术的发明构思之上对显示设备的结构以及发光线路作出相应调整。可以理解,本技术对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类型并不限定。
35.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36.如图2所示,沿图1中的显示设备3的固定位置进行截面,得到俯视视角的所述显示设备的截面图。在图2中,柔性显示面板可包括环形分布的多个面板弯折部,各个所述面板弯折部可包括第一面板弯折面121以及第二面板弯折面122。第一面板弯折面121与第二面板弯折面122之间以预设夹角相连接。例如,第一面板弯折面121的方向从图2的左下方至右
上方,第二面板弯折面122的方向从图2的左上方至右下方。在图2中,两个相邻的所述面板弯折部即可形成图2所示的m形结构。
37.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盖板包括内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壁一侧的外壁,所述内壁包括环形分布的多个盖板弯折部,各所述盖板弯折部可包括第一盖板弯折面221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222。第一盖板弯折面221与第二盖板弯折面222之间以预设夹角相连接。所述内壁的走向可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走向相同,每个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面板弯折面相贴合,每个所述第二盖板弯折面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面板弯折面相贴合。
38.继续参见图2,所述外壁还可包括第一外壁211、第二外壁212以及第三外壁213。其中,第一外壁211与第三外壁213可共同形成所述外壁的内侧,第二外壁212可为所述外壁的外侧。第二外壁212可以为曲面,与图1中的21相对应。第一外壁211也可包括环形分布的多个外壁弯折部,沿所述内壁或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走向进行设置。第三外壁213可以为第一外壁211与第三外壁213的结合部,第三外壁213可以为直线。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第三外壁的直线也可以表示截线,示意性的表示所述外壁的构成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当所述外壁为360度环绕设置时,第三外壁213即不存在。对于图2而言,第一外壁211、第二外壁212以及第三外壁213可以共同限定所述外壁的边界。
3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盖板弯折面分别包括多条边,同一个所述盖板弯折部的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设置有该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该第二盖板弯折面共用的公共边。
40.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显示设备的正视图。
41.参见图3,各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分别包括非公共边以及所述公共边,所述多个盖板弯折部的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相互交错设置,形成锯齿形状。例如,第一盖板弯折面221可包括非公共边2211、非公共边2212以及公共边2213,第二盖板弯折面222可包括非公共边2221、非公共边2222以及公共边2213。公共边2213为第一盖板弯折面221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222的公共边。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均可以为菱形。
42.结合图2和图3可知,除了所述盖板包括内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壁一侧的外壁外,所述盖板还可包括顶面214以及第一外壁211、第二外壁212以及第三外壁213限定的底面。顶面214的平面结构可以与底面的平面结构相同,即均通过第一外壁、第二外壁以及第三外壁限定。底面的总面积可以大于顶面的总面积,使整个盖板形成类似于圆台的形状。顶面和底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凸或凹的曲面。所述盖板的外壁的外表面可以是光滑的曲面形状,所述盖板的外壁的内表面可以沿所述内壁的走向进行设置。
43.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盖板弯折部的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相互交错设置,形成锯齿形状。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的尺寸可以与所述第二盖板弯折面的尺寸完全相同,所述多个盖板弯折部的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可以均匀环形分布。当然,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的尺寸以及所述第二盖板弯折面的尺寸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可将所述多个盖板弯折部的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设置为非均匀分布,本技术对此并不限定。
44.其中,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盖板弯折面可以均为平面。此时,所述第
一盖板弯折面的非公共边均为直线,所述多个盖板弯折部的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形成的锯齿形状可以为三角形锯齿。在图1中可以看出,在所述锯齿形状为三角形锯齿的情况下,预折线12以及所述盖板的内壁的形状在俯视角度上可以为多边形。
45.参考图2和图3,所述盖板还包括反射光栅或微型棱镜,所述反射光栅或微型棱镜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内壁与所述盖板的外壁之间。在本技术中,光栅是一种光学器件,主要结构为在平面的基础上做若干等间距的条纹形状,这个形状的结构会让光线传播的时候被折射、衍射或者反射,光栅的形状不同最终导致光路也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可由大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构成光栅(grating)。具体的,光栅可通过在玻璃片上刻出大量平行刻痕制成,刻痕为不透光部分,两刻痕之间的光滑部分可以透光,相当于一狭缝。其中,光栅可以为透射光栅以及反射光栅。例如,精制的光栅,在1cm宽度内可以刻有几千条乃至上万条刻痕。这种利用透射光衍射的光栅称为透射光栅;利用两刻痕间的反射光衍射的光栅,如在镀有金属层的表面上刻出许多平行刻痕,两刻痕间的光滑金属面可以反射光,这种光栅称为反射光栅。
46.在图2中,反射光栅可包括光栅基底241以及多条刻痕242,多条刻痕242可间隔刻在光栅基底241上。示例性的,光栅基底241可以是玻璃,光栅基底241沿着所述内壁的走向进行设置。多条刻痕242在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内以及所述第二盖板弯折面内较为致密,而在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盖板弯折面的交界处可以较为稀疏。在图3中,多条刻痕242可以与所述公共边相平行,且所述多条刻痕的长度可以相同。
4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射光栅也可以采用微型棱镜进行替代。在本技术中,光栅的主要作用是反射,棱镜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示例性的,所述微型棱镜可包括多个三角棱镜(图2中未示出),所述多个三角棱镜沿所述内壁的走向设置,以控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线路。在本技术中,所述反射光栅以及微型棱镜也可以采用其他光学器件替代,只要能够根据需要设置合理的出光路径即可,本技术并不限定。
48.如图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发光部件,所述多个发光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面板弯折部上。所述发光部件可以采用诸如led的发光器件。例如,发光部件b1可设置在第二面板弯折面122上。发光部件b1发出的光线垂直经过所述内壁后,被反射光栅反射后形成发散形光路,然后进入至所述外壁的内侧。由于所述外壁的内侧的走向、所述反射光栅的走向、所述内壁的走向以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走向相同,所述外壁与凸透镜类似,发光部件b1发出的光线最终折射为竖直向上的光线l1,多个发光部件发出的光线最终成为互相平行的平行光。
49.其中,所述反射光栅或微型棱镜可以采用贴膜、镀膜、蒸镀、蚀刻等工艺生成。所述外壁的折射角、所述反射光栅或微型棱镜的反射角、所述显示面板的曲折角度均可以基于不同的结构设计进行适配性调试,以使光路传播能够达到正常显示的效果,本技术并不限定。
50.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种显示设备的俯视图。
51.参见图4,与图1至图3中的第一种显示设备不同的是,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盖板弯折面均为曲面,其中:所述第一盖板弯折面的非公共边均为曲线。此时,所述多个盖板弯折部的第一盖板弯折面以及第二盖板弯折面形成的锯齿形状可以为波浪形锯齿。在图4中可以看出,在所述锯齿形状为波浪形锯齿的情况下,预折线12以及所述盖板的
内壁42的形状在俯视角度上可以为类似于正弦波的波浪形。
52.图5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种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53.与图2类似,沿图4中的固定位置进行截面,得到俯视视角的所述显示设备的截面图。在图5中,与图2不同的是,柔性显示面板41、内壁42、反射光栅中的光栅基底431以及多条刻痕432、外壁44与内壁42相对的部分均设置为波浪形状,波浪形状的走向相同。发光部件b1发出的光路可以垂直经过弧形内壁42达到反射光栅,然后经过反射光栅的反射后变为发散形光路,该发散形光路到达外壁44后,由于外壁的结构类似于凸透镜,最终光路被折射为竖直向上的平行光l1。
54.当然,在图5中,反射光栅同样可以采用微型棱镜进行替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所述内壁的走向还可设置为例如方波等其他形状,此时反射光栅或微型棱镜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本技术对于所述内壁的走向并不限定。
55.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包括所述显示设备。所述显示终端可以包括车载设备、手机、笔记本、平板、商业广告设备、可穿戴设备显示设备、便携式显示设备等。可以理解,本技术对于所述显示终端并不限定。
56.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平面贴合以及拼接屏而言,不仅能够在“瓶盖”的平面部分进行正常显示,也能够在“瓶盖”的侧面部分进行画面显示,实现了全曲面屏的设计。由于全曲面屏需要进行曲面贴合,可能存在褶皱问题,因此本技术通过设计锯齿形贴合,能够改善褶皱问题。此外,本技术通过设置反射光栅或棱镜,能够进一步改善发光光路,从而提升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57.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8.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设备及显示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