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假山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园林的环境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假山对于园林具有较强的造景功能,如构成园林的主景或划分园林的空间,假山还可以与园林建筑、园路和园林动植物组成多种多样的景致,借以减少园林的人工气氛,增加自然生趣,使园林更加贴近于自然。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6796981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假山的水循环系统,包括假山山体、水泵、蓄水池、鱼池、抽水管,鱼池通过管道与蓄水池相连,水泵连接抽水管,抽水管底端连接蓄水池,水泵工作后把水从蓄水池抽升至山顶出水口,水从山顶自然流回鱼池形成水循环。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鱼池设计可以增添假山的观赏性,但在实际情况中,水流被泵送抽升再回流鱼池形成循环,并没有优化水质。鱼池中的水长久存在会产生藻类和异味,污染水质影响鱼的生长、假山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假山水循环系统,达到优化水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假山水循环系统,包括假山山体以及设置在假山本体旁的鱼池,假山山体内设置有蓄水池,蓄水池与鱼池之间设置有过滤桶,过滤桶与蓄水池之间设置有抽水装置,蓄水池通过设置在假山本体上的蓄水管与鱼池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鱼池水通过蓄水管进入蓄水池被抽水装置从蓄水池内泵送到过滤桶,经过过滤桶过滤流回鱼池,使水在假山鱼池之间形成水体循环,净化水质保障鱼类生存环境,增加假山观赏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抽水装置包括水泵、输水入管和输水出管,输水入管连通在过滤桶和蓄水池之间,输水出管设置在过滤桶和鱼池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连通输水入管把水泵送到过滤桶中,输水出管把经过过滤的水从过滤桶中引出,受到重力影响水自然回落到鱼池中,形成泵送过滤路径达到水循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桶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过滤网、置物网和隔水板;过滤桶内侧壁设有置物凸起,过滤网放置在置物凸起上,置物网上放有活性炭,过滤桶下部设有可开启排污口,输水入管与过滤桶连通处位于过滤网上方,输水出管与过滤桶连通处位于置物网和隔水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通过输水管进入到过滤桶内部过滤网的上方,首先通过放置在置物凸起上的过滤网进行初步过滤,而后到达置物网,经过置物网上活性炭的二次过滤抵达隔水板,隔水板的开启使水流充满桶内,水中杂质在隔水板之下进行沉淀,过滤后从输水出管流出,当阻水板关闭后水中杂质从排污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置物网与过滤桶转动连接,置物网连接有伸出过滤桶的中部转动阀,隔水板与过滤桶转动连接,隔水板连接有伸出过滤桶的下部转动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部转动阀用于控制隔水板的固定角度,从而阻断下部水流便于排污口的使用,隔水板的旋转不受置物网的影响,中部转动阀控制置物网的固定角度,置物网旋转时隔水板需同时旋转使活性炭自然掉落到过滤桶底部,达到活性炭的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阀和过滤桶交接处垫有防水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阀和过滤桶交接处设置有防水垫圈,阻断了使用转动阀时过滤桶内水的渗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桶底设置成坡度底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中杂物的自然沉降在桶底形成沉淀,桶底设置坡度底座使沉淀物自然堆积在坡度较低处,工作人员从坡度较低处清理沉降物,方便了沉淀物的取出,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清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桶顶盖设置有顶盖执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桶顶盖上表面光滑平整,开启时没有受力点不便维护人员的开启,在过滤桶顶盖设置顶盖执手,便于维护人员开启顶盖对内部设施进行清理维护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管与鱼池连通的一端设有防护网和包裹式滤网,包裹式滤网一端与蓄水管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卡扣装置,防护网被包裹式滤网完全包裹在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裹式滤网的设计,使滤网呈现球体状态,表面没有棱角,水流的吸入呈发散式不会指向于固定方向,保障了鱼池中鱼类的游动,不会让鱼类游到滤网处被吸住造成损伤,包裹式滤网一端转动连接在蓄水管上,另一端设置为卡扣连接方便了包裹式滤网的开启和关闭,包裹式滤网内含防护网,防护网固定在蓄水管端头呈莲蓬状,双层防护使池水进入蓄水管更加便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抽水装置和过滤装置的配合使用,使整个假山系统形成整洁的水循环效果,优化水质保障了假山的景观效果,方便了工作人员的管理,减少资源的浪费;
2.蓄水池和包裹式滤网的配合使用,达到了保护鱼池中生物不受抽水引流的影响,保障了鱼池中生物的生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假山水循环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假山水循环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过滤桶单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假山山体;11、蓄水池;12、水泵;121、输水入管;122、输水出管;13、蓄水管;2、鱼池;21、包裹式滤网;3、过滤桶;31、过滤网;32、置物网;33、隔水板;331、中部转动阀;332、下部转动阀;333、防水垫圈;34、置物凸起;35、排污口;36、坡度底座;4、顶盖执手;5、卡扣装置;51、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假山循环系统,包括假山山体1、鱼池2、和过滤桶3。鱼池2设置在假山山体1上,鱼池2与假山山体1相交建设,鱼池2依照假山形态顺势而建,假山山体1顶部设置有过滤桶3,过滤桶3顶盖上设有顶盖执手4,顶盖执手4用于开启顶盖对过滤桶3内部进行清理维护,过滤桶3桶壁上设置有输水入管121,鱼池2中池水通过输水入管121进入过滤桶3,池水过滤后通过设置在过滤桶3桶壁上的输水出管122引出,水因受到重力自然回落到鱼池中,形成水循环。
参照图2,包括假山山体1、鱼池2、抽水装置和过滤装置。鱼池2设置在假山山体1上,鱼池2的底部位置高于假山山体1内设置的蓄水池11底部,鱼池2和假山山体1相交处假山山体1上设置有蓄水管13,蓄水管13贯穿假山山体1连通鱼池2和蓄水池11,蓄水管13连接鱼池2的一端深入鱼池2底,蓄水管13在鱼池2的端部设置有包裹式滤网21,包裹式滤网21内部包裹上原有防护网51,假山山体1内设置有蓄水池11,蓄水池11外设置有水泵12,水泵12两端连接输水入管121和输水出管122,吸水一端的输水入管121伸入蓄水池11中,泵送水的一端输水入管121连接假山山体1顶部的过滤桶3,过滤桶3侧壁设置有输水出管122,使进入桶内的经过过滤的水沿假山山体自然流回到鱼池2中,形成水循环。
参照图3,蓄水管设置在假山山体上并贯穿山体,蓄水管13连接鱼池2的一端深入鱼池2底,蓄水管13在鱼池2的端部设置有包裹式滤网21,包裹式滤网21一端卡接在蓄水管13上,另一端设有卡扣装置5,卡扣装置5便于包裹式滤网21的安装和拆卸,包裹式滤网21内部包裹上原有防护网51,包裹式的设计使滤网没有棱角,保护鱼池2中鱼类在游动时不会受到损伤,闭合卡扣装置5后包裹式滤网21呈现球体形态,使水流流入蓄水池11时产生的吸力呈发散式,减小了对鱼类的吸力保障了鱼类的正常游动。
参照图4和图5,过滤桶3顶部设置有顶盖执手4,方便工作人员的开启和维护。过滤桶3侧壁设置有输水入管121用于接收从底部泵送上来的水,输水入管121口位于过滤桶3上部过滤网31和过滤桶3盖顶之间;过滤桶3侧壁设置有输水出管122,输水出管122口位于过滤桶3中部置物网32和过滤网31之间,使经过过滤的水自然流出,过滤桶3外壁上位于中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分别设置有中部转动阀331和下部转动阀332,两个转动阀设置在同一竖线上并分别与内部置物网32和隔水板33对应配合使用。过滤桶3内上部设置有置物凸起34和过滤网31,过滤网31水平放置在置物凸起34上;过滤桶3内中部设置有置物网32,置物网32在过滤网31下面同中心竖轴安置,置物网32连通过滤桶3外中部转动阀331形成固定,过滤桶3外壁和转动阀之间设置有防水垫圈333防止转动时水的渗出;过滤桶3内下部设置有隔水板33,隔水板33、置物网32和过滤网31同中心竖轴安置,隔水板33和过滤桶3外下部转动阀332连接形成固定,下部转动阀332和过滤桶3外壁设置有防水垫圈333防止转动时水的渗出。过滤桶3底设置为坡度底座36,过滤桶3外壁下部在下部转动阀332之下设置有排污口35,坡度底座36最低处和排污口35相交。整个过滤桶的设置,保障了循环水的水质洁净。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鱼池2设置在假山山体1上,鱼池2底端高于假山山体1内蓄水池11的底部,形成水势落差,鱼池2和蓄水池11通过蓄水管13连接,蓄水管13连接鱼池2的端部设置有包裹式滤网21,水池中水因为水势落差流向包裹式滤网21,通过包裹式滤网21经过蓄水管13到达蓄水池11;蓄水池11外设置有水泵12,水泵12两端连接输水入管121,输水入管121一端连接蓄水池11把水抽入水泵12中,水泵12另一端输水入管121连接设置在假山山体1顶部的过滤桶3,把水提升到过滤桶3内;水进入过滤桶3,首先到达设置在过滤桶3内上部的过滤网31,把水中的杂物进行初步过滤,水流经过过滤网31到达设置在过滤桶3内中部的置物网32,置物网32上放置活性炭,池水与放置在置物网32上的活性炭充分接触,达到第二次过滤的目的,过滤桶3下部设置隔水板33,隔水板33此时是竖直放置保障水流正常经过,水流到达过滤桶3底部,水中杂质因为自重原因进行沉降落在过滤桶3底部的坡度底座36上。鱼池2水经过泵送后进入过滤桶3过滤后通过过滤桶3壁上的输水出管122流出,自然下落流入鱼池2形成水循环。
当过滤桶3底部沉降物太多需要清理时,转动下部转动阀332,使过滤桶3内隔水板33呈现水平状态达到阻隔水流的效果,打开过滤桶3下部排污口35,坡度底座36的设计使过滤桶3底部沉降物能更好的清扫出去,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清理。当活性炭失去活性后,转动设置在过滤桶3外壁中部转动阀331,使置物网32呈现竖直状态,此时放置在置物网32上的活性炭会因为重力掉落在坡度底座36上,同样通过排污口35取出,活性炭取出后经过晾晒可以恢复活性,达到循环使用的效果,重复利用节省了自然资源。过滤桶3顶部设置有顶盖执手4,拉起顶盖执手4打开过滤桶3顶盖,可以清扫安置在过滤桶3内上部的过滤网31,实现过滤桶3的清理维护。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