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揿动式书写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67210发布日期:2023-06-04 22:4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揿动式书写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书写工具,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揿动式书写工具。


背景技术:

1、揿动笔因笔头可以自由伸缩,使用或携带方便而倍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揿动笔的结构一般包括:笔杆、位于笔杆内的笔芯、套装于所述笔芯的笔头外端的弹簧、位于所述笔芯上端的转轮、位于所述转轮上端并与其啮合的揿轮、笔杆圆筒内壁设有供揿转轮上向下运动动的滑槽。如,公开号为:cn20184908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揿动弹簧隐藏式圆珠笔,笔项的一端和尖套螺纹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带有笔夹的笔杆上,笔杆上还固定有导套,导套为一内壁有隔环的圆筒,隔环上延伸出两条或两条以上导向筋,导套内依次安装有揿轮和转轮,揿轮套在转轮上,转轮上有和导向筋对应的导向齿,导向齿之间有和导向筋间隙配合的导向槽,揿轮上也有和转轮对应的导向齿和导向槽,揿轮有外螺纹的一端穿过导套内的隔环,和揿帽螺纹连接;笔芯穿过笔项、笔杆,安装在转轮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和导套的隔环之间安装有转轮弹簧,并用定位塞固定在导套内,隔环和揿帽之间安装有揿帽弹簧。该技术方案提供的揿动弹簧隐藏式圆珠笔因使用零部件多,装配复杂难度较高,而且,笔芯处于转轮下端,转轮占用了笔芯的安装空间,使得笔芯较短,笔芯内含墨量也相对较少。而目前的揿动笔通过设置依托于笔夹的揿动结构,来解决转轮式的揿动结构占用笔芯安装空间的问题,而本公开则是提供一种既不占用笔芯的安装空间又不依托于笔夹的揿动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揿动式书写工具,该书写工具通过联动部与导向结构配合使得笔芯相对于笔杆滑动伸缩,联动部与导向结构均位于笔芯的周向方向上,无需占用笔芯的轴向安装空间,并且不依托笔夹,生产安装简单。

2、本发明提供一种揿动式书写工具,包括笔杆和笔芯,所述笔芯上安装有复位弹性件,所述笔杆与笔芯之间设置有联动部和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联动部周向转动配合,所述笔芯的一端连接有按动部,当按动部向下运动引起联动部与第一导向结构相对运动至轴向限位时,笔芯出芯锁定,当按动部再次向下运动时,联动部与第一导向结构解除限位,联动部通过复位弹性件向上运动复位,使得笔芯回芯。

3、本技术方案中,笔芯安装于笔杆内,在笔芯与笔杆之间设置联动部和第一导向结构,利用联动部与第一导向结构的配合使得笔芯相对于笔杆伸缩,联动部和第一导向结构均位于笔芯的周向方向上,不占用笔芯的轴向安装空间;在需要出芯时,用户通过按压按动部使笔芯向下运动,联动部受到按压作用力与第一导向结构相对运动,当联动部运动至与第一导向结构轴向限位时,笔芯相对于笔杆无法向向上运动动,此时笔芯出芯锁定,在需要回芯时,用户通过再次按压按动部使笔芯向下运动,联动部受到按压作用力与第一导向结构解除限位,并且在复位弹性件向上的作用力下,联动部与第一导向结构能够继续相对运动至联动部与第一导向结构脱离,笔芯相对于笔杆能够向向上运动动,此时笔芯回芯。

4、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当按动部向下运动引起联动部与第一倾斜段相对运动至第一阶段时,联动部在复位弹性件作用下与第二倾斜段相对运动至第二阶段,使得联动部轴向限位,笔芯出芯锁定,当按动部再次向下运动时,联动部与第二倾斜段相对运动至与第一导向结构脱离,联动部与第一导向结构通过复位弹性件作用复位,使得笔芯回芯。

5、本技术方案中,当按动部受按压力向下运动时,笔芯相对于笔杆向下运动,联动部与第一倾斜段相对运动至第一阶段,受到联动部与第一倾斜段轴向限位作用,笔芯相对于笔杆无法继续向下运动,此时用户松开按动部,联动部在复位弹性件向上的弹性力作用下与第二倾斜段相对运动,联动部与第二倾斜段相对运动至第二阶段,受到联动部与第二倾斜段轴向限位作用,笔芯相对于笔杆无法继续向上运动,笔芯处于出芯锁定状态,此时用户能够正常使用且不会回芯;当按动部受按压力再次向下运动时,笔芯相对于笔杆向下运动,使得联动部第二倾斜段解除轴向限位,在复位弹性件向上的弹性力作用下,联动部与第一倾斜段相对运动至与第一导向结构脱离,笔芯相对于笔杆能够向上复位,使得笔芯回芯。

6、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倾斜段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倾斜段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错位分布,所述联动部沿第一倾斜段运动至第一限位部时,笔芯相对于笔杆无法向下运动,联动部通过复位弹性件作用与第二倾斜段相对运动至第二限位部时,笔芯相对于笔杆无法向上运动。

7、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错位分布,当联动部与第一倾斜段相对运动时,联动部相对于第一导向结构转动,联动部先沿第一倾斜段运动至第一限位部,联动部与第一限位部抵靠实现轴向限位,此时即为第一阶段,在轴向限位作用下,笔芯相对于笔杆无法向下运动,当联动部在复位弹性件作用下与第二倾斜段相对运动时,联动部相对于第一导向结构继续转动,联动部沿第二倾斜段运动至第二限位部,联动部与第二限位部抵靠实现轴向限位,此时即为第二阶段,在轴向限位作用下,笔芯相对于笔杆无法向上运动,在按压力作用下,联动部与第二限位部脱离解除限位,联动部与第一倾斜段相对运动,联动部相对于第一导向结构继续转动,使得联动部越过第二限位部,此时用户松开按动部,在弹性复位件作用下,笔芯相对于笔杆向上运动复位。

8、作为改进,所述联动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联动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一倾斜段适配,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二倾斜段适配。

9、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联动部上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联动部通过第一凸起与第一倾斜段配合、第二凸起与第二倾斜段配合实现周向转动,当第一凸起与第一倾斜段相对运动时,联动部相对于第一导向结构转动,第一凸起先至第一限位部内,第一凸起与第一限位部抵靠实现轴向限位,此时即为第一阶段,笔芯相对于笔杆无法向下运动,当第二凸起与第二倾斜段相对运动时,第一凸起与第一限位部脱离,联动部相对于第一导向结构转动,第二凸起至第二限位部内,第二凸起与第二限位部抵靠实现轴向限位,此时即为第二阶段,使得笔芯相对于笔杆无法向上运动,在按压力作用下,第二凸起与第二限位部脱离,第一凸起与第一倾斜段能够相对运动,联动部相对于第一导向结构继续转动,使得第二凸起越过第二限位部,用户松开按动部,在复位弹性件作用下,第二凸起与第二倾斜段抵靠并且与第二倾斜段相对运动,使得联动部相对于第一导向结构继续转动,笔芯在复位弹性件作用下相对于笔杆向上运动复位。

10、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呈上下错位分布,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设置有至少一个。

11、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上下分布,通过设置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上下分布以适配第一导向结构,并且设置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错位分布,第一凸起与第一限位部的配合先于第二凸起与第二限位部的配合,联动部与第一导向结构的周向转动配合更加顺畅。

12、作为改进,所述笔芯与笔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与第二凸起轴向滑动配合,所述联动部通过第二凸起与第二导向结构相对运动,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的一端与第二倾斜段连通。

13、本技术方案中,联动部通过第二凸起与第二导向结构配合,使得笔芯与笔杆实现轴向滑动,增大轴向滑动的行程,用户按压按动部,使得联动部相对于第二导向结构滑动,当第二凸起滑动至第二导向结构与第二倾斜段连通的端部时,第一凸起与第一倾斜段连接,并且在按压力作用下第一凸起与第一倾斜段相对运动至第一限位部,用户松开按动部,在复位弹性件向上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凸起与第二倾斜段连接,并且第二凸起与第二倾斜段相对运动至第二限位部,实现出芯锁定,当需要回芯时,用户再次按压按动部,使得第二凸起脱离第二限位部,第一凸起与第一倾斜段连接并与第一倾斜段相对运动,使得第二凸起越过第二限位部,用户松开按动部,在复位弹性件向上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凸起与第二倾斜段连接并与第二倾斜段相对运动至脱离第一导向结构,由于第二导向结构的一端与第二倾斜段连通,第二凸起能够与第二倾斜段相对运动至第二导向结构的该端,在复位弹性件向上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凸起相对第二导向结构滑动复位,使得笔芯相对于笔杆向上滑动复位,笔芯回芯,在第二导向结构与第二凸起的配合作用下,笔芯回芯出芯更加顺畅省力。

14、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凸起的厚度小于第二凸起的厚度,所述第二凸起于第二导向结构内周向限位,第一凸起与第二导向结构互不干涉。

15、更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的厚度小于第一导向结构的厚度。

16、本技术方案中,当第二凸起在复位弹性件作用下与第二倾斜段相对运动至脱离第一导向结构,由于第二导向结构的一端与第二倾斜段连通,第二凸起能够与第二倾斜段相对运动至第二导向结构的该端部,通过设置第二导向结构的厚度小于第一导向结构的厚度、第一凸起的厚度小于第二凸起的厚度,使得第一凸起不受第二导向结构的限制,第一凸起能够轻松地穿过第一导向结构,以便于下一次行程操作,该结构设计巧妙,使用顺畅省力。

17、作为改进,所述笔芯与笔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导向结构,所述第三导向结构与联动部周向转动配合,所述第三导向结构的厚度大于第二导向结构的厚度,第二导向结构位于第一导向结构与第三导向结构之间。

18、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三导向结构,联动部相对于第一导向结构转动并穿过第一导向结构后,联动部与第二导向结构相对滑动复位结束一次出芯回芯的行程,当需要再次出芯时,在按压力作用下使得联动部与第二导向结构相对运动至第二导向结构与第一导向结构连通的端部,联动部能够通过第二导向结构连接第三导向结构,使得联动部能够与第三导向结构相对运动,联动部转动,以此重复出芯回芯的行程,第二导向结构位于第一导向结构与第三导向结构之间,即第二导向结构设置有至少两个,使得联动部相对于第三导向结构转动并穿过第三导向结构后,联动部能够沿另一个第二导向结构相对滑动复位来结束行程,通过设置第三导向结构,能够缩短联动部的转动行程,使得用户使用更加省力。

19、作为改进,所述第三导向结构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三倾斜段和第四倾斜段,所述第三倾斜段设置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四倾斜段设置有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三导向结构通过第四倾斜段与第二导向结构的一端连通,当联动部与第一导向结构脱离并与第二导向结构相对运动复位后,在按压力作用下,联动部与第二导向结构相对运动至第二导向结构与第四倾斜段连通的端部,第一凸起穿过第二导向结构连接第三倾斜段,并与第三倾斜段相对运动至第三限位部,使得笔芯相对于笔杆无法向下运动,联动部在复位弹性件作用下与第四倾斜段相对运动至第四限位部,使得笔芯相对于笔杆无法向上运动,笔芯出芯锁定,在按压力作用下,第二凸起与第四限位部解除限位,并与第四倾斜段相对运动至与第三导向结构脱离,联动部与第一导向结构通过复位弹性件作用复位,使得笔芯回芯。

20、本技术方案中,联动部和第三导向结构的配合与联动部和第一导向结构的配合相同,通过增加第三导向结构来缩短联动部转动一次的行程,即缩短笔芯出芯回芯一次的行程,使得用户使用更加顺畅省力。

21、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和第三导向结构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和第三导向结构依次沿周向均匀分布。

22、本技术方案中,单个的第一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和第三导向结构为一组,通过沿周向设置多组,以缩短联动部转动一次的行程,使得用户使用更加省力,并且结构配合更加可靠。

23、作为改进,本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联动部与多种导向结构的设置方案,所述联动部设置于笔芯的外壁,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和第三导向结构均设置于笔杆的内壁上。

24、所述联动部与笔芯套接,所述联动部设置有开口,所述联动部通过开口套装于笔芯外壁上。

25、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笔芯外壁套装联动部,在笔杆内壁设置与联动部配合的多种导向结构,多种导向结构与笔杆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笔芯通过联动部与多种导向结构的配合能够相对于笔杆滑动伸缩,实现出芯与回芯;在联动部上设置开口,使得联动部套装于笔芯上更加省力快捷。

26、更具体的,所述笔芯外壁设置有第五限位部,所述联动部安装于第五限位部内,所述第五限位部用于轴向限位联动部。

27、所述第五限位部包括两个凸环结构,两个凸环结构于笔芯外壁呈上下分布,两个凸环结构分别与限位部的上下两端间隙配合。

28、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笔芯外壁设置用于固定限位联动部的第五限位部,第五限位部包括两个上下分布的凸环结构,联动部通过开口套装于第五限位部内,笔芯通过上下两个凸环结构限制联动部轴向滑动,以防止联动部沿笔芯轴向滑动,提高配合效率,并且,凸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少。

29、更具体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三导向结构均为设置于笔杆内壁上的凸块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为设置于笔杆内壁上的滑槽结构。

30、所述笔杆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条凸筋,两条凸筋及两条凸筋之间的部分笔杆内壁构成所述的滑槽结构。

31、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为凸块结构、第二导向结构为滑槽结构,多种导向结构与笔杆可以为一体式结构,简化揿动笔的安装零部件,使得安装更加方便,一体式结构的导向结构与联动部的配合更加可靠,配合更加顺畅;设置第二导向结构由笔杆内壁的凸筋构成,滑槽结构简单。

32、作为改进,本技术还可以提供另一种联动部与多种导向结构的设置方案,所述联动部设置于笔杆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和第三导向结构均设置于笔芯的外壁上。

33、本技术方案中,联动部设置于笔杆内壁,联动部与笔杆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第一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和第三导向结构均设置于笔芯的外壁上,多种导向结构与笔芯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通过多种导向结构与联动部的配合使得笔芯能够相对于笔杆滑动伸缩,本技术提供了多种导向结构与联动部的组合安装方式,且多种导向结构与联动部均位于笔芯的周向上,不占用笔芯的安装空间,并且均不依托于笔夹实现笔芯伸缩。

34、作为改进,所述笔杆包括上笔杆和下笔杆,所述上笔杆与下笔杆螺纹连接,所述联动部和第一导向结构均位于上笔杆内。

35、本技术方案中,笔杆设置螺纹连接的上笔杆和下笔杆,上笔杆与笔芯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和联动部,下笔杆则设置有笔芯出口,螺纹连接安装简单快捷、且连接可靠。

36、作为改进,所述下笔杆的内壁沿轴向设置有导向筋,所述导向筋包括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位于第二导向段的上方,所述第一导向段于下笔杆内壁上的厚度小于第二导向段于下笔杆内壁上的厚度。

37、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下笔杆的内壁设置导向筋,使得笔芯相对于笔杆滑动伸缩过程中能够通过导向筋与笔杆配合,减小笔芯与笔杆之间的间隙,笔芯与笔杆滑动配合更加可靠;导向筋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第二导向段更靠近笔芯出口,设置第二导向段的厚度大于第一导向段的厚度,使得笔芯沿第二导向段更容易对准笔芯出口伸出,使得笔芯出芯更顺畅。

38、作为改进,所述导向筋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导向筋沿下笔杆周向均匀分布。

39、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导向筋,使得导向筋相对于笔芯呈夹持状态,笔芯滑动更加顺畅可靠,作为优选的,导向筋设置有4个。

40、作为改进,所述笔芯上设置有第六限位部,所述第六限位部与导向筋适配,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段的上端抵靠,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六限位部抵靠。

41、本技术方案中,笔芯通过第六限位部沿导向筋滑动,滑动效率更高;弹性复位件套装于笔芯外周,且弹性复位件安装于下笔杆内,弹性复位件安装于第六限位部与第一导向段之间,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段抵靠限位,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第六限位部抵靠限位,安装结构可靠、且占用空间少。

42、本发明所提及的一种揿动式书写工具,通过在笔芯与笔杆之间设置联动部和导向结构,利用联动部与导向结构的配合使得笔芯相对于笔杆伸缩,联动部和导向结构均位于笔芯的周向方向上,不占用笔芯的轴向安装空间;通过设置与导向结构周向转动配合的联动部,按压笔芯的按动部,笔芯出芯,并且联动部与导向结构相对运动至轴向限位,使得笔芯相对于笔杆无法向上运动,笔芯出芯锁定,再次按压按动部,使联动部与导向结构受力解除限位,联动部在复位弹性件作用下与导向结构继续相对运动至复位,使得笔芯回芯,该联动部与导向结构的配合使得笔芯伸缩,该揿动结构无需依托于笔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