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导热油循环加热压花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8885发布日期:2019-06-29 01:17阅读:1070来源:国知局
高速导热油循环加热压花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导热油循环加热压花辊。



背景技术:

加热辊分为电磁加热辊和导热油加热辊,电磁加热辊采用电磁线圈加热方式,其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主要应用于对温度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导热油加热辊是利用导热油作为加热媒介,将加热后的导热油注入到辊体内部,通过热传导使辊体加热升温,导热油加热辊是目前常用的加热辊,但是,这种现有的加热辊存在加热辊表面温度不均匀的问题,辊体两端的温差较大,加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导热油循环加热压花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导热油循环加热压花辊,包括辊筒、内胆、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头设于所述辊筒左侧,所述第二轴头设于所述辊筒右侧,所述内胆为筒状设于所述辊筒内侧,所述内胆两端分别抵设于所述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上,所述内胆外壁面上间隔设有第一螺旋导热槽和第二螺旋导热槽,所述第一螺旋导热槽和第二螺旋导热槽分别与所述辊筒内壁面配合形成第一加热通道和第二加热通道,所述第一螺旋导热槽和第二螺旋导热槽右侧连通,所述内胆内侧从左向右间隔封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一轴头配合形成回油腔,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配合形成进油腔,所述内胆侧壁上设有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进油口一端与所述进油腔连通,所述进油口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导热槽连通,所述回油口一端与所述回油腔连通,所述回油口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旋导热槽连通,所述第一轴头沿轴向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回油腔连通,所述通孔内穿设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穿过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进油腔连通。

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用于与压花辊动力机构连接从而带动压花辊工作,第一轴头上设置进油管用于向压花辊内导入导热油,第一隔板用于将进油口和回油口隔开,第一隔板与第一轴头配合用于形成回油腔与回油口连通,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配合形成进油腔用于形成进油腔与进油口连通,进油腔和进油口用于将从进油管导入的导热油导入第一螺旋导热槽内,第一螺旋导热槽用于将导热油从左向右流动对辊筒进行加热,导热油在第一螺旋导热槽内从左向右温度逐渐降低,导热油在第一螺旋导热槽右侧进入第二螺旋导热槽内,导热油在第二螺旋导热槽内从右向左流动对辊筒进行加热,导热油在第二螺旋导热槽内从右向左温度逐渐降低,导热油在第一螺旋导热槽左侧时温度最高,导热油在第二螺旋导热槽左侧时温度最低,因为第一螺旋导热槽和第二螺旋导热槽间隔设置,所以第一螺旋导热槽左侧的高温度导热油可以对第二螺旋导热槽左侧低温度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从而使第二螺旋导热槽左侧的导热油也可以对辊筒很好的进行加热,同理因为第一螺旋导热槽内的导热油与第二螺旋导热槽内的导热油存在温差,第一螺旋导热槽内的导热油与相邻的第二螺旋导热槽内的导热油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第一螺旋导热槽和第二螺旋导热槽内的导热油从左向右没有明显温差,可以对辊筒进行均匀加热,保证压花辊加工质量,回油口和回油腔配合用于将第二螺旋导热槽内的导热油从通孔与进油管之间的间隙导出压花辊,完成一个加热循环。

进一步,为了使导热油在第一螺旋导热槽和第二螺旋导热槽内得到充分利用,所述进油口设于所述第一螺旋导热槽最左侧,所述回油口设于所述第二螺旋导热槽最左侧。可以防止导热油流动存在死角,滞留在压花辊内,造成加热不均匀。

进一步,所述第一隔板设于所述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隔板与第一轴头之间的距离相同。为了提高加热效率,进油腔和回油腔空间需尽可能的小,避免热量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速导热油循环加热压花辊,采用第一螺旋导热槽和第二螺旋导热槽间隔设置且远离进油口的一侧相互连通,使第一螺旋导热槽内的导热油与相邻的第二螺旋导热槽内的导热油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第一螺旋导热槽和第二螺旋导热槽内的导热油从左向右没有明显温差,可以对辊筒进行均匀加热,保证压花辊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辊筒,2、内胆,3、第一轴头,4、第一螺旋导热槽,5、第二螺旋导热槽,6、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进油口,9、回油口,10、通孔,11、进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速导热油循环加热压花辊,包括辊筒1、内胆2、第一轴头3和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头3设于所述辊筒1左侧,所述第二轴头设于所述辊筒1右侧,所述内胆2为筒状设于所述辊筒1内侧,所述内胆2两端分别抵设于所述第一轴头3和第二轴头上,所述内胆2外壁面上间隔设有第一螺旋导热槽4和第二螺旋导热槽5,所述第一螺旋导热槽4和第二螺旋导热槽5分别与所述辊筒1内壁面配合形成第一加热通道和第二加热通道,所述第一螺旋导热槽4和第二螺旋导热槽5右侧连通,所述内胆2内侧从左向右间隔封设有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所述第一隔板6与第一轴头3配合形成回油腔,所述第一隔板6与第二隔板7配合形成进油腔,所述内胆2侧壁上设有进油口8和回油口9,所述进油口8一端与所述进油腔连通,所述进油口8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导热槽4连通,所述回油口9一端与所述回油腔连通,所述回油口9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旋导热槽5连通,所述第一轴头3沿轴向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与所述回油腔连通,所述通孔10内穿设有进油管11,所述进油管11穿过所述第一隔板6与所述进油腔连通。

所述进油口8设于所述第一螺旋导热槽4最左侧,所述回油口9设于所述第二螺旋导热槽5最左侧。

所述第一隔板6设于所述进油口8和回油口9之间,所述第一隔板6与第二隔板7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隔板6与第一轴头3之间的距离相同。

工作原理:

工作人员从进油管11向压花辊内导入热的导热油,导热油经进油腔和进油口8进入第一螺旋导热槽4,导热油在第一螺旋导热槽4内从左向右流动对辊筒1进行加热,导热油在第一螺旋导热槽4右侧进入第二螺旋导热槽5,导热油在第二螺旋导热槽5内从右向左流动对辊筒1进行加热,导热油在第二螺旋导热槽5左侧通过回油口9进入回油腔内,最终通过通孔10与进油管11之间的间隙流出压花辊,如此往复循环,对压花辊进行均匀加热,保证压花辊工作质量;

导热油在第一螺旋导热槽4内从左向右流动时温度逐渐降低,并在第一螺旋导热槽4右侧进入第二螺旋导热槽5内,导热油在第二螺旋导热槽5内从右向左流动时温度进一步降低,导热油在第一螺旋导热槽4左侧时温度最高,导热油在第二螺旋导热槽5左侧时温度最低,因为第一螺旋导热槽4和第二螺旋导热槽5间隔设置,所以第一螺旋导热槽4左侧的高温度导热油可以对第二螺旋导热槽5左侧低温度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从而使第二螺旋导热槽5左侧的导热油也可以对辊筒1很好的进行加热,同理因为第一螺旋导热槽4内的导热油与第二螺旋导热槽5内的导热油整体存在温差,第一螺旋导热槽4内的导热油与相邻的第二螺旋导热槽5内的导热油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第一螺旋导热槽4和第二螺旋导热槽5内的导热油从左向右没有明显温差,可以对辊筒1进行均匀加热,保证压花辊加工质量。

图1和图2中箭头表示导热油流动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侧”、“右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