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显示组件及光电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2716发布日期:2022-10-04 23:4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光电显示组件及光电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电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电显示组件及光电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成为显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一些特殊的展示场景中,需要光电显示装置展示完整的展示效果,如大型赛事或者展台的图标等展示场景。基于此,亟需一种光电显示组件及光电显示装置,以在有限的空间中,能够实现完整的展示效果,且便于光电显示装置的加工制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电显示组件及光电显示装置,以在有限的空间中,能够实现完整的展示效果。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电显示组件,所述光电显示组件包括支撑基底、第一显示模组、第二显示模组、电源控制模组和信号控制模组;
6.所述支撑基底为具有内腔的壳体,所述支撑基底包括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之间;
7.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固定在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固定在所述第二空腔中,且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以所述第三空腔的轴线对称分布;
8.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均包括发光器件,所述第一空腔远离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二空腔远离所述第三空腔的一端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一空腔的口部位于第一显示模组包括的所述发光器件的光路中,所述第二空腔的口部位于第二显示模组包括的所述发光器件的光路中;
9.所述电源控制模组和所述信号控制模组位于所述第三空腔中,所述电源控制模组、所述信号控制模组均与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
10.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均包括光学导光板和显示基底;
11.所述显示基底为顶部开口的壳体,所述显示基底固定在所述第一空腔或者所述第二空腔中;
12.所述显示基底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凸肩,所述发光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凸肩上,所述光学导光板覆盖在所述显示基底的顶部开口处,且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光路中。
13.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还包括密封胶层;
14.所述密封胶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基底的外壁和所述支撑基底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
15.可选的,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电路灯板、光电控制模块和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显示基底内腔中还包括多个螺柱组;
16.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电连接在所述电路灯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光电控制模块电连接在所述电路灯板的第二表面上,所述螺柱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基底的底部,所述
螺柱组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路灯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源控制模组、所述信号控制模组均与所述光电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电路灯板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显示基底的顶部开口。
17.可选的,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发光二极管、电路灯板、系统电路板、转接件、结构件和光电控制模块,所述显示基底内腔中还包括多个螺柱组;
18.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互相垂直,一个所述电路灯板上电连接有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电路灯板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结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19.所述螺柱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基底的底部,所述螺柱组的另一端和所述结构件可拆卸连接;
20.所述系统电路板的板面和所述结构件平行,所述系统电路板连接在所述显示基底的底部,且与所述电路灯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光电控制模块电连接在所述系统电路板上,所述电源控制模组、所述信号控制模组均与所述光电控制模块电连接。
21.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
22.所述显示基底的第一端的外壁设置有电源公头、第一信号公头和第二信号公头,所述电源公头、所述第一信号公头和所述第二信号公头均和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
23.所述显示基底的第一端的外壁设置有电源母头、第一信号母头和第二信号母头,所述电源母头、所述第一信号母头和所述第二信号母头均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端为所述显示基底位于所述电路灯板板面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
24.所述电源公头和所述电源母头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公头和所述第一信号母头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公头和所述第二信号母头电连接。
25.可选的,所述电源公头的长度和所述电源母头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电源公头的颜色和所述电源母头的颜色相同;
26.所述第一信号公头长度和所述第一信号母头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信号公头的颜色和所述第一信号母头的颜色相同;
27.所述的第二信号公头长度和所述第二信号母头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二信号公头的颜色和所述第二信号母头的颜色相同;
28.其中,所述电源公头的长度、所述第一信号公头长度、所述第二信号公头长度均不相同。
29.可选的,所述显示基底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封装防水层和防水胶层;
30.所述防水胶层粘接在所述显示基底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外壁上,所述封装防水层包括密封部和连接部,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防水胶层和所述显示基底的外壁之间,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显示基底的底部和所述支撑基底的底部之间;
31.所述电源公头、所述第一信号公头和所述第二信号公头穿过所述防水胶层、所述密封部、所述显示基底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
32.所述电源母头、所述第一信号母头和所述第二信号母头穿过所述防水胶层、所述密封部、所述显示基底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
33.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均包括透光支撑结构件和柔性卡槽;
34.所述透光支撑结构件通过所述柔性卡槽固定在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或者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壁内;
35.所述透光支撑结构件中设置有安装空腔,所述发光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空腔中。
36.可选的,所述光电显示组件包括控制器,所述发光器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发光器件包括柔性灯带和发光二极管,多个所述柔性灯带和控制器连接;
37.所述柔性灯带固定所述安装空腔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固定在所述柔性灯带上,所述柔性灯带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38.所述电源控制模组、所述信号控制模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3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该提供了一种光电显示装置,所述光电显示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电显示组件;
40.每相邻两个所述光电显示组件之间电连接。
41.可选的,所述光电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基底,所述显示基底的第一端的外壁设置有电源公头、第一信号公头和第二信号公头,所述显示基底的第二端的外壁设置有电源公头、第一信号母头和第二信号公头;
42.每个所述光电显示组件的电源公头与相邻所述光电显示组件的电源母头连接,每个所述光电显示组件的第一信号公头与相邻所述光电显示组件的第一信号母头连接,每个所述光电显示组件的第二信号公头与相邻所述光电显示组件的第二信号母头连接;
43.所述电源控制模组与目标光电显示组件的电源公头电连接,且与所述目标光电显示组件相邻的所述光电显示组件的电源母头电连接;
44.所述信号控制模组与所述目标光电显示组件的第一信号公头和第二信号公头电连接,且与所述目标光电显示组件相邻的所述光电显示组件的第一信号母头和第二信号母头电连接,其中,所述目标光电显示组件为多个所述光电显示组件中的任一个。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光支撑基底为具有内腔的壳体,支撑基底包括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第三空腔位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第一显示模组固定在第一空腔中,第二显示模组固定在第二空腔中,且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以第三空腔的轴线对称分布,因此可以将电源控制模组和信号控制模组安装在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之间的第三空腔中,进而便于光电显示组件走线的同时,可以节省掉电源控制模组和信号控制模组所占用的空间,以在有限的空间中,能够实现完整的展示效果。
附图说明
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7.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显示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48.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显示组件沿图1中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49.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一显示模组或者第二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50.图4表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显示组件沿图1中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51.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一显示模组或者第二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52.图6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一显示模组或者第二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53.图7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显示装置包括的多个光电显示组件的电连接示意图;
54.图8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55.图9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6.附图标记:
57.1:光电显示装置;10:光电显示组件;101:支撑基底;102:第一显示模组;103:第二显示模组;104:电源控制模组;105:信号控制模组; 1011:第一空腔;1012;第二空腔;1013:第三空腔;1021:发光器件; 1022:光学导光板;1023:显示基底;1024:密封胶层;1025:螺柱组; 1026:电源公头;1027:第一信号公头;1028:第二信号公头;1029:电源母头;1030:第一信号母头;1031:第二信号母头;1032:封装防水层;1033:防水胶层;1034:透光支撑结构件;1035:柔性卡槽;10211:电路灯板;10212:光电控制模块;10213:发光二极管;10214:系统电路板;10215:转接件;10216:结构件;10217:柔性灯带;10218:第一控制模块;10218:第二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5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9.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60.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电显示组件,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显示组件10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显示组件10沿图1中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一显示模组102或者第二显示模组 10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光电显示组件10包括支撑基底101、第一显示模组102、第二显示模组103、电源控制模组104和信号控制模组105;支撑基底101为具有内腔的壳体,支撑基底101包括第一空腔1011、第二空腔1012和第三空腔1013,第三空腔1013位于第一空腔1011 和第二空腔1012之间;第一显示模组102固定在第一空腔1011中,第二显示模组103固定在第二空腔1012中,且第一显示模组102和第二显示模组 103以第三空腔的轴线对称分布;第一显示模组102和第二显示模组103均包括发光器件1021,第一空腔1011远离第三空腔的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二空腔1012远离第三空
腔的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一空腔1011的口部位于第一显示模组102包括的发光器件1021的光路中,第二空腔1012的口部位于第二显示模组103包括的发光器件1021的光路中;电源控制模组104和信号控制模组105位于第三空腔1013中,电源控制模组104、信号控制模组105 均与发光器件1021电连接。
61.需要说明的是,光电显示组件10为构成光电显示装置的基本组件。光电显示装置的体积通常较大,因此给光电显示装置加工制造以及走线造成了困难。基于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光电显示装置拆分成多个光电显示组件10,通过多个光电显示组件10之间的组装实现完整的显示效果。
62.具体的,支撑基底101支撑基底101可以为方形壳体,也可以为圆筒状壳体,或者其它形状的壳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支撑基底101 的内腔中可以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三空腔1013,第一空腔1011和第二空腔1012位于第三空腔1013的两侧。每个光电显示组件10可以包括第一显示模组102和第二显示模组103,第一显示模组102固定在第一空腔1011中,第二显示模组103固定在第二空腔1012中,第一显示模组102和第二显示模组103之间间隔有第三空腔 1013,进而可以在第一显示模组102和第二显示模组103之间形成的第三空腔1013中对发光器件1021进行走线,进而可以节省安装空间,以在较小的空间中实现完整的展示方案。如图2所示,第一显示模组102和第二显示模组103以轴线z对称设置,轴线z为第三空腔1013的轴线,这样,使得第一显示模组102和第二显示模组103形成的光电显示组件10具有两个相对的发光面。
63.此外,第一显示模组102和第二显示模组103的结构和形状相同,均包括发光器件1021。发光器件1021为光电显示组件10的发光源。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空腔1011远离第三空腔的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二空腔1012远离第三空腔的一端为开口结构,因此在安装时,可以使得发光器件1021的发光面位于第一空腔1011或者第二空腔1012的顶部开口处,使得发光器件1021发出的光线可以从第一空腔1011或者第二空腔1012的顶部开口处射出。还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基底101可以为采用铝合金材料,且可以将支撑基底101壳体的厚度控制在3mm,进而降低光电显示组件10整体的重量。
64.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光支撑基底101为具有内腔的壳体,支撑基底101包括第一空腔1011、第二空腔1012和第三空腔,第三空腔1013位于第一空腔1011和第二空腔1012之间;第一显示模组102固定在第一空腔1011中,第二显示模组103固定在第二空腔1012中,且第一显示模组102和第二显示模组103以第三空腔的轴线对称分布,因此可以将电源控制模组104和信号控制模组105安装在第一显示模组102和第二显示模组103之间的第三空腔1013中,进而便于光电显示组件10走线的同时,可以节省掉电源控制模组104和信号控制模组105所占用的空间,以在有限的空间中,能够实现完整的展示效果。
65.进一步的,每个光电显示组件10可以以单点可控的方式实现展示效果,即每个光电显示组件10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也可以以整体变色的方式实现展示效果,即控制所有的光电显示组件10发出同一种颜色。
66.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3和图5所示,每个光电显示组件10 可以以单点可控的方式实现展示效果。在该实施方式下,第一显示模组102 和第二显示模组103均包括光学导光板1022和显示基底1023;显示基底1023 为顶部开口的壳体,显示基底1023固定在第
一空腔1011或者第二空腔1012 中;显示基底1023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凸肩,发光器件1021固定在安装凸肩上,光学导光板1022覆盖在显示基底1023的顶部开口处,且位于发光器件1021的光路中。
67.需要说明的是,光学导光板1022为具有极高折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制成的板状导光件,具有光转换率高的特点,光的透过率可以达到80%,进而在于发光器件1021的光路中时,在保护发光器件1021的同时,便于发光器件1021的光线透过。显示基底1023也为顶部开口的壳体,且显示基底1023 的顶部开口和第一空腔1011或者第二空腔1012的顶部开口位于同一端。显示基底1023内腔的形状和第一空腔1011或者第二空腔1012的形状一致,显示基底1023的形状依据第一空腔1011或者第二空腔1012的形状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显示基底1023固定在支撑基底101的内腔中,显示基底1023的底部的外壁和支撑基底101的底部的内壁接触,显示基底1023的侧壁和支撑基底101的侧壁可拆卸连接,以使支撑基底101 可以包裹显示基底1023。具体的,可以在显示基底1023的侧壁上开设螺纹沉孔,螺纹沉孔朝向支撑基底101,支撑基底101的侧壁上开设螺纹孔,螺钉穿过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螺纹沉孔中,进而实现显示基底1023和支撑基底 101的固定。
68.还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基底1023为承载发光器件1021的载体,在安装时,使得发光器件1021固定在显示基底1023的内壁上开设的安装凸肩上,之后使得光学导光板1022固定在显示基底1023的端部,即使得光学导光板 1022覆盖在显示基底1023的顶部开口处。具体的,可以在显示基底1023 顶部开口的端部开设螺纹沉孔,在光学导光板1022上开设螺纹孔,螺钉穿过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螺纹沉孔中,进而实现光学导光板1022和显示基底 1023的固定。这样,通过上述安装方式,使得整个光电显示组件10的结构更为紧凑,进而有利于在有限的安装空间中,实现光电显示组件10完整的展示效果。
69.可选的,第一显示模组102和第二显示模组103还包括密封胶层1024;密封胶层1024设置在显示基底1023的外壁和支撑基底10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
70.需要说明的是,密封胶层1024可以为丁晴橡胶、聚酯氨橡胶、聚丙烯橡胶等具有一定耐磨属性的材料,在将密封胶层1024设置在显示基底1023 的侧壁和支撑基底101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中后,可以密封显示基底1023和支撑基底101之间的组装间隙,通常组装间隙为2mm,避免水和粉尘进入到显示基底1023的内部,保护显示基底1023内腔中的发光器件1021,延长光电显示组件10的使用寿命。
71.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发光器件1021包括电路灯板 10211、光电控制模块10212和多个发光二极管10213,显示基底1023内腔中还包括多个螺柱组1025;多个发光二极管10213电连接在电路灯板10211 的第一表面上,光电控制模块10212电连接在电路灯板10211的第二表面上,螺柱组1025的一端固定在显示基底1023的底部,螺柱组1025的另一端和电路灯板10211可拆卸连接,电源控制模组104、信号控制模组105均与光电控制模块10212电连接,其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电路灯板10211相对的两个表面,第一表面朝向显示基底1023的顶部开口。
72.需要说明的是,发光二极管10213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发光元器件,电路灯板10211为发光二极管10213电连接的载体电路板,光电控制模块 10212为控制发光二极管10213发光的控制元器件,通过将多个发光二极管 10213电连接在电路灯板10211的第一表面上,将光电控制模块10212电连接在电路灯板10211的第二表面上,由于第一表面朝向显
示基底1023的顶部开口,因此光电控制模块10212可以控制发光二极管10213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显示基底1023的顶部开口射出。为使得电路灯板10211的位置相对固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基底1023内腔中还包括多个螺柱组 1025,螺柱组1025的一端固定在显示基底1023的底部,螺柱组1025的另一端和电路灯板1021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每个螺柱可以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螺柱,在安装时,在电路灯板10211上开设螺纹孔,螺纹孔和螺柱组1025 之间的间隙相对,螺钉可以穿过螺纹孔固定在螺柱组1025之间的间隙中,进而实现电路灯板10211和显示基底1023的固定,使得整个发光器件1021 的安装更为紧凑。
73.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电路灯板10211的长度以及厚度需要依据显示基底1023的尺寸确定,而显示基底1023的尺寸需要依据支撑基底101的尺寸确定,因此使得发光器件1021的安装必须在支撑基底101的尺寸下完成。
7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发光器件1021包括发光二极管10213、电路灯板10211、系统电路板10214、转接件10215、结构件10216和光电控制模块10212,显示基底1023内腔中还包括多个螺柱组1025;转接件10215 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互相垂直,一个电路灯板10211上电连接有一个发光二极管10213,电路灯板10211固定在第一连接部上,结构件10216和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螺柱组1025的一端固定在显示基底1023的底部,螺柱组1025的另一端和结构件10216可拆卸连接;系统电路板10214的板面和结构件10216平行,系统电路板10214 连接在显示基底1023的底部,且与电路灯板10211可拆卸连接,光电控制模块10212电连接在系统电路板10214上,电源控制模组104、信号控制模组105均与光电控制模块10212电连接。
75.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器件1021和电路灯板10211的功能和上述实施例一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此不做赘述。在该实施例中,主要通过结构件 10216和转接件10215将发光二极管10213、电路灯板10211与显示基底1023 连接。具体的,由于转接件10215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互相垂直,因此可以通过第一转接部连接电路灯板10211,通过第二转接部与结构件 10216连接,在通过结构件10216与显示基底1023连接,结构件10216与显示基底1023连接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电路灯板10211和显示基底1023的连接方式一致,进而使得电路灯板10211的板面与显示基底1023的底部平面垂直。这样,当显示基底1023的顶部开口只显示基底1023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增大或者减小时,均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安装发光器件1021,使得发光器件1021的安装不受显示基底1023的尺寸的限制。由此可得,通过该实施例,可以使得电路灯板10211的尺寸不受显示基底1023的尺寸的限制,进而可以将电路灯板10211进行标准化设置,进而降低光电显示组件10的物料成本。
76.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实施方式均可以通过单点可控的方式实现展示效果,具体的控制方式如下所示:如图5所示,光电控制模块10212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0218和第二控制模块10219;显示基底1023的第一端的外壁设置有电源公头1026、第一信号公头1027和第二信号公头1028,电源公头1026、第一信号公头1027和第二信号公头1028均和第一控制模块10218 电连接;显示基底1023的第一端的外壁设置有电源母头1029、第一信号母头1030和第二信号母头1031,电源母头1029、第一信号母头1030和第二信号母头1031均和第二控制模块10219电连接,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显示基底1023位于电路灯板10211板面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电源公头1026 和电源母头1029电连接,第一信号公头1027和第一信号母头1030电连接,第二信号公头1028和第二信号母头1031电连接。
77.在该实施方式下,可以使得每个光电显示组件10的电源公头1026与相邻光电显示组件10的电源母头1029连接,每个光电显示组件10的第一信号公头1027与相邻光电显示组件10的第一信号母头1030连接,每个光电显示组件10的第二信号公头1028与相邻光电显示组件10的第二信号母头 1031连接,电源控制模组104与目标光电显示组件10的电源公头1026电连接,且与目标光电显示组件10相邻的光电显示组件10的电源母头1029电连接;信号控制模组105与目标光电显示组件10的第一信号公头1027和第二信号公头1028电连接,且与目标光电显示组件10相邻的光电显示组件10 的第一信号母头1030和第二信号母头1031电连接,其中,目标光电显示组件为多个光电显示组件10中的任一个,由于每个光电显示组件10均包括一个光电控制模块10212,因此可以通过一个光电控制模块10212控制一个光电显示组件10进行发光,实现光源的不同控制效果,以达到颜色多变的显示效果。
78.可选的,电源公头1026的长度和电源母头1029的长度相等,且电源公头1026的颜色和电源母头1029的颜色相同;第一信号公头1027长度和第一信号母头1030的长度相等,且第一信号公头1027的颜色和第一信号母头 1030的颜色相同;的第二信号公头1028长度和第二信号母头1031的长度相等,且第二信号公头1028的颜色和第二信号母头1031的颜色相同;其中,电源公头1026的长度、第一信号公头1027长度、第二信号公头1028长度均不相同。
79.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电源公头1026、电源母头1029、第一信号公头1027、第一信号母头1030、第二信号公头1028和第二信号公头1028颜色和长度的区分,这样,同色不同长度的公母头对接,在有限的空间同错开端子位置,并减小拼接错误,进而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接线,简化多个光电显示组件10的拼接。
80.可选的,显示基底102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封装防水层1032和防水胶层1033;防水胶层1033粘接在显示基底102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外壁上,封装防水层1032包括密封部和连接部,密封部位于防水胶层1033和显示基底1023的外壁之间,连接部位于显示基底1023的底部和显示基底 1023的底部之间;电源公头1026、第一信号公头1027和第二信号公头1028 穿过防水胶层1033、密封部、显示基底1023的第一端和第一控制模块10218 电连接;电源母头1029、第一信号母头1030和第二信号母头1031穿过防水胶层1033、密封部、显示基底1023的第二端和第二控制模块10219电连接。
8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源公头1026、第一信号公头1027和第二信号公头1028穿过显示基底1023的第一端和第一控制模块10218电连接;电源母头1029、第一信号母头1030和第二信号母头1031穿过显示基底1023的第二端和第二控制模块10219电连接时,需要在显示基底102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开孔,进而影响了显示基底1023的密封性。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总,通过将密封部设置在防水胶层1033和显示基底1023的外壁之间,将连接部设置在显示基底1023的底部和支撑基底101的底部之间,进而使得电源公头1026、第一信号公头1027、第二信号公头1028以及电源母头1029、第一信号母头1030和第二信号母头1031的走线不影响显示基底1023的密封性,进而延长显示基底1023内腔中发光器件1021的使用寿命。
82.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6所示,每个光电显示组件10可以以整体变色的方式实现展示效果。在该实施方式下,第一显示模组102和第二显示模组103均包括透光支撑结构件102161034和柔性卡槽1035;透光支撑结构件102161034通过柔性卡槽1035固定在
第一空腔1011的内壁或者第二空腔1012的内壁内上;透光支撑结构件102161034中设置有安装空腔,发光器件1021固定在安装空腔中。
83.需要说明的是,透光支撑结构为白色透光的硅胶结构,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量。透光支撑结构的外壁为波浪形的表面,柔性卡槽1035和透光支撑结构接触的表面也为波浪形的表面,这样,通过柔性卡槽1035与透光支撑结构的过盈配合,使得柔性卡槽1035的表面与透光支撑结构的表面为摩擦接触,进而可以实现透光支撑结构的固定,之后可以通过螺钉将柔性卡槽 1035与支撑基底101固定,再将发光器件1021固定在安装空腔中,即可以实现光电显示组件10整体的安装,同样可以使得整个光电显示组件10的结构更为紧凑,进而有利于在有限的安装空间中,实现光电显示组件10完整的展示效果。
84.具体的,光电显示组件10包括控制器,发光器件1021的数量为多个,发光器件1021包括柔性灯带10217和发光二极管10213,多个柔性灯带10217 和控制器连接;柔性灯带10217固定在安装空腔中,发光二极管10213固定在柔性灯带10217上,柔性灯带10217和控制器电连接;电源控制模组104、信号控制模组105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85.需要说明的是,柔性灯带10217为柔性电路板的一种,使得柔性灯带 10217可以弯曲,这样,可以通过将柔性灯带10217挤压进安装空腔中,使得透光支撑结构可以对柔性灯带10217形成限位。又由于多个发光器件1021 包括的柔性灯带10217和控制器连接,即多个光电显示组件10包括一个控制器,电源控制模组104、信号控制模组105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这样,可以通过一个控制器控制多个光电显示组件10显示同一颜色。
86.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光支撑基底101为具有内腔的壳体,支撑基底101包括第一空腔1011、第二空腔1012和第三空腔,第三空腔1013位于第一空腔1011和第二空腔1012之间;第一显示模组102固定在第一空腔1011中,第二显示模组103固定在第二空腔1012中,且第一显示模组102和第二显示模组103以第三空腔的轴线对称分布,因此可以将电源控制模组104和信号控制模组105安装在第一显示模组102和第二显示模组103之间的第三空腔1013中,进而便于光电显示组件10走线的同时,可以节省掉电源控制模组104和信号控制模组105所占用的空间,以在有限的空间中,能够实现完整的展示效果。
87.此外,还可以通过将电源公头1026、电源母头1029、第一信号公头1027、第一信号母头1030、第二信号公头1028和第二信号公头1028颜色和长度的区分,这样,同色不同长度的公母头对接,在有限的空间同错开端子位置,并减小拼接错误,进而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接线,简化多个光电显示组件10 的拼接。
88.第二方面,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电显示装置,该光电显示装置1包括多个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所述光电显示组件10;每相邻两个光电显示组件10之间电连接。
89.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体积较大,形状较为复杂的光电显示装置1时,可以对光电显示装置1进行拆分,即将光电显示装置1拆分为多个结构一致的模块,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光电显示装置1拆分成多个光电显示组件10,再通过光电显示组件10进行电连接以实现整体的显示效果,便于光电显示装置1的加工制造。具体的,可以通过螺钉将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显示模组102、第二显示模组103螺纹连接在支撑基底101中,再通过挡片将相邻两个光电显示组件10进行固定,以在有限的空间中,能够实现完成的展示效果。
90.示例性的,以图8中的光电显示装置1为例,该光电显示装置1包括环形阵列形成一个整圆环的6个橄榄枝环,每个橄榄枝可以拆分为图9中的23 段结构,如拆分成glz-01号、glz-02号、glz-03号、glz-04号、glz-05 号、glz-06号、glz-07号、glz-08号、glz-09号、glz-10号、glz-11 号、glz-12号、glz-13号、glz-14号、glz-15号、glz-16号、glz-17 号、glz-18号、glz-19号、glz-20号、glz-21号、glz-22号、glz-23 号。每段结构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光电显示组件10,在安装时,只需要将多个光电显示组件10进行连接,再包裹上支撑基底101,即可以实现整体的显示效果。
91.每相邻两个光电显示组件10之间电连接的方式如下所示:光电显示组件10包括显示基底1023,显示基底1023的第一端的外壁设置有电源公头 1026、第一信号公头1027和第二信号公头1028,显示基底1023的第二端的外壁设置有电源公头1026、第一信号母头1030和第二信号公头1028;每个光电显示组件10的电源公头1026与相邻光电显示组件10的电源母头1029 连接,每个光电显示组件10的第一信号公头1027与相邻光电显示组件10 的第一信号母头1030连接,每个光电显示组件10的第二信号公头1028与相邻光电显示组件10的第二信号母头1031连接;电源控制模组104与目标光电显示组件10的电源公头1026电连接,且与目标光电显示组件10相邻的光电显示组件10的电源母头1029电连接;信号控制模组105与目标光电显示组件10的第一信号公头1027和第二信号公头1028电连接,且与目标光电显示组件10相邻的光电显示组件10的第一信号母头1030和第二信号母头1031电连接,其中,目标光电显示组件10为多个光电显示组件10中的任一个。这样,由于每个光电显示组件10均包括一个光电控制模块10212,因此可以通过一个光电控制模块10212控制一个光电显示组件10进行发光,实现光源的不同控制效果,以达到颜色多变的显示效果。
92.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93.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94.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5.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