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终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折叠电子设备已逐渐被用户广泛使用。可折叠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其屏幕容易发生溢胶的情况,溢出的胶体随着屏幕的展开与折叠会发生拉扯变形,并发出异响。异响对用户造成一定的干扰,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由屏幕溢出的胶体所导致的异响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和中框组件,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胶层,所述中框组件与所述柔性显示屏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柔性显示屏转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屏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中框组件开设有容胶槽,所述容胶槽用于在所述柔性显示屏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收容从所述柔性显示屏溢出的胶体。
3、容胶槽能够对从柔性显示屏的胶层中溢出的胶体起到收容作用,即容胶槽可以为溢出的胶体提供一定的流动空间,以降低溢出的胶体直接与中框组件的表面接触而导致柔性显示屏与中框组件发生粘连可能,从而降低了胶体在柔性显示屏与中框组件之间发生拉扯变形而发出异响的可能,进而降低了用户受异响干扰的可能,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框组件包括中框本体和与所述中框本体连接的装饰件,所述柔性显示屏承载于所述中框本体,所述装饰件位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边缘,所述容胶槽开设于所述装饰件。
5、装饰件可以覆盖到柔性显示屏的边缘,从而对柔性显示屏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与此同时,装饰件还可以遮盖柔性显示屏与中框本体之间的缝隙,从而起到装饰作用。将容胶槽开设于装饰件,使容胶槽对从柔性显示屏溢出的胶体起到收容作用,并为胶体提供了一定的流动空间,以降低溢出的胶体直接与装饰件的表面接触而导致柔性显示屏与装饰件发生粘连可能,从而降低了胶体在柔性显示屏与装饰件之间发生拉扯变形而发出异响的可能,以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胶槽开设于所述装饰件朝向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表面,以利于容胶槽承接从柔性显示屏溢出的胶体,从而降低了柔性显示屏与装饰件发生粘连的可能。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胶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装饰件的内表面所在的平面正交,以利于降低装饰件的加工难度,提高装饰件的加工效率。与此同时,这样设计利于使容胶槽具有较为均匀的深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容胶槽对溢出的胶体的收容效果,进而有利于降低胶体与装饰件粘连的可能。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件包括第一装饰件和第二装饰件,所述第一装饰件和所述第二装饰件分别位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两端,所述容胶槽开设于所述第一装饰件和/或所述第二装饰件。
9、第一装饰件和第二装饰件分别对柔性显示屏的两端起到保护以及装饰的作用,通过在第一装饰件和/或所述第二装饰件开设容胶槽,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与第一装饰件和/或所述第二装饰件发生粘连的可能,从而降低了胶体在柔性显示屏与上述的装饰件之间发生拉扯变形而发出异响的可能。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框本体包括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承载于所述第一中框的第一显示屏和承载于所述第二中框的与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可转动的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显示屏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屏转动,所述第一装饰件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中框连接,所述第二装饰件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中框连接。
11、第一显示屏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主屏幕,而第二显示屏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副屏幕。第一装饰件对第一显示屏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并遮盖第一显示屏与第一中框之间的缝隙,以起到装饰作用,有利于延长第一显示屏的使用寿命。第二件装饰件对第二显示屏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并遮盖第二显示屏与第二中框之间的缝隙,以起到装饰作用,有利于延长第二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具有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一中框具有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装饰件具有第三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位于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第三弧形部之间,所述容胶槽开设于所述第三弧形部。
13、其中,第一弧形部可以由第一显示屏的端部弯折而成,第二弧形部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弧形部相对应,以降低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之间出现缝隙的可能,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显示屏在第一中框上设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第三弧形部覆盖在第一弧形部的上方,从而对第一弧形部起到保护以及装饰的作用。与此同时,第三弧形部还能够对第一弧形部起到限位作用,降低第一弧形部向远离第二弧形部的方向翘起的可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显示屏与第一中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并保证第一显示屏能够正常稳定的使用。将容胶槽开设在第三弧形部上,利于其对从第一显示屏溢出的胶体起到收容作用,以降低第一显示屏与第一装饰件发生粘连可能而导致异响问题发生的可能,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弧形部具有第一外端部,所述容胶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外端部远离外界的一侧。
15、第一外端部可以覆盖在第一弧形部的上方,以对第一弧形部起到限位作用,降低第一弧形部向远离第二弧形部的方向翘起的可能。若第一容胶槽开设在第一外端部上,那么容易导致第一弧形部向第一容胶槽的内部翘起,降低了第一外端部对第一显示屏的限位效果,从而对第一显示屏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容胶槽设置在第一外端部的内侧,有利于保证第一外端部对第一显示屏的限位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显示屏设置的稳定性,使第一显示屏能够正常稳定的使用。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屏具有第一平直部,所述第二中框具有第二平直部,所述第二装饰件具有第三平直部,所述第一平直部位于所述第二平直部与所述第三平直部之间,所述容胶槽开设于所述第三平直部。
17、其中,第三平直部可以覆盖在第一平直部的上方,以对第一平直部起到保护以及装饰的作用。同时,第三平直部还对第一平直部起到限位作用,降低了第一平直部向远离第二平直部的方向翘起的可能,从而提高了第二显示屏在第二中框设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将容胶槽开设在第三平直部上,利于其对从第二显示屏溢出的胶体起到收容作用,以降低溢出的胶体直接与第二装饰件的表面接触而导致第二显示屏与第二装饰件发生粘连可能,从而降低了胶体在第二显示屏与第二装饰件之间发生拉扯变形而发出异响的可能,以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平直部具有第二外端部,所述容胶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外端部远离外界的一侧。
19、第二外端部可以覆盖在第一平直部的上方,以对第一平直部起到限位作用,降低第一平直部向远离第二平直部的方向发生偏移的可能。若第二容胶槽开设在第二外端部上,则降低了第二外端部对第一平直部的效果,使第一平直部容易向第二容胶槽内发生偏移,从而容易对第二显示屏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容胶槽设置在第二外端部的内侧,有利于保证第二外端部对第二显示屏的限位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二显示屏设置的稳定性,使第二显示屏能够正常稳定的使用。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层具有溢胶区域,在所述柔性显示屏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从所述胶层溢出的所述胶体能进入所述溢胶区域,沿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厚度方向,所述溢胶区域的投影位于所述容胶槽的投影内。
21、容胶槽的开设位置与胶层的溢胶区域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容胶槽能够准确地承接通过溢胶区域溢出的胶体,降低溢出的胶体落在容胶槽的外面而导致柔性显示屏与装饰件发生粘接的可能。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显示屏至少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以及第三膜层,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膜层通过所述胶层连接,在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膜层之间形成第一台阶结构,所述溢胶区域位于第一台阶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膜层与所述第三膜层通过所述胶层连接,在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膜层与所述第三膜层之间形成第二台阶结构,所述溢胶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
23、在柔性显示屏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之间由于弯曲半径不同而形成第一台阶结构,上述的溢胶区域可以位于第一台阶结构上。同样地,第二膜层与第三膜层之间形成第二台阶结构,上述的溢胶区域还可以位于第二台阶结构上。第一台阶结构上溢胶区域以及第二台阶结构上的溢胶区域的投影均位于容胶槽的投影内,以降低由第一台阶结构上的溢胶区域溢出的胶体或由第二台阶结构上的溢胶区域溢出的胶体落在容胶槽的外面而导致柔性显示屏与装饰件发生粘接的可能。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以及所述第三膜层在靠近所述中框本体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容胶槽的开口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一膜层在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位移量之间的关系满足:d≥l,其中,d为所述容胶槽的开口的长度尺寸,l为所述第一膜层在切换状态过程中相对于所述装饰件的位移量。
25、若容胶槽的开口的长度尺寸过小,则导致从柔性显示屏溢出的胶水无法完全收容进容胶槽内,增大了胶水与装饰件直接粘连的风险,从而容易导致异响问题的发生,进而影响了使用者的体验感。若容胶槽的开口的长度尺寸过大,则容易对装饰件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使得装饰件容易发生变形或者开裂,影响了装饰件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会使得柔性显示屏的端部容易向容胶槽内翘起,即降低装饰件对柔性显示屏的限位效果,进而降低了柔性显示屏设置的稳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容胶槽的开口长度尺寸进行限制,在保证装饰件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装饰件对柔性显示屏对的限位效果,同时,还使容胶槽能够对从柔性显示屏溢出的胶体起到可靠的收容作用,降低从柔性显示屏溢出的胶体与装饰件发生粘连的可能,进而降低了发生上述异响问题的可能,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