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0473发布日期:2022-10-22 08:4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显示器的后盖大多是通过螺接、粘接的方式安装到显示器上,如此不仅组装效率低,还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器,以解决显示器后盖的组装效率较低且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显示器包括背板组件和后盖组件,所述背板组件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器件的安装区,所述后盖组件覆盖安装于所述安装区上并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所述第一后盖的周侧和所述第二后盖周侧均设有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后盖和所述第二后盖分别滑动式地卡接安装在所述安装区上,并在拼接处相互卡接。
5.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盖和所述第二后盖沿所述背板组件的左右方向分别滑动式地卡接安装在所述安装区上;
6.所述背板组件的下侧设有第一限位滑槽和第二限位滑槽,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滑槽分别具有上下相对的限位侧壁;
7.所述第一后盖的下侧设有第一限位滑筋,所述第一限位滑筋卡接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内;所述第二后盖的下侧设有第二限位滑筋,所述第二限位滑筋卡接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内。
8.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滑槽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一体成型。
9.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滑槽的限位侧壁上还设有若干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限位滑槽的限位侧壁上还设有若干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分别具有面向所述第一限位滑槽或所述第二限位滑槽的槽底方向的卡接面;
10.所述第一后盖的下侧还设有若干第一卡舌,所述第一卡舌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卡接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后盖的下侧还设有若干第二卡舌,所述第二卡舌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卡接面相抵接。
11.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盖的上侧还设有若干第三卡舌,所述第二后盖的上侧还设有若干第四卡舌;
12.所述安装区的上侧设有与所述第三卡舌卡接的若干第三卡槽、和与所述第四卡舌卡接的若干第四卡槽,若干所述第三卡槽和若干所述第四卡槽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在的直线与所述第一限位滑槽或所述第二限位滑槽平行。
13.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盖的上侧还设有若干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二后盖的上侧还设有若干第二导向柱;
14.所述安装区的上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对应的若干第一导向槽、和与所述第二导向柱对应的第二导向槽;
15.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宽度在所述第一后盖的滑动方向上逐渐减小,且宽度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柱适配卡接;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宽度在所述第二后盖的滑动方向上逐渐减小,且宽度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柱适配卡接。
16.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区的左侧还设有若干第五卡槽和若干第三导向槽,所述安装区的右侧还设有若干第六卡槽和若干第四导向槽;
17.所述第一后盖位于所述第二后盖的左侧,所述第一后盖的左侧设有与所述第五卡槽卡接的第五卡舌、和与所述第三导向槽对应的若干第三导向柱,若干所述第五卡舌和若干所述第三导向柱沿所述第一后盖的左侧边缘交错设置;
18.所述第二后盖的右侧设有与所述第六卡槽卡接的第六卡舌、和与所述第六导向槽对应的若干第六导向柱,若干所述第六卡舌和若干所述第三导向柱沿所述第二后盖的右侧边缘交错设置。
19.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盖和所述第二后盖在拼接处相互卡接,且至少其中一者还与所述背板组件卡接固定。
20.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区内安装有电源板,所述第一后盖覆盖所述电源板,所述第一后盖由防火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后盖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后盖的尺寸。
21.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盖面向所述背板组件的表面还设有防火隔板,所述防火隔板位于所述电源板和所述第二后盖之间。
22.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将其整个后盖分为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使得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可以分别滑动式地卡接安装在显示器的背板组件上。可以理解,通过滑动的方式分别将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分别卡接在背板组件上,不仅省去了连接零部件,还能够提高组装速度,进而既提高了组装效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将整个后盖分成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后,还能采用更小的模具来生产后盖,节约了模具费,进一步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23.另外,第一后盖的周侧和第二后盖的周侧都设置了卡接结构,并且在安装时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还在拼接处相互卡接,进而在提高组装效率的同时,还能保证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的安装质量,避免安装不稳固的情况。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技术显示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背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2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1中背板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图6中d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图6中e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图6中f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图6中g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1为图1中第一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2为图11中h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3为第一限位滑槽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4为图11中i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5为图11中j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6为图11中k处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7为图1中第二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8为图17中l处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9为图17中m处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0为图17中n处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1为图17中o处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2为图1中第二后盖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7.图23为图22中p处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4为第八卡舌和第八卡槽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49.附图标号说明:
[0050][0051][0052]
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器,以解决显示器后盖的组装效率较低且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
[0055]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显示器10包括背板组件20和后盖组件30,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背板组件20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器件的安装区201,具体而言,背板组件20主要包括安装背板202和套在安装背板202外的安装框203,安装背板202的正面用于安装显示屏(未图示),安装背板202的背面则设有用于安装各种电子器件的安装区201,其中的电子器件包括驱动主板、背光板、电源板以及其他电子结构。电子器件安装完成后,一般需要采用后盖将电子器件保护起来,以防水防尘防触碰等。
[0056]
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后盖组件30将安装区201内的电子器件保护起来,具体的,所述后盖组件30覆盖安装于所述安装区201上并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所述第一后盖40的周侧和所述第二后盖50周侧均设有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后盖40和所述第二后盖50分别滑动式地卡接安装在所述安装区201上,并在拼接处相互卡接。其中,“滑动式地卡接安装”指的是,在将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安装到背板组件20上时,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通过滑动的方式在背板组件20上卡接到位并固定安装。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在组装时的滑动方向可以是沿着背板组件20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或者其他方向,仅需组装完成后,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共同覆盖安装区201即可。比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后盖40在组装时自左向右滑动并卡接到位,第二后盖50在组装时自右向左滑动并卡接到位。
[0057]
在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分别滑动到预设的安装位置时,第一后盖40周侧上的卡接结构和第二后盖50周侧上的卡接结构分别与背板组件20卡接,同时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之间在拼接处还相互卡接,进而实现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在背板组件20上的稳定安装,确保组装质量。
[0058]
综上可以理解,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10将其整个后盖分为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使得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可以分别滑动式地卡接安装在显示器10地背板组件20上。可以理解,通过滑动的方式分别将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分别卡接在背板组件20上,不仅省去了连接零部件,还能够提高组装速度,进而既提高了组装效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将整个后盖分成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后,还能采用更小的模具来生产后盖,节约了模具费,进一步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0059]
另外,第一后盖40的周侧和第二后盖50的周侧都设置了卡接结构,并且在安装时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还在拼接处相互卡接,进而在提高组装效率的同时,还能保证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的安装质量,避免安装不稳固的情况。
[0060]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盖40和所述第二后盖50沿所述背板组件20的左右方向分别滑动式地卡接安装在所述安装区201上;具体的,组装时,第一后盖40以自左向右滑动的方式卡接安装到背板组件20上,并位于背板组件20的左侧,第二后盖50以自右
向左滑动的方式卡接安装到背板组件20上,并位于背板组件20的右侧。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背板组件20的下侧设有第一限位滑槽204和第二限位滑槽205,所述第一限位滑槽204和所述第二限位滑槽205分别具有上下相对的限位侧壁;请结合图3、图11至图13,所述第一后盖40的下侧设有第一限位滑筋401,所述第一限位滑筋401卡接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滑槽204内,并位于第一限位滑槽204的两个限位侧壁之间;请结合图7、图17和图18,所述第二后盖50的下侧设有第二限位滑筋501,所述第二限位滑筋501卡接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滑槽204内,并位于第二限位滑槽205的两个限位侧壁之间。
[0061]
其中,第一限位滑筋401的长度与第一后盖40滑动方向上的长度适配,第一限位滑槽204的长度与第一限位滑筋401适配,以保证第一后盖40的整个下侧边缘都能限位在第一限位滑槽204内。同样的,第二限位滑筋501的长度与第二后盖50滑动方向上的长度适配,第二限位滑槽205的长度与第二限位滑筋501适配,以保证第二后盖50的整个下侧边缘都能限位在第二限位滑槽205内。
[0062]
可以理解,通过滑筋和滑槽的方式分别对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的下侧边缘进行限位,不仅可以避免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的下侧边缘相对于背板组件20的下侧边缘翘起的情况,提高组装质量,还能够对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在组装时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的组装过程更加顺畅,进而提高组装效率。
[0063]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滑槽204和所述第二限位滑槽205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一体成型,具体而言是第一限位滑槽204和第二限位滑槽205沿同一直线延伸。可以理解,当第一限位滑槽204和第二限位滑槽205位于同一直线上时,可以保证在组装完成后,第一后盖40的下侧边缘和第二后盖50的下侧边缘相平齐,避免因两个后盖的下侧组装不平齐在显示器10的下侧形成突兀的台阶的情况,保证组装质量。
[0064]
另外,第一限位滑槽204和第二限位滑槽205还一体成型,如此可以保证第一限位滑槽204和第二限位滑槽205之间的直线度。在具体实施时,第一限位滑槽204和第二限位滑槽205可以都由安装框203的下边框形成,如此既便于第一限位滑槽204和第二限位滑槽205的加工,还能增加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与安装框203之间的连接,提高整个显示器10的机械强度。
[0065]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限位滑槽204的限位侧壁上还设有若干第一卡槽206,若干第一卡槽206沿第一限位滑槽204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第一卡槽206的槽口均朝向背板组件20的左侧;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限位滑槽205的限位侧壁上还设有若干第二卡槽207,若干第二卡槽207沿第二限位滑槽205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第二卡槽207的槽口均朝向背板组件20的右侧。所述第一卡槽206和所述第二卡槽207分别具有面向所述第一限位滑槽204或所述第二限位滑槽205的槽底方向的卡接面;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第一后盖40的下侧还设有与若干所述第一卡槽206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一卡舌402,每个所述第一卡舌402卡接于一个所述第一卡槽206内并与所述第一卡槽206的卡接面相抵接。如图18所示,所述第二后盖50的下侧还设有与若干所述第二卡槽207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二卡舌502,每个所述第二卡舌502卡接于一个所述第二卡槽207内并与所述第二卡槽207的卡接面像相抵接。
[0066]
可以理解,因为第一卡槽206和第二卡槽207的卡接面均面向第一限位滑槽204或第二限位滑槽205的槽底方向,所以当第一卡舌402卡接于第一卡槽206内并与第一卡槽206
的卡接面抵接时,可以限制第一限位滑筋401沿第一限位滑槽204的深度方向脱离第一限位滑槽204,保证第一后盖40的下侧边缘的稳定安装。同理,所以当第二卡舌502卡接于第二卡槽207内并与第二卡槽207的卡接面抵接时,可以限制第二限位滑筋501沿第二限位滑槽205的深度方向脱离第二限位滑槽205,保证第二后盖50的下侧边缘的稳定安装。
[0067]
其中,第一卡舌402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在此不做限定,仅需能够实现与第一卡槽206的卡接即可。比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卡舌402呈块状结构并沿第一后盖4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卡舌402设于第一后盖40的内侧表面,第一卡槽206适配地设置在第一限位滑槽204中位于第一后盖40内侧的限位侧壁上,进而可以通过第一后盖40本身遮挡住第一卡舌402和第一卡槽206,避免第一卡舌402和第一卡槽206影响显示器10的外观。而第二卡舌502和第二卡槽207的设计可以参考第一卡舌402和第一卡槽206,在此便不做过多介绍。
[0068]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1和图14,所述第一后盖40的上侧还设有若干第三卡舌403,请结合图17和图19,所述第二后盖50的上侧还设有若干第四卡舌503。请结合图2和图4、图6、和图8,所述安装区201的上侧设有与所述第三卡舌403卡接的若干第三卡槽208、和与所述第四卡舌503卡接的若干第四卡槽209,若干所述第三卡槽208和若干所述第四卡槽209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在的直线与所述第一限位滑槽204或所述第二限位滑槽205平行。
[0069]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后盖40上的第三卡舌403形成于第一后盖40的内侧,并且向第二后盖50所在的一侧(即右侧)延伸,第三卡槽208由安装背板202冲压形成,第三卡槽208具有背向第一后盖40的卡接面,并且第三卡槽208的槽口背向第二后盖50所在的一侧(即朝向左侧),进而第三卡舌403自左向右卡入第三卡槽208内并与第三卡槽208的卡接面抵接后,可以限制第一后盖40的上侧边缘脱离安装背板202。
[0070]
同样的,第二后盖50上的第四卡舌503形成于第二后盖50的内侧,并且向第一后盖40所在的一侧(即左侧)延伸,第四卡槽209由安装背板202冲压形成,第四卡槽209具有背向第二后盖50的卡接面,并且第四卡槽209的槽口背向第一后盖40所在的一侧(即朝向右侧),进而第四卡舌503自右向左卡入第四卡槽209内并与第四卡槽209的卡接面抵接后,可以限制第二后盖50的上侧边缘脱离安装背板202。
[007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使若干第三卡槽208和若干第四卡槽209在排布时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在地直线与第一限位滑槽204或第二限位滑槽205平行,如此既能保证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地上侧边缘相互平齐,提高组装质量,还使得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在滑动时上下两侧边缘平行滑动,提高滑动组装地顺畅度,进而提高组装效率。
[0072]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1和图14,所述第一后盖40的上侧还设有若干第一导向柱404,请结合图17和图19,所述第二后盖50的上侧还设有若干第二导向柱504。如图4和图8所示,所述安装区201的上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404对应的若干第一导向槽210、和与所述第二导向柱504对应的第二导向槽211。具体的,在第一后盖40滑动安装时,第一导向柱404伸入第一导向槽210内并在第一导向槽210内滑动,可以理解,通过第一导向柱404和第一导向槽210的配合,可以确保第三卡舌403准确卡入第三卡槽208内,避免因第三卡舌403不能一次性准确地卡入第三卡槽208二导致影响组装效率地情况。同样的,在第二后盖50滑动安装时,第二导向柱504伸入第二导向槽211内并在第二导向槽211内滑动,可以理解,通过第二导向柱504和第二导向槽211的配合,可以确保第四卡舌503准确卡入第四卡
槽209内,避免因第四卡舌503不能一次性准确地卡入第四卡槽209二导致影响组装效率地情况。
[0073]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导向槽210的宽度在所述第一后盖40的滑动方向上逐渐减小,且宽度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柱404适配卡接;所述第二导向槽211的宽度在所述第二后盖50的滑动方向上逐渐减小,且宽度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柱504适配卡接。具体的,第一导向柱404和第二导向柱504均为圆柱结构,第一导向槽210和第二导向槽211上宽度较小地一端呈半圆形结构,并且盖半圆形结构的尺寸与导向柱适配,进而能够与导向柱适配卡接。可以理解,如此设计不仅能够对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的滑动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还能够限制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的上侧边缘在上下方向的位移,保证组装质量。
[0074]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和图5,所述安装区201的左侧还设有若干第五卡槽212和若干第三导向槽213,请结合图6和图9,所述安装区201的右侧还设有若干第六卡槽214和若干第四导向槽215。如图11和图15所示,所述第一后盖40位于所述第二后盖50的左侧,所述第一后盖40的左侧设有与所述第五卡槽212卡接的第五卡舌405、和与所述第三导向槽213对应的若干第三导向柱406,进而通过第五卡舌405和第五卡槽212的配合来固定安装第一后盖40的左侧边缘,并通过第三导向柱406和第三导向槽213来保证第五卡舌405和第五卡槽212的准确卡合,进而保证组装效率。同时,若干所述第五卡舌405和若干所述第三导向柱406沿所述第一后盖40的左侧边缘交错设置,即相邻两个第五卡舌405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导向柱406,相邻两个第三导向柱406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五卡舌405,若干第五卡槽212和若干第三导向槽213之间也对应地适配设置。可以理解,如此设计可以提高导向效果,确保每个第五卡舌405都能准确的卡合到对应的第五卡槽212内。另外,第三导向柱406和第三导向槽213的结构设计可以参考第一导向柱404和第一导向槽210,自此便不再做相应的介绍。
[0075]
同样的,如图17和图20所示,第二后盖50位于第一后盖40的右侧,所述第二后盖50的右侧设有与所述第六卡槽214卡接的第六卡舌505、和与所述第四导向槽215对应的若干第四导向柱506,进而通过第六卡舌505和第六卡槽214的配合来固定安装第二后盖50的右侧边缘,并通过第四导向柱506和第四导向槽215来保证第六卡舌505和第六卡槽214的准确卡合,进而保证组装效率。同时,若干所述第六卡舌505和若干所述第四导向柱506沿所述第二后盖50的右侧边缘交错设置,即相邻两个第五卡舌405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导向柱406,相邻两个第三导向柱406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五卡舌405,若干第五卡槽212和若干第三导向槽213之间也对应地适配设置。可以理解,如此设计可以提高导向效果,确保每个第五卡舌405都能准确的卡合到对应的第五卡槽212内。另外,第三导向柱406和第三导向槽213的结构设计可以参考第二导向柱504和第二导向槽211,自此便不再做相应的介绍。
[0076]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盖40和所述第二后盖50在拼接处相互卡接,且至少其中一者还与所述背板组件20卡接固定。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仍以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沿背板组件20的左右方向拼接为例,请结合图11和图16,第一后盖40的右侧设有若干第七卡舌407和若干第八卡槽408,若干第七卡舌407和若干第八卡槽408沿第一后盖40的右侧边缘交错设置。如图17、图21、图22、图23和图24所示,第二后盖50的左侧设有与第七卡舌407对应的第七卡槽507、以及与第八卡槽408对应的第八卡舌508,第七卡舌407对应卡
接于第七卡槽507内并限制第一后盖40的右侧和第二后盖50的左侧沿远离背板组件20的方向运动。第八卡舌508对应卡接于第八卡槽408内并限制第一后盖40的右侧和第二后盖50的左侧相互脱离、以及限制第一后盖40的右侧和第二后盖50的左侧沿背板组件20的上下方向运动,进而确保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在拼接处稳定卡接。
[0077]
同时,如图17和图21,第二后盖50上还设有若干第九卡舌509和若干第十卡槽510,如图6和图10所示,背板组件20上对应设有若干第九卡槽216和若干第十卡舌217,其中第九卡槽216的槽口朝向右侧,第九卡舌509向左侧延伸并卡接在第九卡槽216内,以限制第二后盖50的右侧边缘向远离本版组件的方向运动。第十卡槽510的槽口朝向背板组件20,第十卡舌217自背板组件20的表面凸起并卡接于第十卡槽510内,以限制第二后盖50向远离第一后盖40的方向运动,以及限制第二后盖50的左侧沿背板组件20的上下方向运动。可以理解,当第二后盖50的左侧固定安装于背板组件20上后,第一后盖40的右侧也相对背板组件20固定。
[0078]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区201内安装有电源板,所述第一后盖40覆盖所述电源板,所述第一后盖40由防火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后盖40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后盖50的尺寸。具体的,为符合安规要求(即产品认证中对产品安全的要求),后盖需要采用防火材料制成,以符合防火安全规范。而显示器10中主要组要采取防火措施的是电源板部分,驱动主板、背光板等都属于弱电器件,并不需要防火。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将整个后盖分为第一后盖40和第二后盖50而便于滑动式卡接安装的基础上,还仅使其中的第一后盖40由防火材料制成,进而不仅能够起到防火作用,还相比于整个后盖都由防火材料制成的结构成本更低,进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并且为更进一步地降低成本,本实施例还使第一后盖40地尺寸小于第二后盖50地尺寸,进而由防火材料制成的第一后盖40因尺寸更小而更加节省生产成本。
[0079]
其中,第一后盖40由防火材料制成的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是第一后盖40整体的材料都是防火材料,也可以是在第一后盖40的表面涂覆防火材料层。
[0080]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后盖40面向所述背板组件20的表面还设有防火隔板409,所述防火隔板409位于所述电源板和所述第二后盖50之间。可以理解,防火隔板409可以在电源板发生起火时,阻隔火势蔓延到并非由防火材料制成的第二后盖50,保证防火安全。
[0081]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0082]
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