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柔性显示装置应运而生。柔性显示装置需要关注的特性有很多,例如:弯折特性、抗冲击特性、反弹特性、光学特性等等。其中,弯折特性与抗冲击特性常常是互相矛盾的。
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以兼顾弯折特性与抗冲击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可以兼顾弯折特性和抗冲击特性,用户体验佳。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以及在所述显示基板出光侧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至少一层第一辅助层和硬涂层,所述第一辅助层包括硬化层和应变释放层,所述硬化层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硬化部,所述硬化部包括侧面和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与所述侧面相连,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硬化部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所述应变释放层至少覆盖所述硬化部的所述第二表面和所有所述侧面。
7.可选的,所述应变释放层为一体结构,所述应变释放层还覆盖相邻所述硬化部之间的间隙;
8.所述硬涂层覆盖所述应变释放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一侧的表面。
9.可选的,所述应变释放层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应变释放部,各所述应变释放部覆盖一个所述硬化部的所述第二表面和所有所述侧面;
10.所述硬涂层覆盖所述应变释放层远离所述第一衬底一侧的表面、以及相邻所述应变释放部之间的间隙。
11.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层所述第一辅助层;所有所述第一辅助层中,与所述硬涂层直接接触的所述第一辅助层的所述应变释放层为一体结构;
12.或者,所有所述第一辅助层中,与所述硬涂层直接接触的所述第一辅助层中的所述应变释放层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所述应变释放部。
13.可选的,所述第一辅助层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层之间;所述第一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硬化部,所述第二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二硬化部,所述第一硬化部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硬化部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交替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衬底。
14.可选的,所述第一硬化部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硬化部在所述第
一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5.可选的,各层所述第一辅助层中,所述硬化层包括的多个所述硬化部的形状至少部分相同。
16.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层所述第一辅助层,各层所述第一辅助层中的所述硬化层包括的所有所述硬化部的形状相同、且所有所述第一辅助层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辅助层的所述硬化层包括的所述硬化部的形状相同。
17.可选的,各层所述第一辅助层中,所述硬化层包括的多个所述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呈一行多列或者多行多列排布;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形变方向。
18.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硬化层包括的多个所述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呈多行多列排布的情况下,各行所述硬化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几何中心的延伸方向与各列所述硬化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几何中心的延伸方向垂直。
19.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硬化层包括的多个所述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呈多行多列排布的情况下,各行所述硬化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几何中心的延伸方向与各列所述硬化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几何中心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θ满足:θ≠90
°
。
20.可选的,至少部分行的所述硬化部的数量相同、且至少部分列的所述硬化部的数量相同。
21.可选的,所述硬化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方向的厚度范围包括0.1-1μm。
22.可选的,所述硬化层包括无机膜层或者软玻璃膜层。
23.可选的,所述应变释放层包括平坦化层或者粘合层。
24.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弯折区和与所述弯折区相连的非弯折区,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硬涂层均位于所述弯折区和所述非弯折区,所述第一辅助层位于所述弯折区;
25.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辅助层,所述第二辅助层与所述第一辅助层位于同一层、且设置在所述非弯折区,所述第二辅助层包括一体结构的硬化部。
26.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第一衬底之间的硬质层。
27.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远离所述硬涂层一侧的支撑层。
28.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29.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以及在显示基板出光侧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至少一层第一辅助层和硬涂层,第一辅助层包括硬化层和应变释放层,硬化层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硬化部,硬化部包括侧面和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侧面相连,第二表面位于硬化部远离第一衬底的一侧;应变释放层至少覆盖硬化部的第二表面和所有侧面。
30.这样一方面,在第一衬底和硬涂层之间增设岛状的硬化部,通过多中性层复合结构有效提升了盖板能承受的应变和抗冲击特性,还避免使得硬涂层的厚度过厚影响显示面板的弯折性能,可以应用在滑卷、卷曲等应力集中比较高的盖板设计中,同步提升显示面板的柔性特性;另一方面,通过应变释放层可以减小或避免岛状的硬化部的加入使得硬涂层
承受的应变增大,使得显示面板在折叠、滑卷、卷曲等过程中,通过应变释放层发生较大形变的方式来降低硬涂层的应变;又一方面,通过应变释放层将岛状的硬化部均匀包覆,可以有效降低硬化部边缘的散射作用,起到光学均一的效果。
3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关技术的显示面板产生crack的示意图;
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各层第一辅助层中的第一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示意图;
3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各层第一辅助层中的第一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示意图;
3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各层第一辅助层中的第一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示意图;
4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各层第一辅助层中的第一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示意图;
4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仅为了清楚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4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层”的含义是一层或一层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术语“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6.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装置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包括固定曲率弯曲屏、折叠屏、腕带、穿戴显示、卷曲屏等多种应用形式。柔性显示装置需要关注的特性有很多,例如:弯折特性、抗冲击特性、反弹特性、厚度、光学特性等。其中,弯折特性关系着柔性显示装置柔性形态的实现,例如:折叠、滑卷、卷曲等形态;抗冲击特性关系着柔性显示装置的稳定性,尤其对于外折、滑卷、向外卷曲等柔性显示装置,由于这些柔性显示装置的盖板(cover window)始终朝向外侧,使得承受外界冲击的机率增加,那么柔性显示装置的抗冲击特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47.但是,弯折特性和抗冲击特性常常是互相矛盾的。在目前的柔性显示装置中,一般使用hc层(hard coating layer,硬涂层)作为盖板的最外层,如图1所示,hc层22的厚度通常较厚,例如可以达到8-10μm。若将厚度较厚的hc层应用于需要滑卷、卷曲等应力集中比较高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柔性显示装置易产生细密的裂纹。这是因为参考图1所示,最外层的hc层22由于应力集中可能会产生crack(裂纹),crack顺着hc层22沿垂直于第一衬底21的方向(也即hc层22的厚度方向)扩散,扩散到hc层22与显示基板1的界面,然后沿着hc层22与显示基板1的界面延伸或者导致显示基板1断裂。
48.由于应变正比于膜层厚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通常是减小hc层的厚度,例如可以将8-10μm降低到3-5μm,由此来降低最外侧hc层承受的应变。但是当hc层厚度降低后,若铅笔在柔性显示装置表面划过,或者落笔、落球等掉落到柔性显示装置表面,会导致柔性显示装置的机械性能显著下降。
49.因此,如何兼顾柔性显示装置的弯折特性和抗冲击特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50.基于上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参考图2和图3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1、以及在显示基板1出光侧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21、至少一层第一辅助层3和硬涂层22,第一辅助层3包括硬化层31和应变释放层32,硬化层31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硬化部,硬化部包括侧面和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侧面相连,第二表面位于硬化部远离第一衬底21的一侧;应变释放层32至少覆盖硬化部的第二表面和所有侧面。
51.上述第一衬底、至少一层第一辅助层和硬涂层可以构成显示基板的盖板。
52.这里对于上述显示基板的类型、结构等均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显示基板可以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当然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显示基板。本技术实施例均以显示基板为oled显示基板为例进行说明。
53.以显示基板为oled显示基板为例,oled显示面板可以包括阳极、发光功能层和阴极,这样从发光功能层产生的光线从阴极出射,阴极出射光线的一侧即为显示基板的出光侧。示例的,以图9所示的显示基板为oled显示基板为例进行说明,参考图9所示,oled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包括阳极9、发光功能层和阴极8,第一衬底、至少一层第一辅助层和硬涂层可以均位于阴极8的出光侧(图9未示出)。当然,这里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类型、各膜层的材料、各膜层的结构等均不做具体限定。这里仅介绍与发明点相关的内容,其余结构可以参考相关技术获取,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54.这里对于上述第一衬底的材料不做限定,其可以包括刚性材料,例如:玻璃(glass)等等;或者,还可以包括柔性材料,例如:聚酰亚胺(pi)、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55.这里对于上述第一辅助层的数量、结构等均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第一辅助层可以为一层;或者,上述第一辅助层可以为多层。在上述第一辅助层为多层的情况下,各层第一辅助层的结构可以均相同;或者,各层第一辅助层的结构可以均不同;或者,各层第一辅助层的结构可以部分相同。
56.这里对于上述硬涂层的材料、厚度等均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硬涂层的材料可以包括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cpi(colorless polyimide,无色聚酰亚胺)、pet、glass等。示例的,上述硬涂层沿垂直于第一衬底方向的厚度范围可以包括3-15μm,具体的,上述硬涂层沿垂直于第一衬底方向的厚度可以为3μm、7μm、10μm、12μm、13μm或者15μm等等。进一步的,上述硬涂层沿垂直于第一衬底方向的厚度范围可以包括3-9μm,具体的,上述硬涂层沿垂直于第一衬底方向的厚度可以为3μm、4μm、5μm、6μm、8μm或者9μm等等。
57.上述应变释放层是指显示面板在折叠、滑卷、卷曲等过程中,能够发生较大形变的膜层。这里对于上述应变释放层的类型、厚度、形状等均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应变释放层可以包括平坦化层、连接胶层等。示例的,上述应变释放层沿垂直于第一衬底方向的厚度范围可以包括0.5-2μm,具体的,上述硬化部沿垂直于第一衬底方向的厚度可以为0.5μm、0.8μm、1μm、1.3μm、1.6μm或者2μm等等。示例的,上述应变释放层可以为一体结构;或者,上述应变释放层可以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应变释放部,相邻释放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58.这里对于上述硬化部的材料、厚度、形状等均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硬化部的材料可以包括无机物、图案化的软玻璃等。示例的,上述硬化部沿垂直于第一衬底方向的厚度范围可以包括0.1-1μm,具体的,上述硬化部沿垂直于第一衬底方向的厚度可以为0.1μm、0.3μm、0.5μm、0.6μm、0.8μm或者1μm等等。示例的,上述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垂直于图2至图8所示的ob1方向、ob2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可以包括矩形、圆形、菱形等等。
59.上述应变释放层至少覆盖硬化部的第二表面和所有侧面是指:上述应变释放层可以仅覆盖硬化部的第二表面和所有侧面;或者,上述应变释放层可以除覆盖硬化部的第二表面和所有侧面以外,还可以覆盖相邻硬化部之间的部分间隙;或者,上述应变释放层可以除覆盖硬化部的第二表面和所有侧面以外,还可以覆盖相邻硬化部之间的全部间隙。图2和图3均以应变释放层32覆盖硬化部的第二表面和所有侧面、以及相邻硬化部之间的全部空隙为例进行绘示。图4以应变释放层32覆盖硬化部的第二表面和所有侧面、以及相邻硬化部之间的部分空隙为例进行绘示。
60.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以及在显示基板出光侧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至少一层第一辅助层和硬涂层,第一辅助层包括硬化层和应变释放层,硬化层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硬化部,硬化部包括侧面和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侧面相连,第二表面位于硬化部远离第一衬底的一侧;应变释放层至少覆盖硬化部的第二表面和所有侧面。从而使得一方面,在第一衬底和硬涂层之间增设岛状的硬化部,通过多中性层复合结构有效提升了盖板能承受的应变和抗冲击特性,还避免使得硬涂层的厚度过厚影响显示面板的弯折性能,可以应用在滑卷、卷曲等应力集中比较高的盖板设计中,同步提升显示面板的柔性特性;另一方面,通过应变释放层可以减小或避免岛状的硬化部的加入使得硬涂层承受的应变增大,使得显示面板在折叠、滑卷、卷曲等过程中,通过应变释放层发生较大形变的方式来降低硬涂层的应变;又
一方面,通过应变释放层将岛状的硬化部均匀包覆,可以有效降低硬化部边缘的散射作用,起到光学均一的效果。
61.可选的,参考图2和图3所示,应变释放层32为一体结构,应变释放层32还覆盖相邻硬化部之间的间隙;硬涂层22覆盖应变释放层32远离第一衬底21一侧的表面。这样一方面,应变释放层可以将岛状的硬化部均匀包覆,可以降低硬化部边缘的散射作用,起到光学均一的效果;另一方面,一体结构的应变释放层易于制作,简单易实现。
62.这里对于上述相邻硬化部之间的间隙的距离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显示基板的面积等确定。
63.可选的,参考图4所示,应变释放层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应变释放部321,各应变释放部321覆盖一个硬化部的第二表面和所有侧面;硬涂层22覆盖应变释放层远离第一衬底21一侧的表面、以及相邻应变释放部321之间的间隙。这样一方面,应变释放层可以将岛状的硬化部均匀包覆,可以降低硬化部边缘的散射作用,起到光学均一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64.这里对于上述应变释放部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应变释放部的数量可以根据硬化部的数量确定,只要保证各应变释放部覆盖一个硬化部远离第一衬底一侧的表面和所有侧面即可。
65.这里对于上述硬涂层覆盖相邻应变释放部之间的间隙的距离不做具体限定,也即对如图4所示的相邻应变释放部321之间的间隙大小c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使得相邻应变释放部321之间具有间隙即可。
66.可选的,参考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多层第一辅助层;所有第一辅助层中,与硬涂层22直接接触的第一辅助层的应变释放层32为一体结构。从而可以使得硬涂层不会延伸到更靠近显示基板一侧的第一辅助层中,更有效的提升了盖板能承受的应变和抗冲击特性。
67.或者,参考图4所示,所有第一辅助层中,与硬涂层22直接接触的第一辅助层中的应变释放层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应变释放部321。从而可以通过硬涂层和应变释放层一起提升盖板能承受的应变和抗冲击特性。
68.对于除与硬涂层直接接触的第一辅助层以外的第一辅助层中的应变释放层结构、数量等均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除与硬涂层直接接触的第一辅助层以外的第一辅助层中的应变释放层可以为一层;或者,除与硬涂层直接接触的第一辅助层以外的第一辅助层中的应变释放层可以为多层。图3和图4均以除与硬涂层22直接接触的第一辅助层以外的第一辅助层中的应变释放层为一层为例进行绘示,图3和图4中的两层第一辅助层中的应变释放层的结构均相同。
69.在除与硬涂层直接接触的第一辅助层以外的第一辅助层中的应变释放层为多层的情况下,示例的,除与硬涂层直接接触的第一辅助层以外的多层第一辅助层中的应变释放层可以均为一体结构;或者,除与硬涂层直接接触的第一辅助层以外的多层第一辅助层中的应变释放层可以均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应变释放部;或者,除与硬涂层直接接触的第一辅助层以外的多层第一辅助层中的应变释放层可以部分为一体结构、且部分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应变释放部。
70.在除与硬涂层直接接触的第一辅助层以外的多层第一辅助层中的应变释放层可以部分为一体结构、且部分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应变释放部的情况下,示例的,可以是应变
释放层为一体结构的第一辅助层,与应变释放层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应变释放部的第一辅助层交替设置;或者,可以是多层应变释放层为一体结构的第一辅助层、以及多层应变释放层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应变释放部的第一辅助层;或者,可以是多层应变释放层为一体结构的第一辅助层,与多层应变释放层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应变释放部的第一辅助层交替设置等。
71.可选的,参考图3所示,第一辅助层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设置在第一衬底21和第二层之间;第一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图3所示的oa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硬化部311,第二层包括沿第一方向(oa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二硬化部312,第一硬化部311在第一衬底21上的正投影e1与第二硬化部312在第一衬底21上的正投影e2交替设置;其中,第一方向(oa方向)平行于第一衬底21。从而可以通过多中性层复合结构有效提升了盖板能承受的应变和抗冲击特性。
72.这里对于上述多个第一硬化部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多个第一硬化部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形变方向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菱形等等中的任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73.这里对于上述多个第二硬化部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多个第一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垂直于图2至图8所示的ob1方向、ob2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可以为矩形、圆形、菱形等等中的任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74.这里对于上述第一硬化部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硬化部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是否存在交叠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第一硬化部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硬化部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可以存在至少部分交叠;或者,上述第一硬化部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硬化部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可以不交叠。
75.可选的,参考图3所示,第一硬化部311在第一衬底2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硬化部312在第一衬底2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从而可以进一步通过多中性层复合结构有效提升了盖板能承受的应变和抗冲击特性,较小或避免了由于第一硬化部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硬化部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造成相邻硬化部之间的空隙处易发生裂纹的风险。
76.这里对于第一硬化部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硬化部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的部分的距离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参考图3所示,一个第一硬化部311在第一衬底21上的正投影e1与一个第二硬化部312在第一衬底21上的正投影e2交叠的部分的距离d1、一个第一硬化部311在第一衬底21上的正投影e1与一个第二硬化部312在第一衬底21上的正投影e2交叠的部分的距离d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d1为例进行说明,示例的,d1的范围可以包括大于或等于3μm,具体的,d1可以为3μm、4μm、5μm、6μm、7μm或者8μm等等。
77.可选的,各层第一辅助层中,硬化层包括的多个硬化部的形状至少部分相同。从而可以通过至少部分形状相同的多个硬化部有效提升了盖板能承受的应变和抗冲击特性,同时实现了硬化部的形状的多样性。
78.上述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垂直于图5至图8所示的ob1方向、ob2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可以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菱形等等。
79.上述各层第一辅助层中,硬化层包括的多个硬化部的形状至少部分相同是指:上述各层第一辅助层中,硬化层包括的多个硬化部的形状部分相同,例如:多个硬化部沿第二
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可以包括多个长方形和多个正方形;或者,上述各层第一辅助层中,硬化层包括的多个硬化部的形状均相同,例如:多个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可以均为长方形。图5至图8均以多个第一硬化部311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均相同为例进行绘示。
80.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多层第一辅助层,各层第一辅助层中的硬化层包括的所有硬化部的形状相同、且所有第一辅助层中的至少部分第一辅助层的硬化层包括的硬化部的形状相同。从而可以通过多个硬化部有效提升盖板能承受的应变和抗冲击特性,同时便于制作各层第一辅助层中的硬化层包括的所有硬化部的形状相同,简单易实现。
81.上述所有第一辅助层中的至少部分第一辅助层的硬化层包括的硬化部的形状相同是指:所有第一辅助层中的至少部分第一辅助层的硬化层包括的硬化部的形状相同,例如:显示面板包括三层第一辅助层,其中,一层第一辅助层中的硬化层包括的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为长方形,其余两层第一辅助层中的硬化层包括的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均为正方形;或者,所有第一辅助层中的全部第一辅助层的硬化层包括的硬化部的形状均相同,例如:所有第一辅助层中的全部第一辅助层的硬化层包括的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均为长方形。
82.可选的,各层第一辅助层中,硬化层包括的多个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图5至图8未示出)呈一行多列或者多行多列排布;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形变方向(图5至图8所示的ob1方向、ob2方向)。从而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排列形式的多个硬化部有效提升盖板能承受的应变和抗冲击特性。
83.图5以一层第一辅助层的硬化层包括3个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为长方形的第一硬化部311、且这3个第一硬化部311呈一行(h1行)三列(l1列、l2列、l3列)排布为例进行绘示。
84.图6以一层第一辅助层的硬化层包括6个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为正方形的第一硬化部311、且这6个第一硬化部311呈两行(h1行、h2行)三列(l1列、l2列、l3列)排布为例进行绘示。这里对于正方形沿第一衬底方向的边长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该正方形沿第一衬底方向的边长范围可以包括0.3-5mm,具体的,该正方形沿第一衬底方向的边长可以为0.3mm、1mm、2mm、3mm、4mm或者5mm。
85.图7以一层第一辅助层的硬化层包括6个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形变方向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圆形的第一硬化部311、且这6个第一硬化部311呈两行(h1行、h2行)三列(l1列、l2列、l3列)排布为例进行绘示。
86.图8以一层第一辅助层的硬化层包括8个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为菱形的第一硬化部311、且这8个第一硬化部311呈四行(h1行、h2行、h3行、h4行)三列(l1列、l2列、l3列)排布为例进行绘示。
8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h1行等行均是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几何中心的行方向的连线,上述的l1列等列均是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几何中心的列方向的连线。
88.可选的,在硬化层包括的多个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呈多行多列排布的情况下,各行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几何中心的延伸方向与各列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几何中心的延伸方向垂直。从而可以通过多个硬化部
有效提升盖板能承受的应变和抗冲击特性。
89.图6以一层第一辅助层的硬化层包括6个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为正方形的第一硬化部311、且这6个第一硬化部311呈两行(h1行、h2行)三列(l1列、l2列、l3列)排布,此时两行(h1行、h2行)分别与三列(l1列、l2列、l3列)垂直为例进行绘示。
90.可选的,在硬化层包括的多个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呈多行多列排布的情况下,各行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几何中心的延伸方向与各列硬化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的几何中心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θ满足:θ≠90
°
。从而可以通过多个硬化部有效提升盖板能承受的应变和抗冲击特性。
91.图7以一层第一辅助层的硬化层包括6个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为正方形的第一硬化部311、且这6个第一硬化部311呈两行(h1行、h2行)三列(l1列、l2列、l3列)排布,此时两行(h1行、h2行)分别与三列(l1列、l2列、l3列)垂直,此时h1行与l1列、l2列、l3列的夹角为锐角,h2行与l1列、l2列、l3列的夹角为钝角为例进行绘示。
92.图8以一层第一辅助层的硬化层包括8个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图形为菱形的第一硬化部311、且这8个第一硬化部311呈四行(h1行、h2行、h3行、h4行)三列(l1列、l2列、l3列)排布,此时h1行与l1列、l2列、l3列的夹角为锐角,h2行与l1列、l2列、l3列的夹角为锐角,h3行与l1列、l2列、l3列的夹角为锐角,h4行与l1列、l2列、l3列的夹角为锐角为例进行绘示。
9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行与多列中,各行与各列的夹角可以部分相同,这里不做限定。
94.可选的,至少部分行的硬化部的数量相同、且至少部分列的硬化部的数量相同。从而可以实现多样化的硬化部的设计。
95.上述至少部分行的硬化部的数量相同、且至少部分列的硬化部的数量相同是指:部分行的硬化部的数量相同、且部分列的硬化部的数量相同;或者,全部行的硬化部的数量相同、且全部列的硬化部的数量相同;或者,部分行的硬化部的数量相同、且全部列的硬化部的数量相同;或者,全部行的硬化部的数量相同、且部分列的硬化部的数量相同,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96.可选的,硬化部沿垂直于第一衬底方向的厚度范围包括0.1-1μm。
97.这里对于上述硬化部沿垂直于第一衬底方向的厚度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硬化部沿垂直于第一衬底方向的厚度可以为0.1μm、0.2μm、0.3μm、0.4μm、0.5μm、0.6μm、0.7μm、0.8μm、0.9μm或者1μm等等。
9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由于硬化部沿垂直于第一衬底方向的厚度较薄,使得硬化层的透过率比较高,此时对于不同层数、不同厚度的第一辅助层,即使第一辅助层的层数为多层,也不会由于透过率差异产生视觉不均一的效果。
99.可选的,硬化层包括无机膜层或者软玻璃膜层。从而使得硬化层能够更好的提升盖板能承受的应变和抗冲击特性。
100.这里对于上述无机膜层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无机膜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等。
101.这里对于上述软玻璃膜层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软玻璃膜层的材料可以包括图案化的软玻璃等。
102.可选的,应变释放层包括平坦化层或者粘合层。从而使得应变释放层能够更好的减小或避免岛状的硬化部的加入使得硬涂层承受的应变增大。
103.这里对于上述平坦化层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平坦化层的材料可以包括环氧树脂、透明pi等。
104.这里对于上述粘合层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粘合层的材料可以包括粘合剂等。
105.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弯折区和与弯折区相连的非弯折区,第一衬底和硬涂层均位于弯折区和非弯折区,第一辅助层位于弯折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辅助层,第二辅助层与第一辅助层位于同一层、且设置在非弯折区,第二辅助层包括一体结构的硬化部。从而在可以使得弯折区的硬化层能够很好的提升盖板能承受的应变和抗冲击特性的同时,还保护非弯折区,且弯折区的制作工艺简单。
106.上述弯折区是指显示面板可以实现弯折的区域,非弯折区是指显示面板中除弯折区以外的区域。这里对于上述弯折区和非弯折区的数量、结构均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折叠区的数量可以仅为一个,当然折叠区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非折叠区的数量可以仅为一个,当然非折叠区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示例的,弯折区可以包括显示区和边框区,当然弯折区也可以仅包括显示区;非弯折区可以包括显示区和边框区,当然非弯折区也可以仅包括显示区。
107.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显示基板和第一衬底之间的硬质层。从而在当铅笔、落球等掉落在显示面板上时,硬质层可以进一步提升抗冲击性能。
108.这里对于上述硬质层的材料、结构等均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上述硬质层的材料可以为tp、pet、cpi、glass等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示例的,上述硬质层可以是上述任一种材料构成的单层结构;或者,上述硬质层可以是上述多种材料构成的单层结构;或者,上述硬质层可以是多层结构,多层硬质层中的至少部分硬质层的材料相同;或者,上述硬质层可以是多层结构,各硬质层的材料均不同,具体以实际需要为准。
109.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显示基板远离硬涂层一侧的支撑层。从而可以通过支撑层对显示面板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并使得显示面板能够实现折叠、滑卷、卷曲、可拉伸等任意形态。
110.这里对于上述支撑层的材料、厚度、结构等均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柔性形态的需要设计特定的支撑层。
111.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基板还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和发光器件,发光器件位于显示区。发光器件包括阵列排布的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每个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与红色发光器件电连接,绿色子像素与绿色发光器件电连接,蓝色子像素与蓝色发光器件电连接。
112.参考图9所示,红色子像素与红色发光器件100电连接,绿色子像素与绿色发光器件200电连接,蓝色子像素与蓝色发光器件300电连接。参考图9所示,以位于最左端的红色子像素为例说明具体结构,红色子像素包括:位于衬底10上的依次层叠设置的缓冲层11、有源层210、栅绝缘层12、栅极金属层(包括栅极110和第一电极212)、绝缘层13、电极层(包括第二电极213)、层间介质层14、源漏金属层(包括源极111和漏极112)、平坦层15、像素界定层302。其中,第一电极212和第二电极213用于形成存储电容。像素界定层302包括开口,开
口内设置有红色发光器件100,红色发光器件100的阳极9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112电连接。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像素界定层302之上的隔垫物34。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基板中,可以是部分像素界定层上设置有隔垫物,也可以是全部像素界定层上设置有隔垫物,这里不做限定。
113.红色发光器件100包括阳极9、以及位于阳极9上的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7、空穴传输层5、电子阻挡层313、红色发光层113、空穴阻挡层2、电子传输层4、电子注入层6、阴极8。
114.图9所示的绿色发光器件200和蓝色发光器件300的发光层与红色发光器件100的发光层的材料不同,绿色发光器件的发光层用于发出绿光,蓝色发光器件的发光层用于发出蓝光,红色发光器件的发光层用于发出红光。另外,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的电子阻挡层与红色发光器件的电子阻挡层的材料也不同。除发光层和电子阻挡层以外,绿色发光器件、蓝色发光器件包括的其它膜层均与红色发光器件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115.参考图9所示,该显示基板还可以包括覆盖发光器件的第一无机层421、有机层43、第二无机层422,第一无机层421、有机层43和第二无机层422可以起到封装作用,保护发光器件,延长使用寿命。
116.上述显示基板还可以集成触控功能,即显示基板可以包括触控层。这里对于触控层的位置、结构等均不做具体限定,示例的,该触控层可以采用互容式触控结构,或者自容式触控结构。互容式触控结构或者自容式触控结构可以根据相关技术获得,这里不再详细说明,例如:可以采用fmloc(flexible multi-layer on cell,柔性多层结构)触控层,该触控层可以减小屏幕厚度,进而有利于折叠;同时没有贴合公差,可减小边框宽度;另外,还可以减少裂纹风险。
11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118.上述显示装置可以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或者,还可以是具有折叠或卷曲功能的显示装置,或者还可以是同时具有触控功能和折叠功能的显示装置,这里不做限定。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柔性显示装置(又称柔性屏),也可以是刚性显示装置(即不能折弯的显示屏),这里不做限定。
119.上述显示装置可以是oled显示装置、micro led显示装置或者mini led显示装置等。
120.上述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上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应用于身份识别、医疗器械等领域,已推广或具有很好推广前景的产品包括安防身份认证、智能门锁、医疗影像采集等。该显示装置具有承受应变能力强、弯折特性好、抗冲击特性强、成本低、显示效果好、寿命长、稳定性高、对比度高、成像质量好、产品品质高等优点。
121.本文中所称的“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
122.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1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
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