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基板、折叠屏以及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2.超薄玻璃(ultra thin glass,utg)具有优异的弯折性能以及耐摩擦性能,可以作为可折叠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超薄玻璃抗冲击性能相对较弱。
3.相关技术中,在超薄玻璃的表面覆盖一层树脂保护膜以提升超薄玻璃的抗冲击性能,但该方案会降低超薄玻璃的弯折性能;可以通过增加超薄玻璃的厚度以提升超薄玻璃的抗冲击性能,但是厚度的增加,超薄玻璃的弯折半径相应的增加,即弯折性能下降;可以在超薄玻璃的弯折区域设置减薄区以提升超薄玻璃的弯折性能,局部减薄区与未减薄区存在厚度差异,进而存在光影问题。
4.可以在局部减薄区填充光学材料进行补偿,由于工艺的限制,光学材料在减薄区存在塌陷,依然存在光影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弯折性能以及耐摩擦性能的玻璃基板、折叠屏以及终端装置。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玻璃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平面区、过渡区以及减薄区,玻璃基板包括玻璃基材、第一胶材以及第二胶材。玻璃基材沿第二方向开设有贯穿玻璃基材相对两侧的凹槽,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凹槽位于过渡区以及减薄区;第一胶材位于减薄区的凹槽中并与玻璃基材连接,第一胶材包括多个胶部,多个胶部间隔设置;第二胶材位于玻璃基材开设有凹槽的表面、覆盖第一胶材、填充多个胶部之间的间隙并延伸至平面区;其中,第一胶材的硬度大于第二胶材的硬度,玻璃基板可沿第二方向折叠。
7.上述设计中,通过在凹槽中设置第一胶材,即第一胶材预先占据一部分凹槽中的空间,在形成第二胶材的步骤中,可以改善因第二胶材在不同区域的厚度差而导致位于凹槽中的第二胶材的塌陷问题;在减薄区设置硬度相对较大的第一胶材支撑玻璃基材,从而能够提升玻璃基板位于减薄区的抗冲击性能,通过硬度相对较小的第二胶材填充胶部之间的间隙,可以提升玻璃基板的弯折能力,即具有硬度差异的第一胶材与第二胶材的相互配合,实现玻璃基板整体的抗冲击性能以及弯折能力的提升;位于平面区、过渡区以及减薄区的第二胶材能够改善玻璃基板整体的光学性能,减小或避免不同材质之间连接的区域因折射率的差异而导致光影的存在;玻璃基材的第一表面无需设置用于提升抗冲击性能的树脂保护膜,从而不会遮蔽玻璃基材良好的耐摩擦性能。
8.在一种可能的设施方式中,每一胶部沿第二方向延伸至玻璃基材的相对两侧。
9.上述设计中,尽可能的增加第一胶材与玻璃基材的连接面积,从而提升玻璃基板的抗冲击性能。
10.在一种可能的设施方式中,相邻的胶部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沿第一方向间隔设
置。
11.上述设计中,玻璃基板的弯折相对灵活。
12.在一种可能的设施方式中,沿垂直于第二方向以及第一方向的方向,胶部的截面包括矩形、三角形、梯形以及弧形中的至少一种。
13.上述设计中,截面包括矩形时,在满足玻璃基板抗冲击性能、抗弯折性能、减小或避免光影、减小或避免第二胶材凹陷的前提下,矩形截面的胶部便于加工成型。截面包括三角形时,在满足玻璃基板抗冲击性能、抗弯折性能、减小光影的前提下,三角形截面的胶部更利于增加第一胶材与玻璃基材的连接面积,从而提升玻璃基板的抗冲击能力;且玻璃基板弯折超过180
°
,胶部之间预留一定的弯折余量,便于玻璃基板的弯折。截面包括梯形时,在满足玻璃基板抗冲击性能、抗弯折性能、减小光影的前提下,梯形截面的胶部更利于增加第一胶材与玻璃基材的连接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玻璃基板的抗冲击能力;且玻璃基板弯折超过180
°
,胶部之间预留一定的弯折余量,便于玻璃基板的弯折。截面包括弧形时,在满足玻璃基板抗冲击性能、抗弯折性能、减小光影的前提下,弧形截面的胶部更利于减小第一胶材与第二胶材的连接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小或消除光影问题。
14.在一种可能的设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胶部之间沿第一方向间隔的距离为0.02mm-0.5mm;位于减薄区的玻璃基材被第一胶材覆盖的表面与位于减薄区的玻璃基材未被第一胶材覆盖的表面的宽度比例为1:1-1:5。
15.上述设计中,胶部之间间隔的距离、位于减薄区的玻璃基材与第一胶材和第二胶材的连接宽度比例的限制,用于同时保证玻璃基板的抗冲击性能以及弯折性能符合需求。
16.在一种可能的设施方式中,玻璃基材包括底面、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位于底面相对的两侧,底面、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围设形成凹槽;其中,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为平面。
17.上述设计中,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为平面时,便于玻璃基材的应力平稳过渡,也便于位于过渡区的第二胶材的厚度平稳过渡,为平面的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还便于加工成型。
18.在一种可能的设施方式中,玻璃基材包括底面、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位于底面相对的两侧,底面、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围设形成凹槽;其中,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为弧面。
19.上述设计中,为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20.在一种可能的设施方式中,第一胶材的硬度为75d-90d,第二胶材的硬度为30d-50d。
21.上述设计中,为第一胶材以及第二胶材的硬度可能的选择范围。
22.在一种可能的设施方式中,第一胶材的折射率为1.50-1.51,第二胶材的折射率为1.50-1.51,玻璃基材的折射率为1.50-1.51。
23.上述设计中,第一胶材、第二胶材以及玻璃基材三者之间的折射率的差异尽可能的小,从而减小或避免第一胶材、第二胶材以及玻璃基材之间的连接处因折射率的差异而存在光影问题。
24.在一种可能的设施方式中,胶部沿第三方向的高度小于凹槽沿第三方向的凹陷深度,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以及第一方向。
25.上述设计中,便于加工成型第一胶材,并保证第二胶材的平整度。
26.在一种可能的设施方式中,玻璃基板还包括防护涂层,防护涂层位于玻璃基材背离第二胶材的表面,防护涂层的铅笔硬度为1h-3h。
27.在一种可能的设施方式中,玻璃基板还包括抗指纹层,抗指纹层位于防护涂层背离玻璃基材的表面。
2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屏,折叠屏包括玻璃基板。
29.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终端装置,终端装置包括折叠屏。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技术相关技术提供的玻璃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32.图3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33.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34.图5为图4所示的玻璃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35.图6为图4所示的玻璃基板弯折之后的截面示意图。
36.图7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37.图8为本技术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38.图9为本技术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39.图10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40.图11为本技术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41.图12为本技术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42.图13为本技术还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43.图1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包括防护涂层的玻璃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44.图1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加工形成玻璃基板的流程示意图。
4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46.的区域多次涂覆,但相应的会在凹槽15’以外的区域会产生一定的溢流,导致光学材料31’背离玻璃基材10’的表面不平,使得玻璃基板100’依然存在光影问题。另外,玻璃基材10’本身的抗冲击能力相对较弱,设置凹槽15’后抗冲击能力进一步降低,因此玻璃基板100’整体的抗冲击能力降低。因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54.请参阅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装置200,终端装置2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终端装置200包括折叠屏(图未示),折叠屏包括可折叠的玻璃基板100以及设置于玻璃基板100表面的柔性的显示模组(图未示),使得折叠屏可以折叠。在本实施例中,以终端装置20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55.根据用户使用终端装置200的需求,终端装置200可以处于不同的使用状态。具体地,终端装置200包括两个主体部210,两个主体部210之间可以沿x轴折叠,两个主体部210之间具有一个折叠轴(图未标),折叠轴平行于x轴,即两个主体部210之间的角度可以根据使用状态的不同发生变化。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装置200处于状态1时,终端装置200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即两个主体部210之间相互平行且相互叠设),折叠屏(玻璃基板100)位于终端装置200的内表面;终端装置200处于状态2时,两个主体部210之间呈一定的夹角,夹角大于0
°
且小于180
°
,折叠屏(玻璃基板100)之间也呈一定的夹角,状态2所示的玻璃基板100的夹角为锐角;终端装置200处于状态3时,两个主体部210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折叠屏(玻璃基板100)位于同一平面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主体部210也还可以进一步弯折,两主体部210之间的夹角大于180
°
。
56.请参阅图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装置200a包括三个主体部210a,每相邻的两个主体部210a均可沿x轴折叠(终端装置200a包括两个折叠轴,两个折叠轴均平行于x轴)。终端装置200a处于状态1时,相邻的两个主体部210a之间相互平行且相互叠设,折叠屏(玻璃基板100a)位于终端装置200a的内部;终端装置200a处于状态2时,三个主体部210a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折叠屏(玻璃基板100a)位于同一平面内;终端装置200a处于状态3时,相邻的两个主体部210a进一步弯折,折叠屏(玻璃基板100a)的弯折角度超过180
°
;终端装置200a处于状态4时,相邻的两个主体部210a继续进一步弯折,相邻的两个主体部210a之间相互平行且相互叠设,折叠屏(玻璃基板100a)位于终端装置200a的外部。
57.上述仅为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部210的数量并不限制,且当主体部210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时,折叠轴的方向并不仅限于相互平行。
58.为便于说明,定义终端装置200的厚度方向(也即玻璃基板100a的厚度方向)为z轴,垂直于x轴以及z轴为y轴,x轴即为第二方向、y轴即为第一方向、z轴即为第三方向,x轴与y轴确定xy平面,x轴与z轴确定xz平面,y轴与z轴确定yz平面。
59.请参阅图4和图5,玻璃基板100包括沿y轴排列的平面区i、过渡区ii以及减薄区iii,过渡区ii连接平面区i以及减薄区iii。在本实施例中,玻璃基板100包括一个减薄区iii、位于减薄区iii两侧的过渡区ii以及位于过渡区ii背离减薄区iii的平面区i。
60.玻璃基板100包括玻璃基材10、第一胶材20以及第二胶材30,玻璃基材10以及第二胶材30位于平面区i、过渡区ii以及减薄区iii,玻璃基材10上开设有凹槽15,凹槽15位于过渡区ii以及减薄区iii,第一胶材20位于减薄区iii,第二胶材30覆盖第一胶材20以及玻璃基材10设置有凹槽15的表面。玻璃基板100可在凹槽15所在区域内沿x轴方向弯折。
61.玻璃基材10为超薄玻璃(ultra thin glass,utg),超薄玻璃本身具有良好的弯折性能以及耐摩擦性能。
62.具体地,请再次结合图4以及图5,玻璃基材10大致为一块状,玻璃基材10包括连续环绕设置的第一表面11、第一侧面12、第二表面13以及第二侧面14,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3背对设置,第一侧面12与第二侧面14背对设置,第一表面11与第二侧面14连接;凹槽15由第二表面13朝向第一表面11凹陷并沿x轴贯穿第一侧面12与第二侧面14,第二胶材30位于第二表面13。当玻璃基板100应用于终端装置200中时且未弯折时,第一表面11朝向用户的一侧,第二表面13相较于第一表面11背离用户。请参阅图6,当玻璃基板100应用于终端装置200中时且弯折180
°
时,第一表面11位于终端装置200内部(如图2所示的状态1、图3所示的状态1)。
63.玻璃基材10还包括底面152、第一斜面154以及第二斜面156,第一斜面154与第二斜面156位于底面152相对的两侧,底面152、第一斜面154以及第二斜面156围设形成凹槽15,第一斜面154以及第二斜面156均与第二表面13连接。凹槽15沿yz平面的截面呈梯形,即底面152、第一斜面154以及第二斜面156均为平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斜面154和/或第二斜面156也可以呈弧面,弧面可以是朝向凹槽15的方向凸起(图未示),也可以是朝向背离凹槽15的方向凹陷(可参阅图13)。为提升玻璃基板100的光学性能,玻璃基材10的表面尽量平整,即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3以及形成凹槽15的表面(底面152、第一斜面154、第二斜面156)中的每一表面尽量在同一连续的平面上。
64.凹槽15的设计,将玻璃基板100划分为平面区i、过渡区ii以及减薄区iii。凹槽15位于过渡区ii以及减薄区iii内,过渡区ii与减薄区iii的划分以第一斜面154与底面152的连接线以及第二斜面156与底面152的连接线为界限。玻璃基材10位于减薄区iii的厚度小于玻璃基材10位于过渡区ii的厚度、玻璃基材10位于过渡区ii的厚度小于玻璃基材10位于平面区i的厚度。其中,在平面区i与减薄区iii之间设置过渡区ii,可以使得玻璃基材10能够减缓凹槽15的设置而导致的应力不均,使得应力的改变能够平稳的过渡。其中,为尽量减缓凹槽15的设置而导致的应力不均,可以增加第一斜面154与底面152朝向凹槽15的夹角、第二斜面156与底面152朝向凹槽15的夹角。
65.其中,当位于平面区i的玻璃基材10的厚度等于相关技术中的玻璃基材10未设置凹槽15的厚度时,凹槽15的设置,可以降低玻璃基材10位于过渡区ii以及减薄区iii的厚度,相较于相关技术可以减小玻璃基板100的最小弯折半径;当位于减薄区iii的玻璃基材10的厚度等于相关技术中玻璃基材10的厚度时,则相当于位于过渡区ii以及平面区i的玻璃基材10的厚度大于相关技术中玻璃基材10的厚度,既可以更加玻璃基板100整体的强度,又不会影响玻璃基板100的弯折性能。
66.第一胶材20包括多个胶部21,多个胶部21间隔设置于凹槽15中并与位于减薄区iii的玻璃基材10连接,即胶部21与底面152连接。第二胶材30位于玻璃基材10开设有凹槽15的表面并覆盖第一胶材20,第二胶材30还填充相邻的胶部21之间的间隙并与玻璃基材10连接,第二胶材30位于平面区i、过渡区ii以及减薄区iii,即第二胶材30与第二表面13、第一斜面154、底面152以及第二斜面156连接。其中,第一胶材20的硬度大于第二胶材30的硬度。在凹槽15中设置第一胶材20,即第一胶材20预先占据一部分凹槽15中的空间,在形成第二胶材30的步骤中,可以改善因第二胶材30在不同区域的厚度差而导致位于凹槽15中的第
二胶材30的塌陷问题,进而减小或避免因第二胶材30在不同区域的厚度差而导致的光影问题;另外,通过在减薄区iii设置硬度相对较大的第一胶材20支撑玻璃基材10,从而能够提升玻璃基板100位于减薄区iii的抗冲击性能,通过硬度相对较小的第二胶材30填充胶部21之间的间隙,可以提升玻璃基板100的弯折能力,即具有硬度差异的第一胶材20与第二胶材30的相互配合,实现玻璃基板100整体的抗冲击性能以及弯折能力的提升;位于平面区i、过渡区ii以及减薄区iii的第二胶材30能够改善玻璃基板100整体的光学性能,减小或避免不同材质之间连接的区域因折射率的差异而导致光影的存在;玻璃基材10的第一表面11无需设置用于提升抗冲击性能的树脂保护膜,从而不会遮蔽玻璃基材10良好的耐摩擦性能。
6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材20与第二胶材30硬度的计量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邵氏硬度、洛氏硬度等。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邵氏硬度进行测量,第一胶材20的硬度为75d-90d,第二胶材30的硬度为30d-50d。第一胶材20与第二胶材30之间保持一定的硬度差。
68.第一胶材20与第二胶材30在满足硬度差的前提下,第一胶材20与第二胶材30材质的具体种类以及型号并不限制。第一胶材20的材质可以选自包括但不限于环氧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亚克力)类等种类的光学胶,例如环氧类的光学胶可以是以环氧树脂为粘料的光学胶,由环氧树脂、固化剂和改性剂组成,固化剂包括但不限于多乙烯多胺、氢化4,4一二氨基二苯甲烷等,改性剂包括但不限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末端带活性基团的脂肪族聚醚等。第二胶材30的材质可以选自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硅胶类、聚氨酯(pu)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等种类的光学胶,例如有机硅类光学胶可以包括由乙烯基二甲基硅氧烷和甲基乙烯硅氧烷在氯铂酸催化作用下,与含氢硅氧烷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制得的有机硅的弹性体。上述仅为举例说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69.第一胶材20以及第二胶材30具有一定的模量,第二胶材30的模量大于第一胶材20的模量,玻璃基板100在弯折过程中,第一胶材20与第二胶材30同样需要产生形变,但第二胶材30的形变量大于第一胶材20的形变量,因此第二胶材30的模量需大于第一胶材20的模量。
70.第一胶材20的折射率以及第二胶材30的折射率尽量接近玻璃基材10的折射率,即第一胶材20、第二胶材30以及玻璃基材10三者之间的折射率的差异尽可能的小,从而减小或避免第一胶材20、第二胶材30以及玻璃基材10之间的连接处因折射率的差异而存在光影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三者的折射率均为1.50-1.51。
71.请参阅图5,多个胶部21呈线性排列,每一胶部21沿x轴延伸至玻璃基材10的相对两侧,便于尽可能的增加第一胶材20与玻璃基材10的连接面积,从而提升玻璃基板100的抗冲击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胶部21沿yz平面的截面呈矩形,相邻的两个胶部21之间间隔的距离d为0.17mm,每一胶部21沿y轴的宽度w为0.17mm,即位于减薄区iii的玻璃基材10被第一胶材20覆盖的表面与位于减薄区iii的玻璃基材10未被第一胶材20覆盖(被第二胶材30覆盖)的表面的宽度比例为1:1。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胶部21之间沿y轴间隔的距离d可以为0.02mm-0.5mm,例如0.05mm、0.08mm、0.11mm、0.15mm等;沿y轴方向,位于减薄区iii的玻璃基材10被第一胶材20覆盖的表面与位于减薄区iii的玻璃基材10未被第一胶材20覆盖的表面的宽度比例可以为1:1-1:5,例如,1:2、1:3、1:4、1:5等。其中,相邻的两个胶部21之间间隔的距离d、胶部21的宽度w的不同,会影响玻璃基板100的抗冲击性能;相邻的两个胶部21之间间隔的距离d、胶部21的宽度w的不同,也会影响第二胶材30的填充,进而影响玻
璃基板100的弯折能力。相邻的两个胶部21之间间隔的距离d减小、胶部21的宽度w增加,玻璃基板100的抗冲击性能提升,但玻璃基板100的弯折能力提升有限;相邻的两个胶部21之间间隔的距离d增加、胶部21的宽度w减小,玻璃基板100的弯折能力提升,但玻璃基板100的抗冲击性能提升有限,因此可以根据需求设计间隔距离d以及宽度w以达到玻璃基板100的抗冲击性能以及弯折能力提升的平衡。
7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8以及图9,沿x轴排列的胶部21间隔设置、沿y轴排列的胶部21间隔设置。例如,图7所示的每一胶部21呈长条状,沿y轴相邻的胶部21相互间隔并交错设置;图8所示的每一胶部21呈长条状并呈矩阵排列;图9所示的每一胶部21呈椭圆柱状,并呈矩阵排列。每一胶部21沿x轴排列的胶部21间隔设置、沿y轴排列的胶部21间隔设置,可以填充相对较多的第二胶材30,则玻璃基板100的弯折相对灵活。
73.在一些实施例中,胶部21沿yz平面的截面还可以呈梯形(如图10)、三角形(如图11)、弧形(如图12)、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状。在同一实施例中,胶部21的形状可以相同(如图10、图11、图12),也可以不同(如图13)。其中,在满足玻璃基板100抗冲击性能、抗弯折性能、减小光影的前提下,第一胶材20、第二胶材30以及玻璃基材10三者之间的相互连接的面积小,因折射率的差异带来的光影问题相对减小;第一胶材20与玻璃基材10之间的连接面积大,对提升玻璃基板100的抗冲击性能相对提升。相比较而言,当胶部21沿yz平面的截面为矩形(如图4)时,便于加工成型;当胶部21沿yz平面的截面为梯形(如图10)、三角形(如图11)时,可以增加第一胶材20与玻璃基材10的连接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玻璃基板100的抗冲击性能,且玻璃基板100弯折超过180
°
,胶部21之间预留一定的弯折余量,便于玻璃基板100的弯折;当胶部21沿yz平面的截面为弧形(如图12)时,可以相对减小胶部21与第二胶材30之间的连接面积,进一步减小或消除光影问题。
7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材20沿z轴的高度小于凹槽15沿z轴的凹陷深度,即第一胶材20背离玻璃基材10的表面未超过第二表面13,高度相对较低的第一胶材20便于加工成型,并保证第二胶材30的平整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材20沿z轴的高度也可以等于或大于凹槽15沿z轴的凹陷深度。
75.请参阅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玻璃基板100b,玻璃基板100b还包括防护涂层40,防护涂层40位于玻璃基材10的第一表面11,即位于玻璃基材10背离第二胶材30的表面。
76.防护涂层40采用硬度较大的涂层,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涂层40的铅笔硬度为1h-3h,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护涂层40的硬度计量方式不限于铅笔硬度,例如,还可以是布氏硬度。防护涂层40用于增加玻璃基板100b的韧性,还可以增加玻璃基板100b的耐摩擦性能;还可以根据防护涂层40材质的不同,增加玻璃基板100b的光的透过率。
77.可以理解,防护涂层40为透明的材质,可以增强玻璃基板100b的整体透光率。防护涂层40的厚度为5μm-10μm,防护涂层40的厚度很薄,对玻璃基板100b的弯折半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78.在一些实施例中,玻璃基板100b还可以包括抗指纹层(图未示),抗指纹层位于防护涂层40背离玻璃基材10的表面,抗指纹层与用户直接接触,使得玻璃基板100b具有防水、防油污、防指纹附着等功能。
79.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涂层40与抗指纹层可以结合成在同一层中,即同一层同时
具有防护涂层40与抗指纹层的功能。
80.请参阅图1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作图14所示的玻璃基板100b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步骤s1:提供一长方体的玻璃原材(图未示),玻璃原材符合预期的厚度,在玻璃原材的一表面形成凹槽15,从而形成玻璃基材10,凹槽15的位置位于后续玻璃基板100b需要弯折的区域。可以采用激光蚀刻、计算机数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cnc)等方式形成凹槽15。
82.步骤s2:在凹槽15中形成特定形状的第一胶材20。形成第一胶材20的方式可以采用喷墨打印、3d打印等技术形成。
83.步骤s3:在玻璃基材10开设有凹槽15的表面形成第二胶材30,第二胶材30覆盖玻璃基材10、第一胶材20、并填充第一胶材20的间隙。
84.在凹槽15中先设置第一胶材20,即第一胶材20预先占据一部分凹槽15中的空间,在形成第二胶材30的步骤中,可以改善因第二胶材30在不同区域的厚度差而导致位于凹槽15中的第二胶材30的塌陷问题。
85.步骤s4:在玻璃基材10背离第二胶材30的表面涂布防护涂层40,以进一步提升玻璃基板100b的耐摩擦性能;还可以根据防护涂层40材质的不同,增加玻璃基板100b的光的透过率。
86.上述仅为制作玻璃基板100b的一些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制作玻璃基板100b的方法并不仅限于上述步骤。
87.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