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标签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85310发布日期:2022-08-09 22:5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伪标签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伪标签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防伪标签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或标的物附属物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是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品牌区别于假冒产品而制作使用的一个参照物。
3.但是,现有的防伪标签容易被仿制,安全性低,给消费者和商家带来了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伪标签及电子设备,能够提高防伪标签的安全性。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标签,所述防伪标签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和离子存储层。
7.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相对设置,且用于连接电源。所述电致变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接触。所述电致变色层为绝缘体。所述电解质层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且所述电解质层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部分区域接触。所述电解质层包括预设图案,所述预设图案用于形成防伪图案。所述离子存储层设置于所述电解质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其中,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与电源连通后,所述电致变色层与所述电解质层接触的部分褪色,以形成所述防伪图案。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解质层的形状与所述预设图案相同。所述电解质层在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边界内。所述电致变色层与所述电解质层接触的部分,形成所述防伪图案。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子存储层的形状与所述电解质层的形状相同。所述离子存储层在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电解质层在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正投影的边界重合。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子存储层为连续的整层结构,所述电解质层在所述离子存储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离子存储层的边界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解质层包括第一镂空图案,所述第一镂空图案与所述预设图案相同。所述电致变色层与所述第一镂空图案在所述电致变色层上的正投影所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防伪图案。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子存储层包括第二镂空图案,所述第二镂空图案与所述预设图案相同。所述第二镂空图案在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第一镂空图案在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正投影的边界重合。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子存储层为连续的整层结构,所述第一镂空图案在所述
离子存储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离子存储层的边界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伪标签还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所述第一衬底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一侧。所述第二衬底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层为聚(3,4丙烯二氧噻吩)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标签的电致变色层为绝缘体,基于此,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与电源连通后,电解质中的离子仅能通过电解质层和电致变色层相接触的位置进入电致变色层,并使电致变色层与电解质层接触的部分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从而褪色。这样一来,与电解质层接触的这部分电致变色层,将与电致变色层的其他部分之间产生色差,从而显示出防伪图案。以这种方式设置,在初始状态下,防伪图案处于隐藏状态,是不可见的;只有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与电源连通后,防伪图案才会显现出来。如此,可实现信息加密,能够提高防伪标签的安全性。
15.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伪标签。
16.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防伪标签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标签的结构图;
19.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标签的结构图;
20.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标签的结构图;
21.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标签的结构图;
22.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解质层的结构图;
23.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标签的结构图;
24.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标签的结构图;
25.图8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标签的结构图;
26.图9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解质层的结构图;
27.图10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标签的结构图;
28.图1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标签的结构图;
29.图1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标签的结构图。
30.附图标记:
31.100-防伪标签;1-第一导电层;2-第二导电层;3-电致变色层;4-电解质层;41-第一镂空图案;5-离子存储层;51-第二镂空图案;6-防伪图案;7-第一衬底;8-第二衬底。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5.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精度或者安装误差的限制,绝对的平行或者垂直效果是难以达到的。在本技术中有关“垂直”、“平行”或者“同向”的描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限定条件,而是表示可以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实现垂直或者平行的结构设置,并达到相应的预设效果,如此,可以最大化的实现限定特征的技术效果,并使得对应技术方案便于实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例如,“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
°
以内偏差。“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
°
以内偏差。“同向”包括绝对同向和近似同向,其中近似同向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
°
以内偏差。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39.随着电致变色技术的发展,电致变色器件以无视盲角、制造成本底、工作温度范围宽、驱动电压低、色彩丰富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玻璃、车用变色智能窗、飞机舷窗、汽车防眩目后视镜、变色眼镜盒显示器、电子标签等领域。
40.其中,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两个电极层、和在两个电极层之间依次设置的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和离子存储层。当给电致变色器件施加正向电压后,电致变色层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引起颜色的变化;当给电致变色器件施加负向电压后,电致变色层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电致变色器件变化自身颜色。需要说明的是,正向电压和负向电压的方向相反。
41.在变色和褪色过程中,电极层所使用的基材起支撑作用,且电极层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对电致变色器件提供正向电压或负向电压。电解质层用于实现电致变色器件内部离子的传输,同时也为电致变色层提供阴阳离子,以维持电致变色层的电中性。离子存储层的作用是储存反离子,实现器件的记忆效应。
42.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标签100,该防伪标签100包括第一导电层1、第二导电层2、电致变色层3、电解质层4和离子存储层5。
43.其中,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相对设置,且用于连接电源。并且,当第一导电层1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时,第二导电层2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当第一导电层1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时,第二导电层2与电源的正极连接。
44.示例性地,第一导电层1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导电层2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45.在此基础上,电致变色层3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之间,且与第一导电层1接触。电解质层4设置于电致变色层3和第二导电层2之间,且电解质层4与电致变色层3的部分区域接触。电解质层4包括预设图案,该预设图案用于形成防伪图案6。离子存储层5设置于电解质层4和第二导电层2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导电层1、电致变色层3、电解质层4、离子存储层5和第二导电层2依次叠加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上述防伪标签100也可以采用第二导电层2、电致变色层3、电解质层4、离子存储层5和第一导电层1依次叠加设置的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4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图案既可以是指设置在电解质层4上的镂空图案,也可以是指电解质层4自身的形状所对应的图案。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47.其中,参见图3和图4,电致变色层3为绝缘体。并且,在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与电源连通后,电致变色层3与电解质层4接触的部分褪色,以形成防伪图案6。也就是说,电致变色层3的初始状态为着色态,如此,在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与电源连通后,电致变色层3与电解质层4接触的部分才能够实现褪色。
4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标签100的电致变色层3为绝缘体,基于此,在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与电源连通后,电解质中的离子仅能通过电解质层4和电致变色层3相接触的位置进入电致变色层3,并使电致变色层3与电解质层4接触的部分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从而褪色。这样一来,与电解质层4接触的这部分电致变色层3,将与电致变色层3的其他部分之间产生色差,从而显示出防伪图案6。以这种方式设置,在初始状态下,防伪图案6处于隐藏状态,是不可见的;只有在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与电源连通后,防伪图案6才会显现出来。如此,可实现信息加密,能够提高防伪标签100的安全性。
49.需要说明的是,电致变色层3的材料有多种选择,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50.示例性地,电致变色层3选用的是能够进行多重氧化还原反应的材料。例如,所述电致变色层3为聚(3,4丙烯二氧噻吩)层。在这种情况下,电致变色层3的初始状态为多重氧化还原反应后的状态,且此时电致变色层3处于颜色最深的状态。
51.可以理解的是,在氮气环境、特定介质、特定的反应温度等严苛的条件下,才能够制备出处于多重氧化还原反应后的状态的电致变色层3。而在防伪标签100的使用过程中,是无法实现上述电致变色层3的制备过程的。基于此,在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与电源
连通,使得防伪图案6显现出来之后,是无法使电致变色层3恢复至初始状态的。也就是说,防伪图案6是不能够重新隐藏起来的。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防伪标签100的安全性。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电解质层4的形状与预设图案相同。电解质层4在电致变色层3的正投影,位于电致变色层3的边界内。电致变色层3与电解质层4接触的部分,形成防伪图案6。
53.以这种方式设置,通过改变电解质层4的形状,即可改变防伪图案6的形状。这样一来,有利于制作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防伪图案6,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54.在此基础上,参见图6和图7,离子存储层5既可以设置为与电解质层4相同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连续的整层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55.其中,在离子存储层5设置为与电解质层4相同的形状的情况下,离子存储层5在电致变色层3的正投影的边界,与电解质层4在电致变色层3的正投影的边界重合。在离子存储层5设置为连续的整层结构的情况下,电解质层4在离子存储层5上的正投影,位于离子存储层5的边界内。
56.可以理解的是,若离子存储层5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颜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将离子存储层5设置为连续的整层结构,能够增加电致变色层3的对比度。这样一来,在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与电源连通后,显示出来的防伪图案6将更为显眼,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5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和图9,电解质层4包括第一镂空图案41,第一镂空图案41与预设图案相同。电致变色层3与第一镂空图案41在电致变色层3上的正投影所对应的部分,形成防伪图案6。
58.以这种方式设置,通过改变第一镂空图案41的形状,即可改变防伪图案6的形状。这样一来,有利于制作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防伪图案6,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59.在此基础上,参见图10和图11,离子存储层5既可以设置为包括与预设图案相同的第二镂空图案51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连续的整层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60.其中,在离子存储层5设置为包括与预设图案相同的第二镂空图案51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二镂空图案51在电致变色层3的正投影的边界,与第一镂空图案41在电致变色层3的正投影的边界重合。在离子存储层5设置为连续的整层结构的情况下,第一镂空图案41在离子存储层5上的正投影,位于离子存储层5的边界内。
61.可以理解的是,若离子存储层5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颜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将离子存储层5设置为连续的整层结构,能够增加电致变色层3的对比度。这样一来,在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与电源连通后,显示出来的防伪图案6将更为显眼,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2,防伪标签100还包括第一衬底7和第二衬底8。第一衬底7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远离第二导电层2的一侧。第二衬底8设置于第二导电层2远离第一导电层1的一侧。
63.以这种方式设置,第一衬底7不仅能够为第一导电层1提供支撑和保护,还有利于降低第一导电层1的制作难度,从而提高防伪标签100的制作效率。第二衬底8不仅能够为第
二导电层2提供支撑和保护,还有利于降低第二导电层2的制作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防伪标签100的制作效率。
6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防伪标签100。
65.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防伪标签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6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