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气瓶火灾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8224发布日期:2022-07-01 18:4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气瓶火灾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消防器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捷式气瓶火灾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氢气等可燃性气体或液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在使用或保存可燃气体、液体时,受到周围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下,可燃气体、液体容易发生泄漏,因此对于可燃气体或液体的消防训练成为了消防人员的必备课程。
3.可燃气体、液体一般都是储存在高压气瓶或气罐内,可燃气体或液体在发生泄漏后遇到明火即可点燃,但是由于高压气瓶在燃烧时的温度不可控,容易产生大范围的爆炸,导致在进行消防训时练过于危险,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消防演练时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捷式气瓶火灾模拟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捷式气瓶火灾模拟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便捷式气瓶火灾模拟装置,包括支架、气瓶、导火线和灭火装置,所述气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内部盛装有可燃液体,所述导火线穿设所述气瓶的底壁,所述灭火装置设置在所述气瓶的上端。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气瓶火灾模拟时,将支架放置在地面上,并将气瓶平稳地放置在支架上。随后点燃气瓶底端的导火线,使气瓶内的可燃液体进行燃烧,并利用灭火装置对气瓶内燃烧的可燃液体进行灭火处理,实现对气瓶内火灾的简单模拟。通过设置操作简单的气瓶火灾模拟装置,便捷地对气瓶内发生燃烧后进行模拟训练,有效防止气瓶发生爆炸,提高消防演练时的安全性。
8.可选的,所述灭火装置包括导管和灭火箱,所述导管水平固定在所述气瓶内,且内部设置有硫酸铝固体颗粒,所述导管上端设置有排气孔,所述灭火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瓶的上端侧壁,且位于所述导管上方,所述灭火箱内部设置有碳酸氢钠溶液,所述灭火箱与所述导管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连接管,同时所述气瓶内设置有控制所述导管启闭的启动装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气瓶进行灭火处理时,利用启动装置将导管打开,使灭火箱内的碳酸氢钠溶液沿连接管进入到导管内,并与硫酸铝固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随后二氧化碳沿排气孔溢出并将气瓶内的可燃液体与空气进行阻隔,便捷有效对气瓶内进行灭火处理,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10.可选的,所述所述启动装置包括挡板、细绳和弹簧,所述挡板竖直滑动连接在所述气瓶侧壁上,并位于所述导管和所述连接管连通的位置,所述弹簧连接在所述气瓶顶壁与所述挡板上端面之间,所述细绳设置在所述气瓶的底壁与所述挡板下端面之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气瓶内进行灭火处理时,可燃液体在气瓶内燃烧,并将细绳烧断,使挡板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其从导管和连接管之间滑出,将连接
管与导管之间连通,使碳酸氢钠溶液能顺利沿连接管进入到导管内,实现对气瓶内进行灭火处理,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12.可选的,所述气瓶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支架包括四个支撑杆和四个连接杆,四个所述连接杆水平设置于四个所述支撑杆之间,每个所述连接杆均包括管体和杆体,所述杆体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管体,并且所述杆体和所述管体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气瓶进行支撑时,控制管体沿杆体长度方向进行水平移动,使连接杆的长度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气瓶。随后利用锁定机构将管体与杆体之间进行固定,从而将连接杆的长度进行固定。然后并将气瓶担放在四个连接杆围成的矩形上方,实现对气瓶的支撑,提高了气瓶的使用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螺杆和顶板,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于所述管体,所述顶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螺杆位于所述管体内部的一端,且用于抵触所述杆体的外壁。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杆长度进行固定时,控制螺杆向管体内侧进行转动,同时顶板随着螺杆向管体内侧移动,并逐渐抵紧杆体外壁,从而实现对连接杆长度的固定。通过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锁定机构,将连接杆进行快速固定,提高一对连接杆的使用便捷性。
16.可选的,所述螺杆背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螺杆背离顶板把手,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操作,提高螺杆的使用便捷性。
18.可选的,每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均设置有万向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杆下端设置万向轮,使装置能够进行便捷移动,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20.可选的,所述所述气瓶的内壁设置有一层阻燃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气瓶的内壁上设置一层阻燃层,防止气瓶在进行火灾模拟训练时因受到高温使其发生燃烧导致爆炸,提高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通过设置操作简单的气瓶火灾模拟装置,便捷地对气瓶内发生燃烧后进行模拟训练,有效防止气瓶发生爆炸,提高消防演练时的安全性;
24.通过在气瓶内设置操作便捷的启动装置,使灭火装置能够快速产生二氧化碳从而对气瓶内进行灭火处理,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25.通过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锁定机构,对连接杆的长度进行快速固定,提高一对连接杆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剖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1、支撑杆;12、连接杆;121、管体;122、杆体;13、锁定机构;131、螺杆;132、顶板;133、把手;14、万向轮;2、气瓶;21、阻燃层;3、导火线;4、灭火装置;
41、导管;42、灭火箱;43、排气孔;44、连接管;5、启动装置;51、挡板;52、细绳;53、弹簧;6、硫酸铝固体颗粒;7、碳酸氢钠溶液。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捷式气瓶火灾模拟装置。
33.参照图2,便捷式气瓶火灾模拟装置包括气瓶2、支架1、导火线3和灭火装置4。其中气瓶2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且其内部设置有可燃液体,同时气瓶2的内壁设置有一层阻燃层21,防止气瓶2在进行火灾模拟训练时发生燃烧导致爆炸。
34.参照图1、图3,支架1包括四个支撑杆11和四个连接杆12,其中四个支撑杆11均呈倾斜状设置,且上端均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同时四个支撑杆11的下端均设置有万向轮14。四个连接杆12均水平固定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杆11之间,并位于支撑杆11的顶端。每个连接杆12均包括管体121和杆体122,其中杆体122水平滑动连接于管体121,并在杆体122与管体121之间设置有将其固定的锁定机构13。
35.当对气瓶2进行固定时,通过万向轮14将支架1移动至适合进行火灾演练的位置上,并将支撑杆11平稳的放置在地面上,随后控制管体121沿杆体122长度进移动,并在连接杆12的长度能够适应气瓶2的大小,再利用锁定机构13将管体121与杆体122之间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连接杆12长度的调节。最后将气瓶2担放在四个连接杆12围成的矩形上方,实现对气瓶2的支撑与固定。
36.参照图4,锁定机构13包括螺杆131和顶板132,其中螺杆131螺纹连接与管体121的侧壁,顶板132转动连接与螺杆131位于管体121内部的一端,且用于抵触杆体122的外壁。同时在螺杆13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把手133,可供操作人员握持。
37.当对一对连接杆12之间进行固定时,通过控制把手133使螺杆131向管体121内侧进行转动,同时顶板132随着螺杆131一同向内进行转动,并逐渐抵紧在杆体122侧壁,实现对连接杆12长度的固定。
38.参照图2,导火线3穿设气瓶2的底壁,并直接接触气瓶2内的可燃液体。灭火装置4包括导管41和灭火箱42,其中导管41水平固定设置在气瓶2内,且导管41内设置有硫酸铝固体颗粒6,同时导管41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孔43。灭火箱42固定设置在气瓶2的上端侧壁,并位于导管41的上方,同时灭火箱42内还盛有碳酸氢钠溶液7。灭火箱42与导管41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连接管44。同时气瓶2内设置有控制导管41启闭的启动装置5。
39.当进行气瓶2火灾模拟时,通过将气瓶2底端的导火线3点燃,使气瓶2内的可燃液体进行燃烧,随后利用通过启动装置5,使将导管41打开,使灭火箱42内的碳酸氢钠溶液7能够沿着连接管44快速进入到导管41内,并与导管41内的硫酸铝固体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沿着排气孔43冒出,并将燃烧的可燃液体与空气进行阻隔,从而快速进行灭火处理,实现气瓶2内的火灾模拟。
40.参照图2,启动装置5包括挡板51、细绳52和弹簧53,其中挡板51竖直滑动连接在气瓶2的侧壁上,弹簧53固定设置挡板51的上端面与气瓶2的顶壁之间,细绳52固定连接在挡板51的下端面与气瓶2的底壁之间。
41.当对气瓶2进行灭火处理时,可燃液体在气瓶2内燃烧,并逐渐将细绳52烧断,随后
挡板51在受到弹簧53弹力的作用下逐渐向上移动,并从导管41与连接管44之间滑出,使连接管44连通导管41,从而使碳酸氢钠溶液7快速进入到导管41内,实现对气瓶2内的快速灭火处理。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捷式气瓶火灾模拟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在气瓶2内进行火灾模拟时,将支架1放置在地面上,并调节连接杆12之间的距离,使其适配气瓶2的大小,随后利用锁定机构13对连接杆12的长度进行固定,再将气瓶2横担在四个连接杆12所围成的矩形上方。然后点燃导火线3,使气瓶2内的可燃液体进行燃烧,并点燃细绳52,此时挡板51从导管41与连接管44之间滑出并将其连通。然后灭火箱42内的碳酸氢钠溶液7沿着连接管44进行导管41与硫酸铝固体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最终将可燃体液与空气进行阻隔,从而快速灭火,实现气瓶2内的火灾模拟训练。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