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建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的拼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75622发布日期:2024-03-01 12:2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建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的拼搭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字模型,具体是一种构建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的拼搭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教学用具中:所给出的模型本身并不具备可实物化的本身价值,所能传递的科学原理简单且单一,科学思维转化率低,但是通过本模型就能够在连续拼搭的过程中理解空间感和每一个模型空间维度的相关科学原理。

2、在益智玩具中:涉及到电和磁的相关玩具,往往成本比较高,这就造成了科学普及的困难程度加大,而且相关玩法复杂,在开发儿童思维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引起儿童的太大兴趣和在游戏中的个体投入感。但是本模型的拼搭方法简单,成品成本低,培养个体主观能动性强。

3、因此,一种简单、可重复、包含多个科学原理的实体数理模型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实体数理模型的拼搭方法,在拼搭模型中掌握科学的启蒙的构建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的拼搭方法。

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构建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的拼搭方法,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是通过数学几何函数的物理结构含义结合自然科学中的一些科学原理得到的空间几何结构的拼搭技术方法,包括具体方法如下:

3、s1:利用机械决定论规律得出形式波波函数特性;具体分为第一点:解释形式波;第二点:解释“π”的函数转化机制;第三点:解释构建模型的初始依据;第四点:构建模型的形式波波函数转化过程;

4、s2:依据形式波波函数特性得到非闭合线结构a的物理结构构建方法—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

5、具体分为:

6、第一点:基础模型的结构及标注数字的表示:

7、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的基础模型为四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如图1所示,根据模型空间构成特点将其分为:水平面结构1、2、3、4、5、6、7、8、9、10、11、12,垂直面结构13、14、15、16、17、18、19、20,水平面与垂直面的结构基点a、b、c,d。其中水平面1、3、5表示:sina结构,水平面2、12、10与水平面4、6、8均表示:cosa结构,水平面7、9、11表示:sina差能结构,垂直面13、14表示:电磁波,垂直面15、16,17、18,19、20均表示:a结构。注:垂直面13、14表示电磁波,是因为结构本身符合电磁波的物理特性。

8、第二点:基础四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的结构搭建:

9、首先,构建三维直角坐标系模型,以a为建模基点,依次按箭头空间矢量连接sina结构1、3;电磁波13、14;cosa结构2、12,就得到三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该模型可以表示电磁波的物理特性即:电磁波为横波,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行进方向三者互相垂直。

10、其次:在完成第一个搭建步骤的情况下,再来构建一个能量守恒且能量矢量和为零的结构组。搭建基点为b、c、d:基点b,依次按箭头空间矢量连接sina结构3、b、5,cosa结构4、b、6,a结构16、b、15;基点c,依次按箭头空间矢量连接cosa结构6、c、8,sina差能结构7、c、9,a结构18、c、17;基点d,依次按箭头空间矢量连接sina差能结构9、d、11,cosa结构12、d、10,a结构20,d,19。这样完成一个四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基点b、c、d的构成与基点a的构成方式一样但搭建原理不同,不同点体现在基点b、c、d相对基点a处电磁波在空间方向上发生了矢量翻转,为了区别这种情况,将其用a结构表示。

11、在四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构建成功的条件下,便可以将这个坐标系由电磁结合的特点进行实体数理模型的搭建。

12、从零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开始,为一个相对点结构的结构;一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就是一维笛卡尔坐标系,由一条直线轴x或y表示点结构到直线结构的过程;二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就是笛卡尔二维直角坐标系,由两个一维坐标系相互垂直构成,表示一个平面结构空间;三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就是笛卡尔三维直角坐标系,由三个二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相互垂直构成,表示的是x面、y面和z面组成的体空间结构,;四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就是由四个三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构成,表示体空间的同时也表达了一些体空间所具备的现实物理属性原理;同理五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是由五个四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构成,同样可以表达一些新的体空间所具备的现实物理属性。

13、以此类推,就可以拼搭出高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并通过这个模型的物理结构的实际拼搭过程得到新的物理结构含义。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点:解释形式波;

15、点结构动则成非闭合线结构。首先明确点结构动成非闭合线结构的速率,就是点线不断相切为圆环的过度状态即为圆周率(圆环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也就是说,非闭合线结构是点结构到最繁闭合线结构(正圆环)的中间值,所以说一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转化速率数“π”就是圆周率的这个动态物理过程,这里的非闭合线结构就用a表示,a表示非闭合线结构在第二点解释“π”的函数转化机制会做出论述。

16、结合形式波空间结构转化,会得到这里的点结构到最繁闭合线结构(正圆环)就是两个点汇聚到一个结构点的折射缩影,而中间值是非闭合线结构a,其形式波空间维度转化速率数“π”是圆周率,依据现在的数学表达,圆周率是一个超越数,同理折射到物理含义,其可以表达为,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是无限的循环结构。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点:解释“π”的函数转化机制,分为以下3点;

18、s1:一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和二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的转化:点结构如何由点结构运动成线结构,由sin2 a和cos2a的图像可知两条波相互转化且产生了交点,看似线结构动成点结构,实质是从点结构转化成线结构,在一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中,a以最简结构点存在时,sina=cosa=a,但sina和cosa相差了二分之“π”,相当于点结构a被转化了二分之“π”个单位后sina和cosa完全等化等于a,所以一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中最繁结构形式波值为:“π”乘a(a有了“π”),即点结构成功转化为非闭合线结构a。

19、s2:解释先有力还是先有形式波空间维度转化速率数“π”,由零维、一维和二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的维度空间转化关系可得:相对无结构动到点结构、点动到线、线动到面。已知力的产生需要力矩,而点动到线产生了力矩关系,也就是有了力,可是在零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中零维度空间中的“π”矢量和为零,所以虽然是先有速率“π”,但无实际物理意义。以上两点说明在矢量转化之后维度空间的结构增长中,力和“π”是同时出现的,且力和“π”随着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的不断结构转化而构成了宇宙的基本属性,比如电和磁基本运行原理。

20、s3:形式波空间的结构转化总机制:e的πi次幂等于-1时,负号在物理含义上表示质量的有无;e的πi次幂等于1时,则维度形式波转化速率数“π”为0。这证明eπi=1=-1符合质数判定定理。

2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点:解释构建模型的初始依据;

22、通过零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中的几何“点”和一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中的几何“线”的物理结构意义,结合欧拉恒等式得到,e的πi次幂等于负一,其物理结构意义经数学几何函数的物理结构含义可直观表述为在一个平面里,π是半个圆的结构长度,(就是非闭合线结构a),而i在平面上代表的是一个垂直的方向,e代表的是一种增长(e在该物理含义中表示结构的自然增长),则e的πi次幂表示在平面内,从一个单位开始,在垂直方向上增长π个单位,就变成了负一。用以表示非闭合线结构a的变化时,就是一维“线”的空间结构变化,这里的π是圆周率,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点结构动成线结构的转化率,那么线最简是直线,最繁就是圆的周长。所以当结构未转化时(就是相对无结构或一静点),πi此时就表示结构的转化速率等于零:e的πi次幂就等化为一。其中欧拉恒等式:e的πi次幂等于负一中的“负一”表示的是质量的有无,零维πi、一维πi都存在物理的逻辑现实意义,自然的二维、三维及多维的πi的值就是维度空间结构的分级转化速率,同样用“π”来表示维度空间形式波转化速率数。由于是结构转化,数学中“1”(“1”是一个转化值)的波函数转化为(“1”=sin2 a+cos2 a),这个波函数的转化过程在物理逻辑意义上就称为形式波波函数转化式。根据波函数转化的等式,结合其物理结构的实际模型意义等化值,就可以构建出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的实体数理模型。

2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四点:构建模型的形式波波函数转化过程;

24、根据形式波波函数特性,同时对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的建立做出解答:当把函数的数值转化,结合物理含义来看,sina函数和cosa函数相差了二分之一“π”个单位,转化为实际空间角度就是九十度,所以以此为根据结合笛卡尔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立的数学关系,建立物理逻辑上的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至此,形式波的解释就可以归结为由空间中的点、线、面、体构成的循环结构框架,点、线、面、体的结构组成不同,转化的物理意义不同,表现的物理状态也不同。比如:四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间的连接可以表达赫姆霍兹线圈、梯度场麦克斯韦线圈、电和磁的感应转化结构(霍尔效应)、布洛赫线的物理内容;五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间的连接可以表达涡流效应、非平庸磁泡、平庸磁泡、费米子的物理原理现象、同一轨道两电子自旋方向相反的原理现象、逆自旋霍尔效应、湍流系统、新的电磁感应方式;六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间的连接可以表达涡流(矢量电磁转化通路),该维度坐标系之间会形成电流环和磁流环来达到空间结构能量构成的稳定形态,而其坐标系中心的空腔会经矢量电磁转化通路不断汇聚能量,预判和空间中独立的球体(星体)形成有关;七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间的连接可以预判表达与空间中独立的球体群(星体群)的形成有关,该维度坐标系之间形成磁性对立的磁环,上下对应趋势为相反的涡流,高度有序的矢量坐标系群由磁流方向互相有序包裹体现;八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间的连接可以表达第二矢量零连结的环模型,其形式波数目转化率为十六分之一、上下单层环的水平磁对立保护机制使系统不会压缩坍塌,上下单层环之间的四个竖直磁通环使上下层环稳定结合。以此类推,从八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再向上进行形式波模型进化就要给结构数目转化率乘上一十六分之一,一直到一十二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的矢量零连结处在进行新的形式波结构数目转化率的加成(可以归结为:形式波维度级间的矢量零连结的形式波模型结构进化数目的转化率)。最后到最高级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的矢量零连结处的形式波模型结构进化数目转化率就化分为零了,这样一个形式波结构循环体系模型就初建完毕。

25、同时该模型在依据科学原理得到的波函数框架模型体系与黎曼猜想在逻辑上也互证成立。

2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四维形式波空间几何坐标系模型表达的科学原理:

27、基点b的数学原理1:由sina结构1、3、5,在基点b处矢量水平面向右转九十度后,构成cosa结构4、6、8,结构转化将sina结构比cosa结构多出的二分之一“π”个能量单位的能量由90度直角的转化的方式呈现在结构转化上(π是各维度形式波转化速率数“π”)。这时基点b处cosa结构4、6、8与基点a处cosa结构2、12、10的结构数理表达相同。

28、基点b的物理原理1:水平面上下两条矢量平行的cosa结构,其物理含义是无场源的磁,这个结论由以下结构表达相互检验。

29、数学原理2:在数学原理1的基础上,当转化后的cosa结构4、6、8在基点c处水平面向上矢量转九十度后,因为结构转化将基点b处cosa结构6、c、8的二分之一“π”个能量单位的能量由90度直角的转化方式呈现在结构转化上(“π”是各维度形式波转化速率数“π”),所以结构转化后的sina差能结构7、9、11就比基点b处cosa结构4、6、8相差了二分之一“π”个能量单位的能量,但从基点a处出来的cosa结构2、12、10正好可以填补从基点b出来的cosa结构4、6、8转化掉的能量,于是基点c处sina差能结构7、9、11与基点a处出来的cosa结构2、12、10搭建成功,同时也代表基点c与基点d连接成功,体系能量守恒且能量矢量和为零。

30、物理原理2:有场源的电流,基点a、b、c、d结构组符合电流的产生及必要条件,形成闭合通路、形成电势差、有场源;同时反证基点b的物理原理1成立。

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2、在模型后期的拼搭中,会有深厚的科学涵养,一步一步的前进,随着内容的加深,孩子自会探索结构中的奥秘,这时科学素养和精神就慢慢具备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