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地图差分数据分发方法、车辆用导航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55283阅读:来源:国知局
统100向车辆用导航装置3(以下,简单地称为导航装置3)分发差分数据。
[0048]<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I >
[0049]如图1所示,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I具备提取服务器侧通信部11、地图差分数据库(DB) 12、以及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3。此外,数据库也有表示数据以规定的形式排列的无体信息的意思,但在图1中,数据库是包含了作为无体信息的数据库以及存储该数据库的存储装置的意思。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除了装置构成图以及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数据库是指存储于存储装置的无体信息。
[0050]提取服务器侧通信部11经由通信网在与更新管理服务器2、导航装置3之间进行通信。
[0051]地图差分DB12是储存地图差分数据的数据库。地图差分数据是产生从基本地图数据更新的需要的地图要素的数据。基本地图数据相当于原始地图数据,是应用了该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100的国家的整个国土等针对预先决定的所有范围的地图(即整个地图)的数据。
[0052]上述地图要素是例如表示道路、POI (Points Of Interest:标示点)、背景、地名等的文字等,这些地图要素的数据是例如由节点数据以及路段数据构成的道路数据、表示地形等的背景数据、用于显示地名等的文字数据、各种设施的POI数据等。
[0053]因此,在制作了基本地图之后产生道路、POI的追加变更等的情况下,作为地图差分数据,生成了道路数据、POI数据等。地图差分数据例如从未图示的外部服务器提供给该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此外,地图差分数据被汇总成最小单位差分。将被汇总成最小单位差分的地图差分数据称为差分组数据,将与被汇总成差分组数据的地图差分数据的各个对应的地图要素的汇总称为差分组。差分组数据的详细后述。
[0054]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3将由CPU、ROM、RAM、备用RAM、I/O等(均未图示)构成的微型计算机作为主体构成。该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3通过根据从提取服务器侧通信部11输入的各种信息,执行存储于ROM的各种控制程序,来执行后述的图6的处理。通过该图6的处理,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3作为分发处理部发挥作用。
[0055]<更新管理服务器2 >
[0056]更新管理服务器2具备管理服务器侧通信部21、更新管理DB22、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管理服务器侧通信部21经由通信网在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导航装置3之间进行通?目。
[0057]更新管理DB22储存用于辨别已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I分发给导航装置3的地图差分数据的辨别用信息,在存在多个导航装置3的情况下,按照各导航装置3的用户储存辨别用信息。辨别用信息例如是已分发给导航装置3的差分组ID。差分组ID是赋予差分组的各个的ID。另外,更新管理DB22也储存有表示差分组间的依存关系的依存列表。对于差分组的内容以及依存列表后述。
[0058]更新管理DB22还储存确定导航装置3的ID、和与该导航装置3对应的住所信息。确定导航装置3的ID既可以是该导航装置3的ID (以下,导航ID),如果是导航装置3固定于车辆的形式则也可以是车辆ID,但以下为储存导航ID的信息。导航ID、车辆ID相当于装置确定信息。
[0059]住所信息按照每个导航装置3设定,例如是使用导航装置3的用户的住所、或者使用了导航装置3的车辆的登录地点。该住所信息在用户购入导航装置3时(如果是车载的导航装置3,则车辆购入时)从用户获取。并且,更新管理DB22也与导航ID对应地储存有基本地图的版本。
[0060]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将由CPU、ROM、RAM、备用RAM、I/O等(均未图示)构成的微型计算机作为主体构成。该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通过根据从管理服务器侧通信部21、更新管理DB22输入的各种信息,执行存储于ROM的各种控制程序,来作为图1所示的预测部231、功能降低判定部232、剩余容量决定部233发挥作用。另外,功能降低判定部232由容量超出判定部232a、处理时间判定部232b构成。对于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中的处理的详细后述。此外,更新管理服务器2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I利用通信网连接,彼此能够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而且,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的各部231、232、233如果能够获取必要的数据则其他的计算机也能够执行。因此,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I的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3也可以执行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另外,导航装置3也利用通信网与更新管理服务器2、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I连接,所以导航装置3的控制装置41也可以执行这些功能的一部分。
[0061]<导航装置3>
[0062]导航装置3既可以是车载的导航装置,也可以是能够拿进车辆的便携式的导航装置。以下,列举使用车载的导航装置作为导航装置3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
[0063]首先,对导航装置3的示意性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导航装置3具备通信装置31、位置检测器32、外部输入接口(I/F)部33、导航侧存储装置34、显示装置36、声音输出装置37、操作开关组38、远程控制终端(以下遥控器)39、遥控传感器40、以及控制装置41ο
[0064]通信装置31经由通信网在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更新管理服务器2之间进行通信。能够采用例如使用于信息通信的DCM(data communicat1n module:数据通信模块)这样的车载通信模块等的各种模块作为通信装置31。
[0065]位置检测器32具有用于基于来自均公知的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卫星的电波检测本装置的位置的GPS (Global Posit1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的卫星测位系统的接收机,依次检测本装置的用户的现在位置(以下,用户位置)。例如,用户位置是由玮度、经度表示的坐标。此外,既可以用上述的传感器中的一部分构成位置检测器32,也可以为使用其他的传感器的构成。
[0066]外部输入I/F部33是用于控制装置41从安装于车辆的ECU、传感器获取车辆状态的信息的接口。例如,车辆状态的信息经由车载LAN等从安装于车辆的ECU、传感器输入至外部输入I/F部33。作为车辆状态的信息的一个例子,有辅助(ACC)电源的接通断开的信号等。
[0067]导航侧存储装置3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SD卡以及收纳该SD卡的接口构成。当然,也可以代替SD卡,使用其他的可改写的存储介质。在该导航侧存储装置34设定有地图数据存储区域。地图数据存储区域例如由硬盘分区设定。
[0068]在该地图数据存储区域存储有上述的基本地图数据、地图差分数据等。基本地图数据在出厂时预先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区域。另一方面,地图差分数据依次从外部获取并存储。
[0069]显示装置36例如是能够全彩色显示的显示器,能够使用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来构成。另外,声音输出装置37由扬声器等构成,基于控制装置41的指示输出引导声立绝曰寺O
[0070]操作开关组38使用了例如与显示装置36 —体的触摸开关或者机械的开关等,通过开关操作对控制装置41进行各种功能的操作指示。在遥控器39设置有多个操作开关(未图示),通过开关操作经由遥控传感器40将各种指令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41,从而能够对于控制装置41执行与操作开关组38相同的功能。
[0071]控制装置41将由CPU、ROM、RAM、备用RAM等构成的微型计算机作为主体来构成。而且,控制装置41根据从通信装置31、位置检测器32、外部输入I/F33、导航侧存储装置34、操作开关组38、遥控传感器39输入的各种信息,执行各种处理。对于控制装置41中的处理的详细后述。
[0072]<差分组数据的说明>
[0073]接下来,对差分组数据进行说明。差分组数据包括多个地图差分数据。各地图差分数据基于更新了道路、设施等的地图要素而生成。地图要素的更新例如通过道路的开通或关闭、设施的追加或删除等产生。
[0074]差分组数据与表示将地图数据分割成多个的区划(以下,称为网格)的网格ID建立关联,由此,差分组数据由网格单位管理。在差分组数据附加有确定该差分组数据的ID (以下,差分组ID)。此外,网格定义有多个尺寸,相对较大的网格由比它更小的多个网格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网格的尺寸为这些多个尺寸中的最小的尺寸的网格。但是,也能够为更大的网格。
[0075]差分组数据在例如被更新的地图要素是隔着交叉点的道路区间的情况下,为表示道路区间的路段数据以及节点数据的集合。作为其他的例子,在被更新的地图要素是设施的情况下,为表示设施的POI数据、文字数据等的集合。
[0076]差分组基于地图要素的类别以及子类别形成。图2是例示地图要素的类别以及子类别的图。预先设定使哪个类别(或者子类别)和哪个类别(或者子类别)为相同的组。作为一个例子,决定了表示某道路的路段和位于该路段的周围的背景为相同的差分组等的规则。差分组原则上基于该规则形成。
[0077]<依存列表的说明>
[0078]接下来,对依存列表进行说明。依存列表是表示了差分组间的依存关系的列表。所谓依存关系是指,如果在更新差分组A的情况下预先不更新差分组B,则在合并了基本地图数据和差分组数据的地图数据(以下,有时也简单地称为地图数据)中,在差分组A与其他的地图要素之间产生不匹配的关系。在地图数据产生的不匹配的代表例是某地图要素孤立于其他的地图要素。所谓孤立是指,例如如果该图要素是道路,则该道路不与其他的道路连接。在处于由于差分组B未被更新而差分组A孤立于其他的地图要素的关系的情况下,差分数据A与差分数据B彼此呈依存关系。更详细而言,呈差分组A将差分组B作为依存对象,差分组B被依存于差分组A (被依存)的关系。该依存关系对于包括道路作为构成差分组的地图要素的差分组彼此主要设定。
[0079]使用图3对依存关系进行具体说明。在图3中,从初版地图数据开始按第2版地图数据、第3版地图数据的顺序进行了地图数据的更新。
[0080]在从生成初版地图数据的最初敷设有道路区间“a”?“d”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生成包含有道路区间“a”?“d”的初版地图数据。在道路区间“e”?“h”从该状态开通的情况下,生成将道路区间“e”?“h”的追加反映到初版地图数据的第2版地图数据。以下,将表示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亦即道路区间“e”的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Al,将表示道路区间“f ”的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A2,将表示道路区间“g”的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A3,将表示道路区间“h”的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A4。
[0081]如图3所示,为道路区间“e”以从道路区间“c”分支的方式开通,道路区间“f”以从道路区间“e”伸长的方式开通,道路区间“g”以与道路区间“b”交叉的方式开通,道路区间“h”以从道路区间“g”伸长的方式开通。
[0082]并且,在道路区间“ i ”?“ I ”从该状态开通的情况下,生成将道路区间“ i ”?“ I ”的追加反映到第2版地图数据的第3版地图数据。以下,将表示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亦即道路区间“i”的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BI,将表示道路区间“ j”的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B2,将表示道路区间“k”的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B3,将表示道路区间“I”的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B40
[0083]如图3所示,道路区间“i”以从道路区间“f”伸长的方式开通,道路区间“j”以从道路区间“i”伸长的方式开通,道路区间“k”、“l”分别以从道路区间“g”伸长的方式开通。
[0084]在第2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中,道路区间“f”如果没有道路区间“e”的追加则为从其他的道路区间孤立的状态,所以在道路区间“f”与道路区间“e”之间有道路区间“f”将道路区间“e”作为依存对象的依存关系。因此,差分组Al和差分组A2呈依存关系。以下,将依存对象称为“亲”,将依存的一侧称为“子”。若用亲子表示差分组Al和差分组A2的依存关系,则差分组Al为“亲”,差分组A2为“子”。
[0085]在第2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中,道路区间“h”如果没有道路区间“g”的追加则为从其他的道路区间孤立的状态,所以在道路区间“h”与道路区间“g”之间也有道路区间“h”将道路区间“g”作为依存对象的依存关系。因此,有差分组A3为“亲”,差分组A4为“子”的依存关系。
[0086]在第3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中,道路区间“i”如果没有在第2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亦即道路区间“f ”的追加则为从其他的道路区间孤立的状态,所以在道路区间“f ”与道路区间“ i ”之间也有道路区间“ i ”将道路区间“f ”作为依存对象的跨版本的依存关系。因此,有差分组A2为“亲”,差分组BI为“子”的依存关系。
[0087]在第3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中,道路区间“j”如果没有道路区间“i”的追加则为从其他的道路区间孤立的状态,所以在道路区间“ i ”与道路区间“ j ”之间也有道路区间“j”将道路区间“i”作为依存对象的依存关系。因此,有差分组BI为“亲”,差分组B2为“子”的依存关系。
[0088]另外,在第3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中,道路区间“k”、“l”如果没有在第2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亦即道路区间“h”的追加则为从其他的道路区间孤立的状态,所以在道路区间“ k”、“ I ”与道路区间“ i ”之间也有道路区间“ k”、“ I ”将道路区间“h”作为依存对象的跨版本的依存关系。因此,有差分组A4为“亲”,差分组B3、B4为“子”的依存关系。此外,在差分组B3与差分组B4之间没有依存关系。
[0089]如以上的说明可知,差分组Al?A4、BI?B4的依存关系也有追溯到关于不同的版本的差分组的情况。在图3的例子中,从“亲”按顺序为Al - A2 - B1- B2、A3 — A4 —B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