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2079发布日期:2022-10-12 07:1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柔性屏幕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柔性屏幕已被广泛应用在智能型手机及平板计算机的装置上。若支撑柔性屏幕的组件设计不良,则柔性屏幕在折叠时,可弯折区可能会受到挤压而造成损坏,或者在柔性屏幕展开时,由于支撑强度不足造成可弯折区无法完全摊平,使得使用者在触碰可弯折区时,出现无法感应的问题。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具良好支撑强度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结构,借以改善前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其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翼件及升降板的配合,于第一面板本体及第二面板本体呈展开状态时,位于中央的升降板被抬升,以共同支撑柔性屏幕的可弯折区,使可弯折区能够与非弯折区于同一平面。此外,对称设置的翼件及升降板于第一面板本体及第二面板本体呈收折状态时,位于中央的升降板沉降,翼件及升降板共同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纳可弯折区。
4.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将传动件的延伸板设置在承载件的滑动槽中,以及将承载件的凸台穿设于延伸板的穿槽,再将承载件的插销穿设凸台,使延伸板可滑动地夹持于承载件中。使得第一面板本体及第二面板本体在展开状态及收折状态之间变换时,第一传动件与第一面板本体之间、以及第二传动件与第二面板本体之间呈现相互滑动的关系。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中央基座、一枢轴模块、一第一翼件、一第一传动件、一第一面板本体、一第二翼件、一第二传动件、一第二面板本体、一弹性模块以及一柔性屏幕。该中央基座包含一本体部、一升降板、一第一弧形槽及一第二弧形槽。该第一弧形槽及该第二弧形槽彼此相对地形成于该本体部。该升降板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本体部上,并能相对在一最高位置及一最低位置间变换。该枢轴模块包含分别穿设该本体部且能同步反转的一第一轴杆及一第二轴杆。该第一翼件具有一第一弧形部,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弧形槽,使该第一翼件可于该本体部上枢转。该第一传动件套设于该第一轴杆,且与该第一轴杆同步旋转。该第一面板本体包含一第一承载件,该第一承载件与该第一翼件枢接且能相对该第一传动件线性滑动。该第二翼件具有一第二弧形部,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二弧形槽,使该第二翼件可于该本体部上枢转。该第二传动件套设于该第二轴杆,且与该第二轴杆同步旋转。该第二面板本体包含一第二承载件,该第二承载件与该第二翼件枢接且能相对该第二传动件线性滑动。该弹性模块包含一顶推件、一第一弹性件及一第二弹性件。该顶推件套设于该第一轴杆及该第二轴杆,并与该第一传动件及该第二传动件可活动地啮合。该第一弹性件套设于该第一轴杆上且抵顶该顶推件。该第二弹性件套设于该第二轴杆上且抵顶于该顶推件。该柔性屏幕设置于该第一面板本体、该第一翼
件、该第二面板本体及该第二翼件上,并包含一可弯折区。该第一面板本体及该第二面板本体能于一展开状态及一收折状态变换。当该第一面板本体及该第二面板本体呈该展开状态时,该柔性屏幕摊平,该升降板位于该最高位置,使该第一翼件、该第二翼件及该升降板共同支撑该可弯折区。当该第一面板本体及该第二面板本体呈该收折状态时,该柔性屏幕的该可弯折区挠曲,该升降板沉降至最低位置,该第一翼件、该第二翼件及该升降板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以容设该可弯折区。
6.该第一传动件具有一第一延伸板。该第一延伸板具有一第一穿槽。该第一承载件具有一第一滑动槽、一第一凸台及一第一插销。该第一滑动槽用以容置该第一延伸板。该第一凸台穿设于该第一穿槽,该第一插销穿设该第一凸台,以将该第一延伸板可滑动地夹持于该第一承载件中。该第二传动件具有一第二延伸板。该第二延伸板具有一第二穿槽。该第二承载件具有一第二滑动槽、一第二凸台及一第二插销。该第二滑动槽用以容置该第二延伸板。该第二凸台穿设于该第二穿槽。该第二插销穿设该第二凸台,以将该第二延伸板可滑动地夹持于该第二承载件中。
7.该第一轴杆沿一第一轴线延伸,该第一轴杆与该第一传动件于该第一轴在线同步转动。该第一弧形槽定义一第一虚拟轴线。该第一翼件于该第一虚拟轴线相对该本体部转动,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一虚拟轴线平行且不重叠。该第二轴杆沿一第二轴线延伸,该第二轴杆与该第二传动件于该第二轴在线同步转动。该第二弧形槽定义一第二虚拟轴线。该第二翼件于该第二虚拟轴线相对该本体部转动。该第二轴线与该第二虚拟轴线平行且不重叠。
8.该枢轴模块还包含一固定座,套设于该第一轴杆及该第二轴杆。该顶推件具有一第一从动凸轮及一第二从动凸轮,分别套设于该第一轴杆及该第二轴杆。该第一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一从动凸轮及该固定座之间。该第二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二从动凸轮及该固定座之间。
9.该第一传动件具有一第一主动凸轮,沿该第一轴线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杆,并与该第一从动凸轮配合。该第二传动件具有一第二主动凸轮,沿该第二轴线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轴杆,并与该第二从动凸轮配合。当该第一面板本体及该第二面板本体相对呈一半开状态时,该第一主动凸轮及该第二主动凸轮顶抵该第一从动凸轮及该第二从动凸轮,以压缩该第一弹性件及该第二弹性件。当该第一面板本体及该第二面板本体于该展开状态或该收折状态,该第一弹性件及该第二弹性件对应被释放。
10.该第一翼件具有一第一止挡面,该第二翼件具有一第二止挡面。当该第一面板本体及该第二面板本体于该展开状态,该第一止挡面承靠该第一承载件,该第二止挡面承靠该第二承载件。当该第一面板本体及该第二面板本体于该收折状态,该第一止挡面与该第一承载件之间、以及该第二止挡面与该第二承载件之间分别形成一夹角。
11.该第一翼件具有一第一支撑板,滑动地邻接该第一承载件,该第二翼件具有一第二支撑板,滑动地邻接该第二承载件,用于承靠该柔性屏幕。
12.该第一轴杆具有一第一头部及一第一齿部,该第二轴杆具有一第二头部及一第二齿部。该第一头部及该第二头部设于该本体部,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连动,使该第一轴杆及该第二轴杆同步反转。
13.该第一轴杆及该第二轴杆为非圆形轴,该第一主动凸轮及该第二主动凸轮分别具有一非圆形穿孔以与该第一轴杆及该第二轴杆匹配,该第一从动凸轮及该第二从动凸轮分
别具有一圆形穿孔,以套设于该第一轴杆及该第二轴杆。
14.该第一滑动槽实质垂直该第一轴线延伸,该第二滑动槽实质垂直该第二轴线延伸。
15.该本体部具有一上表面。当该第一面板本体及该第二面板本体呈该展开状态时,该升降板与该上表面实质上共平面。当该第一面板本体及该第二面板本体呈该收折状态时,该升降板沉降并相对该上表面内缩。
16.该中央基座具有一磁铁,埋设于该本体部,并对该升降板持续提供一磁力,使该升降板倾向于朝该最低位置沉降当该第一面板本体及该第二面板本体呈该收折状态时,该磁铁磁吸该升降板,使该升降板沉降而内缩。
17.该第一传动件具有一第一凸起部,该第二传动件具有一第二凸起部。当该第一面板本体及该第二面板本体呈该展开状态时,该第一凸起部与该第二凸起部共同抵顶该升降板至该最高位置。当该第一面板本体及该第二面板本体呈该收折状态时,该第一凸起部与该第二凸起部不与该升降板接触,该磁铁的磁力使该升降板沉降至该最低位置。
18.该第一翼件具有一第一凸缘,该第二翼件具有一第二凸缘,该枢轴模块还包含套设于该第一轴杆的一第一华司、及套设于该第二轴杆的一第二华司,当该第一面板本体及该第二面板本体呈该展开状态时,该第一凸缘、该第二凸缘、该第一华司、及该第二华司共同抵顶该升降板。
19.该中央基座还包含一限位螺丝,该升降板还包含一凸柱,该限位螺丝穿设该本体部以螺接于该凸柱中。
20.在参阅附图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本领域技术人员便可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以及本实用新型的手段及实施例。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于展开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于收折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爆炸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为本实用新型中央基座的爆炸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于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于收折状态的侧视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为本实用新型枢轴模块的爆炸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透视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翼件及第二翼件的爆炸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翼件及第二翼件设置于本体部的示意图;
32.图1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33.图1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34.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的示意图;
35.图15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36.图16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37.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面板本体及第二面板本体的示意图;
38.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面板本体及第二面板本体的示意图;
39.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面板本体及第二面板本体的示意图;以及
40.图20为本实用新型弹性模块及枢轴模块的爆炸图。
41.【附图标记说明】
42.1000:折叠式电子装置
43.1:中央基座
44.11:本体部
45.111:上表面
46.12:升降板
47.121:凸柱
48.13:第一弧形槽
49.14:第二弧形槽
50.15:磁铁
51.16:限位螺丝
52.2:枢轴模块
53.21:第一轴杆
54.211:第一头部
55.212:第一齿部
56.22:第二轴杆
57.221:第二头部
58.222:第二齿部
59.23:固定座
60.24:第一华司
61.25:第二华司
62.3:第一翼件
63.31:第一弧形部
64.32:第一止挡面
65.33:第一支撑板
66.34:第一凸缘
67.4:第一传动件
68.41:延伸板
69.411:第一穿槽
70.42:第一主动凸轮
71.43:第一凸起部
72.5:第一面板本体
73.51:第一承载件
74.511:第一滑动槽
75.512:第一凸台
76.513:第一插销
77.6:第二翼件
78.61:第二弧形部
79.62:第二止挡面
80.63:第二支撑板
81.64:第二凸缘
82.7:第二传动件
83.71:第二延伸板
84.711:第二穿槽
85.72:第二主动凸轮
86.73:第二凸起部
87.8:第二面板本体
88.81:第二承载件
89.811:第二滑动槽
90.812:第二凸台
91.813:第二插销
92.9:弹性模块
93.91:顶推件
94.911:第一从动凸轮
95.912:第二从动凸轮
96.92:第一弹性件
97.93:第二弹性件
98.100:柔性屏幕
99.101:可弯折区
100.h1:最高位置
101.h2:最低位置
102.vl1:第一虚拟轴线
103.vl2:第二虚拟轴线
104.l1:第一轴线
105.l2:第二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106.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须在如实施例所述的任何特定的环境、应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实施。因此,关于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阐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需说明,以下实施例及附图中,与本实用新型非直接相关的部分组件已省略而未绘示,且附图中各组件间的尺寸关系仅为求容易了解,并非用以限制实际比例。
107.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2及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于展开状态及收折状态的局部示意图。折叠
式电子装置1000包括一中央基座1、一枢轴模块2、一第一翼件3、一第一传动件4、一第一面板本体5、一第二翼件6、一第二传动件7、一第二面板本体8、一弹性模块9以及一柔性屏幕100。
108.请参考图5至图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央基座1的爆炸图。图6及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于展开状态及收折状态的侧视图。中央基座1包含一本体部11、一升降板12、一第一弧形槽13、一第二弧形槽14、二磁铁15以及一限位螺丝16。本体部11具有一上表面111。
109.升降板12包含一凸柱121,凸柱121可埋设于本体部11中。升降板12可活动地设置于本体部11上,并能相对在一最高位置h1(如图6所示)及一最低位置h2(如图7所示)间变换。具体而言,当第一面板本体5及第二面板本体8于展开状态时,第一传动件4与第二传动件7将升降板12推至最高位置h1,使升降板12远离开本体部11至与上表面111实质上共平面。当第一面板本体5及第二面板本体8呈收折状态时,磁铁15磁吸升降板12,使升降板12沉降至最低位置h2,并相对上表面111内缩。
110.第一弧形槽13及第二弧形槽14彼此相对地形成于本体部11。第一弧形槽13定义一第一虚拟轴线vl1。第二弧形槽14定义一第二虚拟轴线vl2。限位螺丝16穿设本体部11以螺接于升降板12的凸柱121中。
111.请参考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枢轴模块2的爆炸图。枢轴模块2包含一第一轴杆21、一第二轴杆22、一固定座23、一第一华司24以及一第二华司25。第一轴杆21及第二轴杆22分别穿设本体部11且能同步反转。具体而言,请参考图9,第一轴杆21具有一第一头部211及一第一齿部212,以及第二轴杆22具有一第二头部221及一第二齿部222。第一头部211及第二头部221设于本体部11。第一齿部212及第二齿部222之间还设置两个彼此啮合的齿轮,该等齿轮分别与第一齿部212及第二齿部222啮合,使第一齿部212与第二齿部222连动,以进一步使第一轴杆21及第二轴杆22同步反转。
112.第一轴杆21沿一第一轴线l1延伸,且第一轴线l1与第一虚拟轴线vl1平行且不重叠。第二轴杆22沿一第二轴线l2延伸,且第二轴线l2与第二虚拟轴线vl2平行且不重叠。第一轴杆21及第二轴杆22为非圆形轴。
113.固定座23套设于第一轴杆21及第二轴杆22。第一华司24套设于第一轴杆21,以及第二华司25套设于第二轴杆22,以将第一轴杆21及第二轴杆22固定于固定座23。
114.参考图10及图11。图10为第一翼件3及第二翼件6的爆炸图,以及图11为第一翼件3及第二翼件6设置于本体部11的示意图。第一翼件3于第一虚拟轴线vl1相对本体部11转动,且具有一第一弧形部31、一第一止挡面32、一第一支撑板33以及一第一凸缘34。第一弧形部31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弧形槽13,使第一翼件3可于本体部11上枢转。第二翼件6于第二虚拟轴线vl2相对本体部11转动,且具有一第二弧形部61、一第二止挡面62、一第二支撑板63以及一第二凸缘64。第二弧形部61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弧形槽14,使第二翼件6可于本体部11上枢转。
115.请参考图12至图14。图12及图13为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不同视角的局部示意图。图14为第一传动件4及第二传动件7的示意图(第二传动件7与第一传动件4为对称的结构,第二传动件7以注记的方式合并标示于图14)。第一传动件4套设于第一轴杆21,且与第一轴杆21于第一轴线l1上同步旋转。第一传动件4具有一第一延伸板41、一第一主动凸轮42以及
一第一凸起部43。第一延伸板41具有一第一穿槽411。第一主动凸轮42沿第一轴线l1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一轴杆21,且第一主动凸轮42具有一非圆形穿孔以与第一轴杆21匹配。
116.第二传动件7套设于第二轴杆22,且与第二轴杆22于第二轴线l2上同步旋转。第二传动件7具有一第二延伸板71、一第二主动凸轮72以及一第二凸起部73。第二延伸板71具有一第二穿槽711。第二主动凸轮72沿第二轴线l2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二轴杆22,且第二主动凸轮72具有一非圆形穿孔以与第二轴杆22匹配。
117.当第一面板本体5及第二面板本体8于展开状态,第一止挡面32承靠第一承载件51,第二止挡面62承靠第二承载件81。第一凸缘34、第二凸缘64、第一华司24、第二华司25、第一凸起部43与第二凸起部73共同抵顶升降板12至最高位置h1。此时,升降板12远离开本体部11至与上表面111实质上共平面。
118.请参考图15至图19。图15及图16为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不同视角的局部示意图。图17至图19为第一面板本体5及第二面板本体8的示意图。第一面板本体5包含一第一承载件51,其与第一翼件3枢接且能相对与第一传动件4为线性滑动。第一支撑板33滑动地邻接第一承载件51。第一承载件51具有一第一滑动槽511、一第一凸台512及一第一插销513。第一滑动槽511实质垂直第一轴线l1延伸,且第一滑动槽511可用以容置第一延伸板41。第一凸台512穿设于第一延伸板41的第一穿槽411。第一插销513穿设第一凸台512,以将第一延伸板41可滑动地夹持于第一承载件51中。
119.第二面板本体8与第二面板本体5相对设置,且包含一第二承载件81。第二承载件81与第二翼件6枢接且能相对与第二传动件7为线性滑动。第二支撑板63滑动地邻接第二承载件81。第一支撑板33及第二支撑板63用于承靠柔性屏幕100。第二承载件81具有一第二滑动槽811、一第二凸台812及一第二插销813。第二滑动槽811实质垂直第二轴线l2延伸,且第二滑动槽811可用以容置第二延伸板71。第二凸台812穿设于第二延伸板71的第二穿槽711。第二插销813穿设第二凸台812,以将第二延伸板71可滑动地夹持于第二承载件81中。
120.当第一面板本体5及第二面板本体8呈收折状态时,第一止挡面32与第一承载件51之间以及第二止挡面62与第二承载件81之间分别形成一夹角(如图7所示),且第一凸缘34、第二凸缘64、第一华司24、第二华司25、第一凸起部43与第二凸起部73不共同顶升升降板12。磁铁15的磁力磁吸升降板12,使升降板12沉降至最低位置h2而贴附于本体部11内缩。
121.请参考图13及图20。图20为弹性模块9及枢轴模块2的爆炸图。弹性模块9包含一顶推件91、一第一弹性件92及一第二弹性件93。顶推件91具有一第一从动凸轮911及一第二从动凸轮912。第一从动凸轮911及第二从动凸轮912分别具有一圆形穿孔,以分别套设于第一轴杆21及第二轴杆22。顶推件91与第一传动件4及第二传动件7可活动地啮合,如图13所示。
122.第一弹性件92套设于第一轴杆21上且抵顶顶推件91。第一弹性件92设置于第一从动凸轮911及固定座23之间。第二弹性件93设置于第二从动凸轮912及固定座23之间,并套设于第二轴杆22上且抵顶于顶推件91。第一从动凸轮911与第一主动凸轮42配合,以及第二从动凸轮912与第二主动凸轮72配合。换言之,第一从动凸轮911的形状与第一主动凸轮42匹配,以及第二从动凸轮912的形状与第二主动凸轮72匹配。
123.当第一面板本体5及第二面板本体8相对呈一半开状态时,第一主动凸轮42及第二主动凸轮72顶抵第一从动凸轮911及第二从动凸轮912,以压缩第一弹性件92及第二弹性件93。当第一面板本体5及第二面板本体8于展开状态或收折状态,第一弹性件92及第二弹性
件93对应被释放。
124.请再次参考图1、图2、图4、图6及图7。柔性屏幕100设置于第一面板本体5、第一翼件3、第二面板本体8及第二翼件7上,并包含一可弯折区101。第一面板本体5及第二面板本体8能于展开状态及收折状态变换。当第一面板本体5及第二面板本体8呈展开状态时,柔性屏幕100摊平,升降板12远离本体部11位于最高位置h1,使第一翼件3、第二翼件7及升降板12共同支撑可弯折区101。当第一面板本体5及第二面板本体8呈收折状态时,柔性屏幕100的可弯折区挠曲101,升降板12沉降至最低位置h2而靠近本体部11,第一翼件3、第二翼件7及升降板12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以容设可弯折区101。
1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通过传动件及升降板的配合,于两个面板本体呈展开状态时,共同支撑柔性屏幕的可弯折区,以及于两个面板本体呈收折状态时,共同形成用于容纳可弯折区的容置空间。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将传动件的延伸板设置在承载件的滑动槽中,以及将承载件的凸台穿设于延伸板的穿槽,再将承载件的插销穿设凸台,使延伸板可滑动地夹持于承载件中。使得第一面板本体及第二面板本体在展开状态及收折状态之间变换时,第一传动件与第一面板本体之间、以及第二传动件与第二面板本体之间呈现相互滑动的关系。
126.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及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