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2033发布日期:2022-09-27 23:1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半导体产业及相关电子产业的日益发达,智能型手机、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平面电视等数字化显示装置无不朝向更便利、多功能且美观的方向发展。为了改善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显示装置朝着窄边框或无边框的方向发展。窄边框或无边框显示装置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3.显示装置一般包括背板、设置于背板周侧的中框、以及设置于背板前侧的显示面板。传统的显示装置,机壳的角部配合一直是行业的难点,机壳角部拼接不良会导致缝隙大,缝隙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边框和下边框在连接处形成过大缝隙,保证中框角部缝隙的均匀性,提高用户的体验。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板、侧边框、以及上边框;侧边框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左右侧边上;所述侧边框的上端形成有向内开口的限位槽;上边框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上方,并沿所述背板的上边缘延伸;所述上边框包括上面板、以及从所述上面板的前侧向下凸设的下面板;所述上面板沿左右方向超出所述下面板;所述上面板朝向所述侧边框的一端伸入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下面板朝向所述侧边框的一侧贴合于所述侧边框。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边框的上部包括侧面板、以及从所述侧面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向内延伸的延伸板;所述侧面板和所述延伸板围合形成所述限位槽。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边框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形成有向上支撑的支撑筋,所述上面板朝向所述侧边框的一端的底面贴合于所述支撑筋上。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上凸设有向上突起的卡凸;所述上面板的底面上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卡合在所述卡凸上。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的内侧面和支撑筋之间形成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沿所述限位槽的边缘延伸;所述上面板伸入所述限位槽内的部分的外周贴合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面,且上面板的下表面贴合所述台阶面上。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边框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上面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向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固定孔相通。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边框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固定孔开设于所述连接片上。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边框上设置有沿竖向延伸的卡口;所述连接片
卡合在所述卡口内。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面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避位槽,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避位槽内;所述上面板上于所述避位槽处设置有盖片,所述盖片盖合于所述避位槽内。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边框沿左右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上边框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入对应所述侧边框的限位槽内。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7.本实用新型中,上面板伸入侧边框的限位槽内,且下面板朝向侧边框321的一侧贴合于侧边框,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边框和侧边框在连接处形成过大缝隙,保证中框角部缝隙的均匀性,提高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部分示意图。
21.图4是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3所示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24.图7是图1所示结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内中框在背板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外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是图11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30.图1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侧边框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侧边框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5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上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6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侧边框和侧出音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4.图17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侧出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8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
36.图19是图2中d处的放大图。
3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背板;200、显示面板;300、中框;310、内中框;311、前壁板;312、后壁板;320、外中框;321、侧边框;3211、卡槽;3212、连接板;3213、限位口;3214、凹槽;3215、台阶;3216、卡合槽;3217、定位孔;322、上边框;3221、上面板;3222、下面板;3223、卡口;3224、通孔;3225、避位槽;3226、盖片;330、限位槽;331、侧面板;332、延伸板;333、支撑筋;334、台阶面;335、固定孔;336、连接片;337、卡凸;400、下前壳;500、侧出音结构;510、出音腔;520、导音孔;530、搭接筋;540、抵接筋;550、抵顶筋;560、定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38.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
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显示装置一般包括背板、设置于背板周侧的中框、以及设置于背板前侧的显示面板。传统的显示装置,机壳的角部配合一直是行业的难点,机壳角部拼接不良会导致缝隙大,缝隙不均匀。
41.为了便于描述了和理解,以显示装置立放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竖向方向为上下方向,面向用户的方向为前,背向用户的方向为后,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42.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部分示意图。图4是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43.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主要包括背板100、设置在背板100前侧的显示面板200、设置在背板100周侧的中框300、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背板100背面的后壳(图中未示出)。显示装置为电视机或电脑显示器等,下述以电视机为例进行说明。
44.背板100为显示装置的主要支撑件,背板100的前侧形成有安装腔,以用于安装光源以及光学膜片组等结构,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学膜片组而在显示面板200上显示相应的图像信息。背板100的具体结构参照相关技术中背板的结构,在此不作赘述。
45.中框300设置于背板100的边缘,并沿背板100的边缘延伸。本实施例中,中框300围绕背板100的边缘设置,并包覆背板100的边缘,中框300围绕背板100的上边缘和左右边缘。
46.显示面板200设置于背板100的前侧,用于显示图像信息,以供用户观看。背板100外周边缘还设置有下前壳400,以通过中框和下前壳400将显示面板200设置在背板100的前侧。背板100的前侧和显示面板200后侧之间具有间隔而形成安装腔,该间隔内设置有光学膜片组以及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学膜片组后在显示面板200上显示图像信息。
47.本实施例中,下前壳400设置于背板100和显示面板200的底端、以封闭背板100和显示面板200的底端。
48.后壳设置于背板100的后侧,后壳的前侧和背板100的后侧之间形成有腔室。背板100的后侧设置有电子部件,电子部件设于腔室内。电子部件包括主板、电源板、扬声器及插排。电子部件固定在背板100的背面,并位于后壳的覆盖范围内,以利用后壳保护电子部件。主板主要用于对控制系统进行运算,并对应输出相关操作指令。主板固定在背板100的背面和后壳之间。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板集成在主板上,主要用于向主板提供驱动电压或稳定的工作电压,并保持主板上电路工作时输出电流稳定。
50.本实施例中,扬声器设置于背板100后侧的,并靠近背板100的左右边缘设置,主要用于与显示面板200所显示的界面,配合发出对应的声音。
51.插排上设置有多个不同类型的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以接收外部设备的信号或向外部设备输出信号。
52.后壳安装于背板100的背面,覆盖并遮挡电子部件,以保护背板100背面的电子部件。后壳可拆卸的盖合于背板100的背面,以在后壳拆卸后,能够对背板100背面的电子部件进行维修和检测。
53.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底座,底座固定在背板100的背面,以用于支撑背板100,从而支撑整个显示装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座设置于后壳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上不设置底座,显示装置的背面设置挂架,以将显示装置挂装在墙壁上。
54.图5是图3所示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图7是图1所示结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55.参阅图4至图9,中框300沿背板100的边缘设置。本实施例中,中框300沿背板100的上边缘和左右边缘设置。中框300形成倒立的“u”形结构,中框300的下端连接下前壳400,下前壳400沿左右方向延伸,下前壳400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中框300。下前壳400和中框300围合形成矩形的环状结构。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装置不包括下前壳400,中框300沿背板100四周边缘设置,中框300包覆背板100的上下边缘和左右边缘,中框300单独形成矩形的环状结构。
57.本实施例中,后壳位于背板100的背面,并固定连接在中框300上。
58.图10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内中框310在背板100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59.参阅图4至图10,中框300包括内中框310以及包覆于内中框310外周的外中框320。内中框310连接在背板100上,并沿背板100的边缘延伸。内中框310向前超出背板100的前侧,显示面板200贴合在内中框310的前侧面。
60.内中框310包括前壁板311、以及从前壁板311的外周缘向后延伸的后壁板312;后壁板312固定在背板100的周侧壁上;前壁板311向前超出背板100的前侧面,显示面板200固定在前壁板311的前侧面。
61.本实施例中,后壁板312固定在背板100的外周侧壁上,后壁板312能够沿背板100的边缘连续延伸,也能够沿背板100的边缘间隔设置。前壁板311朝向显示装置的内部超出背板100的边缘,以使得前壁板311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以用于连接显示面板200。显示面板200后侧面的四周边缘贴合于前壁板311的前侧面。
62.前壁板311向内超出外中框320的前侧面。前壁板311的前侧面为平面结构,显示面板200贴合于前壁板311的前侧面上。
63.图1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外中框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64.参阅图1至图12,外中框320固定在背板100上;外中框320设置于内中框310的外侧;外中框320的前侧向前超出内中框310的前侧面,显示面板200位于外中框320的围合范围内。外中框320包覆内中框310的外周。
65.外中框的前侧面向内靠近显示面板的边缘,以保护显示面板。
66.外中框320包括设置在背板100左右两侧的侧边框321、以及设置在背板100上侧的上边框322;侧边框321卡合在背板100的左右侧,从而将侧边框321固定在背板100上。
67.本实施例中,侧边框321的内侧面上开设有卡槽3211;卡槽3211卡合在背板100的侧面,且卡槽321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抵接于内中框310的前侧面和背板100的后侧面,从而将侧边框321限位在背板100的左右边缘上。通过卡槽3211的设置,不仅能够将侧边框321卡合在背板100的左右边缘上,并能够起到覆盖遮挡背板100的左右边缘的作用。
68.侧边框321的内侧形成有突伸的连接板3212,连接板3212固定连接在背板100的背面;连接板3212通过螺栓或卡扣等结构固定在背板100的背面。在连接板3212上开设相应的穿孔,并在背板100的背板100开设相应的螺纹孔,从而通过螺栓将侧边框321固定在背板100上。连接板3212的内侧开设有限位口3213;背板100的背面对位限位口3213开设有限位凸起(图中未示出);限位口3213卡合在限位凸起上,通过限位口3213和限位凸起的配合,限定侧边框321和背板100的相对位置,并能够有效的实现侧边框321和背板100的快速对位。侧边框321沿竖向延伸,侧边框321的上下两端超出背板100边缘的上下两端。上边框322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侧边框321上。
69.图1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侧边框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侧边框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70.参阅图4至图14,侧边框321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凹槽3214,而使得外中框320左右方向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凹槽3214。本实施例中,凹槽3214的开口朝向侧前方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3214的开口朝向沿左右方向背向背板100的中心。凹槽3214沿竖向延伸,凹槽3214沿朝向侧前方的第一方向开口。
71.本实施例中,凹槽3214沿竖向的两相对侧壁上均凸设有台阶3215,台阶3215设置于凹槽3214的开口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台阶3215设置于凹槽3214的侧壁中部。
72.本实施例中,凹槽3214内设置有卡合槽3216,卡合槽3216沿第一方向开口。凹槽3214的底壁上开设有定位孔3217。
73.再次参阅图4至图14,侧边框321上端形成有向内开口的限位槽330,限位槽330高于背板100的端。
74.本实施例中,侧边框321的上部包括侧面板331、以及从侧面板331的前后两侧分别向内延伸的延伸板332;侧面板331和延伸板332围合形成内侧开口的限位槽330。
75.侧边框321于限位槽330的内部形成有向上支撑的支撑筋333,以用于支撑上边框322。限位槽330的内侧面和支撑筋333之间形成有台阶面334;台阶面334沿限位槽330的边缘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侧边框321沿竖向延伸,侧边框321的上端向下凹设而形成限位槽330、支撑筋333以及对应的台阶面334。
76.侧边框321于限位槽330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孔335。本实施例中,侧边框321于限位槽330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片336,连接片336由金属材料制成;固定孔335开设于连接片336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侧边框321内未设置连接片336,固定孔335直接开设于支撑筋333上。
77.侧边框321内壁朝向背板100的一面通过螺栓将连接片336固定在侧边框321上。
78.支撑筋333上凸设有向上突起的卡凸337,以用于限位上边框322。
79.图15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上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80.参阅图4至图15,上边框322设置于背板100的上方,并沿背板100的上边缘延伸;上
边框322包括上面板3221、以及从上面板3221的前侧向下凸设的下面板3222;上面板3221沿左右方向超出下面板3222;上面板3221朝向侧边框321的一端伸入限位槽330内,且下面板3222朝向侧边框321的一侧贴合于侧边框321。
81.上面板3221伸入侧边框321的限位槽330内,且下面板3222朝向侧边框321的一侧贴合于侧边框321,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边框322和侧边框在连接处形成过大缝隙,保证中框角部缝隙的均匀性,提高用户的体验。
82.本实施例中,上面板3221朝向侧边框321的一端的底面贴合于侧边框321的支撑筋333上,以支撑上边框322。上面板3221的上表面为平面结构,上面板3221的上表面和侧边框321的上端平齐。
83.上面板3221的底面上开设有卡口3223;卡口3223卡合在侧边框321上支撑筋333的卡凸337上,用于限定上面板3221相对于侧边框321沿左右方向的移动。本实施例中,卡口3223沿竖向贯穿上面板3221的两表面,以能够从上面板3221的上方观察卡凸337和卡口3223的卡合对位,便于上面板3221和侧边框321的快速对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口3223未贯穿上面板3221的上表面。
84.上面板3221伸入限位槽330内的部分的外周贴合于限位槽330的内侧面,且上面板3221的下表面贴合限位槽330内的台阶面334上,以能够有效的避免上面板3221和侧边框321上方的连接处透光。
85.本实施例中,上面板3221的上表面开设有向下贯通的通孔3224;通孔3224和侧边框321上的固定孔335相通,以能够通过螺栓穿过通孔3224和固定孔335,从而将上边框322和侧边框321固定连接。
86.上面板3221的上表面开设有避位槽3225,通孔3224和卡口3223均开设于避位槽3225内;上面板3221上于避位槽3225处设置有盖片3226,盖片3226盖合于避位槽3225内,以遮挡通孔3224和卡口3223,保证上边框322上表面的平整性。
87.侧边框321沿左右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上边框322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入对应侧边框321的限位槽330内。
88.图16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侧边框和侧出音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实施例侧出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图19是图2中d处的放大图。
89.参阅图4至图19,中框300的侧面上设置有侧出音结构500,侧出音结构500容置于中框300左右侧面的凹槽3214内;侧出音结构500上开设有向外开口的出音腔510,以向外出音。通过中框300侧面侧出音结构500的出音腔510向显示装置的侧面出音,保证中框300前侧面的完整性,提高用户的体验。
90.侧出音结构500沿朝向侧前方的第一方向插设于凹槽3214内,且出音腔510沿第一方向出音。通过第一方向将侧出音结构伸入凹槽3214内,方便侧出音结构500在侧边框321上的快速对位安装。出音腔510沿朝向侧前方的第一方向出音,以使得显示装置的发声能够到达用户。
91.本实施例中,扬声器设置于背板100的背面,出音腔510内设置有贯通至背板100背面的导音孔520,导音孔520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将扬声器的发声导出至出音腔510,并通过出音腔510导向并传播至用户。在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能够设置于出音腔510内。在一些实
施例中,背板100的背板100靠近左右边缘的方向设置于单独的腔室,扬声器设置于该腔室内,导音孔520延伸至该腔室内。
92.侧出音结构500沿竖向延伸,侧出音结构500的外侧抵接于侧边框321的凹槽3214内的台阶3215,从而限制侧出音结构500沿前后方向的移动。
93.侧出音结构500的外端边缘凸设有搭接筋530;搭接筋530沿出音方向抵接在台阶3215上。本实施例中,搭接筋530设置在侧出音结构500外侧的边缘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搭接筋530设置在侧出音结构500外侧面的中部位置。
94.本实施例中,侧出音结构500的外周沿第一方向并向内凸设形成有抵接筋540,抵接筋540伸入并限位在凹槽3214内的卡合槽3216,抵接筋540沿第一方向伸入并限位在卡合槽3216内。
95.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出音结构500朝向凹槽3214底壁的一面设置于突伸的抵顶筋550;抵顶筋550抵接于凹槽3214的底壁。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出音结构500朝向背板100的一面直接抵接于凹槽3214的底壁。
96.出音腔510沿第一方向上的孔腔逐渐增大,出音腔510在水平方向的截面在第一方向上,两内侧壁的距离组件增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侧出音结构500的前后两外侧面上第一方向上的间距逐渐增大。
97.凹槽3214的底壁上开设有定位孔3217,侧出音结构500朝向凹槽3214底壁的一面形成有突伸的定位凸起560;定位凸起560伸入并限位在定位孔3217内,以便于实现侧出音结构500在凹槽3214内的快速对位和限位。
98.本实施例中,凹槽3214沿竖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3214沿竖向间隔设置多个。
99.本实施例中,中框300的左右两侧上均设置有侧出音结构500。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300的左右两侧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侧出音结构500。
100.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